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松岡將編輯定義為「解讀目標資訊的結構,再以嶄新的設計傳遞這些資訊的作業」,編輯在五花八門的現象之中運作,在我們大腦之中發生的事情,大部分都屬於編輯的範疇,就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本質上也是一種編輯。為了讓一般人也能善用編輯這門技術,松岡將他的方法和思考,歸納在本書中,試著從各個面向討論「編輯是蘊藏於人類活動之中,最基本的資訊技術」。


文:松岡正剛(Seigo Matsuoka)

第一章 遊戲的愉悅

2 在聯想遊戲之中

每個人都潛藏著「編輯」這項本能,但是若不透過工作或是創作呈現,就難以看出這項本能的輪廓。話說回來,這種看得出輪廓的本能也不完全等於編輯。許多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其實都蘊含著各種「編輯力」。

這世上有一種「聯想遊戲」。

這是好幾個人圍成一圈坐著,然後由其中一人先說出一個單字,接著由旁邊的人說出與該單字有關的另一個單字,接下再由下一個人接棒的遊戲。比方說:

「蘋果→紅色→血→受傷→運動→棒球→大巨蛋→日本第一→桃太郎」

遊戲會以上述的聯想過程進行。這雖然是簡單到不行的遊戲,但只要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有一些值得一學的事物。

第一個值得學習的就是,一個單字的周邊領域非常廣闊,而這個領域吊著許多似是而非的影像。以「蘋果」為例,旁邊吊著「紅色」這種詞彙,或是吊著「圓形的」、「青森縣」、「美空雲雀的歌曲」這些資訊影像。一如紐約被暱稱為「大蘋果」或是「蘋果公司」這個公司名稱,都利用了蘋果這個單字所擁有的廣泛意義。

第二個值得學習的是,不管是哪個單字,總是會與其他單字有所關聯。比方說,「肯定」這個單字就很少自己出現,總是會以「一定要再見面喲」或是「一定會放晴的喲」這種形式與其他單字連結。「國家」這個單字也一樣,看上去有獨立自主的意思,卻無法與豐饒、富庶這類意思有關。「國家不是幻想的共同體嗎?」國家這個單字通常會以這種方式與其他單字建立關聯性。詞彙是一種非常不穩定,又無法單獨存在的東西,會一直企圖與其他東西化合,所以這世上才會有所謂的聯想遊戲。

第三個值得學習的是,我們是透過這些聯想進行溝通。比方說,當A說:「今天看的電影很棒耶,只是有點懸疑而已」,B就會因為這番話聯想到模糊不明的資訊空間,接著問A:「所以你覺得很可怕?」當A接著回答:「不會耶,哈里遜福特雖然一直被逼入困境,卻沒拍出總統官邸的那群人有多麼囂張」,如此一來,雙方就完成溝通了。

為什麼我們能如此溝通呢?

那是因為足以稱為聯想鎖鏈的深層資訊連結,讓雙方的溝通得以實現。「哈里遜.福特」、「被逼入絕境」、「總統官邸」、「囂張的一群人」、「未被描繪」、「可怕」、「不會耶」……光是這些單字就能猜出語音,而溝通就是這麼回事。不過,要想知道聯想鎖鏈的真面目,就必須先了解「詞彙」為何物。

說到底,詞彙是一種表達意思所需的道具(符號)。

其證據之一,就是在詞彙尚未問世之際,要想說明蘋果,就只能將圓滾滾的紅色蘋果拿到對方面前。

嬰兒很常如此表達自己的意思。不知道「小熊」、「玩具」、「跟我玩」這些單字的小寶寶,只能將小熊玩偶拿到媽媽面前,指著玩偶要媽媽跟他一起玩。如果想要的是蘋果,就得先將蘋果帶到媽媽面前。指著畫本裡面的蘋果,也有一樣的效果,不過這時候有可能會不清不楚地說著「媽媽,這個,媽媽這個」(這就是在極早期發生的指示代名詞)。

等到終於知道蘋果這個單字的發音之後,就會知道說出「蘋果」這個單字,是在說他所知道的那個蘋果。

等到學會讓蘋果與其他單字搭配,說出「蘋果,要吃」這類句子,就會懂得要求現場看不見的蘋果。換句話說,能夠讓原本不存在的蘋果出現在眼前。此外,若是懂得拉高語尾的音調,說出「蘋果,要吃嗎?」然後對方也點了點頭,腦海就會悄然浮現蘋果的影像。這就是詞彙與影像連結的瞬間,而詞彙能喚醒足以與實物媲美的影像。

詞彙的確具有這種基本性質,但請讓我在此加個但書。不管從哪個角度看,「蘋果」這兩個中文字都不像是真正的蘋果,就連發音也與蘋果沒什麼關係。

更重要的是,就算說出Apple這個英文,或是寫出「蘋果」這兩個字,蘋果的影像終究只存在於腦海之中,代表蘋果的發音或是文字,其實未直接與蘋果的影像連結。

這就是斐迪南.德.索緒爾這位開創二十世紀語言學先河的瑞士語言學家所說的「符號的任意性」。我們在思考詞彙的基本性質時,常常會提起這個問題,不過,不需要在意如此麻煩的問題。由於索緒爾否定足以瓦解西歐傳統形而上學與科學經驗主義的二元對立思考,所以偶爾撿起來讀一讀,有可能會覺得很有趣。

剛剛介紹了「蘋果→紅色→血→受傷→運動……」的聯想過程,想必大家已經更能了解,在這個連鎖之中,發生了什麼事。是的,我們不是直接將「蘋果」與「紅色」串在一起,而是利用「單字目錄」、「影像字典」與「規則群」陸續導出單字之間的關係。

其中發生了許多單字不會出現的「資訊連鎖反應」。若問該怎麼說明這個看不見的資訊連鎖反應,以每個人都能心領神會的例子而言,大家不妨回想一下,躺在床上,準備睡覺的時候,都想到哪些事。明明躺在床上的我們一句話也沒說,腦海卻不斷浮現某些詞彙、影像或是場景。雖然這會讓我們難以入眠,但是若說這時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那就是「單字目錄」與「影像字典」擅自運作,如果自行運作的程度更加激烈,那就是我們熟知的「夢」了。

做夢的時候,應該只能感受到單字之間的相關性在形成,也就是資訊連鎖反應正在發酵,而這一切都是因為「規則群」的桶箍鬆掉了。

再怎麼說,我們抓住這種資訊連鎖反應的感覺,以及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一邊猶如耍雜技般,編輯自己的想法與對方的詞彙,一邊透過聯想遊戲享受將「蘋果」這個單字連接到「桃太郎」這個單字的過程。我重視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發生的「奇妙之力」。此外,察覺這種資訊連鎖反應,以及反過來應用這種感覺,正是接下來要一步步說明的「編輯技術」。

話說如此,其中沒什麼特別困難的技術。活用資訊連鎖反應這件事,是廚師、母親以及任何人都具備的編輯技術。在此讓我們將注意力拉回遊戲,只要學會遊戲,就等於學會編輯。

話說,遊戲的本質就是編輯。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知識的編輯學:日本編輯教父松岡正剛教你如何創發新事物》,經濟新潮社出版

作者:松岡正剛(Seigo Matsuoka)
譯者:許郁文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掌握編輯知識的精髓,就能萃取知識、活用知識。

編輯於遊戲而生
編輯隨對話而生
編輯因缺陷而生
編輯是比對、是聯想、是冒險。
編輯可以在任何地方,以任何形式開始。

大部分的人在聽到「編輯」一詞時,想到的是文字工作或職銜。

不過,在日本從事編輯工作、培育編輯後進超過半世紀的松岡正剛認為,編輯知識的技巧不只在書籍、報章雜誌、電視、網路中應用,就連小說、漫畫、影集,甚至企畫書、業務報告、專案計畫,也都看得到這些技巧。

松岡將編輯定義為「解讀目標資訊的結構,再以嶄新的設計傳遞這些資訊的作業」,編輯在五花八門的現象之中運作,在我們大腦之中發生的事情,大部分都屬於編輯的範疇,就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本質上也是一種編輯。

為了讓一般人也能善用編輯這門技術,松岡將他的方法和思考,歸納在本書中,試著從各個面向討論「編輯是蘊藏於人類活動之中,最基本的資訊技術」。

松岡正剛認為,資訊有三種動向,分別是:「資訊如同生物活著」、「資訊無法離群索居」和「資訊已窮途末路」。

「資訊如同生物活著」的意思是生命的本質本就是遺傳基因這類資訊的編輯,人類也是在這個資訊編輯架構之下活動。

「資訊無法離群索居」是指資訊持續和其他的資訊聚散離合,資訊之間有所謂的「緣分」。

「資訊已窮途末路」則是資訊是正在尋找去處的「流浪兒童」,等待適當的帶領。若以一句話形容這三個動向,那就是資訊會互相建立關係,找出這種關係線的作業就是編輯,也就是說,編輯就是「發現關係」。

由於我們很難知道編輯正如何進行,因此,松岡寫成這本書,告訴我們該如何得知「在自己身上出現的編輯狀態」,並且引領我們有哪些系統或工具有助於編輯。

編輯可以在任何地方,以任何形式開始。一本書,告訴我們探索「思考技術」或「呈現技術」的方法,只要每天持續琢磨自己的編輯世界觀,就能掌握編輯知識的技巧,培養萃取知識、活用知識的能力。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