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慢速工作力」是透過可持久且有意義的方式安排工作,並避開偽生產力所帶來的不斷膨脹的工作量。本書提供了一條逃離工作倦怠的道路,引領我們用更為恆久的方法,追求有意義的成就。工作世界迫切需要一場全新的革命,而慢速工作力正是我們所必需的。



文: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

一九九六年,二十六歲的祖克(Anthony E. Zuiker)在幻影飯店(Mirage)和金銀島飯店(Treasure Island)之間來回載運遊客,時薪八美元。他感到意志消沉。作為一名年輕人,他擁有引人注目的寫作天賦,在親朋好友間享有盛名。現在,他卻不知如何兌現這些才能。「在[祖克]最黑暗的時刻,」比爾.卡特在《走投無路的電視網》中寫道,「他發現自己詢問上帝,假如他永遠得不到一展長才的機會,為什麼要賜予他這些不尋常的才華?」

祖克命運的轉變,始於他為一位演員朋友寫的一段原創獨白,供後者在試鏡時使用。一位好萊塢經紀人聽了這段獨白後找到祖克,問他願不願意嘗試寫劇本。祖克買了悉德.菲爾德(Syd Field)關於劇本寫作的書,精心創作了一個名為「賭命人」(The Runner)的待售劇本,描寫一個嗜賭成性的人後來轉而替黑幫老大下注的故事。

這個劇本的售出價格並不高,但足以讓導演傑瑞.布洛克海默(Jerry Bruckheimer)麾下製片公司的一個新部門注意到祖克,該公司希望更積極地進軍電視界。他們邀請祖克前來陳述自己的想法。祖克受到他很喜歡的探索頻道實境秀節目《新推理探案》(The New Detectives: Case Studies in Forensic Science)所啟發,提出一個以警察辦案程序為前提的節目,類似於《法網遊龍》(Law & Order),在節目中使用高科技工具來破案。

布洛克海默的公司很感興趣,於是要求他提供試播片的劇本。為了替試播片尋找素材,祖克開始花時間參與拉斯維加斯警察局的工作。在一次令人難忘的經歷中,刑事偵查小組要求他爬梳臥室地毯以尋找線索。當祖克拿著梳子彎下腰,他看到躲在床下的嫌犯那雙因吸毒而迷茫的眼睛。她使勁用指甲劃過祖克,然後被現場的員警制服。「哦,這肯定有戲,」祖克調侃道。

最終,他準備好向電視網提出自己的創意。「祖克為ABC戲劇部的一群高階主管精心設計了一場充滿魔力的演示,竭力推銷他的想法,」卡特寫道,「他在房間裡四竄,在家具上跳來跳去,將他筆下的人物描繪得栩栩如生。」儘管他活力四射,ABC電視網還是駁回了他的提案。

此時,祖克已全心全意投入他的理想,他對這次失敗的應對方式,是成立自己的製作公司「Dare to Pass」,唯一的目標就是將他的犯罪偵查節目搬上螢光幕。在吸引了一位名叫妮娜.塔斯勒(Nina Tassler)的CBS高階主管的興趣後,祖克又辛辛苦苦地三度改寫試播片劇本,努力使其更靠近可上映的程度。

塔斯勒將修改後的劇本拿給孟維斯,但後者並不怎麼欣賞,於是擱置了這項計畫。祖克和塔斯勒繼續努力。他們攀上了一位名叫比利.彼得森(Billy Peterson)的知名電視導演,後者寫信給孟維斯,熱情激昂地為祖克的節目說話。孟維斯讀了這封信,終於被說服了:CBS將為試播片出資。

即便如此,這項計畫仍然舉步維艱。試播片逾時完成,而當CBS高層在午餐時間觀看試映時,這部片子顯然還是行不通。孟維斯尤其覺得很難跟上故事的情節發展,他說:「你們必須挖得更深一點,重新來過。」團隊連忙重新剪輯了這一集。時間緊迫:節目若要趕在秋季開播,就必須準備好在短短幾個月後舉行的前期活動上向廣告商展示。直到最後一刻,在CBS宣布秋季節目表的最後期限前,這個節目的命運才終於在節目排程會議上被決定。

最終,孟維斯必須就星期五晚上的時段——最後一個空檔——在祖克的節目和東尼.丹札(Tony Danza)的喜劇《Homewood P.I.》之間做出抉擇。他順從直覺,選擇了祖克。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意義重大。祖克的節目最終命名為《CSI犯罪現場》,在幾個月後的二○○○年秋季首次播出時,立刻引起轟動。再加上CBS該季的另一個爆紅節目《倖存者》(Survivor),收視率的飆升足以讓CBS躍上龍頭寶座。

CBS逆轉頹勢的詳細過程,提供了不同生產力概念之間的有用對比。孟維斯試圖靠強迫員工多做事來挽救他的電視網,然而,到頭來影響成敗的,卻是一位創意怪才的執著;他花了三年時間孕育自己的理想,屢敗屢戰,企圖創造出特別的作品。比起孟維斯要求員工所做的,安東尼.祖克的努力在類型和強度上都更加多樣化。

祖克沒有每天都出現在辦公室,也沒有盡職地在沒完沒了的會議上刷存在感。在《CSI犯罪現場》的開發過程中,有很長一段時間,祖克的可見活動少之又少,平衡了活動比較密集的其他時段。但是,當你將鏡頭拉到好幾年的時間尺度,他的生產力無庸置疑——好比說,如果他最終在二○○○年拯救了整個電視網,誰在乎他在一九九九年休息了一整個月?

就像約翰.麥克菲在野餐桌上等待文章架構的靈感一樣,祖克的努力指向了一種生產力的定義:不需要瘋狂忙碌,就能讓工作既有意義又有價值。它的魔力在更長的時間尺度上顯現出來,散發自一種——與高科技偽生產力的無情要求相比,(由於沒有更好的詞來形容)似乎可以稱之為——「緩慢」的步調。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慢速工作力:快時代的慢技術,3大原則擺脫倦怠、鍛造更高成就》,時報出版

作者: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
譯者:黃佳瑜

momo網路書店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全球暢銷200萬冊《Deep Work深度工作力》作者
卡爾.紐波特最新力作

世界越快,慢速工作的成果就越豐碩;
人心越急,放慢腳步的價值就越珍貴。

「偽生產力」正在不斷膨脹我們的工作量,
拉垮工作速度、限制原創思維。

放慢腳步並不是為了抗議工作,
而是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方法。

偉大的成就,是由一點一滴的微小成果長期穩定地累積而成。

當前對「生產力」的定義,迫使我們將忙碌視為有效努力的代名詞,結果卻導致連綿不斷的待辦清單和會議。我們被繁重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一再陷入疲憊漩渦,沉淪於耗損靈魂的瞎忙文化。

然而,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藝術家及作家們,早已掌握可創造持久價值的工作方式。紐波特在書中深入研究這些知識工作者的智慧、習慣和心態,包含伽利略、牛頓、珍.奧斯汀、披頭四、賈伯斯,並解構了傳統生產力觀念中的荒謬之處。他也闡述了慢速工作力的核心原則,並提供實際可行的建議,幫助我們培養更緩慢、更人性化的工作方式。

本書提供了一條逃離工作倦怠的道路,引領我們用更為恆久的方法,追求有意義的成就。工作世界迫切需要一場全新的革命,而慢速工作力正是我們所必需的。

何謂「慢速工作力」?

「慢速工作力」是透過可持久且有意義的方式安排工作,並避開偽生產力所帶來的不斷膨脹的工作量。採納慢速工作力,可以重新定位你的工作,同時仍保有產出高價值產物的能力。

「慢速工作力」的三大原則

1. 少做一些事情:全神貫注於少量任務,等完成每一項任務再開始新的工作,是運用大腦創造有價值成果的更佳方法。

2. 以自然的步調工作:切勿倉促完成最重要的工作;要沿著可持久的時間軸以不同的強度展開工作,有助創造輝煌成就。

3. 執著於品質:即便短期內會錯失良機,也要執著於成果的品質。運用這些成果的價值,為你的長期工作獲取更多自由。

歷史傳奇人物都在追求「慢速工作力」

  • 《傲慢與偏見》作者珍.奧斯汀經歷動盪生活後,減輕了其餘工作的分量,才終於完成她最好的作品。
  • 《魔戒》作者托爾金在一戰期間住院療養,得到大量空閒時間,才開始首次嘗試創作神話故事。
  • 美國開國元勛富蘭克林用金錢換取時間,從事更有意義的活動,發明了電池、避雷針,並為美國簽署《獨立宣言》。
  • 科學家牛頓為了逃離瘟疫而躲到鄉村,開始探討萬有引力,過了30年後,才終於發表這項劃時代理論。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