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生涯諮詢師趙昂融合十多年專業歷練、超過百萬字諮詢紀錄,凝鍊為二十五個具代表性的職涯提問,幫助我們跳脫表層狀況,發現並關注深層的內在需要與嚮往,懂得掌握周邊可用的資源,進而透過自助方法,化解現實裡的障礙。
文:趙昂
你給自己戴上的枷鎖,大師也打不開
在我的來訪者中,有一類來自體制內的「不安分者」。
他們身處學校、國有企業、機關和事業部門,往往進入這種穩定的龐大體制內工作多年,但是仍有各種「水土不服」:說自己不善交際、不會應酬;說狀態忙忙碌碌、無所成就。與此同時,他們總還覺得自己有尚未發揮的能力,以及尚未展示的才能,耿耿於懷,心有不甘。
他們總想追求更大的空間,在體制內不能獲得發展,就想跳出去另謀出路,可常常在此時會糾結:外界的種種精彩,往往也處處暗藏險惡。
不安於現狀,又不敢跳出去,該怎麼辦呢?
高飛,男,二十九歲,南方某大學的一名輔導員。為了做諮詢,專門乘飛機到北京。
諮詢室裡,剛坐下,高飛就說:「趙昂老師啊,你一定得救救我啊。我在學校太難受了,工作毫無價值。我知道你是這個領域的專家,是大師了,你一定有辦法的。」
聽到他說「大師」,我立刻警惕起來,趕緊說:「您可別這麼說,我只是一個生涯諮詢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您的職涯困惑吧。」我的經驗告訴我,有些來訪者之所以一上來就給諮詢師戴上一頂高高的帽子,往往是因為他們想替自己無解的人生找一個代罪羔羊。一見面就稱對方為「大師」的人,可能只會把自己當大師。
說起來,高飛也是一個人才,當年碩士一畢業就留校工作。別看現在後悔了,當初可沒這麼想,工作穩定、社會地位高、工作環境好,還有兩段假期、有繼續深造的機會,這些優點,讓早早確定工作的高飛成了同學羨慕的對象。
可是兩三年過去了,這些優點又都變成了缺點:工作穩定變成了「一潭死水」,社會地位高變成了「徒有虛名」,工作環境好變成「加班多,繁瑣事情多,價值不被認可」,學習機會也變得沒意義了。
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難道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當初能夠留校,也是同學中的佼佼者了吧?」
聽到我這個問題,高飛的神色有些得意,又有些失落。
「當時只看到好的方面了,留校名額少,能爭取到就不容易。我也是爭強好勝,爭到了,還覺得挺自豪,完全忽略了職業的另外一面。」高飛開始後悔了。
「當時沒有找學長或者輔導員瞭解過嗎?」
「聊是聊了,但當時就業情況也不好,我的同學們也沒什麼好的去處,一些來招聘的企業連名字都沒聽說過。我就想,好歹留在大學工作,還比較穩定,家人也都覺得滿好的。」看來,環境、時機、視野,都在那個時機點影響了高飛的生涯決策。
「那麼,現在為什麼有了新的想法?」我問高飛。
「原本我以為可以慢慢讀博士,再轉當專任教師,或許能得到主管的賞識。可是,現在呢?三年過去了,眼看著昔日的同學開始成為公司的骨幹了,收入也早就是我的兩倍,我卻依然還在做著小輔導員。」高飛開始了抱怨,「我也不是沒有努力過。除了考博士,我還想過考公務員,想過創業,但是思來想去,總有擔心。趙老師,你看我的路該怎麼走呢?」
言談之中,煩躁、焦慮之情溢於言表。不過我聽得出來,這些焦慮還是源於「比較」:和同學比較,和同齡人比較。
當初,是因為「比較」好,所以,就留在大學;現在,又是「比較」差,急著找路徑。那麼,他是否意識到,如果心中沒有確定的追求,自己就不可能在「比較」中一直處於優勢。
「那些去了一些不知名企業的同學,怎麼只用了三年就發展得比你好呢?」我好奇高飛是否關注到表面之下的實質過程。
「企業是不那麼知名,是新創公司,不過這兩年趕上這個行業發展得好,迅速擴張,已經完成兩輪融資。我有幾個同學都是第一批進公司的員工,現在都算元老了,薪水不錯,還有一些原始股。」看來,高飛把這一切歸因於運氣。
「當初你想要的穩定還在、社會地位還在、環境還在,你現在又看重收入。你是知道的,大學的收入不見得比外面企業的高,但勝在比較穩定。」
「這正是我糾結的。我也知道在企業裡工作不容易,比如辛苦、有風險、不穩定。但是……」高飛訴說著自己的糾結。
「但是你還是很貪心,什麼都想要?」我正視著高飛。
一時間,慚愧、懊惱、憤怒,各種情緒集合在他的臉上。
「這怎麼能算是貪心呢?我不過就是追求更好的發展嘛!」
「對你來說,如果留在大學,更好的發展是什麼?」
「讀了博士,轉做專任教師,升上教授。」高飛說。
「這是你想要的嗎?」
「還可以吧,就是考博士太辛苦了。」
「喏,你看,任何一個選擇,都要考慮三件事:價值、成本、風險。從你所能看到的選項來看,如果你追求穩定價值,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提升學歷,去豐富經驗,按照符合體制內的晉升規則來發展,時間成本比較高,風險雖有,但是不大。如果你要追求經濟報酬,就需要快速提升職場技能,冒著各種不確定的風險,放棄對於穩定的追求。你會怎麼選呢?」
「難道就不可以兼得嗎?」
「可以兼得,只是需要的成本更高。比如,成了教授,你的知識可以轉化為更多價值。只是想要成為教授,需花費十多年。再比如,在企業裡工作,成為核心員工或者獨當一面,不用擔心企業裁員。只是,發展成為骨幹,也需要十年八年。這在本質上並沒有區別。同時,在做選擇的時候,你需要知道,不同職業有不同的發展節奏。你選擇了一種職業,就要接受它的節奏,這樣才能譜出華麗的樂章。」
「你說的,我也明白。」高飛像是冷靜了下來,又像是有些失望,「只是,如果繼續讀博士,就面臨很多現實問題:考哪裡的博士?讀博士期間,職位是否還會保留?如果不保留職位,畢業是否還能進大學工作?」
「那如果去企業上班呢,是不是也有很多現實問題?」
「對呀對呀,我就是在考慮這件事。你看:那一行的情況如果不好怎麼辦?企業發展有問題怎麼辦?我如果不能迅速適應怎麼辦?我還不知道企業內的玩法,如果不能獲得晉升怎麼辦?」
看來,高飛的癥結在於對風險的擔心。穩定的生活帶給他安全感,但同時也給他帶來枷鎖:束縛他不敢前行的枷鎖。這樣的枷鎖,已經不再是體制內發展的路徑,也不是各種選項風險,而是他內心那個「安全感」。
打開枷鎖的唯一鑰匙,就是「放下幻想」。
「看來,你已經有了非常深入的思考,那麼你找我諮詢的期待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讓高飛像是忽然被擊中一樣,沉默了。
過了一會兒,他說:「是啊,既然我什麼都想明白了,找到大師又能怎樣呢?誰也不可能代替我做這些事,這畢竟是我自己要面對的。或許,也是因為我從一畢業就留校工作,沒有經歷過外面的求職、面試、跳槽之類的波折,心裡就會有各種擔心和害怕。」
「其實,即便有風險,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不必要求自己事事順利,萬無一失。就像碼頭上停靠了好多船,你想要從一艘跳到另外一艘上去,就要先想清楚,總會有失足落水的時候,大不了再爬上來。關鍵是,你得會游泳。不要幻想著永遠不掉進水裡,這是你不能掌控的。你能掌控的是,自己會游泳的本領。否則,你帶著『永不落水』的幻想,越是擔心,越是容易落水;越是視落水如萬劫不復,越是膽顫心驚。一旦落水,就真的爬不上來了。」
「那我最該做的,其實是訓練自己游泳的能力了?」
「游泳的能力會讓你不再擔心落水,這時,才能放下安全感的束縛,從容地穿梭在小船或大船之間,去往你要去的方向。同樣地,在職場上,不管是什麼類型的職場,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然後再等待機會。相反地,如果因為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讓你變得被動,以為『穩定』意味著等待被安排,那可就錯了。要知道,真正的安全感一直在自己手裡。」
「或許真的是我太貪心了呢。」高飛長吁了一口氣,「我還是應該老老實實地花功夫去準備考博士的事,雖然難,但這是我目前的最佳路徑吧。」
「可是趙老師,您說,為什麼人有時候會貪心呢?這件事能不能避免?」高飛提出了一個帶有哲學意味的問題。
「在我看來,貪心不見得是壞事,它只是一種提醒。貪心會讓人糾結、焦慮,一旦發現,我們就要知道,我們需要開始行動了。唯有行動,唯有提升自己,才能讓自己擁有更多資源,才能距離期待近一點。才能發現,原來我們的貪心都是因為在『不明事理』的情況下,做出的不能成立的假設。有了這樣的發現,及時調整就好了。」
一種職業的特點往往帶著不同的屬性。穩定有穩定的好,也有穩定的遺憾;發展快有發展快的好,也有發展快的風險。
在選擇職業的時候,我們不僅要關注眼前、考慮當下,還要看得長遠一點,看到更長久的週期。
半年後,高飛告訴我,他已經報名博士班考試了。我回覆他:祝你成功。
【轉角看見】
選工作就像選伴侶:你選擇了最吸引人的一面,同時也要做好準備,接納最糟糕的一面。
一份理想的職業是「經營」出來的,不是幻想出來的。你對一份職業足夠喜歡,就要專注;你對一份職業足夠討厭,就要立刻轉換。
成本最高的就是左右搖擺。如果一個人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在糾結上,這一生只會一事無成。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每一次職涯瓶頸都是轉機:資深生涯諮詢師帶你跳脫外在困局,清除自我苛責,重寫人生劇本》,寶瓶文化出版
作者:趙昂
TAAZE讀冊生活
Readmoo讀墨電子書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該轉職嗎?」——「我能勝任嗎?」——「什
你渴望突破、追求願景的企圖心,正在自問:
「我還能夠更好嗎?」
工作到現在,你有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嗎?
【25個轉角看見、5組自助小工具,幫助你實現自我價值】
自我質疑綑綁著你,自我設限阻擋了你,
當下的你,痛苦、徬徨、找不到方向……
但這都是破繭之前的掙扎。
直面內心,解開束縛,
你的嶄新自我將熠熠閃亮。
不同行業、不同年齡的諮詢者,帶著各自的職涯危機與困惑,前來求助:
- 「離職單在抽屜擺了好久,卻始終遲疑……」
- 「我都快三十歲了,如果什麼都沾一點,最後什麼都不精,怎麼辦?」
- 「這份工作好是好,不過,我覺得自己的能力不夠好。」
- 「我是不是不適合做這一行?」
- 「像我這年紀,假如離職了,還有什麼選擇嗎?」
- 「現在的年輕人成長好快,我快被逼到沒有退路了……」
這些,不只是他們難解的疑問,也是你我揮之不去的迷惘。
同樣曾屢屢碰壁、十年換了十種工作的生涯諮詢師趙昂,深深理解當卡在三岔路口,不知何去何從,一個人會是多麼不安而失落。此時,唯有先把目光移回自己的心裡,一切的解答就在這裡。
他融合十多年專業歷練、超過百萬字諮詢紀錄,凝鍊為二十五個具代表性的職涯提問,幫助我們跳脫表層狀況,發現並關注深層的內在需要與嚮往,懂得掌握周邊可用的資源,進而透過自助方法,化解現實裡的障礙。
瓶頸,讓人痛苦得想逃,但其實正映照出潛藏於內心的自我期待與企圖心。
請你好好地傾聽自己:你心裡的那份渴望,究竟在訴說什麼?
運用職涯瓶頸,重寫人生劇本
- 每一種危機,都有很多種解決策略,不要陷入問題本身,而是跳出來,看到更多的可能。
- 之所以會出現生涯困局,往往是因為資源不足,特別是「內在資源」不足,而這正是突破困局的切入點。
- 人生經常被貪婪、焦慮、自卑、恐懼鎖定——每一把鎖後面,都有一種習以為常的心智模式,而鑰匙,就在我們自己手裡。
- 我們以為的天經地義,不過是被一種人生劇本催眠了而已,如果不喜歡,你當然可以換一種。
- 我們永遠無法確定自己的樣子,因為只要不斷成長,就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