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關於公司層面,其實我們也應該有所思考。雖然公司的管理決策是公司股東應該考慮的事情,但是身為員工,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訓練自己從股東和管理層角度思考問題,那麼我們對未來趨勢的會越來越有把握,變革敏感度也會越來越強。


文:瑞米

成長型思維:如何應對行業的高速變化

既然變化無處不在,那麼,我們就必須正確地面對它。

身處行業旋渦,我們或許做不到「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但可以培養自己擁抱變化、多角度審視變化、提前預測變化、在變化中生存的能力。成長型思維正是培養這種能力的關鍵。

各個行業高速變化,充滿風險

熟悉醫藥行業的人都知道,最近幾年有一個總被提及的詞叫「帶量採購」。它是指對於那些已經過了專利期、仿製品較多的產品,國家會壓低價格帶量採購,以「薄利多銷」的策略管理競爭,並最大限度地削減製藥公司的產品利潤,減輕國家健保支付方面的負擔。

價格能有多低呢?網路上有個笑話,說某治療糖尿病的產品被帶量採購之後,價格已經低至幾分錢一顆,要是喝礦泉水吃藥,因喝藥喝的這口礦泉水可能都比這片藥貴。

也許對消費者來說這是好事,但是我想站在製藥公司的角度看這件事,產品價格被削減得遠低於研發成本價,意味著公司無法用該產品擴大盈利,產品利潤微薄甚至會造成生產虧損,製藥公司無法再負擔該產品的業務推廣成本,同時也無法再負擔業務團隊和學術支援團隊。

所以,當一個產品將要進入這種狀態的時期,也就是一家公司蠢蠢欲動開始裁員的時期。帶量採購正式公布的時候,也就是大量裁員發生的時候。

這種巨大的行業變革就發生在過去的幾年中,有多家公司的產品推廣團隊因為帶量採購而直接縮編為零。

如果你是該行業業務團隊和學術支持團隊中的一員,你該何去何從?

在這種行業變化趨勢第一次發生前,人們無法提前預知它,所以當它發生時,身為行業內的職業經理人,能否具有變革敏銳度和前瞻性,做好準備,以保證在變革出現時自己不受影響或者少受影響,就成為關鍵。

有的人在發現自己正在做的產品沒有前途時,會選擇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換個產品繼續做類似的工作;有的人則留下來觀察在這種變化發生時組織的變化,從中尋找機會,甚至藉機升職。帶量採購的產品要不要推廣、怎麼推廣其實都是未知的,也存在多種可能,如果你有想法,公司很可能會給你機會實現它。

但是,不管選擇是走還是留,都需要具有前瞻性,等到公司開始縮編時你再抱怨「這世界變化太快,我還沒準備好」已毫無意義。變化發生時,你的思考不應該是下文這種下意識、情緒化的。

  1. 為什麼行業會這樣?我當初是不是選錯了!
  2. 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我的身上?
  3. 這不公平,我太不幸了,好委屈!
  4. 我太差勁了!為什麼不裁掉別人而裁掉我!

這些問題和自我攻擊除了讓你更加沮喪、缺乏行動力、被動挨打,沒有任何意義。你應該進行積極思考。

  1. 已經發生的這件事對公司和個人會產生哪些影響?哪些是顯性的影響?哪些是隱性的影響?
  2. 在未來六個月,行業內還可能發生類似的事情嗎?
  3. 現在我有沒有可能做點不一樣的事,在這種變化中找到一些機會?
  4. 之後我該怎樣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以此避免自己處於這樣的漩渦?

如果你無法快速想到解決方案,可以問自己如下問題。

  1. 我可以向哪些資深人士諮詢並獲得一些指導?
  2. 我可以從哪些行業發展資訊中獲得一些啟示?
  3. 我是否需要趁這個機會給自己一個職業發展的gap year,好好探尋自己在職業發展方面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以求在未來的競爭中更有優勢?

這些開放性的問題,可以讓你更深入地審視自己,同時找到新的可能。

這是個人層面的思考,關於公司層面,其實我們也應該有所思考。雖然公司的管理決策是公司股東應該考慮的事情,但是身為員工,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訓練自己從股東和管理層角度思考問題,那麼我們對未來趨勢的會越來越有把握,變革敏感度也會越來越強。

比如,在公司層面,為了避免產品在未來進入「帶量採購」的狀態,是否可以提前做些策略佈局和組織準備?順著這個思路思考,你就可以找到可能的「策略性解決方案」。例如,公司應該在研發方面投入更多的資金,開發新產品,讓更多的新產品線在專利期內為公司賺取利潤,填補專利期外老產品的利潤下降。又如,公司要研究與國家帶量採購政策相對應的治療領域,在這些治療領域內布下

更多的產品線,不斷更新換代,讓老產品快速退出一線市場,或者進入更下沉、更廣闊的市場,讓新產品更快地上市,在一線市場迅速投入使用。這些都是在變化來臨之前我們可以做準備的方向。

我們需要培養變革敏銳度,它對個人職業發展來說非常關鍵。

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是心理學家卡蘿・德威克(Carol Dweck)提出的,成長型思維的核心在於:始終自我檢驗、自我發展、自我激勵和擁有責任感。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可以在任何時候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並願意找出原因,持續完善自身的思維和行動模式,不斷適應變化,甚至引導變革。

用成長型思維武裝自己,你的人生會有質的提升。

多年來,我從除了博士學位之外毫無其他競爭力的新人,從丟三落四、自卑敏感、溝通能力差、情商低、思考憨直、顧頭不顧尾、差點連實習都沒通過的職場菜鳥,到歷經14年的醫學、業務、培訓、市場、數位化行銷等多個職位的磨煉逆襲成公司的保留型人才,並成功地將精力管理這個業餘愛好發展為諮詢培訓副業。下面這些認知和心態都是我刻意練習過的,其中有好幾條都與面對職場逆境時的心態、面對變化時的敏銳度有關。

1. 正確面對他人的回饋。

我讀博士時比較內向,平時並不愛社交,其實社交恐懼患者,大部分都沒有穩定的內在評價體系,而是默認自己處於被別人評價的位置。這類人擔心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得到別人怎樣的評價,其實,別人的評價只是對我們當時的言行的回饋,大可不必將這種回饋當作「終身貼在身上的標籤」,要有「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的氣魄。

2. 永遠思考有什麼創新的方式能解決當下的問題。

我認為,老方法解決新問題的習慣最終會被漸漸淘汰,讓人快速適應世界變化的自我訓練方法之一,就是在變化到來時迅速尋找新的解決思路。平時還可以這樣訓練自己:哪怕對於某件事,你已經找到了解決方案,你也可以深入思考以下問題,比如,還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更有效、省錢、省時間、省力氣的解決方案?還可以從哪些角度探尋出路?這樣的訓練做得多了,你自然就有了思維多樣性,面對變化也可以寵辱不驚了。

3. 勇於承擔責任,即使在變化中,也勇於發現自己的問題。

有些人會下意識地推卸責任,大多情況下,這都是在為自己找藉口。

「昨天開會的時間比預計更久,所以我影片沒剪完。」這是在用開會的時間安排,當作沒有完成任務,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的藉口。

「部門新換了主管,我們的配合沒有默契,所以我最近的工作做得不好。」這是用外部環境的變化,當作沒有快速對變化進行應對的藉口。

「是因為他們部門規則變了,所以我們才沒辦法把方案做出來。」這是在用別人的規則變化,當作自己沒有想辦法完成自己的工作、積極跟進的藉口。

不要因為外界環境變化怨天尤人,也別急於把一切歸咎到別人身上。大多數的埋怨,只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是受委屈的。而理解問題的本質,比一味地埋怨和憤怒更有意義。我現在已經很少「證明自己正確」,大部分是求同存異,並且非常開放地聆聽新的立場、觀點、變化到底在哪裡,其中有什麼可借鑒之處?多站在他人立場考慮問題,審視自己可能存在的偏見。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職場複利學:500強企業主管的職場必備七大敏銳度,沒有前輩教也能快速成長》,時報文化出版

作者:瑞米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職場複利式成長的關鍵──學習敏銳度

拆解、複製500強外商總監成功經驗,練就不斷進化的超強能力
擺脫前輩不教你的、主管不帶你的困境,從茫然的職場常態脫身

七大面向解構你和職場的需求,用輕簡易讀的文字+好懂實用的表格歸納,看見被忽視的盲點!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