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惠瑜

追求高薪就能實現快樂人生嗎?德西效應來解答

很多人選擇工作時首先關注的是月薪多寡、工時長短、福利待遇等問題,而在能力決定收入的前提下,為什麼有些人獲得了不錯的薪水待遇,或是晉升到高階職位之後,卻會感覺自己變成了賺取薪水的工作機器,不僅對工作提不起衝勁,也失去了以往的激情與動力,甚至還充滿挫折、焦慮、沮喪的情緒?

事實上,步入職場之後,隨著工作能力、職場資歷、個人歷練的增加,每個人漸漸會賦予「工作」不同意義,因此想從工作中獲得的東西也不再僅限於有形的金錢,這也意味著一份報酬不錯的工作,未必就能帶來完全的滿足感與快樂。

也就是說,獎勵雖然可以達到意料之外的良好效果,如果紅利、獎金發得太多,並不一定能發揮出好的效果。如果公司對員工完成了應完成的任務、履行的義務⋯⋯等本來就應該做到的基本行為,視為突出表現來進行獎勵,或者大張旗鼓地進行表揚,就可能出現負作用。畢竟「金錢不是萬能的」。對此,心理學家提出了「德西效應」進一步分析這種心理現象。

德西效應(Westerners Effect):顛覆了高薪萬能的認知

德西效應源自於心理學家德西(Edward Deci)於1971年的心理實驗,在這個實驗中,每位受測者都要解答有趣的智力難題。實驗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所有受測者不管解出多少題都沒有獎勵;第二階段,受測者被分為兩組,A組受測者完成一道難題就能獲得1美元的報酬,而B組受測者解題卻完全沒有報酬;第三階段,所有受測者有了短暫的休息時間,他們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動,也可以繼續思考如何解題。

實驗小組發現,A組(受獎勵組)受測者在第二階段中因為一題1美元的獎勵而十分努力,可是到了第三階段會繼續解題的人數卻很少,這顯示出解題興趣與努力程度都減弱了,反觀B組(無獎勵組)受測者雖然從一開始就沒有獲得任何獎勵,卻有更多人在休息時間嘗試繼續解題,而且解題興趣與努力程度都在增強。心理學家認為,這個結果表明進行一項愉快的活動(即內感報酬),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質獎勵(外加報酬),反而容易減少這項活動對參與者的吸引力;好比一個喜歡烹飪的人成為了餐廳廚師,一開始他會認為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又能賺到錢,是一件雙重愉快的事情,但時間一久,就會產生負擔感,內心便感覺煮菜已經不再是令人高興的事,不過就是一份賺錢的工作。

為什麼人們的心理會產生這樣的變化呢?以往大家普遍認為,從事自己擅長的工作,能持續賺取金錢,又可以增強工作動力,但實際上,人們從事某種活動時,既有外在動機(如獎金、獎勵),也有內在動機(如成就感、滿足感),而一般狀況下多數人常因外部動機而工作,也就是為了賺取金錢過生活而上班,要是工作的成就感與滿足感無法獲得,或是一心把焦點放在金錢的累積上,往往就容易產生工作倦怠感,也難以體會到真正的愉快幸福感。

當然了,追求財富人生並不是過錯,德西效應也並非指出薪水待遇、金錢獎勵不重要,而是在把賺取高薪當成目標的同時,我們也應思索如何讓工作愉快、生活充實有意義,避免淪為金錢奴隸與工作機器。
職涯中必然會面對的關卡:我為了什麼而工作?

出社會後,每週到辦公室上班至少5天是多數人的生活模式,當你從一個職場菜鳥、基層員工,逐日成長為辦公室老鳥或中高階主管時,實際上除了薪資收入外,在其他方面也將有所收穫,例如決策能力、社交能力、領導管理能力的強化,以及生活品質穩定提升等等,換言之,你從工作中得到的是有形收入與無形收穫。理想狀態下,工作是一個學以致用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展、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然而,多數人往往在不同階段會先遭遇到德西效應的考驗。

對於職場新鮮人來說,提升自我工作能力應作為首要目標,若是把精力用在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時,升職加薪通常就接踵而來,不過有很多人熬不到這個階段,就開始以「枯燥乏味」來評價工作,初時的學習熱情也隨著工作熟悉度的增加而消退,甚至覺得薪水待遇尚可,但成就感低落,職場發展不上不下。至於晉升為職場老鳥的人,在享受工作成果一段時間後,即便工作狀況與薪資待遇都算穩定,也會出現消極怠工的狀況,無論是厭煩於職場的明爭暗鬥、工作內容的毫無新鮮感,或是有錢卻生活品質欠佳⋯⋯等都會導致身心出現不適。

只要追根究底,我們不難發現關鍵點還是回到了最基本的問題:工作的意義是什麼?假使工作只是為了賺取金錢,以便支付房貸、車貸、教育基金的日常開銷,或是能過著出國旅遊、不為帳單煩惱的優渥生活,那麼擁有可觀財產的人為何還要投身工作?比如知名好萊塢導演史匹柏(Steven Allan Spielberg)的財產淨值估計為10億美元,就算不工作,也足夠讓他餘生享受優渥生活,但為什麼他仍要不停拍片呢?其實答案很簡單,他對導演工作充滿熱忱,認為這是一份有價值、有意義的工作,並且還為他帶來了使命感和成就感。

美國著名的企業家羅傑斯(Buck Rodgers)曾被列入全美十大傑出推銷員,他曾說:「我們不能把工作看做是為了五斗米折腰的事情,我們必須從工作中獲得更多的意義才行。」而這也正是德西效應帶給我們的省思,不要只把工作當成獲取財富報酬的途徑,從中開發潛能、施展才華、實現更高層次的自我價值,不僅能湧現積極態度與精神動力,從容面對職場發展中的各種境遇與起伏,也能合理安排自我的工作、生活與人生目標。

發展的動力,來自不輕易消退的工作熱忱

美國《管理世界雜誌》曾經進行一項調查,他們分別採訪了兩組受訪者,第一組是高階主管,第二組是商學院畢業生,並詢問他們哪種特質最能幫助人們成功時,二組受訪者的共同回答是:熱忱!因為一個人縱使擁有專精的知識與技能,如果沒有工作熱忱,也很難持續創造優秀的工作成績,相反的,一個人即便專業知識與工作技能有限,但只要具備了工作熱忱,通常就會要求自我成長,工作表現也將不斷提升。

20世紀最具革命性的俄國現代樂派作曲家史達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某次接受訪問時,當主持人問他一生中最感到驕傲的時刻,是不是在新曲首度公演的時候?還是功成名就而掌聲四起時?他回答說:「我雖然坐在這裡接受採訪已經好幾個小時,可是卻一直不斷地為新曲中的一個音符絞盡腦汁。我在想到底是『1』還是『3』比較好?而當我最後終於找尋到那一個音符的剎那,便是我人生中最快樂、最驕傲的時刻。」

事實上,很多成功人士談到自己的成功祕訣時,都會像史達拉汶斯基一樣,在言談中展現他們對自身工作的熱忱與激情。對他們來說,工作除了帶來收入之外,也帶來了無窮的樂趣,並且驅使他們釋放自身的真正潛能,創造無限可能的人生風貌,而不論是運動員、藝術家、科學家或商務人士,一旦對工作抱持熱忱,往往就會積極進取,遇到困難時也能勇於面對處理,因為工作不再單純地與收入有關,更重要的是它能實現個人的人生目標。

明智的職場人士應深刻牢記,在沒有達到自己的學歷、能力、精力所能達到的事業頂峰之前,不應只將工作定位成為了賺錢而已,僅僅把目光放在幾千元的加薪幅度、幾個月的年終獎勵,很容易就會讓德西效應發酵,而為了避免落入「不知為誰辛苦為誰忙」的工作窘境,適時檢視並調整自己的工作狀態,可以協助你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四大面向的思考能幫助你破解德西效應

職場生涯發展有一個不變的事實是,職位的升遷、薪水的調升、生活品質的改善,以及個人成就感的滿足,都是建立在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別人更出色的基礎上,而當你對工作感到倦怠、失去動力與幹勁,甚至面對高額獎勵也興趣缺缺時,要是不著手找出原因,及時調整,往往就會讓德西效應的負面作用有可趁之機,如此一來,不但容易影響你的日常工作,連帶地也將造成身心的沈重壓力。此時,你可以從以下四大方向加以思考,進行自我檢視與調整。

1. 工作真的很枯燥嗎?重新思考你的工作價值

許多時候,人們在同一個工作崗位上待久了,容易對每天要處理的日常工作感到厭倦與無感,而當你產生這樣的想法時,與其緊緊抱著負面情緒不放時,讓自己更加厭膩工作,不如聚焦在「工作內容」的思考上。你可以審視自己的工作能帶來何種貢獻與成就?它是否還有值得學習的部分未被發掘?如果有機會工作自主,你希望如何執行這份工作?往往透過重新檢視、思考自身工作的價值,能夠幫祝你以不同角度看待工作,提振精神,也可以讓你看清自己的職場發展計畫是否到了需要調整的階段。

2. 老是無法升官?權衡你的升遷機會

在同樣職位停留一段時期,有時意味著工作穩定,然而職位長期沒有調動,遲遲無法晉升,也會使人感覺工作沒有挑戰性卻又無法突破,進而陷入職場發展停滯的低潮期。你可以檢視職位沒有往上調動的原因,例如是工作表現其實不夠出色、人事沒有空缺,還是內部升遷管道不夠順暢、人事選拔機制有瑕疵?這有助於你從公司角度重新判斷局勢,並且評估自己的升遷機率有多少,又要補強哪些不足之處,從而擬定下一步的職場發展計畫。

3. 再次檢視你的職場生涯規劃

對個人工作發展不斷設定後續目標的人,才能保有追求前進的熱情與動力。如果你對自己的工作前景感到茫然,或是認為自己偏離了原先的職涯規劃,此時,請再次檢視你對自己的工作期許,這將能協助你釐清自己接下來該往哪裡走,以及職場生涯規劃是否該進行調整。假使思考過後,你有意爭取調職、轉換工作環境,甚至轉換跑道,最好能循序漸進採取行動,同時確認當下自己應具備的工作條件有哪些,如此才能讓你在不偏離個人職場發展目標的情況下,穩健前進。

4. 為自己注入活水,保持成長狀態

接觸新工作、新任務時,好奇心與新鮮感常促使人們樂於嘗試很多事物,並且較易激發潛能,倘若當下的工作對你已經不具任何挑戰性,你可以試著主動爭取不同型態的工作項目,自我突破,或是參與在職進修、培養其他工作專長的課程,這除了能吸納新知、提振工作士氣外,也可以讓自己保持成長狀態,不會停留在原地踏步。當然了,你也可以安排軟性的活動課程調劑身心,抒解壓力,工作賺錢固然重要,但是若不懂得一張一弛的道理,生活也會失去原本的積極意義。

面對工作,我們需要以責任、創造和成就來完成自我實現,當然同時也有理由享受這種付出帶來的快樂,以休閒和享樂來調養身心,創造生活。工作是人生的一部分而非全部,財富是維繫生活的手段而非目的,一旦成為工作機器與金錢奴隸都不會讓人過得快樂;在工作時聚精會神、認真以赴,也別忘了閒暇之餘適度放鬆身心,經營生活,唯有讓自己合理安排生活,求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狀態,才能真正成為人生的成功贏家。

德西效應你可以這樣用!

1. 隨時檢視自我的職場生涯規劃,賦予工作更深層的意涵

從事自己所愛的工作,促使人們能對工作懷抱著熱情和喜愛,全力以赴,但如果陷入職場發展低潮期或工作倦怠時期,重新審視、檢視你賦予工作何種意義,並且釐清你希望從工作中實現哪些更高層次的自我價值,將有益於職場規劃的妥善安排。

2. 管理階層應善用心理激勵與實質獎勵,提升組織效能

提供高額獎金、建立獎勵制度的目的,經常是為了激勵部屬有更出色的工作表現,但以外部報酬作為激勵手段的同時,也應注意部屬的成就感、自我價值實現等心理需求,否則光以獎金作為工作誘因,很可能造成整體工作表現下滑,反而弄巧成拙。

《職場生存解答書》

作者:葉惠瑜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