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曾說:「對於批評,我學會不帶個人情緒地認真看待。」面對批評,我們時常一味全盤接受,並常讓自己深陷自我懷疑的泥淖,放大檢視缺點,卻忽略批評背後的「真實性」、「可靠性」。

專職於個人信心建立領域的知名作家Margie Warrell便提到,儘管多數人不喜歡被評論,卻能選擇從中學習調整心態,有效從負評中獲取具有價值並且值得聽取、改進之處,而面臨批評的第一步,可先行反問自己以下四個問題,理性分析、釐清事實後,將有助鞏固內心堡壘、不輕易遭受打擊。

1.給予批評指教的對象是誰?


批評的價值取決於給予批評的對象,而面對指教的態度則反映對方之於你的威信力、影響力。比如社群媒體中所充斥的匿名言論,由於多數屬於主觀意識,且時常倚賴自我片面觀點加以「小題大作」、「小事化大」,因此面對此類批判並不需過度理會;又或者是某些認識卻不熟悉的友人、同事,平時並未有太多接觸,不過當他們產生意見時,通常意味著此舉屬於「必要」,便可以試圖了解為什麼他們會這麼說;若當角色切換至主管或是對未來職涯具一定影響力的人物時,無論對他們是否發自內心抱持尊敬,都必須要仔細聆聽、記取,唯有如此才可以清楚檢視自己於職場上的行為是否得宜、恰當。

2.該懷持什麼態度面對負面評語?


批評多數伴隨著個人情緒,導致缺乏客觀的事實陳述,以致成為傷人的利器。敞開心胸並欣然接受批評事實上是困難的挑戰,然而藉由「書寫」可以降低內心大受影響而起伏不定的情緒。在一筆一字書寫的過程中,有助於我們由「憤怒」轉為「冷靜」,倘若你為心思細膩、敏感的人,更需要試著藉由「文字」以抒發負能量,當你越能不受情緒影響,便能越客觀地反思、接受來自他人的指教與評論。

現實生活中,即便成功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不要讓錯誤打擊自信,勇敢接受犯錯,決心與毅力便能成為引導至正確方向的力量。

3.什麼是值得聽取、改進的地方?


客觀而論,招致批評多數非屬於空穴來風,而當中確實也出現某些洞見值得作為借鑑、成長或是學習的依據,在產生「憑什麼說我」、「我這樣做跟你有什麼關係」等反彈心態之前,即便內心遭受打擊、影響情緒,也先退一步思考對方究竟「為什麼這麼說」。所有問題的出現,必有癥結之處,只要找出「為什麼」背後的關鍵誘發點,其餘延伸的謾罵或是批評都可以選擇忽略、不需過於理會。

4.下一步該怎麼做才能邁向成功?


不論對方怎麼對待你,「如何回應」的決定權操之於己,比如主管將充滿紅色標記的企劃書退於你,第一時間難免沮喪,不過選擇繼續意志消沉、否定自己的能力與表現,或是將企劃書退回視為主管對你具有更高的要求與期待,便會影響你日後的信心,更可能間接影響工作能力。將「批評」視為前進的動力以及成功的契機,以正面態度面對原先恐打敗自己的挑戰,便是最有效也最為迅速邁向成功的途徑。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