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發揮我的專長」「和我的興趣不合」,大概可以排上「最常聽到的離職理由」排行榜。可是,儘管覺得自己不喜歡這份工作,卻不見得真的了解自己討厭在哪裡,也不確定能發揮天賦的工作究竟是什麼。

諮商心理師黃暐超說,有些人頻繁跳槽,雖然每次理由都不一樣,但是,經過諮商後,才發現這些不滿的背後,都指向相同的原因,那才是當事人真正在意的事,只是他自己渾然不覺。

年輕工作者轉換跑道的成本低,若是資深工作者為缺乏工作幹勁苦惱,又無法放棄累積的資歷,結果每天都在煩惱「我這輩子就這樣了嗎?」黃暐超說,就算不透過轉職,也可以藉由探索自己,找出繼續工作的動力。

黃暐超表示,無論工作者位於職業生涯哪個階段,探索自己都不嫌遲,因為「愈了解自己的天賦與價值觀,愈懂得管理天賦,績效表現也會愈好。」

黃暐超指出,人生前半場有很多探索的機會,例如選擇技職或升學、該讀哪個科系、第一份工作等等,但是,假如這些抉擇都不是出於自己的意見,「探索自己的階段就會一直往後延。一旦過了35歲這個臨界點還不知道想要什麼,轉換成本就愈大,而且也愈困難。」

透過心理測驗,找到適合發展的領域


黃暐超表示,諮商心理師會透過專業心理測驗加上面談,協助個案探索人格特質。例如,使用MBTI性格測驗,找出受試者「根據客觀數據」,還是「這件事為你帶來什麼樣的感受」來做決定。

假如工作者本身重視數字與條理,就可以避免找需要搏感情、用交情好壞來挑選合作對象的客戶。像這樣釐清自己的人格特質,就能充分利用強項,避開弱項,找到工作的切入點。

此外,透過心理測驗也可以讓職涯發展和天賦結合,像是有空間感的人,比較適合朝設計領域發展。最佳的情況是,在工作上實現潛能,從中獲得成就感,更願意投入工作當中,形成正向循環。

工作光有優勢還不夠,還要能補強弱點


黃暐超還強調,運用天賦優勢,不代表可以完全忽略弱點,你還必須懂得「防守」它,才不至於讓整體表現被扣分,或者花更多力氣替弱點所造成的後果善後。

他接著指出:「天賦往往是雙面刃!」由於基層工作者不像主管階級能夠挑選與自己特質互補的團隊,因此,假如你的優點是創意無限,缺點是執行力不佳,光是將優點發揮到極致,可能會變得過於天馬行空,「想把創意轉換為實際成果,也需要有執行力才行。」

因此他建議,「必須同時了解天賦帶來的正面影響與負面後果,才能掌控你的績效表現。」

黃暐超認為,「幾乎沒有工作會百分之百符合一個人的興趣及天賦,有時候,還是必須耐著性子解決討厭或不擅長的事。不過,若是夠了解自己,更容易找到一份喜歡大過於討厭的工作。」

曾經有個案對黃暐超表示,自己每天上班總會習慣性遲到2~3分鐘,諮商後發現,他其實不太喜歡工作內容,因此,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出門。後來,他換了一份更能發揮專業技能的工作,結果常常因為太投入而忘記下班時間。

黃暐超表示,很多人都渴望在職場裡追求成就感,然而,繼續追問下去的話,其實每個人的理由都不一樣。有人享受專業能力受到眾人肯定的那一刻;有人則是希望藉此賺到更多獎金。總而言之,「找出隱藏在自己行為、喜好背後的價值觀,才會找到滿意的工作,也更有動力創造好表現。」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