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重點在於去嘗試,在現實世界中用行動去驗證想法、觀察造成的影響,然後再嘗試另一件事。一旦你找到了有效的方法,就要期待著去練習它,直到它成為一種習慣,也就是讓你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更有成果與回報的「新常態」的一部分。


文:蘇珊.亞斯佛(Susan J. Ashford)

放下完美主義:一名彈性思考者的十項實驗性練習

為了更充分了解實驗的力量,讓我們來看看一個非常有責任心的人,如何因應個人成長的挑戰。還記得第三章提到的莫奇森嗎?當他的牙醫警告他,說他整晚都在痛苦地磨牙時,莫奇森為自己設定了一個目標,那就是不要再當一個完美主義者。但他並沒有就此止步。他接著在一篇部落格的文章裡,概述了他規畫的降低完美主義所需的所有步驟。其中一些是個人內在的探索,但有些則是真正的實驗,莫奇森計畫對他的頭腦中和他工作環境裡的同事進行這些實驗。以下是莫奇森在他的貼文中列出的十項練習:

  1. 提高自我意識。了解完美主義的來源是至關重要的。這種傾向從何而來?它滿足了什麼?尋求研討會、書籍、顧問、教練、朋友和家人的幫助,是回答這些問題的必要條件。
  2. 自我同情。看到並欣賞我是誰,接受自己。在放下完美理想,讓別人看見真實的我的時候,要善待自己。
  3. 打斷災難性思維。問問自己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是什麼!將這種最壞情況的想法放大數倍,直到結果顯然非常荒謬為止。
  4. 重建框架。接受「我的感知並不是現實」的這個想法。敞開心扉,看見與我現實版本相反的一面,並挑戰自己的心理模式。
  5. 放手。認出當我陷入完美主義時,在我頭腦中出現的噪音,並放手讓它流走。應用正念練習幫助我離開頭腦,並進入身體。
  6. 將生命視為進行中的實驗。利用承擔小風險,並根據結果重新調校自我形象,練習自己的脆弱。
  7. 尋求回饋。尋求非常具體的回饋,以防止反覆思考我認為出錯的地方。
  8. 即興創作。練習少做計畫,多接受自發的時刻。學會自嘲,不要太嚴肅地對待生活!參加即興創作研討會對我來說是一種轉型。
  9. 自信。相信我做得已經夠了,更多的努力不一定必要,也不一定有幫助。
  10. 讓朋友走進來。揭露祕密,讓別人知道我的完美主義傾向,讓他們幫助和支持我,甚至在我對付它時,陪我一起笑。

這是一種練習。

最重要的一點,請注意莫奇森在他的部落格文章最後所寫的:「這是一種練習。」這句話的語氣與彈性的力量完美契合。

重點在於去嘗試,在現實世界中用行動去驗證想法、觀察造成的影響,然後再嘗試另一件事。一旦你找到了有效的方法,就要期待著去練習它,直到它成為一種習慣,也就是讓你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更有成果與回報的「新常態」的一部分。

哪些種類的障礙會阻礙實驗?
人們往往對實驗有兩個顧慮。首先是對一致性的顧慮:「如果我從明天開始表現得不一樣,尤其是如果我放棄了一個實驗性的行為改變,而嘗試另一個,我周遭的人不會因為我缺乏一致性而煩惱嗎?」

第二個常見的顧慮是關於可能的失敗:「如果我改變了與人交往、管理計畫或領導團隊的方式,結果造成尷尬的失敗,我的聲譽和形象在同事眼中不會遭受嚴重的損害嗎?」

有趣的是,這些顧慮太常見了,還有研究測試了它們的有效性。研究人員對人們展示了關於領導者的描述,內容包括這些領導者所採取的行動隨著時間經過是一致的還是不一致的,同時還提供了關於這些領導者所領導的行動,是失敗或成功的資訊。然後,他們要求研究參與者對領導者的表現進行評分。研究結果清楚顯示,關於實驗的兩種恐懼,也就是對不一致性的恐懼和對失敗的恐懼,其中一種比另一種在現實中更明顯存在。你能猜出是哪一種嗎?

研究顯示,對不一致性的恐懼這種說法,實際上幾乎沒有根據。不過,對失敗的恐懼卻得到了一些證據支持。

在這些研究中,遵循前後不一致但最後成功的行動決策的領導者,表現得相當好。似乎大多數的人都樂於支持和讚揚一名偶爾會改變風格和策略的領導者,只要最後結果良好就可以了。因此,如果你自己因為擔心看起來不一致而不願實驗,請試著擺脫這種顧慮。只要能在過程的終點產生好的結果,不一致性對大多數領導者都不是問題。

相較之下,始終如一但最後失敗的領導者,從研究參與者那裡得到的評等會比較差。顯然在大多數人的眼裡,如果你的努力無法產生成功的結果,那麼保持一致性並不是什麼美德。

因此,對失敗的恐懼有著真正的風險。不過,這種風險是可以管理的。將其減低到最小的一種方法,就是將初始實驗維持在較小的規模。如果你想嘗試一種組織團隊計畫的新方法,就從任務利害關係較小的一小群員工開始測試。如果這個實驗成功了,你就可以將相同的改變應用到可見度和重要性更高且更大的計畫。

這種方法既可讓你享受成功實驗的好處,同時也能降低失敗帶來的痛苦風險。這與製藥公司的研究人員會先針對少數患者測試一種新藥,以消除使用具有潛在致命影響配方的可能性相當。只有在小規模試驗證明了該藥物的基本安全性後,研究人員才會繼續對其功效進行大規模研究。

不過,風險問題仍然真實存在。對於抱持績效證明心態的人而言,透過實驗來冒險總是特別困難。相較之下,我們在第二章開頭所描述的學習心態,將使明智的冒險變得比較容易。事實上,即使可能失敗,學習心態仍允許你嘗試新事物。

我們在第二章談過的金融專業人士,在學生時代曾在日本接受生活挑戰的麗莎.沙利特,她這樣描述了學習心態的重要性:

我認為把自己置身於舒適圈之外的環境中是非常重要的。刻意這麼做能夠打開你的思維,讓你擁有不這麼做就無法獲得的經驗。可惜的是,很多人只將自己定位於達到專業化的目標。他們會說:「我只想在這方面做到最好,我想成為這方面的專家。」然後他們發現自己狹隘地生活在那個區域。
這並不代表你要把自己送去日本。而是要把自己置身於一個除了學習別無其他選擇的情境中。

彈性實驗就是把自己置於那種「無法避免得學習」的情境中的好方法。它們提供了成長和發展的機會,而代價則是你可以透過思考周全的風險控制來管理。

娜迪亞就很漂亮地展現了實驗精神。當她描述她正在努力克服的挑戰,和正在測試的新行為時,反覆使用諸如「我正在努力做到」、「我在這方面並不完美」和「我還在轉型中」之類的字眼。這種字眼反映了她對改變和成長所抱持的開放態度,以及她願意接受適度風險,以換取實驗所打開的更廣闊視野的態度。採取這種態度,就是克服阻礙了太多人參與實驗的心理障礙的最好方法。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高彈性成長法則:每一次的改變,都是成長的機會!彈性的力量帶你越變越好》,商業周刊出版

作者:蘇珊.亞斯佛(Susan J. Ashford)
譯者:林麗雪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面對挑戰,有人停滯不前,有些人卻能升級進化?

——關鍵就在突破舊思維,長出新能力——
管理名師的「高彈性成長法則」,助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突如其來的任務讓你措手不及?缺人、缺資源,還是得完成全新專案?環境的變化,讓你的技能過時?管理名師蘇珊.亞斯佛整合七十多位領導人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不論個人或團體,都可以透過「高彈性成長法則」來因應各種變化。

什麼是「高彈性成長法則」?

它打破所有的舊規則:硬梆梆的管理守則、被要求的目標、死板的工作方法、還有痛苦的迎戰心態;「高彈性成長法則」是運用主動的成長計畫、選定適合自己的目標、善用日常的體驗,還要抱著探索自我的好玩心態!重要的是,懂得「高彈性成長法則」不只能讓自己受益,還能進一步領導他人,讓整個團隊都變得更好。

反轉過時思維,告訴你高彈性的成功心法:

→生涯低谷比高峰更珍貴
我們經常得在逆境被克服、改造或解決之後,才能汲取這些逆境帶來的經驗。

→績效心態反而有礙
績效心態只想證明自己有多優秀,往往反而會妨礙表現。抱著學習心態,更能吸收意見。

→天才文化vs.成長文化
天才文化讓人只努力在展現自己的最佳狀態,避免任何有失敗風險的行動。成長文化則更願意學習,承擔創新風險。

→業界實證犯錯的價值
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的共同創辦人艾德.卡特莫爾是這麼說的:「失敗是想嘗試新事物的必然結果。」

「高彈性成長法則」怎麼用?

調校心態
用學習的心態去面對新挑戰,將挑戰視為機會而不是威脅。[例] 面對一個新職務邀約,與其怕表現不佳而卻步,不如放膽一試,學到就是你的。

設定目標
想像出一個理想的未來,能鼓舞我們開始去做。[例] 為自己設定升職目標,目前有什麼、該補什麼,你就有學習的方向和動力。

生活小練習
在日常行為中做出微小但真實的改變,來確認情況有所改善。[例] 想改變霸道主管形象?從兩個小實驗──稍微放權、不責罵同事──做起。

尋求回饋
主動尋求周遭人士的意見,讓我們知道如何在未來做得更好。[例] 戴爾電腦創辦人麥可.戴爾經常徵求客戶和員工的回饋,甚至建立了「告訴戴爾」的文化!

反思提問
練習反思,可以從經驗中汲取意義。[例] 準備一本「反思日誌」回顧你的經驗,並檢視經驗能教你下一步做什麼。

管好情緒
提高或降低憤怒、興奮、恐懼、焦慮或任何其他妨礙你學習和成長的情緒。[例] 憤怒來襲時,試著將注意力轉移到不會引起負面情緒的事情上。

改變不可避免,但我們可以選擇繼續成長。

蘇珊.亞斯佛以成功領導人的實際經驗為證,帶我們用更全面的角度因應生命中的變化。成功的人會找方法不斷學習,將成長融入生活。高彈性成長法則讓這件事變得可能,幫助我們在下一個階段成為最好的自己。

本書特色

1.現在最需要的「高彈性成長法則」,回應瞬息萬變環境!
經濟榮枯、產業更替、職場變動……時時面對改變的我們,最需要的就是能即時適應的「高彈性成長法則」,從目標設定開始,到一系列的計畫、實驗、反思,幫助你有步驟地練習,將艱難的挑戰變為人生轉機。

2.帶來啟發的豐富案例
企業界、教育界、公職、學校……各種案例滿載,看到他們怎麼運用高彈性成長法則,你也能看到自己的方向。

3.自我成長、團隊成長都好用
探索企業制度和文化,告訴你可以怎麼帶領團隊,幫助成員學習和發展。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