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鋼鐵 “V” 走闖人生(薇琪徐)
曾經有人看完我的文章後問我:「薇琪,我好羨慕你的思路這麼清晰,可以寫出這樣架構清楚、好懂的文章。我常常被說邏輯不好、講話跳來跳去,當別人說『我不知道你到底在講什麼時候!或者是被問問題時候,都覺得好慌張』,可不可以跟我分享你平常怎麼訓練清晰的邏輯思維嗎?」
被問到這樣問題,其實我也誠惶誠恐,因為以前我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邏輯,甚至可以說我講話沒有邏輯、思緒很亂、非常跳躍,被問到問題都答不上來。
透過這個問題,讓我開始思考自己到底是如何訓練邏輯。於是乎想寫一篇「如何訓練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考」文章,再加上《麥肯錫新人邏輯思考5堂課》這本書裡面提到方法論,帶大家一步步來了解如何訓練「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考」,提高自己在職場的核心價值。
有效的溝通,建立在邏輯思維和批判思維之上。邏輯是幫助我們把話講清楚(向外);批判則是幫助我們思考所聽到訊息(向內)。
到底邏輯思維的價值什麼?
其實在日常談話、面試工作職缺、到進了公司之後,開始對內要與各部門的溝通、對外要跟廠商、顧客做商業協商,生活和工作裡面都需要邏輯思維。因此缺乏邏輯和批判性思考,很多時候容易話說不清楚、或者掉入他人的陷阱,因為經驗不足容易聽信他人的話,吃了悶虧。所以練好邏輯思維會有以下的好處:
- 清楚表達想法
- 說服他人
- 得到自信
- 講話比較大聲、反應比較快(?)
- 比較容易脫穎而出
日本首席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的提到:「能敏銳判斷環境變化、脫穎而出的人才,腦袋裡有怎樣的思考路徑?其實就是是否具備「邏輯思考」能力。」
所以我們得知工作能力越強的人,待人和用人越重視「邏輯思考」。即便是在嶄新、劃時代的點子,如果不能淺顯易懂的傳遞給別人,獲得對方的認同,就表示毫無意義。
為什麼對方無法接受到你的訊息?
在開始談如何思考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為什麼有時候別人會聽不懂你的話呢?是因為在談話裡面少了什麼要素嗎?」
主要是因為欠缺下列四個要素,抑或是順序被顛倒了:
- 不曉得內容的「主題」,你在說什麼?
- 不曉得「結論」,最終你想要表達是什麼?
- 不曉得「根據」,是基於哪種事實和解釋?
- 不曉得「行動」,所以你希望他人如何進行?
路徑主要為:「主題」 → 「結論」 →「根據」 →「行動」;換言之就是,「你再針對哪件事情」 → 「想要說什麼」 →「基於哪種根據」 →「想要採取甚麼行動」
別緊張,邏輯思考並不難
透過上述四個要點,相信你應該對談話有基本的慨念了。開始之前,請先打破一個迷思:「邏輯思考和與生俱來聰明相關嗎?」,我個人對於這個問題是否定的。在開始工作前、撰寫文章之前,我的思緒才叫做毫無邏輯思維、不具批判性的能力,連辯駁的能力也沒有,我懂得只是課本上面那套!
我超能背,記得當初在英國讀書時候,我就上台沒有靈魂背了好長一段文章!老師看我似乎不解我想要表達的意思,問說:「妳全部都記得了,也ㄧ字不漏說出來了!表示妳花了很多時間仔細讀了這些內容。但我不能確定妳真的理解內容。試試看用自己的話說嗎?或解釋我剛剛所問的問題嗎?」,我說:「我…..不太知道怎麼解釋…」。
當下才一記當頭棒喝,過去的我只是做個「沒思考能力的知識搬運工」。
那你一定會問說,你以什麼來作為判斷?過去的我都只是用「直覺」來判斷事情,我可以感覺到事情不對,但卻提不出例證來,導致我常常在說話上面沒有力道。回:「誒….因為….,我想一下唷~」,這時候ㄧ定會有人想表示意見,就順勢把話接走了,完美逃避,殊不知就這樣掩蓋了我多年以來沒有邏輯的罪行。
沒有思考能力的人,多半就只能做個陪襯品。很難展現自我價值,也不容易被記住!
但為什麼人很多時候都用「直覺」來判斷實情,的確在某個感知上面我們對一件事情的感覺不太對,但是惋惜的是無法提出有說服的例證,導致最後自己所產出的言論顯得沒有價值或者被採用。
Steve Jobs說過:「我希望你不要被他人的教訓所馴服,比起任何事情,我最希望你擁有相信自己內心和直覺的勇氣。」
相信自己的直覺走很棒,但我們到底要如何避免提不出例證的問題,必須要透過以下PREP + (A) 四個步驟:
P是Point的P,開門第一句先說「主張」
第一句話就得引起對方興趣,讓人想知道為什麼你是這樣以為的。所以請先以簡潔明瞭的「總結性方式」,表達自己的中心「思考」或「主張」。
R是Reason的R,第二句說支持結論的「根據」
接下來,對方一定會問你「憑什麼這樣認為?」,所以你得端出足以支持主張的理由。
然而,不是任何理由都能成為根據,毫無根據的主張,不過是個人感想或印象。能夠成為「根據」的,如以下幾點:
- 憑藉學習得來的知識
- 他人的建議、見解
- 資料、數據、統計數字等客觀資料
- 自己的親身體驗
E是Example的E,第三講出「實際案例」
假設面試時候,許多人講的根據會像這樣:「想要申請這份工作原因,對於數據分析相當有興趣,也透過網站和朋友口中得知,貴公司是這方面的權威,因此非常渴望進入公司和有經驗、想法的同事一同努力。」表面上聽起來邏輯是正確的,但卻沒有「背景」、「前因後果」或「資料來源」等,不免讓別人覺得空泛、不容易被說服。
具體例證,尤其以「資料、數據、個人例子」特別具有客觀性,如何能順便具體提供資料來源,幾乎在任何場合都能發揮高度說服力。
P是Point的P,最後重複「結論」
最後,再將結論(主張)重複一次,確保自己想傳達的資訊,已確實傳遞。
A是Action的A,提及將要進行的「行動」,可省略
若沒有提到執行面,只是談及想法,基本上可省略。以上述統整策略所展出的方向,來執行下一步行動。
先從結論說起,再說明得出結論的理由及根據,然後舉出具體事例佐證,最後再強調一次結論 。
再把剛剛提到的路徑優化一下變成:「限定主題」 → 「結論(主張)」 →「根據」 → 「實證(例子)」 →「行動 (若無,可省略)」;換言之就是,「你再針對哪件事情」 → 「想要說什麼」 →「基於哪種根據」 →「有什麼例子作證?」→「想要採取什麼行動」
四個日常習慣,訓練邏輯思考
習慣一:刻意「具體地」對別人提出要求(可以幫我…因為…) 或許過去的我們認為不需要告知他人原因。但漸漸我們大腦開始變成系統一操作。改變自己日常習慣,在需要具體說明時候,就不會顯得困難。
習慣二:拒當跟風者,我喜歡挑戰別人的問題,或許這問題裡面並沒有錯誤,但為了深層思考各種可能性,我會在腦中試著演練,有沒有其他可能性,透過探討目的、人事時地物,過程為何...等。
習慣三:收到新的資訊後,縱使過去沒有相對等的知識,去想這件事情的真相為何。透過Google方式來多方獲取知識圖,推測懷疑、搜尋資料、多方探討問題、建立知識層,寫出總結。
習慣四:區分事實與意見,感覺對方說的事實,但其實也只是在闡述對於這件事情的總結,並不代表事情的本體。
單有邏輯還不夠,你還需要有批判性
常常提案不能打動老闆心,其實是因為沒有做到批判性思考。批判性思考簡言之就是「深度思考力」。在職場待了一段時之後,我們都發現有些事情無論邏輯性在正確,但所產出的解法和行動在某種狀況下並非最佳解。
但如何做到深入思考這部分呢?先擺脫「自認爲知道、自認為曉得」。批判性思考就是對於事物產生好奇心,就算是自己本身已知事物。我都會很好奇別人的想法是什麼?絕對不以自己的本身想法來猜測,或者認為因為結果相同,所以思考路徑和判斷依據皆相同。
批判性思考的三個基本態度
- 經常意識到目的為何:從原本的目的來做思考,批判性地思考「真的必要嗎?」,有時後即使將這件事情的原貌消除了,也沒有問題。
- 意識到思考模式的框架:心中有固定思考框架,不一一思考、判斷,雖然輕鬆,但相反地,也經常因此停留在「思考框架」中,而無法產生新的發想。所謂的思考框架為:設定過去經驗、習慣、別人的眼光、媒體報導、成功經驗等。
- 持續發問:對於模糊的答案進行問答,並具體的說明程度。
我自己的批判性學習方式是,先聆聽別人講的內容,後開始釐清主題、檢驗事情所發生的經過。透過大量提問方式(剛開始真的不要在意你問什麼,你有問就不錯了,請先拋開那無所謂的自尊心)。
汲取別人思考模式,建立自己的思考流程,意即聽到別人思考問題的方式後進行梳理(這邊統整其實就是排序事件,比對自己的思考路徑為何),得到思考路徑差異之處,篩選可以學習之處,最終建立起自己的思考模式。但在不斷與他人交流之下,更能完善思考模式。
第一步驟:釐清主題、檢驗事件發生過程(前、中、後)
第二步驟:保持懷疑、好奇心,多問為什麼(找出與過去自己經驗不同處,提問問題)
第三步驟:獲取他人思考模式(吸收他人思考方式)
第四步驟:統整他人思路、了解與他人間差異(加以改善自我思考模型)
以上是透過過去經驗所統整出來的步驟,但別忘記了方法和步驟是可以隨著背景、各種元素來做轉變。所以當我們面對一個問題,都必須將自我想法歸零,重新來收集資訊、重新驗證問題。
麥肯錫的思考是指:總是透過歸零發想與假設思考,創新地創造當下並且切中要點的「新答案」。
即時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怎麼做?
大致上已經將邏輯與批判講完了,但你會問到有時候,必須在短時間做即時回覆和思考怎麼辦?建議先釐清討論議題,準備收集現有資料,然後進行討論(對議題不清楚,不需要急著做出論點,可以拋出問題,聽聽別人的意見),透過問題、討論來得到很多的遺失訊息,最後作出總結。
即時版是為了在快速的對話中,找到可以談論的要點:
濃縮即時邏輯思維板:前題規則 (時空背景下所討論的議題)→ 調查觀察 (透過觀察、提問,找出根據)→ 結論行動。
即時思維訓練方式:到底該要如何進行這樣即時思考模式呢?能夠使用的是「演繹法」和「歸納法」這兩種思考的載具。
演繹法:【前提規則(大前提)】 →【調查、觀察過程中的變化(小前提)】→【結論行動】
歸納法:【多個事實、狀況】 →【調查觀察類似性】→【推論(結論)】,主要的是觀察力和想像力。想如世上有什麼正在流行的【多個事實、狀況】,要隨時意識到【調查觀察類似性】,調查觀察其中是否有什麼類似性。
《後記》除了上述方式,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在日常中訓練邏輯思維?透過寫作訓練思考也可以不斷鍛鍊思緒,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提到「如何透過寫作和閱讀來提升自己的思維」,在此與大家分享:
「有效轉化閱讀」的關鍵是反思,當我們閱讀重要文章或是研究報告的時候,你至少需要反思以下四點才能有效轉化閱讀:
一、為什麼會從這個角度切入?
二、如何形成這個結論?
三、這個結論有什麼缺點?
四、如果我來寫如何可以更好?
「形成自己觀點」的關鍵是持續寫作,寫作會強迫你吸收閱讀的精華、丟掉多餘的資訊,再加上你自己獨特的觀點。寫作更是確保獨立思考的好方法,因為這是一個設定主題尋找答案的過程,這個過程至少包括四個步驟:
一、定義對的問題
二、決定切入問題的角度
三、分析各種角度的優缺點
四、形成自己的結論
取自於:〈訓練「獨立思考」最好的方法是寫作,而不只是閱讀〉
結論
PREP+A的邏輯產出模式
- P是Point的P,開門第一句先說「主張」:第一句話就得引起對方興趣,讓人想知道為什麼你是這樣以為的。所以請先以簡潔明瞭的「總結性方式」,表達自己的中心「思考」或「主張」。
- R是Reason的R,第二句說支持結論的「根據」:接下來,對方一定會問你「憑什麼這樣認為?」,所以你得端出足以支持主張的「根據」和「理由」。
- E是Example的E,第三講出「實際案例」:具體例證,尤其以「資料、數據、個人例子」特別具有客觀性,如何能順便具體提供資料來源,幾乎在任何場合都能發揮高度說服力。
- P是Point的P,最後重複「結論」:最後,再將結論(主張)重複一次,確保自己想傳達的資訊,已確實傳遞。
- (可省略)A是Action的A,提及將要進行的「行動」,可省略:基本上可省略,是向對方提及將要進行的行動。就以上述統整,接下會進行的行動為何。
先從結論說起,再說明得出結論的理由及根據,然後舉出具體事例佐證,最後再強調一次結論 。
批判性思維四步驟
- 第一步驟:釐清主題、檢驗事件發生過程(前、中、後)
- 第二步驟:保持懷疑、好奇心,多問為什麼(找出與過去自己經驗不同處,提問問題)
- 第三步驟:獲取他人思考模式(吸收他人思考方式)
- 第四步驟:統整他人思路、了解與他人間差異(加以改善自我思考模型)
濃縮即時邏輯思維板:前題規則 (時空背景下所討論的議題)→ 調查觀察 (透過觀察)→ 結論行動
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