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有所謂的「八十/二十法則」。據說在職場中,通常是20%的人完成80%的工作,有時候我要是義憤填膺一點,還會認為這個統計數字太過保守呢!

對一些高產能、謹守工作道德的人來說,他們就是搞不清楚,為什麼別人跟他們不一樣,偶爾他們觀察到工作夥伴並沒有使出全力(許多人實際完成的工作,都是比他們真正能完成的工作少)這時他們就會覺得很沮喪。不知道是為了什麼理由,這些工作勤奮的人會認為這是衝著他來,他的情緒也被干擾了。

我觀察過許多「成就比預期還大」的人,他們都不認為自己有什麼成就,他們只是像一般人一樣,盡力完成工作或是讓事情成功而已。他們不明白為什麼別人跟他們不一樣。有一次我聽到一位成就非凡的人說:「我沒什麼特別的成就,如果有,那也只是因為別人太不努力而已。」我對他非常的瞭解,所以我知道他絕不是在自吹自擂。他還跟我分享他對世人的看法。

他開誠布公地表明,他覺得一般人並沒有對工作全力以赴,而且很少人能完全發揮自己的潛能。如果你相信這是真的,你會變得總是沮喪又易怒。你會不由自主地注意那些沒有完成的工作,或即便已經完成,你也可能認為用另一種方法完成會更好。你眼中所見的世界都是充滿缺陷的。

或許你沒有特殊的透視眼(我也沒有),但你卻可能是用一雙高效率、高產能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如果是這樣,你可能很難接受(或瞭解)其他人是用不同的優先順序、工作倫理、舒適水準、天賦才能與心態來看待工作的。人們看事情的眼光不同,工作的頻率也不相同。記住,不同的人對所謂的生產力也有不同的見解。

要紓解有關生產力高低的難題,最好的方法是:不要去注意別人還有什麼事沒有完成,而是注意自己能從生產力中獲得什麼——財務上的、能量上的、情緒上的、精神上的。換句話說,承認自己願意做個高效能的人,會對平撫你的情緒有幫助——因為這是你自己的選擇。隨著這個選擇而來的是一定的利益。你會覺得自己的效率還不錯,你覺得自己完成了任務,而且完全發揮了潛力。或許比起做個低效能的人,你會賺更多錢,也更樂在工作。你不用擔心未來的財務問題,機會之門也會不時為你打開。或許每天完成了固定的工作量,能幫助你減輕焦慮。換句話說,你有好幾份薪水在驅策著你。因此,你並不是那些有不同工作觀的人,或是依你看來效能不及你的人手下的犧牲者。

把這個議題再擴大點,想想你自己的工作觀、偏好的工作步調、全盤的工作能力,也會有些幫助的。問問你自己幾個問題:「我是因為別人的要求才選擇這種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嗎?」及「我是不是想用自己的工作步調讓別人覺得沮喪不安?」當然不是。你的選擇是你自己的工作頻率、偏好的工作步調與成就慾望造成的。雖然你可能被要求在某個特定領域表現一定的水準,但是你真正的產能卻來自你自己的決定,以及你對薪水的認知程度。

這個概念對每個人都適用。這絕不是個人的問題——絕不是你或我的問題。每個人都是由自己的內在來決定工作要到什麼程度才算完成。所有的事都是如此,每個人都必須評估正反兩面的利弊,然後決定他們要如何努力工作——他們的產能要達到什麼程度。

你可以仰賴其他人(屬下、同事、承包商、員工)來決定你的生產量。我正是如此。我並不是要你輕忽或降低水準,而是當你明白世間的人各有自己的生產水準時,你就不會太沮喪,或總是認為別人是衝著你來的。我發現當我放開心胸,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時,我很容易激勵別人做得更好,而不會引起他們的反感或防衛心理。

我建議你反省一下當你叫別人工作時的態度,只要你不把這件事看得太個人化,你就會更輕鬆一點,也能瞭解別人為什麼會有不同的工作觀。如果你能這麼做,就會感覺更心平氣和、更放鬆。(本文摘錄自《練習當聰明人》第四章)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