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作者結合自己多年廣告行銷及學術研究的經驗,提出了一套「專業變現」的學習與實踐方法,並將這些能力轉化為真實的職場價值。書中探討如何將商業知識與學術理論結合,創造符合時代需求的專長,它們不僅幫助你在職場中脫穎而出,還能夠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挑戰。
文:國分峰樹
附加價值,讓薪資水漲船高
學習培養專業性的「基礎」,就能以知識專業人才的身分創造出「成為商業新價值的知識」。人才創造的知識便是企業的價值泉源,進而能夠帶動商業的成長,使目標形象變得更加明確。
可悲的現實是,許多人似乎還不是很理解這一點,更沒有養成作為一名商業專業人才,應該為了磨練專業性而努力學習的習慣。實際的狀況是,專業意識偏低的人才們,在沒有基礎,平日不做練習的情況下,直接踏入實踐的戰場,以OJT的名義,在商業戰場上和GAFAM等科技巨擘進行對戰。
一九八九年,在日本即將爆發被稱為「失落的三十年」的經濟衰退之前,當時,日本電信電話集團(NTT)、銀行、汽車和電機製造商等企業席捲全球市場,在全球企業市值排行榜的前五十名當中,日本企業就佔了三十二家,然而,二○二三年二月的時候,沒有任何一家日本企業進入前五十名。
在過去的三十年期間,日本企業的戰鬥力在全球商業上持續衰退,同時,推測少子高齡化和勞動年齡人口減少的加速,也將導致日本國內的商業趨於惡化,因此,在日本工作的所有人才必須基於知識專業人才的身分,秉持磨練個人專業性的專業意識。
就如第一章、第二章所提到的,野中郁次郎等人在二○○三年提出「顛覆日本的知識貧窮」的問題,然後,時隔二十年之後,在本書談論技能再造的文章部分,小林祐兒則是感嘆二○二三年的現狀是「成人學習的貧困社會」,透過上述就能瞭解日本在這數十年期間,之所以國際競爭力落後於其他先進國家的原因。
以「在知識經濟中創造全新價值」為使命的人才,如果不願意確實學習,就無法在全球競爭中勝出。
對於知識創造的觀念,歐美各國和日本之間的程度差異最為顯著。歐美各國的人才懂得靈活運用培養高階專業性的「基礎」,而日本的人才則是在沒有學會培養專業性的基礎的狀態下,也就是「沒有基礎」的狀態下,一昧追逐馬上就能派上用場的知識,簡單來說,就是「對基礎價值的理解度」有所落差。
就如前文所說,在德國,大型企業裡的管理者有四五%擁有博士學位;在美國,大企業的主管、管理職有六二%擁有碩士以上的學位,相對之下,日本僅有六%。另外,在美國政府支援新創企業的SBIR制度(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制度)中符合資格的企業代表,則有七四%擁有博士學位。
重點不是只要擁有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就可以,而是在於是否瞭解,學會培養專業性的「基礎」這件事,在快速改變的商業環境中,如何變成強而有力的武器,也就是「瞭解與不瞭解的差異」。
基礎在商場上的優點
對培養專業性的「基礎」具有多少價值的認知差異,也會顯現在薪資表上。以三十歲左右的平均年收入而言,在日本國內,大學畢業的平均年收入是四百一十八萬日圓,研究所畢業是五百二十四萬日圓,兩者相差「一.二五倍」,相對之下,美國碩士人才的平均年收入是七百六十三萬日圓,該數字是大學畢業的「一.四倍」,博士人才則是九百一十五萬日圓,差距高達「一.六八倍」之多。
另外,東京大學的隱岐紗耶香教授表示,取得美國博士學位,同時在學術機關就業的人們的年收入中央值大約是六萬美元左右,相對之下,在政府機關或NPO就業的人是八萬美元左右,在產業界就業的人則高達十萬美元,透過此統計便可得知,在產業界領取高額所得的博士人才較多。
就領域類別來看,人文學系的年收入中央值只有六萬九千美元,金額偏低,不過,其他領域幾乎都可以拿到八萬美元以上的收入,尤其是取得管理學博士學位的人更是高達十二萬五千美元之多,事實證明,數學及電腦科學領域的高所得者比較多。
在沒有充分運用培養專業性的「基礎」的日本,擁有博士學位的人大多傾向進入大學就職,但是,根據史丹佛大學的調查報告,美國在二○一九年取得AI研究博士學位的人,共計有六六%都進入產業界就職,就整體來說,約有四成取得博士學位的人進入企業就職,成為創新的原動力。
隱岐教授指出,歐美企業在聘僱人才的時候,對於「人才具備哪種專業性」的要求比較高,比起「人才屬於哪個單位」,企業更重視「對方是何種人才」的訊號理論(Signaling),因此,學位的有效性會受到審查。
日本嚴重缺乏創造高附加價值的人才,之所以落後於其他國家,就是因為在要求專業性的時代裡,日本是在「沒有基礎」的狀態下盲目奮戰。如果再不增加能夠帶來附加價值的人才,就整體而言,日本企業的生產性和薪資水準就不會有提升的一天。
關於這一點,安宅和人也表示:「研究所以上的培訓人員、PhD的稀缺,不僅與數據×AI相關,更是與各專業領域的日本競爭力直接相關的課題」。此外,他更是憂心提出:「實際的情況是,就算向多數的主要企業詢問,是否想要受過高階培訓的PhD人才(至少是碩士以上的人才),得到的回應都是『不清楚』。為什麼呢?因為基本上這些企業幾乎都處於AI就緒度(AI Ready)一級的舊經濟,尚未承受過時代遊戲更新的嚴苛洗禮。
另外,由於大部分的管理層都沒有高學歷(高於學士的更高學位),所以就沒有切實理解其必要性,這一點也是另一個主要原因。根據東京大學與慶應義塾大學的教授鈴木寬(前文部科學副大臣、大臣輔佐官)表示,美國的人事部長有七五%都擁有高學歷,但是,日本上市企業擁有高學歷的管理者甚至連五%都不到。」
博士學位受到重用,並不僅限於技術類的工作。安宅以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事務的工作人員(官僚)為例:「現在進入OECD的人員,有一半或以上的人是PhD,完全沒有碩士。」
二○二三年,日本首次針對擁有博士學位的國家公務員人數進行調查,最終公布的結果以防衛省的六百二十一人為最多,其次是厚生勞動省五百九十六人,國土交通省則有三百六十八人等,博士人才共計有二千二百七十四人,其中有四成是從事研究職,低於三成是行政職,二成是教育職。
政府今後將重點聘僱擁有博士學位的人才,從二○二三年四月開始,完成博士課程的職員起薪將每年提高八萬日圓左右,和OECD相比,算是才剛開始起步而已。
專業人才靠練習領會基礎
對於不瞭解專業性培養方法的日本人的職涯觀念,小林祐兒同樣也表示遺憾,「日本人既不想換工作,也不想繼續工作」。根據PERSOL綜合研究所的國際調查,在「希望繼續在目前的公司工作的人數比例」和「有轉職意圖的人數比例」兩項調查當中,日本是十四個國家當中最低的。小林提到:「在思考『缺乏學習』的時候,應該注意的是『模稜兩可』這件事本身,而不是往往受到矚目的日本人職涯的『被動態度』。」
就算繼續留在現在的公司,薪水似乎不太可能增加,同時也找不到更多的工作價值,所以並不想一直工作下去,可是,又沒有轉職面對全新挑戰的勇氣和技能,畢竟攸關生計,所以從未有過冒險改變環境的念頭。大概就是這樣的感覺吧!
在這樣的狀態下,自主學習和成長的意願應該都不會萌芽,不得不說,以一名「商業專業人才」來說,這樣的專業意識是偏低的。如果對象是個職業棒球選手,應該就會收到退賽通知。
就如前文所陳述,許多職場人士也正承受著全球競爭的巨大浪潮,基本上不太可能在五年、十年內都不受到絲毫影響。就像世界各地的大海連接成一整片海洋般,世界各地的商業則是以市場這樣的形式連接在一起,所以必須謹記,絕對不能因為工作上不會與外國人接觸就以為事不關己。
等到巨大浪潮來到自己腳邊,一切就為時已晚,所以我們必須時刻秉持身為知識專業人才的專業意識,自動自發地磨練自己的專業性,以貢獻知識創造的「商業專業人才」為目標,讓知識成為所有企業的價值泉源。
今後的企業人事制度也會有所改變,就像職業運動選手的年薪制那樣,會逐漸變成差距或變動較大的定型化契約型態,所以能夠提供知識創造,為企業帶來更高價值的人才,將能獲得更高額的年收入,甚至成為企業趨之若鶩的搶手人物。
相反的,專業意識偏低,無法貢獻知識創造的人才,恐怕會變成漸漸無法上場比賽,只能獨坐冷板凳的存在。
關於這一點,大前研一顧問在《提高賺錢能力的「回流教育」:在不求人的時代,就業後應該重新學習的四種能力》(稼ぐ力をつける「リカレント教育)一書中提到,二十一世紀是「看不見答案的時代」,社會整體的快速數位化,導致產業結構快速發生破壞性變化的「數位顛覆時代」(Digital Disruption)來襲,可是,我們的人才全是一些缺乏他人無可替代的知識或技能的通才,呈現「無專業性白領氾濫」的白開水狀態。
如果要適應二十一世紀的生活模式,就必須以「生涯現職」為前提,年過五十歲之後,必須避免讓自己陷入好像已經接近終點的感覺,以免因為這樣而失去上進心,讓自己變成「高薪資、低產能」的公司累贅。
如果要讓自己成為堅持挑戰精神,在組織內持續前進,就算屆滿退休年齡,仍然可以憑藉著自己的專業性活躍於業界的人才,終生都能使用的「培養專業性的方法」,將會成為你的強大武器。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專業變現的修練:打磨個人品牌,輸出稀缺價值,幫自己進化成不可取代的頂尖人才與職場最大贏家》,方言文化出版
作者:國分峰樹
譯者:羅淑慧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感覺不受重用?加薪無望?AI取代的威脅來襲,該如何應對?
本書榮登日本亞馬遜暢銷榜冠軍,
用「商業×學術」雙重力量,打造個人的專業價值!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AI和自動化技術迅速取代傳統勞力型工作,專業知識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競爭力。根據麥肯錫未來趨勢預測,2030年全球可能有超過3.75億人面臨技術失業。然而,危機同時也是轉機——這正是專業人才脫穎而出的黃金時刻!
作者國分峰樹結合自己多年廣告行銷及學術研究的經驗,提出了一套「專業變現」的學習與實踐方法,幫助讀者有效提升專業能力,並將這些能力轉化為真實的職場價值。書中探討如何將商業知識與學術理論結合,創造符合時代需求的專長,它們不僅幫助你在職場中脫穎而出,還能夠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挑戰。
從廣博到深耕,無可替代的個人品牌
現代職場不再只靠擁有廣泛的知識,而是看你如何把專業知識真正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上。本書會告訴你如何認識並培養自身專業能力,以及掌握職場中不可取代的核心技能。第一部分專注在建立專業的認知與觀念——
- 追求專業性的時代:分析當前趨勢,揭示各行業為什麼都需要高度專精的人才;
- 專業性培養的方法將成為你的武器:透過正反兩面的例子,瞭解正確的學習方法有助個人成長;
- 掌握專業性培養的核心:教你如何抓住關鍵,掌握這套方法的核心理念。
應對AI時代,打造競爭力是關鍵
在人工智慧崛起的時代,知識與效率的競爭空前激烈。但與其追求知識的數量,不如聚焦於專業的深度與獨特性。國分峰樹強調:「『專業變現』的關鍵不在於知識的廣度,而是如何將這些知識結構化,轉化為實際應用,成為具備研究、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職場人士。」作者提出「專業養成的三攻略」,包括——
- 建立自我風格的提問:專業不是靠死記硬背,而是從思考與發問開始;
- 發掘獨創性的事物:培養創新思維,突破僵化的框架,找到屬於自己的藍海市場;
- 尊重多元意見:從不同角度尋找靈感,吸收各類知識,並且學會有效輸出。
精準對焦,助你達成職場目標
這本書專為想提升專業價值的職場人士而寫,無論你是剛開始職涯的新人,還是希望突破現有瓶頸的工作者,都能從中找到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方法,透過實用的策略與具體步驟,從容應對職場挑戰。《專業變現的修練》不只是一本教你如何增強專業能力的書,更是促進你實現自我價值、建立個人品牌的全方位指南。
本書特色
- 透過掌握書中的實用技能,你將能逐步實現個人價值的轉化。
- 書中的技巧不僅限於某一行業,它提供通用框架,在任何職場情境中都能靈活應用。
- 未來的成功關鍵在於具備獨特的專業能力,那些缺乏專精的人,將逐漸失去在公司中的競爭力與影響力。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