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如果團隊一開始就因為外部因素綁手綁腳,拖泥帶水,那就得從團隊設計上來做實驗,不要想要從現有的團隊中 agile 起來,註死,沒有辦法。


文:太陽拳的萬人敵之術

「未註生,先註死,生死有命,天有定數。」——通靈少女
小學時,有一段時間,下課後,回家前,會在媽媽辦公室旁「全臺首邑縣城隍廟」榕樹下消磨時間,那時候很怕入門後兩尊大大的,表情兇惡的黑白無常,殿中「爾來了麼」這個匾額,讓當時初知文言文的我怵目驚心。那時候還是會逼自己好好看著黑白無常兩位的臉,好好的打招呼,不要那麼沒有禮貌。

人生在過去這幾年,有小孩後急遽加速,每次回台南,能繞到城隍廟時我一定會走進去參拜,也還是會好好地看著黑白無常兩位的臉,跟兩位好好打招呼。不過此時的情感就大多不是恐懼了,是種緬懷過去的熟悉感,看到「爾來了麼」時,也有種回家了的感覺。很特別。

在台灣傳統宗教習俗中,生與死,是紀錄在生死簿上面的,是老早之前就決定好的了。我覺得agile團隊也是一樣的,看看團隊的組成與權力結構,你很容易就可以找出一些「註死」的徵兆,而且你會在很多不同團隊中看到同樣的影子。以下列舉最近看到過的幾個:

一、神諭與隕石團隊
很多美國與台灣很會募資的startup創辦人都是這種,他們通常有滿滿的自信,官大學問大,對自己當下相信的東西死心塌地,但是他們的「當下」又來得快,去得快,反映在團隊中的效果,就會有以下幾項:

  1. 團隊一定要100%照著他的方向與方式前進,急急如律令。團隊成員常常沒有辦法討論或是辯論,或是這些討論/辯論,只會產生情緒,不會有效果。
  2. 心血來潮,換了方向後,會對團隊當下前進的方向與方式完全不滿意,推翻過去的自己時,也會遷怒團隊,認為團隊成員都不work(儘管方向與方法都是他說的)
  3. 團隊立刻掉頭往新的方向前進,時程因為context switching而被瘋狂壓縮,於是團隊每天都在加班,每天都在救火。這種窮忙的感覺,被團隊老大稱之為「快」,「pivot」,或是「agile」,其實在對手或是外人看起來,不過就是在折返跑而已,沒有太多效果
  4. 因為context switching,煉成陣從來沒有好好完成,效果當然不顯著,於是老闆又回到上列的第二點,繼續推進團隊,無限循環,無間地獄

前些日子,日本的傳出來的「隕石式開發」講得就是一樣的事情,因為有「神」,然後就有了「神諭」,所以團隊成員無時不刻都得請神「降駕」,神會覺得很累,覺得團隊成員能力不足,整個團隊只有他work,以至於事事都要他處理 …

聽起來有沒有很熟悉?

agile的精神是透過「設計實驗」與「實驗」學習,這種官大學問大的隕石式開發方式,跟agile是有根本上的牴觸的。想在這種團隊跑agile,就是註死。

要撥亂反正,團隊要時時都屬於「退駕」的狀態,好好的「設計實驗」與「實驗」,然後讓結果說話。

二、共識決團隊
如果說「隕石團隊」跟agile不合是因為有不可撼動的神,共識決團隊的問題,則在於團隊欠缺有效的方向 。

說到「共識決」,最有名的例子是歐盟。雖然當初是故意設計的,但是如果每件事情都要有全體共識才能確定執行,每個成員之間細微的差異,或是情感因素,都會造成團隊完全停滯空轉,沒有辦法往前。

這種情況下,團隊中就會有多個山頭,誰也不服誰,一致對外的團隊,變成往內互打,內耗冠軍。在民主政治中,這種機制是一開始就這樣設計的,但是在agile團隊中,這種連方向都搞不清楚的狀態,哪裡都去不了,更遑論agile了。

如果讓「神」指明方向不行,讓平等的團隊成員投票也不行,那agile團隊到底是要怎麼樣?

答案就在前一篇「唯快不破不是重點!agile只是想「輕量有效」地打死兩位」中。agile本身是在無限的低成本「實做」與「實驗」中循環。

團隊建立「假說」,用低成本的方式「實做」,「實驗」,有結論後,再做下一輪的實驗。低成本就註定週期短,一直都會有新的實驗結論回到團隊系統中,看起來就會很快。是那種不費力的快,是那種不加班的快。

你不用找神,也不用找議事專家,你所需要的,是一個會設計實驗,並實驗設計的團隊而已。

三、沒有辦法掌控自己命運的團隊
除了低成本的實驗精神以外,還有一件事情對agile團隊非常致命,那就是「等待」。等待管理層同意(management buy in),等待供應商資源,等待外部團隊交貨,等待設備移交,等待會計部門核准資金 … 等待。

這些等待,不只會讓時程往後拖延,也會讓團隊的士氣低或,火都花去!所以如果團隊的工作從根本上就沒有辦法自己掌握,需要大量的外部合作,你可能要好好考慮要如何重新設計部門的權責。如果沒有辦法,或許一開始就不要用agile的方法論!

我看過的,執行順暢的agile團隊,是能夠逐步提昇在整個公司或是組織中的影響力,用同樣的節奏賦能empower其他團隊,讓其他團隊也輕鬆起來。如果團隊一開始就因為外部因素綁手綁腳,拖泥帶水,那就得從團隊設計上來做實驗,不要想要從現有的團隊中agile起來,註死,沒有辦法。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