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本書作者倪建偉就職於日本荏原機械、德國西門子、美國Tuthill等世界著名企業;是年訂單破億的金牌銷售員。22年的業務經驗讓他體會到:細節決定成敗,信任決定買賣。拿大單與丟大單的差別,就在多數人最忽略的「細節」,細節在哪裡?就在商務禮儀、送禮技巧、待客要點、說服心法。



文:倪建偉

產品有三個屬性,你想賣哪一個?
你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假如你是一家生產羽絨外套工廠的市場行銷企劃,你會把海南省作為銷售主戰場嗎?如果你是勞力士(Rolex)手錶的品牌營運長,老闆讓你選擇一個明星作為品牌代言人,你會找在電影《天下無賊》中扮演傻根的著名影星王寶強嗎?如果你手上有巨額資金,想做屬於中國的可樂,你準備在哪個點上與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競爭且勝出?

我們回顧一下第一章的老太太買李子的故事,那個故事告誡我們,一個成功的銷售人員要做到兩點:第一,充分了解並熟悉自己的產品知識,能隨時回答任何難題,這是業務成功銷售的根本。

第二,要懂得去挖掘、尋找客戶的真實需求,才能將需求結合我們的產品屬性,比競爭對手還要更能滿足對方、贏得青睞。

各位可能很好奇,產品屬性是什麼?為什麼要結合客戶需求,才能滿足客戶?美國學者菲利浦.科特勒(Philip Kotler)提出了產品三層次,即任何一個產品,理論上都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核心產品(core product)、有形產品(actualproduct)、引申產品(augmented product)。

產品第一層是核心產品,也叫功能層,主要內容為產品是什麼,具備的功能,能解決什麼問題,也是消費者真正購買或使用該產品的原因。

客戶對這一層的要求,就是能滿足消費者的使用需求,比如,我有夜跑的習慣,跑完步會順便去雜貨店買一瓶礦泉水,我絕對不會在這時買一瓶啤酒或一杯優酪乳,因為跑完步,我體內的水分大量流失,需要補充水分。能滿足消費者最核心的功能需求,這就是產品的核心價值。

第二層是有形產品,也叫有形層,就是產品製造出來後呈現的樣子。有形層非常重要,現在各類產品同質性嚴重,你的商品總得與其他廠商的有點區別,才能凸顯出來。同樣舉買水的例子,有的商店賣那種便宜小工廠生產的礦泉水,一捏瓶子,就有一塊軟軟的凹進去,連瓶子品質都做不好,你能相信它的水質嗎?你敢買嗎?

有形層可以是產品的外在呈現形式,也可以是客戶期望的服務,比如,消費者希望產品有售後服務,假設競爭對手普遍的售後服務是七天無條件退貨,我們則可以提出一個月內無條件免費退換貨。消費者一比,發現競爭對手遠遠不及我方的服務好,自然選擇我方產品。這就是在有形層上的競爭。

第三層是引申產品。什麼意思?我想大家有車的話,一定會買汽車保險,雖然你這輩子可能不會發生汽車追尾等事故,但你依然每年會定期保,為什麼?因為汽車保險可以保障你對安全的需求。

有些消費者之所以購買你的商品,是因為你的引申產品。例如,很多人買精品包,就不是看中裝東西的核心價值,也不是外觀的有形產品,而是看中精品品牌給人的那種「高貴、普通人買不起,用這款包包的人非富即貴」的高人一等的感覺。

所以,假如你的產品銷售不理想,或是顧客不太認同,你一定要重新思考,自己賣的究竟是什麼?產品三層次中,對方究竟在意哪一層?如果你熟練掌握了產品三個層次,就明白自家商品的最強賣點,也就掌控了銷售的終極祕笈。因為,客戶有時也不見得真正明白自己需要哪一層,這時你便能旁敲側擊,了解顧客真正需求,再結合產品的三層屬性來介紹,贏得認可。

我們以手機為例,人們使用手機的核心產品,是滿足與人溝通的需求,如打電話、傳簡訊等。但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人們不再僅僅為了溝通,可能是要使用地圖導航,或是為了能隨時隨地上網,也或許是為了打發時間。這些訴求,都可以看作手機的核心產品,因為這些服務都是為了解決客戶問題。

而觸控式螢幕的手感、螢幕大小、按鈕設計、手機上的logo、尺寸和形狀等,以及作業系統顯示介面、圖示設計、圖片顏色效果、聲音播放、外包裝,則可以看作有形產品,這一層會極大程度上決定消費者是否願意購買。

手機的引申產品,在這一層要考慮的是消費者最強烈的需求是什麼。這一層往往與消費者精神層面的認同有關,也決定顧客對品牌的忠誠度,以及再次購買意願。比如蘋果(Apple)手機,對它的受眾而言,擁有一部蘋果手機代表著創新、有品味、領先大眾一步;而使用華為(HUAWEI)手機,對品牌粉絲來說,

這是愛中國、支持中國產品的具體方式。

很多業務由於沒有接受過系統式銷售知識的訓練,只把產品理解為實體物,並不清楚還可以再往下分三層,且每一層都對應著一群消費者。

由於不清楚產品層次,於是只能就商品本身介紹,無法精準擊中潛在客戶,進而導致自己提出的賣點,可能是買家並不在意的。所以,無論是銷售一款商品,還是說服主管替你加薪,你都要找出你的核心產品、有形產品、引申產品,再去了解對方最想要、最在意的需求是什麼,再落實到具體的產品層並結合,展現我方獨特、與眾不同的優勢,讓客戶感覺這正是他想要的,如此一來,成交或說服,便都垂手可得。

話裡藏鉤,勾起他的需求
做過業務的人可能都經歷過,當產品賣得不好時,會習慣採取促銷法,比如打折、促銷禮包、發放優惠券等,但這些方法真的有助於提升銷量嗎?不見得。

因為最終能不能賣掉,看的不是價格,而是消費者需求。需求越迫切,購買意願越強烈。

大多數的人都有出去旅行的經驗,遊山玩水,體會山河的美好。而在旅遊景點,很多產品特別貴,比如,你在爬山時,有沒有發現山頂賣的礦泉水比山腳的超市貴很多?但是當你在山頂上,即使知道很貴,你也會買,為什麼?因為你渴,這使你在意的並不是這瓶水比山下的貴了多少,而是想現在就要喝到它,解決口渴的需求,即使你知道自己買貴了,但還是願意多花一點錢,這就是需求的力量。

很多銷售人員常常有這樣的感慨:銷售很難,想說服別人購買更難。其實是我們沒有找到銷售核心,不懂得怎麼去察覺別人的需求,把自家產品變成他的必需品。

想找出對方要什麼,首先得理解什麼是需求。需求,就是指一個人想要但沒擁有的事物。想要滿足對方,就要找出當下他最缺乏的東西,而他缺乏的和他當下最渴望擁有的,就是他最大的需求。

找出來之後,要讓我們的產品與客戶需求相匹配。

前面提到,有些促銷活動之所以不能帶來實際利益,是因為除了產品相匹配之外,還有一個因素會影響顧客是否立刻下單——如果現在不買,他會付出什麼成本。如果你的促銷活動只讓對方省十元,但是可能在其他方面有更大負擔,比如要拎很多東西走路,或者增加叫車成本,消費者的購買動機就會變弱。

假設你是山下超市的老闆,進來一個顧客,你直接跟他說:「你多買一點水放在包包裡吧,山頂的水很貴。」你覺得這個話術很好,甚至對方也認可你說的,但他還是不買,原因出在他現在不怎麼需要,或者他覺得一瓶就夠了,又或者是想到上山的路很長,背著很多水很累,他不想那麼辛苦,所以沒有強烈購買動機。

我們可以看出來,影響顧客下單的,除了需求,還有他要付出的成本,比如金錢成本、形象成本(是否會損害自己的形象)、行動成本(是否特別耗時)、學習成本(是否需要改變原來的使用習慣)、健康成本(是否損害健康)、決策成本(是否有理由支持做出這個選擇和能否產生信任)。

所以,當潛在受眾購買動機不強,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有必要買時,業務就得學會語帶「鉤子」,勾出需求,讓客戶感覺真有此需,並弱化對成本的顧慮,才能更容易說服,引導購買。

在實戰中,話術可以針對需求及可能產生的成本顧慮,預埋四種鉤子,釣出對方的隱性需求。這四種鉤子分別為:群體比較、時間差比較、任務比較和角色比較。

第一種,群體比較。讓客戶發現自己跟他人的差異,別人都有,而他沒有。

在短影音中經常見到「某某某都在用」這類標題,其實就是用心理定位去錨定客戶,比如「潮人必選」,如果你給自己的定位是潮人,那你沒有,是不是就不符合形象?「年輕人都在用」、「文藝青年都在用」等,如果你是這個群體,別人都有,但是你沒有,可能意味著你還沒有真正屬於這個群體,尤其你內心特別嚮往的話,你的群體歸屬感會被喚起,這個心理認同就會蓋過對付出其他成本的顧忌。

中國人在朋友圈經常會看到這樣的話:不轉發貼文不是中國人,不轉就是不孝。這一個標籤,就能引發大量的人跟隨,原因就在群體歸屬感。所以在引導時,我們要多跟客戶聊、分析、了解他,利用他的群體歸屬感,話裡藏鉤,誘導購買。

第二種是時間差比較。過去沒有,但是現在可以有。這在一些年長的客戶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很多長輩年輕時都是過苦日子,沒什麼閒錢,捨不得旅遊,買好看的衣服,把生活需求壓到最低。我爸媽就是這樣的人,雖然現在生活條件比較好了,但仍保留勤儉的消費習慣。

有一年冬天,因為我爸的腰腿經常受風,加上老家氣候乾燥,我就想帶他們去三亞過冬,氣候相對暖和、舒適,但是當負責安排行程的旅行社說明費用之後,我爸媽就不同意了。

這時候,旅行社人員說:「叔叔,阿姨,您們可能和我爸媽一樣,年輕時家裡都比較困難,捨不得吃喝,苦了大半輩子。但是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你們跟其他同齡人相比,還是很幸福的,不用再繼續過苦日子,而且您兒子也很孝順,其他家的兒子,自己都顧不過來,哪裡還有能力管父母過得好不好。有這樣的好日子,還有孝順的兒子,您二老應該非常開心啊,去三亞好好享受,也對得起自己辛苦了大半輩子!」我爸媽聽了,欣然答應。

第三種是任務比較。指客戶的心裡有一個既定目標,但是還沒有完成。比如他計畫買一輛車,但是錢不夠,有什麼解決方案?可以推薦另一款價格合適又能滿足需求的車。再比如現在的年輕人買房,可能一下子負擔不了太貴的,我們就退而求其次,可以介紹幾間他們現在能負擔的,奮鬥個幾年再換更大、更好的。

這就是任務比較法,當一個目標當下無法完成時,退而求其次,先去完成一個小一點的目標。

第四種是角色比較,就是要讓角色定位滿足他的身分。比如一個媽媽,在選擇衣服時,銷售人員可以這樣推薦:「這套衣服穿起來很舒適,材質親膚,平時抱小孩時也不用刻意再換居家服,孩子也會很舒服,如果您平時經常出門又要照顧小孩,這套是不錯的選擇。」或者一個上班族,穿著上要顯得更專業一些,所以我們可以為客戶營造一種角色定位,比如:「身為一名職場女性,這套衣服更符合妳的氣質。」要讓客戶有自我認同感,從而認同你的觀點和建議。根據他不同的角色背後隱藏的動機,喚醒他的需求,這樣更容讓消費者買單。

想誘導沒有購買意願的客戶買單,可以在話術裡預埋群體比較、時間差比較、任務比較和角色比較這四種鉤子,來激發購買需求。我們再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假設你在山腳下賣礦泉水,客戶對水的需求不高,你要怎麼設計話術,讓對方爽快買水?

我設計的鉤子是:「帥哥,爬山很累,半路上沒有賣水,有錢也買不到水(強化稀少性),很多人因為太渴就下來了,好好的計畫都被破壞(強調損失),你多準備一些吧,有備無患,如果你覺得用不到也不要緊,你下山時退給我,我把錢全退給你(消除顧慮)!」說完,把水遞給客戶。

當客戶接過水的時候,我們的鉤子就奏效了。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成交的細節:拿大單與丟大單,只差這一步,王牌業務的銷售聖經。》,大是文化出版

作者:倪建偉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跟主管一道拜訪客戶,該先向客戶介紹主管,還是先向主管介紹客戶?
商務電話聯絡的最佳時機:週一上午十點後及週五下班前兩小時。為什麼?
業務員的煩惱:送禮。你要低價高配:送普通的好東西,不是高級的差東西。
成就好事的飯局,怎麼吃?笨的人吃的是飯,聰明的人吃的是機會。

見客戶時,該穿什麼?初次見面,如何自我介紹?
取得了客戶的LINE,下一步該做什麼,他才會跟你聯繫?
與客戶接觸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成交的關鍵。

本書作者倪建偉就職於日本荏原機械、德國西門子、美國Tuthill等世界著名企業;
是年訂單破億的金牌銷售員,
之後與西門子、艾波比公司、國家電網公司、荏原水泵、美國特靈空調、三一重工等
銷售精英,共同投資創立中國工業銷售聯盟。

22年的業務經驗讓他體會到:細節決定成敗,信任決定買賣。
拿大單與丟大單的差別,就在多數人最忽略的「細節」,
細節在哪裡?就在商務禮儀、送禮技巧、待客要點、說服心法。

這些事等客戶教,學費很貴

同樣都是穿西裝,你要選材質不易皺的,口袋不要放很多東西,
襯衫更不能沾了咖啡,因為對衣著講究的人,做事風格也不會太差。

接打電話,千萬別說:「喂,你找誰?」要說「您好,這裡是某某某公司」,
因為懶散是能聽出來的,你要用「對方能看見我」的語氣對話。

成就好事的飯局,怎麼吃?

正式請客得提前三天告知,時間、地點甚至包廂名稱都要寫清楚。
務必點一道大菜,龍蝦也好,鮑魚也行,即使客戶嘴上說隨便,
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大菜便是那把「覺得自己被尊重」的尺。

酒該怎麼敬?喝不下了可以婉拒嗎?作者提供不得罪人的拒酒四招。
送客戶的伴手禮怎麼選?要訣就是:先買對的再選貴的。

最高明的說服——攻心

怎麼說服一個很節儉的老客戶換車?
「你這輛老爺車該進博物館了。」(這汙辱人)
「你這輛車保養得很好,過半年再買也不遲。」(這才是讚美)
後者看似沒鼓勵對方換車,但最高明的說服就是讓客戶自己說服自己。

給王牌業務的考題:怎麼賣梳子給和尚?

拿大單與丟大單,就在多數人最忽略的「細節」這一步,
細節在哪裡?就在商務禮儀、送禮技巧、待客要點、說服心法。
這是有22年銷售經驗的王牌業務聖經。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