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作者描述心流為:「在不受干擾的時間內,持續將專注力用在自己熱愛的事物之上。」可以想見那會是多好的工作體驗來源。然而,生活之中使在有著太多的干擾來源,讓我們難以進入心流:伴侶、家人、兒女......,因此,如何設定界線、劃分出自己的「獨角獸空間」來也就成為追求高效工作的人們的共同課題。

文: 伊芙.羅德斯基(Eve Rodsky)

不要隨時待命的好處:心流
當你允許自己不要隨時待命,並同意自己有權運用自己的寶貴時間,就會產生神奇的變化:你會獲得心靈上的自由、額外的腦力,還有思考的空間!以及長時間將專注力放在自己熱愛的事物上。

先別高興的太早。你可能會忍不住在平靜的思緒中又塞進另一張心理待辦清單:在「Instacart」平台上下單、回覆尚未答覆的電子郵件、幫小朋友預約剪髮,然後漫無目的地試圖滑完所有新的推特或Instagram貼文。拜託不要!請把時間用在自己身上,我保證值回票價。各位要知道,心無罣礙代表有更多心智空間可以專心致志,因此更有機會體驗到心流。

就算距離上次體驗到心流可能已經過了好一段時間,但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什麼是心流。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教授是創意專家、頂尖研究人員暨《心流: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一書的作者,他向大眾介紹了這個概念,並在書中提到,心流是「非常投入一項活動的狀態,好似一切其他事物都不再重要;這種體驗本身令人沉醉其中,我們甚至願意付出極大代價,只為了能夠再次獲得那種感受。」

《紐約時報》社論專欄作者珍妮佛・希尼爾(Jennifer Senior)則稱之為:「完全沉浸在一件事物當中、如同置身天堂般的狀態。你對時間的感知消失了,只剩下你和眼前正在做的事,可能是畫畫、也可能是不斷投籃得分。」

比爾・柏內特(Bill Burnett)和戴夫.埃文斯(Dave Evans)是大眾文化領域的作者,著有《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一書,他們對心流的形容如下:「就像打了類固醇一般⋯⋯你處於一種時間靜止的狀態,全心參與其中。」他們也稱之為「大人的遊戲」。

《創造力覺醒》(The Creativity Leap,暫譯)一書的作者娜塔莉.尼克森(Natalie Nixon)表示,心流「創造出讓人感到不枉此生的時刻」。

這些描述都讓我深有同感,而我個人會如此形容心流:在不受干擾的時間內,持續將專注力用在自己熱愛的事物之上。

在處於寫作者心流時,我會全心全意地專注在眼前的頁面,對周遭一切事物充耳不聞。在沒人打擾的狀態下,我可以全神貫注好幾個小時,直到膀胱受不了、提醒我要去上廁所休息為止。

當我在講台上向觀眾傳達重新平衡家務分配的概念與追尋夢想的重要性時,感覺就像所處的時空連續體坍塌了,而我昇華至更高的層次,心跳加速、腎上腺素飆高,然後這種感覺會向外傳達出去,使我與觀眾建立起更深刻的連結。這種心流狀態通常能讓我不費吹灰之力就講到最後一張投影片與結語。

在我還沒反應過來之前,就到了觀眾的提問時間;我心想,等一下,剛剛發生了什麼事?時間怎麼一下就過去了?哇,太好玩了!心流可以帶給人最純粹美好的體驗,沒有人可以奪走,就算那個美好時刻結束後,依然讓人回味無窮。

心流對你來說是什麼感覺?上次體驗到心流是什麼時候?克麗絲汀(Kristine)是名小學老師與兩名青少年的媽,她想了一下說:「久到我想不起來了。我連找個安靜的地方都辦不到,更別提任何留給自己的空閒時間了。某天晚上,我以為自己可以偷閒幾分鐘、寫個日記,然後我就發現十四歲的女兒無聲無息地站在沙發後面,越過我的肩膀偷看我在寫什麼!我感覺自己完全沒有獨自一人的時候,更別提創造心流的空間了。」

我們都深愛自己的孩子,但⋯⋯藝術家暨文化評論家奧布莉婭.索恩蕭(Oubria Tronshaw)如此表示:「小孩永遠不會允許你有時間找回理智,絕對不會。你必須學會為自己爭取時間。」

她說得沒錯,我就幫各位大聲說出來了:兒女就是心流的最大阻力。

珍妮佛.希尼爾有著同樣見解:「孩子還小時,發育中的大腦會偷偷想盡辦法對抗心流,因為小朋友天生就是要盡可能吸收最大量的刺激,而非只專注於某件事上;就算年紀再長一些,他們還是不斷追逐著無窮無盡的需求。」

小孩會一直打斷我們、一直發問,這就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克制不住自己。然而,請務必理解養兒育女本來就是違反心流的事,而小孩也將一直都是干擾的來源。

一位名為亞坎克莎(Akanksha)的女性在臉書教養頁面上貼文表示:「昨天我一邊啜飲著剛沖好的咖啡⋯⋯〔然後〕正當我心裡想著,終於有『獨處時間』了,我家的半獸人衝了進來,做了個什麼忍者的屁股動作,就把整杯咖啡打翻了。我的『時間』就這樣沒了。身為過來人,我想對有小孩的各位說,小朋友的屁股永遠都能擾亂你內心的平靜。」

設定界線、屁股走開

我遇過很多家長幻想過要把孩子送去火星或是把他們冷凍起來,好找回自己失去的那些無人打擾的時光與空間。「或是至少把他們和iPad一起送去另一個房間,」表妹潔西卡說道:「身為一個單親媽媽,有時這真是唯一辦法,我才能得到所需的時間與空間。」有道理,但除了拿電子產品賄賂小孩或把他們趕出家門以外,其實還有另一選項:設定界線。小孩不會怎樣的。但如果你一再拒絕為自己爭取不受干擾的心流時間,反而是你才比較令人擔心。

希尼爾強調:「你需要一段連續不受干擾的時間才能把事做好。如果每天都充斥著花招百出的干擾,時間不斷被分割、再分割,任務就像芝諾悖論般無限衍生⋯⋯根本不可能進入心流。」如果人生中沒有心流,契克森米哈伊在《心流》的第一頁就寫道:「人們經常會覺得自己白活一遭,好像人生都浪費在焦慮和無聊之上,從來沒有〔活出圓滿充實的人生〕。」

哎唷喂啊,我是不會講得這麼嚴重,但我可以拍胸脯保證,如果不想要危及你的創意自我表達,你必須學會說不,才能成就專屬於你的心流。

持續專注去做所愛之事最大的反抗力量就是干擾。

沒有兒女,也有問題

各位是不是也忘了在家不受干擾的時光?上一次你遠離伴侶、家人或室友,實際留出空間給自己重新找回創意,是什麼時候?即便是單身、沒有小孩或獨居,也不能保證不受打擾。越界在職場上也十分常見。我們都曾遇過這種主管和同事,老愛在下班後打電話來,以及在周末提出工作要求,好像覺得我們大概都會點頭答應。

「整天排滿會議這種事根本司空見慣。我心想,那午餐怎麼辦?晚餐怎麼辦?我總是需要吃飯的吧,」一名女性參加我在「女力部落格」(Blog Her)舉辦的工作坊與生活整合專題討論會時如此表示。另一位女性點頭同意:「雪片般飛來的工作郵件主宰著我的生活,害我的工作生產效率每況愈下,真的很讓人受不了。」

工時過長與缺乏休息時間和過勞、精疲力竭與失眠有著密切關聯。此外,晝夜不分工作、「馬上回覆」、隨時注意線上永無止盡的社群動態等文化,是心流與獨角獸空間的最大干擾因素。社會中另一重要群體的難題正在於此;綺莎(Kiisha)是另一位參與專題討論的女性,她指出:「如果沒有小孩,就沒有理由不被打擾。你不能說,我必須離開視訊會議去餵小孩吃飯。」她提出的這點引人深思,時間管理顧問暨研究人員蘿拉.范德康(Laura Vanderkam)在《財星》雜誌上寫到:「我在檢視不同受試者的時間日誌時⋯⋯我發現有小孩或其他照顧責任的人,反而更加擅長制定休息時間點,這很合理,畢竟他們要考慮到保姆下班的時間或去幼兒園接小孩。」

出於好奇,我決定進一步探究「沒有理由」這個說法,所以我直接私訊了綺莎,詢問她是如何分配工作時間和獨角獸空間。她向我解釋,身為一名三十出頭的單身女性,大家對她的期望是隨時為工作賣命,即使在「非工作」時間亦同。

「時間和空間的界線根本不存在。」她說。

我回到,她必須主張自己的界線,才能為工作以外的人生保留時間與空間。

她反駁:「諷刺的是,我感覺自己好像必須先找到獨角獸空間,才能主張界線,不然我找不到理由說自己不想隨時為工作待命。小孩和家庭需求在職場中具有一種迫切感,代表你有其他必須照顧的事。如果沒有小孩,就很難創造出那種迫切感。」

或許她說得對,如果要求結束一天會議的理由,是因為自己想趕快回家、開瓶紅酒、狂看Netflix,大概不會被准許吧。但就像綺莎所說的,如果她是為了創意自我表達要求設立界線,大概會得到全然不同的回應。她說的話提供了一條重要線索,我認為根本值得來場全新的社會實驗。我鼓勵綺莎去主張自己的獨角獸空間,並留心工作上會出現哪些轉變。

她接受了這項挑戰,並重拾了曾經暫時擱置的夢想:報名調酒大師班。幾個月後,我向她詢問了後續狀況,她說:「調酒課讓我終於獲得了一直想爭取的許可,工時變得更固定、更少超時工作。我原本很擔心同事會因為我把時間留給自己而討厭我,但他們反而是超感興趣我在學什麼,而且幾個月過去,他們都很尊重我的需求,不會多過問一句。應他們要求,我們在上星期五下班後舉辦了歡樂時光活動,由我負責教整個團隊調製完美的威士忌沙瓦。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找出自己的獨角獸空間:世界再忙,你也有權擁有創意滿點的人生》,大塊文化出版

作者:伊芙.羅德斯基(Eve Rodsky)
譯者:史碩怡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為人生尋找樂趣永遠不會太遲,獻給忙碌空虛靈魂的重生之書
★紐約時報暢銷書《公平遊戲》(Fair Play)作者最新力作
★獲選《今日美國》(USA TODAY)不容錯過的五本書
★「精彩絕倫!伊芙.羅德斯基闡明了投資在培養創造力上的重要性,讓你的生活更加充實。」——知名演員瑞絲.薇斯朋(Reese Witherspoon)讀書會選書

如果你自願把自己擺在次要地位,你就是壓迫自己的共犯。

《紐約時報》暢銷書《公平遊戲》(Fair Play)作者伊芙.羅德斯基帶來全新振奮人心的指南,引領讀者在生活中空出時間與空間,設定新的個人目標、重新找出你的興趣所在、發揮創造力,一步步走向專屬於自己的獨角獸空間,取得工作與家庭的平衡,也讓人生創意滿點,充滿意義。

隨著平權意識抬頭,我們可以看見越來越多圍繞在家庭層級中展開的兩性平權對話。研究證實,女性的「閒暇時間」比較少,但實際上伴侶雙方都需要個人時間;即使家事負擔變得更公平均攤,大家仍隱約感覺自己的生活缺少某些東西——他們似乎必須從事一種活動,不僅要能填滿日曆上的排程,而且還要能填滿他們的靈魂。

作者羅德斯基將這種重要時刻稱為「獨角獸空間」——以任何形式積極大膽地追求創造性的自我表達,投入三職(伴侶〔Partner〕、親職〔Parent〕與事業〔Professional〕)以外的活動,給予自己的人生開一張許可假單 (Permission),在已經過於忙碌的生活中,向世界展現你的才能,讓自己成為獨一無二的「你」,為人生帶來更多的滿足與幸福。

獨角獸空間的3C原則:

  • 好奇渴望 CURIOSITY
  • 交流互動 CONNECTION
  • 達成目標 COMPLETION

允許(Permission)的三大原則:

  • 允許自己不要隨時待命
  • 允許自己放下罪惡感和內疚感
  • 允許自己勇敢發聲、爭取所需

創意生活不是什麼「有也不錯」的好東西,而是「非得要有」的必需品。

作者解釋,「獨角獸空間」,讓我們的人生充滿樂趣,而不僅僅是種奢侈。研究清楚地表明,這十分有益於我們的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和自我意識。但是,當我們的自主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少時,我們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時間呢?再者,當我們真正獲得這種自由時,我們該如何利用它?
為了幫助讀者找出自己的獨角獸空間裡所有驚喜、驚奇、愉悅的地方,作者採訪了許多在活動、藝術創作、乃至事業第二春中找到自己的獨角獸空間的先驅、思想家、學者、以及無數一般大眾。也在書中佐以大量的小遊戲與小練習,藉此引導讀者了解自己真實的感受,與一步步找到自身興趣所在。

無論讀者是否有伴侶,是否有三個孩子,無論他們的工作是否有酬,《找出自己的獨角獸空間》都會教導你如何在已經忙碌的生活中創造時間,透過羅德斯基融合研究成果、實踐建議、及綜觀大局的啟發性思維,將為你指出一條在繁忙生活中重拾樂趣、發現自己的獨角獸空間的明確道路,一路上挖掘出你獨特的創造力表達並找到目標,過上更滿足充實的生活。幫助你向世界展現自己潛藏的特殊才華。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