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失業、轉職失敗、工作挫折感不斷累積......,這些「失敗」或許都是人生的轉機。每一個挫折與迷惘,都可以是往更好的人生走去的起跑線。本書顛覆被解雇的負面心態與評價,從痛苦、逃避、迷惘,到谷底的反轉,成就一個成長、學習、開創新工作型態的契機



文:王木木

工作越換越差,真的很可怕嗎?
我很常收到這樣的煩惱: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好想換工作怎麼辦?快要三、四十歲了,沒有勇氣轉換跑道;怕轉換之後自己不喜歡;新的公司沒有現在的舒適。你也有這種煩惱嗎?冷靜想一想:失敗了又怎樣?你怎麼知道這個失敗是失敗,而不是轉機?更直白的說,不嘗試,怎麼會知道答案?

轉換跑道可能會失敗,為什麼你依然應該要嘗試?

我想跟你分享讀者Nancy三十歲轉換跑道失敗的故事。儘管轉換跑道失敗了,但因為這次失敗經驗,更認識自己,找到了更適合的工作。她是怎麼辦到的?

我要一輩子做客服嗎?
二十八歲的Nancy原本在一間外商公司擔任客服小主管,這份工作具備幾個令人羨慕的關鍵字:外商、主管、假多、福利好,薪水也高於業界標準。但是Nancy並不喜歡。

如果一個人一生處理奧客的數量有個上限,Nancy覺得她已經超過上限很久了,只要看到客訴信,額頭就不自覺冒冷汗;除此之外,她已經熟悉公司的客服處理流程,普通的、特殊的、各種大大小小的案件都處理過了,現在的工作大同小異,日復一日,已經學不到新東西。

其實,Nancy默默地對行銷領域有點興趣。客服部有時候會被行銷部找去開會,做行銷活動上線前的會議,她每次都很佩服:行銷部怎麼那麼有創意,每次都能想出這些有趣的活動?

每當又被奧客罵得灰頭土臉時,Nancy不只一次重新思考轉換職業的可能性:有沒有可能從「被」消費者溝通,轉變成「主動」和消費者溝通的角色?

雖然心中有這個小小夢想,她卻一直沒有嘗試,一方面擔心自己不是相關科系、沒有行銷經驗,投履歷沒人要理;另一方面,Nancy放不下目前的薪水、職稱和福利,如果為了換工作降薪,每個月的美食踩點速度就得降低;最擔心的是,萬一轉職之後發現不喜歡行銷怎麼辦?要再換工作嗎?既不想再做客服,也不喜歡行銷,那還能做什麼?

年紀也不小了,很怕頻繁轉職會讓履歷很難看。

就這樣,被「萬一」卡住的同時,時間也像流沙不停流逝,當Nancy發現行事曆上再翻兩頁,就是自己的二十九歲生日了,她不禁想:我真的要這樣跟奧客過招一輩子嗎?我到底做害怕什麼?最後,她問了自己一個很重的問題:「如果我明天就掛了,沒有做做看行銷,我會不會後悔?」

答案是「會」,所以Nancy打開了人力銀行,開始編輯履歷。

意外的三十歲大禮:夢幻工作
大家都說逢九必衰,二十九歲生日Nancy低調的過,在人力市場則開始用力高調,凡是行銷相關職缺都不放過。一開始,因為沒有行銷經驗,找的不是很順利,履歷不是石沉大海,就是被已讀不回。

後來Nancy改變求職策略:既然沒有經驗,那就用觀察分析的方式累積經驗吧!

下班後花大量時間閱讀案例、分析產業動態,用新學到的觀點,給投履歷的公司行銷建議;此外,除了在人力銀行投職缺,Nancy更主動向心儀的企業投遞履歷,堅毅的精神獲得一家新創公司的青睞,即使公司沒有開缺,仍然破例錄用,相信她能為公司帶來成長。更夢幻的是,這間公司給的薪水和前一份工作相同,簡直就是命定的工作!收到錄取信之後,Nancy昂首闊步的提出離職,準備擁抱這份簡直為她設計的工作。

BUT,人生總是有這個BUT,這份工作表面是張機會卡,翻開來才發現,原來這是一張陷阱卡。

什麼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Nancy想象中的行銷,是穿著充滿設計感的文創服飾,用iMac做做圖,空檔啜飲一口黑咖啡,上班時間就是放空、動腦、找靈感,每天都充滿創意與朝氣。然而,真正的行銷完全不是這樣。行銷的一天充滿無數變動,上次做了一篇爆紅貼文,今天用同樣套路再做一次,卻沒人要看;隨便交差的提案,公司覺得很OK,拔光頭髮想出來的創意,卻被主管擋下,完全不知道標準在哪;再加上,新創公司的組織架構很混亂,專案做到一半,又要換合作夥伴,又要重新說明專案內容,又要開無數個會,又是無數個加班的夜晚!

Nancy已經習慣大公司的規則和流程,很不能適應充滿變數的工作內容和環境,她發現真正的行銷和想像中的行銷,是北極和南極的距離!根本沒時間買什麼設計感的衣服,咖啡倒是喝了不少,因為才上工沒幾週,Nancy就壓力大到經常失眠。

輾轉難眠的夜晚,Nancy不停質疑自己:我是不是不適合行銷?當初轉換跑道的決定,是不是錯的?這份工作好不容易爭取到,就要這樣放棄嗎?沒有其他專長的我,是不是只能回去當客服?無論怎麼想,最後都會想到同一處去:「我是不是很廢?」

Nancy在這個關口,寄信給我。我提醒她:「你的理想生活,到底是什麼?你的各方面:健康、家庭、朋友、財務和事業,是怎麼配合、怎麼排出優先順序?什麼才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她想了想,回信給我:「雖然不知道轉職的決定對不對,但無論怎樣,健康絕對比事業重要一百倍。」

她終於下定決心,在新工作滿三個月的同時,提出離職,離開這份辛苦爭取來、曾經以為是夢幻工作的地方。

換個方向重新出發,風景更美
該說巧還是不巧?Nancy才剛離職就遇上疫情爆發,工作不好找。幸好Nancy還有一些積蓄,不急著找工作,於是Nancy趁這段時間放慢腳步、沉澱自己,除了大量閱讀和思考,也持續和我通信。

她既不想回去做客服,也不可能再嘗試行銷,正在職涯的十字路口迷惘。我請她做些心理測驗,從旁觀者的角度了解自己,Nancy發現,自己其實是喜歡規則和流程的人,因此對行銷充滿變化的環境很不適應;我也請她利用「自我觀察表」(詳見第五章二二八頁使用說明),拆解、分析先前的工作內容,發現自己在客服工作中,「與人溝通」是做起來得心應手,也不算討厭的工作。

研究幾種結合「流程」和「溝通」的工作,Nancy最後往「產品經理」的方向前進,到一間軟體公司任職。

Nancy說,她從沒考慮過做產品經理,開始做了之後卻發現,意外的適合自己!產品經理就像企業的大腦,接收需求,傳遞指令,Nancy很享受這種四方溝通、把亂七八糟的需求,整理成清晰規格的過程,既符合她的個性,也讓過去在客服工作累積的專業發揮價值。

Nancy之所以能對新工作滿意,是因為她滿足了「職業認同理論」的四個要素:全新領域帶給Nancy新的挑戰,一一克服的感覺,提供她勝任感(competence);產品經理是一個很清晰的職業承諾(commitment),報酬(compensation)也不差;最重要的是,因為經歷一番曲折,才找到適合的工作,這段曲折正好鑲嵌進她的人生故事,也就是理論中所說的「滿足感」(contentment),才能對新工作感到滿意。

不怕失敗,只怕煩惱不曾嘗試的事
現在,我沒有和Nancy通信了,因為她已經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我們往來的最後一封信,我問她:「你曾經感到後悔當初嘗試轉職嗎?」

「完全不後悔。如果當初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轉職,現在還會繼續做著討厭的工作,下班只能跟朋友抱怨抒發情緒,浪費大把珍貴時間;如果不是轉職行銷失敗,我也不會發現適合自己的新工作。」

勇敢給自己一次機會吧!你以為的失敗,或許都是人生的轉機。如果你依然在質疑自己:「要是我沒有那麼好運呢?」「要是我轉職失敗,還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呢?」就像我在開頭說的,不去試試看,怎麼會知道問題的答案?

轉職失敗不是浪費時間,而是像Nancy在信裡說的:「煩惱不曾嘗試的事,才是真正浪費時間。」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感謝失業,讓我成為更好的人:走出迷惘,開始為自己工作後,過得還不錯的這五年》,好的文化出版

作者:王木木

momo網路書店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失業,正是把人生搞好,最寶貴的一堂課
300萬次瀏覽,170萬人次造訪
以及近10000名訂閱

身為「社畜」的我們,每天拖著一身疲累的皮囊下班時,總是懷疑人生、不斷的自問:

|工作很不開心,不知道要不要離職?
|不知道自己每天到底在努力什麼?
|總是被嫌能力差,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
|找不到熱情,不知道能換什麼工作?
|工作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社畜」是日本企業底層上班族的自嘲用語,用來形容上班族為了企業而放棄身為人類的尊嚴,睡眠、飲食、家人、朋友與社交,拚命賣力地為企業效勞。由於日本在泡沫經濟破裂後,終身雇用制崩解,多數人害怕失業只好繼續忍耐非人的工作型態。

轉換時空,台灣的上班族又何嘗不是如此?但即使為了「活下去」而交換出新鮮的肝,公司永遠有充分的理由,在不需要你的時候,就請你「明天不用再來」。

本書作者王木木,在進入新創公司努力了一年半,便晉升小主管。三十歲不到的年紀,就帶領十人團隊,薪水翻漲了170%。但因為一次業務過失及管理失當,他的職涯巔峰也在此止步。

被資遣後,王木木走過很長的迷惘期,並從大量閱讀中找到了起死回生的勇氣,創立「人生研究所」,開啟了職涯諮詢的自媒體商業模式。五年來累積了170萬人次的訪客及300萬瀏覽量。

本書文章集結自「人生研究所」,也是一本近五年來自省與職涯諮詢的總和,從20歲到60歲,從社會新鮮人到高薪的工程師。你或許會懷疑,一個被資遣的三十多歲「小毛頭」,憑什麼提供職涯諮詢?答案其實很簡單,面對迷惘,大多數的人,只是需要找人聊一聊。而這本書,正是這樣的存在。

但這絕不是一本教你怎麼成功、怎麼在職場步步高升的書,也不是一本倡導「找到熱情就萬事OK」的書,更不是鼓勵大家離職創業的書……。本書顛覆被解雇的負面心態與評價,從痛苦、逃避、迷惘,到谷底的反轉,成就一個成長、學習、開創新工作型態的契機;相信無論是新鮮人求職、轉職或中年失業……都能夠在其中獲得啟發,走出迷惘,找到更好的自己。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