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忘形
有一個來上課的同學,他的心得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我當時來報名這堂課,是希望能夠找圖找得更快,讓畫面變得簡單。後來上完課後,我才知道我簡報做得慢,不是因為我的投影片做得很慢,而是因為我根本沒有架構。
上一篇講了簡報的各種類型,現在要談簡報的基礎結構,首先是結構上的「三原則」。
如果你有認真看目錄,我在這本書中很常使用「三」。例如簡報的三個心法,簡報的三個結構,畫面的點線面三原則等等。以前聽人說過7±2的心法,意思是人可以接受的訊息量大概是七項左右。
但有一次,我被問到《成功者的七個習慣》是哪七個的時候,我卻忽然答不出來。我才發現其實在資訊過載的時代裡,超過五個訊息的事物已經沒有辦法被我們記住了。
現在能讓人記得最清楚的,應該是三件事。所以在整本書中,我也儘量的都用三個關鍵字來做整理,希望能讓你「好讀,好懂,好記」。而在這個章節的開始想分享的最核心架構,是三個我們常聽到的字,分別是:Why、What、How。
如果聽過5W2H、黃金圈等理論的話,那麼我想大家對這三個字並不陌生。不過由於大家的英文能力可能都比我好,我怕我們對於這三個字的定義不同,所以還是請大家委屈一些,先和我使用同樣的定義:
- WHY:對方聽下去的理由
- WHAT:你要說的事情
- HOW:如何達成
這樣看起來好像還是不太好理解,我來舉個例子。有一次一個同學跟我說,他去了一間學校演講,但是效果好像不是很好。於是我問他是怎麼鋪陳的?他說他先介紹自己,介紹公司,然後介紹他的工作,介紹金融科技,最後介紹如何大家進入金融業發展。
這聽起來沒有什麼問題,但你還記得簡報心法中的「聽眾為王」(第36頁)嗎?如果現場的人都是學生,很多人根本沒踏進職場,他們可能從自我介紹和公司簡介中就開始睡了。因為他的簡報過程其實是不斷的WHAT,直到最後的HOW。而當這個過程缺少了WHY時,同學的注意力就比較難集中了。
那麼,我們要怎麼樣用這2W1H來改變呢?很簡單,回到心法的「以終為始」。我問他希望帶給同學的是什麼?他說希望同學能夠在未來投入金融界,並且提早了解科技。於是我把他的架構改了一下,這邊提出一部分跟大家分享:
(原架構)
- WHY:你有使用過信用卡嗎?你知道哪張卡最划算嗎?
- WHAT:信用卡的使用,金融業做的事,為什麼可以划算。
- HOW:信用卡整理,邀請加入金融業,讓自己對錢更了解。
(修改後)
- WHY:你知道從事金融業後十年,平均的薪水怎麼樣嗎?
- WHAT:我的經歷,公司給我的自由,客戶的故事
- HOW:如果要進來,你該準備的是⋯⋯。
當然,那是一小時的演講,還有很多部分沒有提出來。但你可能發現了,我是設定「同學們都想省錢,以及找到一個未來發展工作」的前提下來思考,所以在一開始的WHY裡面,我們埋下一個好奇的情境,讓同學願意走進去了解。而在WHAT當中,我們解釋這件事情的原理。最後在HOW中,我們給出行動方案,並且讓對方願意更進一步。
所以簡單來說,我們是以聽眾角度重新詮釋這三個詞:
- WHY:讓他產生好奇
- WHAT:你的解釋和論證
- HOW:該產生什麼行動
同樣的,學會這件事情後,希望你不只能用在簡報上。只要是表達,都可以使用這個架構,例如平常說話、開會,甚至在社群網站上發文。你可以試著思考怎麼套用這個框架,讓對方繼續看下去。
舉例來說,我要說明簡報的重要性,我本來可能只想說:學簡報增加專業能力,讓職場更順利。但你會發現太空泛了,想加點東西,這時候就可以用這個方案來說明:
- WHY:學簡報,真的對職場有幫助嗎?
- WHAT:明明同樣在工作,隔壁老王上個月在總經理前簡報⋯⋯。居然下個月就被邀請到國外客戶那邊報告,回來就升職了。原來簡報不只是專業能力的提升,更是增加能見度的好方法。
- HOW:請撥打忘形流報名熱線。
如果你有追蹤我的文章或簡報,就會發現我的很多文章都是依循這個原則。但有些時候你可能會覺得不太一樣,這是為什麼呢?我必須說,所有的架構都是基礎,這其中存在著很多變形。所以接下來的幾篇要跟你分享我從生活中的事物學到的事。希望能讓你好讀,好懂,好記。
你有發現嗎?上面這段話也是依循著2W1H原則,並且用三法則作為結尾。理解這三個原則,希望能夠幫你建立一雙「簡報之眼」,下次看到別人講得很精彩時,能不只拍手,還能解析他們簡報背後的道理。
如果你對這個方案熟悉了,你可以試著思考上一篇簡報四種類型的風格,我稍微幫你整理了一下:
本文摘錄自《忘形流簡報思考術:找到說服邏輯,讓你的價值被看見!》
作者:張忘形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