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透過大量的案例與生理學的解釋,作者解析動機、學習、創造力和心流這4種技能和大腦之間交互運作的關係。我們會看到這些能力是如何影響大腦和身體,運用這些知識加強心流,可讓自己在通往不可能的道路上加速前進。

文:史蒂芬・科特勒(Steven Kotler)

成長心態與事實過濾機制

幾乎所有你想學習的東西都有基本需求,不管你有多渴望學習,如果你沒有自己的滑雪杖、滑雪靴、固定器,那你根本沒辦法學滑雪。對於學習這個行為來說也是如此,如果你想加強、加快學習過程,那你就要從正確的技能開始:成長心態和事實過濾機制。

我們分別檢視。

首先是成長心態,先前已經探討過了,再次提起是為了提醒。如果沒有成長心態,幾乎不可能學習,擁有「定型心態」會改變我們內在的神經生物機制,讓獲得新資訊變得異常困難,所以在我們開始學習前,我們要相信學習是有可能的。

而且,成長心態還能幫你節省時間。這個心態代表你的大腦已經準備好接受新知,所以你不會白白浪費時間。成長心態也是減少負面自我對話的重要方法,因為負面自我對話會影響我們在想法之間找出關連的能力,是另個學習的障礙。更關鍵的是,成長心態能幫助你將錯誤視為進步的機會,而不是性格的罪過,確保你能學得更快更多,並減少過程中被情緒干擾的機會。

正確的心態能讓大腦準備好學習,而正確的「事實過濾機制」能幫助我們評估、衡量學到了什麼。幾乎我遇見的所有巔峰表現者都發展出某種事實過濾機制,多數人都是經歷一番教訓、嘗試及犯錯後才學到的,而我的建議是:抄捷徑。穩定的巔峰表現需要不斷地學習,所以在這個部分改進的最佳方法就是學著如何學快一點,學習在整個學習過程周邊的後設認知技能(meta-skill),利用這些能力強化無形的學習過程,就能擁有能快速且正確評估資訊的系統。

我自己的事實過濾機制是吃過苦頭才學到的。我的背景是新聞業(還有科學和工程學),在這個行業裡,過濾事實是我們行業的基準,而在科學和工程學中,科學方法才是基準則。報章雜誌判斷資訊是否為真,能否刊登的標準有所不同:如果有人告訴你一件事,你可以找到三位其他專家確認,那這就是事實,你可以安全地刊登這件事。

但先別急。

在2000年初期,有間大雜誌社雇用了我,要我寫篇神祕經歷的神經科學報導。我最先發現的,就是科學家在這個領域已經有十足的進展。曾被視為「神祕的」經歷,開始會被視為「生物學上的」經歷,而這看起來像大新聞,我想知道為什麼有許多人都還不知道這樣的進展。

我問了我的主要採訪對象,他說問題在於有其他兩位「研究者」寫了這個主題的暢銷書,而他認為他們不是值得尊敬的科學家,比較像是怪力亂神的騙子。這些書用神祕的猜測掩蓋了確鑿的科學,讓科學研究走向窮途末路。科學界的好奇心開始朝比較不那麼超自然的方向前進,而研究資金也耗盡了。

以記者的身分接收到這則資訊時,我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我諮詢了其他三位專家,他們都證實了,也都提到那兩位相同的研究者的姓名,以及他們寫的那兩本暢銷書書名。沒問題了,文章登上了雜誌。後來,我的編輯接到了我在報導中提起的其中一名研究者怒氣衝衝的來電。原來這個人是個倍受尊敬、著作等身的神經心理學博士,而所謂關於神祕經歷主題的書:既不是暢銷書,一點也不怪力亂神,甚至算不上一本書,那是由許多研究者所寫的同儕審查期刊文章組成的合集。

而且他是對的,我當然有藉口:四個人都告訴我相同的錯誤事實——這樣的機率有多高?但錯依舊在我,我沒有做額外的資料收集,結果中傷了一名好科學家。雖然這是業界的標準,但我的事實過濾機制還不夠好。

這時我決定,如果出版標準要求三重事實驗證,那我就要做五重驗證,我要向五名專家查核我的事實。而我就是在這時發現些怪事,問四個人相同的問題,你很可能會得到類似的答案。這有時候是因為你是從上個查核對象那裡得到下個查核對象的名字;有時候是因為該領域中有主流趨勢。但如果你花時間問第五個人,他的回答很可能會與你到目前所得知的完全相左,這通常需要再跟另外五名專家討論五次才能釐清。所以我的事實過濾機制就是這樣,各自問五名專家一個問題,如果這五位沒有共識,那就再找五位。

舉個不同的案例,在《膽大無畏》中,我寫了伊隆.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思考」(first- principle thinking),又稱為「還原論者事實過濾機制」(reductionist truth filter)。這個概念是由亞里斯多德提出,他對「第一性原理」的描述是「認識事物的第一個基礎」,但用例子來解釋會比較好理解。

馬斯克當時正在考慮進入太陽能產業,他知道最大的瓶頸是間歇性的能源特性跟衍生而來的儲存問題。既然太陽下山後就沒有太陽能了(間歇性能源),我們就必須能在白天儲存能量到電池裡,以便晚上使用(儲存)。不過與其根據市場走向和他競爭對手的產品來決定要不要進入太陽能產業,馬斯克反而上網進入了倫敦金屬交易所。他在找什麼?他查了鎳、鎘、鋰等金屬的基本價格。電池的基本組成元素,其成本是多少?他知道科技本身永遠在進步,不管現在有多貴,未來一定會變便宜。所以在馬斯克發現這些基本元素的價格只要幾美分後,他看見了科技進步的巨大空間,而太陽城公司(SolarCity)因此誕生。這就是第一性原理思考,這種事實過濾機制,也是對資訊做評估,讓我們能更快做出好決定的系統。

馬斯克在創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也就是他的火箭公司時)也用了相同的方法。在當時,他並沒有想進軍太空產業,而是想搞清楚買架火箭要花多少錢,然後他就能到火星上做實驗。在跟一群航空航太產業的執行長談過後,他發現價格堪稱天價,高達6500萬美元。

但正如他告訴《連線雜誌》(WIRED):「所以我說,好,我們來看看第一性原理,火箭是用什麼做的?航空航太等級的鋁合金,再加些鈦、銅,還有碳纖維。然後我就問,這些東西在商品市場上的價值是多少?結果發現火箭的原料價值大概是一般售價的2%。」因此,SpaceX誕生了。在短短幾年內,根據第一性原理思考,馬斯克成功將發射火箭的成本削減了超過90%。

第一性原理思考、科學方法、我的五位專家規則,這些全都是事實過濾機制。歡迎你借用我的規則、利用馬斯克的方法,或是想出你自己的做法。重要的是設立嚴格的事實過濾機制,並貫徹使用。憑著錯誤的資訊是無法達成不可能的。

此外,還要考量學習效益。相信自己運用的資訊能降低焦慮、懷疑,還有認知負荷(這三種狀態會讓我們的專注力渙散、妨礙我們進入心流的能力,還會阻礙學習本身)。但有了獲得新資訊的正確心態,還有嚴格的事實過濾機制能審視資訊,你便建立了加強無形學習技能的必要基礎。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不可能的任務:創造心流、站上巔峰,從25個好奇清單開始,破解成就公式》,墨刻出版

作者:史蒂芬・科特勒(Steven Kotler)
譯者:楊景丞

  • momo網路書店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如果能將工作成效提升5倍、創造力提升6倍,
你想迎接什麼不可能的挑戰?

透過本書提供的工具和方法,
每個人都能達成「不可能」。

本書簡介

如何才能完成你心目中不可能的任務?

要怎樣才能打破我們的限制、超越我們的期望,並將我們最大的夢想變成我們最近的成就?

作者認為,成就「不可能」有公式可循。

當我們看見不可能化為可能時,我們見證到的是4種技能交織而成的成果:動機、學習、創造力和心流,能夠熟練地運用,並經過顯著地增強。

透過大量的案例與生理學的解釋,作者解析出上述4種技能和大腦之間交互運作的關係。我們會看到這些能力是如何影響大腦和身體,運用這些知識加強心流,可讓自己在通往不可能的道路上加速前進。

刻意練習真的有用嗎?

許多人相信,想要成為某個領域的頂尖者,10,000個小時的「刻意練習」是必要的。但真的是如此嗎?許多極限運動者的案例顯示並非如此。為何有人可以在5天內學習13項困難的技能?其中是什麼祕訣有助於達成不可能的成就?

破解創造力!

如何讓生物機制幫助我們,而不是拖累我們?作者提出了7種練習方式。他也告訴我們,大腦的3大網絡如何聯手產生創造力,以及它們如何以不尋常的方式合力運作,使心流發生。

奇妙的心流!

心流就是大腦創造力的超速運轉,它能模仿4歲孩童的發明創造力,卻不會有4歲大腦的缺點。要在生命中真正地培養心流,就要把心流觸發因子納入生命中的每個面向。

不可能的成就其實就是一張檢查清單。

如果你完成了今日明確目標清單上的所有任務,這代表你又離崇高、困難目標更進1步,代表著你肩負著任務,而內在驅力正在發揮功效。持續繼續堆疊小小的勝利,其中有些勝利能產生心流,就可以增加你的衝勁,持續往前進。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