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對於社會新鮮人(或對「漫長職涯」深感絕望的上班族),我唯一想說的就是:不要再引頸企盼「退休」了,那不是你失落的「暑假」。文:姚詩豪
最近應邀到某個大型機構做職涯演講,在與製作人溝通的過程中,聊到一個有趣的議題,也許大家會有興趣。
我聊到剛開始求職的時候,我畫了一張「集點卡」。這張卡片橫軸是「小型公司」、「中型公司」、「大型公司」、「跨國企業」。縱軸是「對老闆」、「對主管」、「對客戶」、「對同事」、「對部屬」,縱橫交錯總共20個格子。
當時想法很單純,反正還年輕,先不考慮薪資職位,而是盡量每個格子都去體驗。大約在35歲的時候,我成功當上了美國顧問公司的主管,集點卡塗滿十多個格子,同時覺得自己對於職場有了一種很通透的理解,才離開上班族的生活開始創業。這段經歷參加過「職場大人學」(註1)或是「擺脫職涯困境的系統化做法」(註2)的夥伴應該聽過我分享。
製作團隊的兩位小姐沒聽過這概念,覺得新奇也有點疑惑,就問我:「那你不是得常常換工作?」
的確,我每段工作都不長。最短一年不到,最長的也不超過三年。我也曾經在過去的文章提過(註3),每到一間公司我都會給自己設定兩年為一期,就當成多念一個碩士學位,期間一定要學會某幾樣技巧,或是理解某個領域,完成某個專案......給自己一種緊迫感。
兩年時間到了,如果公司給我更多的挑戰,我就繼續設定新目標,多待一段時間。如果沒有或提早達標,就準備離開,迎接新的關卡與挑戰。
接下來,對方問到我這篇文章的重點了。
「那麼,這樣的追尋何時有停止的一天呢?難道要一輩子持續下去嗎?」
製作人告訴我,這是很多剛出社會的新鮮人最常問他們的問題。被這樣一問,我還真回憶起當年,我確實也有一樣的疑問。
這要從我的家庭說起。
原來上班族是沒有暑假的
我父親是高中老師,所以跟當時還是學生的我和弟弟一樣,是有寒暑假的。只有身為上班族的母親,是家裡唯一沒有寒暑假的人。記得小時候我阿呆,還抱怨媽媽為什麼不跟我們一起放暑假,陪我們玩。長大之後懂事了,就覺得媽媽好可憐,一整年得一直工作沒得休息。
直到我退伍開始了人生第一份工作,我都沒有意識到「人生從此再也沒有寒暑假」這件事。直到有天出門上班,隱約感到路上人變少,平常熱門的早餐店也沒人排隊,只聽到老闆娘跟客人說:「今天暑假第一天喔!」我才驚覺,原本屬於我的一個時代不知不覺地就這樣過去了,一去不返。我已經成為一個永遠沒有寒暑假,沒有所謂學期結束的「社會人士」了,突然間一陣感傷襲來,只好一口氣點了兩份培根蛋餅壓壓驚。
學生生活像是連續劇
從幼兒園一直到研究所將近20年,我們的日子像是連續劇,一集一集地按時播映,穩定可期。一學年有兩學期,兩個學期間有寒暑假,過了一學年就升一級,高中升了三級進大學,大學升了四級進研究所......在學期當中,不論課業壓力有多大,同學競爭多激烈,我們都清楚,等這學期熬過去就可以大肆放縱,暢快玩樂,做自己愛做的事。新的學期來臨,又是一次重新開機的機會。
但成為上班族之後,這樣的期待,這樣的自由,瞬間全消失了。我們腦袋裡還留存著運行了20年的學生模式,依循著這樣的邏輯。職涯這個堪稱「史上難熬的學期」,竟然得等到65歲退休才結束,還要再熬40多年。難怪職場專家常說:專業工作者就是要不斷設定新目標,不斷地學習成長......這句原本是熱血激勵的話,聽在社會新鮮人耳朵裡心都涼了。
退休就像放暑假嗎?
對於社會新鮮人(或對「漫長職涯」深感絕望的上班族),我唯一想說的就是:不要再引頸企盼「退休」了,那不是你失落的「暑假」。離開學校後我們不僅是連續劇中的一個角色,我們更站上了大人的舞台,除了照本演出,還得扮演導演跟編劇的角色。
許多文化都不約而同地把人生比喻成一齣戲。如果這是一場內容精采豐富的好戲,我們享受都來不及,絕不會有人問:「這電影何時才能結束啊?」記得我去看漫威的復仇者聯盟系列的最終章《終局之戰》時,電影院裡有好多Cosplay成片中角色的影迷大聲呼喊,片子結束還看到幾個男生默默拭淚,聽到他們說已經看了六遍。如果你為自己編導了一齣精采的人生大戲,你不但不希望它快快終局,甚至,你還會連帶感動身旁的人。
學校與職場是完全不同的遊戲
「學校」就是個單線劇情的角色扮演遊戲。人數最多的「學生」看似主角,但其實都是照著預設的路徑與規則在走:考試有考試的計分方式、課堂有課堂的標準教材、學校有校規、學校分發得符合教育部制定的規則......基本上一張課表決定了學生每天的作息,學測成績則決定了我們的劇情發展。我們被教導要盡學生的本分,用功讀書守規矩,其他就不用想太多,大人自會幫我們安排。
但許多人沒認清的是,「職涯」其實更像是開放世界沙盒遊戲。規則還是有,但是都變成了含糊隱晦的「潛規則」。你固然可以跟著別的玩家去解預設好的任務,但你更可以到處閒晃,任意探索,找到你自己喜歡的玩法與路徑。
當然你可以告訴我:「我比較喜歡單線劇情,不喜歡開放世界遊戲」,那麼報考公職或是鑽研學術路線,對你來說會是首選。但你仔細想想,學生時代我們為什麼那麼期待寒暑假?不就因為它代表了自由嗎?離開學校進入職場,其實正是從束縛走向自由,從繭羽化成碟,這時不張開翅膀盡情探索,豈不浪費?
人生三分法:求學、工作、退休
其實現代人把人生分成求學、工作、退休三階段,跟「工業革命」脫不了關係,這不過是近250年的事。工業革明之前多數人的職業是農夫、工匠或是商人,某種程度都是個人事業,沒規定什麼上下班時間,也沒有最低工資、法定退休年齡這些規定。
但是工業革命之後,人賴發明的機械、工廠、生產線,需要大量的勞工,於是工作者有了新的身分,大家統一到工廠上班,服從標準作息,領取標準工資還有少的可憐的自由時間。因為太多無良老闆過度壓榨勞工,造成社會動盪,政府終於出面制定了各種保障勞工的法令,尤其規定了退休的年齡。你想想,在工廠那麼差的環境被迫勞動到65歲,也該讓老先生、老太太卸下崗位,回頭享受自己的人生吧!
工業革命經過200多年的演化到今天,絕大多數的人都從個體戶變成了「上班族」,「求學-工作-退休」的人生三分法,已經成為我們大腦的作業系統,導致很多上班族腦中的「自由」就是「退休」。
其實,離開學校之後,我們就已經獲得了「自己規劃自己職涯」、「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與「跟認同的人共事」的自由了。但很少人真正去探索這些可能性,去盡情享受這樣的自由。這在我看來是相當可惜的,明明是生著美麗翅膀的蝴蝶,卻抱著繭不放,還想要回到毛毛蟲的生活。
許多人其實浪費了手中的自由
我常被年輕朋友問這類的問題:「Bryan,我大學是念化工的,但很想做設計工作怎麼辦?」或是「我是學國貿的,我可以去學大數據嗎?」當然,投入一個新的領域絕對是個挑戰,但別忘了,橫在各位眼前的是為期60年、需要我們自編自導自演、而且只有一次不能重來的人生,你絕對擁有權利,也有自由去選擇你想要道路。
其實說的機車一點,你化工系畢業難道真的懂化工嗎?還不是得重新學起,那還不如去做真心喜歡的事情,反正也一樣是重新開始學,至少你有熱情,會學的比較快比較好。何必讓4年的大學科系,來決定你之後60年的人生呢?
如果你選擇了喜歡的工作,與喜歡的人共事,搭配喜歡的工作環境,其實人生的滿意度就會大幅上升,這是我親身比較過的。這樣的人生,就像我最愛的《六人行》影集,明明10季236集我共看了三遍,每次看到完結篇我還是依依不捨,觀賞過程中我是不可能有「這何時才能結束啊?」這類問題的。
既然樂在其中,為何要停止呢?
張忠謀做到了通用儀器的總裁,我猜他的經濟狀況應該退休沒問題,卻在56歲創立台積電,打造了一個世界級的企業,直到87歲才退休,但仍活躍在工商界。經營之神王永慶則一直工作到91歲,在視察美國工廠時離世。一般人很難理解這樣有錢有勢的成功者,為何都這麼「勞碌命」。但我猜想,他們不是想不開、放不下,而是「職業」對他們而言,根本就是他們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齣《六人行》,既然樂在其中,為什麼要停下來呢?
所以,回到一開始的問題:「職涯的追尋何時才有停止的一天呢?」其實我想說的是,問題不在於何時「停止」,而是你真的「開始」了屬於自己的職涯之路嗎?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