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盛治仁

當了主管,更要懂得搞定主管

你認為「向上管理」是什麼?只是拍馬屁或迎合老闆歡心嗎?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一旦當上主管,你更需要懂得向上管理。因為你才會真的知道,自己為這個老闆做事,究竟會走向哪裡?

升上主管,你不就成為下屬眼中的那個「上」了嗎?為什麼還需要「向上管理」?

有些人對「向上管理」持有負面觀感,認為它就是討好老闆,讓老闆喜歡你。其實,向上管理的意涵完全不是如此,而是你必須真的了解,自己為這個老闆做事,老闆的目標在哪裡?

檢視:我的優先順序跟老闆一樣嗎?如果不一樣,差異在哪裡?我能不能確實達成他的期待?畢竟,現在和老闆同在一艘船上,雙方力道協調,節奏一致,才能向前航行。這就是我所謂的「向上管理」。

或許有人會問,我實在很討厭老闆,難道也要向上管理嗎?這未免太虛偽了?但換個角度看,老闆也是人,當然有優缺點,這很正常。如果你期待遇到完美的老闆,那不妨自問:你自己是完美的員工嗎?這樣想,就可以釋懷一點,用持平角度看待一切。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離開現在的老闆。但多做幾次後,你會發現,「討厭的老闆永遠都在,只是換了名字」。相處時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因為許多障礙原因出在自己身上。所以,我的建議是,與其不斷換工作、換老闆,不如試著學習包容別人的缺點。要記得,當你埋怨對方時,對方可能也在容忍你的不足。

當你是老闆,你會怎麼做決定?

我自己也為不同老闆工作過,難道所有老闆交代的任務,我也都覺得重要?或是我完全認同老闆做的每項決策?坦白說,不見得。

只是,當我試著站在他的立場想:「如果我是他,是否也會做出類似決定?」答案常常是肯定的。

另一項容易和老闆間出現的認知落差,是自己覺得「我做得很辛苦,老闆卻沒有給出滿意的評價」。為什麼?癥結往往在於「你的優先順序跟老闆不同」,使得老闆根本不知道、或感受不到你的貢獻。

也就是說,如果有「做到流汗,卻讓人嫌到流涎」的念頭,代表是時候好好檢視自己的工作排序了。當老闆交付任務給你時,別急著向前衝,先想想他的目的是什麼?他希望達到哪些效益?

讓自己和老闆有同樣的工作優先順序,避免認知落差。

定期回報進度,別讓老闆猜

向上管理的另一個不可或缺的關鍵,是不僅要「做到」,更要聰明、適度地讓老闆「知道」。

試想一下,假設老闆認為你的部門最需要完成ABC三件事,你重視的優先順序卻是XYZ,甚至向老闆報告時,也著重在XYZ上,雙方對話等於完全失焦。有智慧的主管,會優先將老闆看重的ABC三件事做好,行有餘力,再用在XYZ上。

不過,優先完成老闆心中迫切的任務,還只能算是「做一半」。更重要的是,最好定期回報,讓他隨時掌握進度。

所以,請時時把「優先順序」的概念放在心中,而且即時回報。一旦老闆開口問起進度,這就是一個警告訊號,代表他已經有點不耐煩了。也意味著他對這件事關心程度超出你的預期,才會忍不住提醒你。

千萬不要自己做自己的,老闆不問就不答,這絕對是職場大忌。

傾聽,讓部屬感受到你的心意

中階主管的難處,是既要承上,又要啟下,有時真得當兩邊的「翻譯吐司」。當前線碰到困難,你一定希望他立即反映,然而當癥結出在觀念或判斷上,部屬舉手發聲,卻老被上層駁回,長此以往,以後他就會懶得開口,不管是求助或意見都自動吞回去,反正「老闆就是要我們閉嘴乖乖做」。這種惡性循環,絕對是管理的慢性毒藥。

我覺得能直接得到同仁的回饋,是非常寶貴的,若後續處理能讓同仁滿意,或至少讓他們感覺到主管是願意傾聽、盡力解決問題,無形中,就能創造出正向的工作環境。

溝通要找對時間、用對方法

記住,老闆一定比你更忙。即使是再開放、再溫和的老闆,手上同時有幾個緊鑼密鼓的大案子,你突然介入問自己的問題,相較之下,他都會認為無關緊要,無法全心處理。

所以,不要用二分法,立刻把老闆歸類成「好溝通」或「難溝通」。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尋找最好的說法、抓準他最能傾聽的時機,同時,預先想好有哪些方式可以更有效地達成目的。

在我的經驗中,讓老闆清楚知道各種可能「副作用」後,如果他還是執意照原來的做法進行,背後一定有原因。可能考量的層次和員工不同,也可能或許不能馬上說明,但他看到長遠而言更大的效益。

向上管理沒有標準答案,然而最終目的,無非是致力於「建立和主管間的互信」。因為信任不可能從天而降,只能「積小信為大信」,靠時間和績效慢慢建立。當信任愈深厚,你的工作自主性和空間也會愈高,到頭來會發現,老闆再也不是你做事的「限制」,反而會是最大的支持與助力。
本文摘錄自《燃起主管魂:盛治仁的管理私房筆記

作者:盛治仁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