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今天看成效了嗎?這禮拜有比上禮拜進步嗎?這個月解決了哪些問題?這一年有賺更多嗎?在一個訊息每天飛的時代,林育聖反其道展開長達三年的「電子報」長信計畫,從工作領域寫至日常體悟,不僅道出許多人沒能吐露的真實心聲,更透過溫柔反轉的文字,助你看清生活的細節,逐步累積成更好的自己。


文:林育聖

為什麼要待在別人的公司呢?
嗨嗨,你還在公司上班嗎?
我指的是在「別人」的公司上班,也就是雇員的意思。

為什麼在別人的公司上班?
「廢話,不就是為了薪水嗎?要是我家有礦有油井,哪還需要去別人公司啊?」

或許這是最簡單的理解,但為什麼你會選「現在這間公司」呢?
這時候可能就會有很多原因和說法了,因為喜歡啊、熱情啊、環境啊、機緣巧合啊等等。

關於職場,我們很容易把別人的原因簡單化成錢、薪水、輕鬆等。然後把自己的問題複雜化——因為很多難以說清楚的原因,所以我待在這,不是一般狀況。

如同關於老闆,我們總是很常直覺地認為老闆自私、聽不進人話、一意孤行、朝令夕改等。等到自己當老闆時,就覺得自己有千般無奈萬般苦,不是一般老闆。

那,什麼是「一般」呢?
或者,我們可以再想一下,為什麼要待在公司呢?

現在市面上有那麼多兼職機會、斜槓發展、一人公司、個人品牌等等教學。不論是開蝦皮也好,開YouTube頻道也好,開抖音或部落格都可以,任何一個領域,都有適合「個人」發展的平台,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曝光夢與平台光,說不定,你就是下一個被看見的新星。

那,你為什麼還要待在公司呢?
即使你說不喜歡當網紅,現在仍然有許多接案平台、社團,以及很多商場、團購、群組的商業模式,可以讓人在不那麼曝光情況下,依然賺得飽飽的,悶聲發大財。

所以,為什麼要待在公司被同事與老闆折磨,去拚「不是真正想做」的事呢?

我不是故意把事情複雜化,而是所有的選擇,都是複雜的。用過於單一的角度去理解選擇這件事,是我們學生時期留下的錯誤習慣。
每個人生選擇,都複雜到自己一時半刻無法解釋,也根本不可能在別人問的當下就回答。
在許多分享場合,都有很多人問過我,為什麼要創業?又為什麼堅持到現在?
後面的問題,我會開玩笑地說:「因為公司還賺錢,我還沒累倒,所以就堅持到現在囉。」

但前面的問題,我則有簡單版與複雜版的兩個答案。
簡單版是我會說給較不熟悉的朋友聽的:「市場上有機會,我也剛好有這能力,於是就創了。」

複雜版是我常常問自己的:「如果當初不創業,我現在會更好、更開心嗎?如果當時創了其他業,現在會更順利、更有發展嗎?如果當初創業時用了另一種做法,現在會不一樣嗎?」

把這一輪都想過後,我才能說出一個暫時性的答案。

我為什麼會待在自己公司?因為還有趣,因為與這群人很好玩,因為市場還有很多未知可以開發……說起來又是一串了。
所以,你為什麼會待在公司呢?
是有你想做的事嗎?只在這間公司可以做,離開就沒辦法做了嗎?
是有你過往的情感嗎?待了很久的地方,感情的累積也很重要,這是回憶也是故事。
是只有這裡能待嗎?離開這就活不下去,也不知道還能做什麼事了嗎?

待在一間公司,是需要理由的,那是每天早上起床的動力,是開會時發言的目的,是要不要加班的決定。
只要有人問我,對於目前公司不滿意該怎麼辦,我都是勸離開的。
當大家一聽到要離開,就會說:「我要離開現在公司喔,可是……」
這時候,那些人就會自己找理由留下來了。

我前幾年剛出《聽說你在創業》這本書時,在很多演講場合上,很多人會問我自己該不該創業,要我幫忙分析。
我會說當然要創業啊,你這麼優秀,一定要創業。
這時候,他們會說:「可是我認為……」

他們會自己找到理由勸退自己,也會開始自我分析出很多原因。
這些理由和原因,都是真的嗎?不一定,有些只是自己的想像而已。
但想像力就是局限,我們會自己框住自己。即使世界上有那麼多可能性與例子,我們還是可以找到更多例子,來證明自己的理由是對的。

為什麼要待在別人的公司呢?
看到這個問題,第一個想到的如果是錢啊、逼不得已啊、沒辦法啊,那就是你的答案與限制了。
再多的職涯建議,都比不上自己的小心翼翼。
再多的市場機會,都比不上一句好累。
所以,待在公司的原因,早已經在自己身上了。

反過來能勸你什麼呢?我也的確想勸你待在公司。
因為許多跑出去的人,都灰溜溜地想回公司了。
發覺外面沒人可以一起合作,沒有人可以討論工作,做什麼都好辛苦。
發覺沒人可以幫忙揹鍋,沒有人可以給自己指點,沒有人說下一步該做什麼,自己就不知道該怎麼做了。
發覺沒同事可以叫,每個外包都好貴,每個私訊都沒人回,沒了公司招牌,資源好難找。

外面機會很多,是希望把裡面的人引誘出去。裡面的你就成為機會,裡面的位置就成了別人的機會。
外面天空無限大,是因為天空有那些不動的人撐著。當每個人都在動,天空就會愈來愈低。
外面看起來都過得好開心,是因為他們沒人分享開心,只能向外分享。看起來開心,內心都是累。
要再說,還有很多,兩面都可以說。
但我想回到一個判斷,而且這一次,不是兩面都好的說法。

如果要我選,是待在公司好,還是出去好。
我真實的、也是不變的建議會是:「找一間好公司,待著比較好。」
如果目前這間公司,已經讓人覺得很好了,那在裡面待著,找可以做的事,創造想做的事,讓公司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
不是每個人都要獨立,才能做自己。
一群人聚在一起,可以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發現新的可能與自己。

原來我可以帶領一群團隊完成一個大計畫。
原來我可以成為別人的引領者。
原來我可以看見別人身上的亮點與機會。
原來合作的感覺,真的比單打獨鬥要好多了。
這是我在職場與創業後,始終不變的想法之一。

是為了與人相聚,我們才這麼努力。
讓自己也成為別人會想靠近、合作的人。
那不管是待在公司,還是出去一個人,都將會是自在的人。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那些努力的事,就該成為故事:52封療癒信,寫給還沒下班的你》,遠流出版

作者:林育聖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心累無罪,討拍有理
寫給在職場打滾、每天都想躺下的你
從負能量中,找到往前走的勇氣

你這麼努力,卻沒有被看見?
你這麼委屈,又是為了誰?
從「負能量」到廣告文案專家,
一封封真性情的書信,寄予在生活中迷失與徬徨的大人。
用輕柔筆觸寫出深刻體悟,陪你度過最不好過的時刻。

工作中的「負」作用,需要一個出口

在職場的每一天,不免需要為工作通信,提交報告,追趕進度,聯繫溝通,廣告說服。我們早已習慣戴上「人設」的面具,用公事公辦的口吻,寫著以大局為重的內容。好像愈來愈有能力,卻又好像愈來愈失去自己。你的心底,還有屬於自我的聲音嗎?曾經的熱情、拚搏、期待,此刻都變成了什麼?

下不了班的人生,要知道自己為何而活

今天看成效了嗎?這禮拜有比上禮拜進步嗎?這個月解決了哪些問題?這一年有賺更多嗎?在一個訊息每天飛的時代,林育聖反其道展開長達三年的「電子報」長信計畫,從工作領域寫至日常體悟,不僅道出許多人沒能吐露的真實心聲,更透過溫柔反轉的文字,助你看清生活的細節,逐步累積成更好的自己。

叮咚!還記得收到一封信的感動嗎?

收到一封信是什麼感覺?不是帳單、廣告或通知之類的制式信,而可能是情書、家書,或是一個遠方朋友寄予的問候。對林育聖來說,與遠方的人成為信友,更是一種老派的浪漫。本書集52封讓人深深共鳴的信件主題,全新改寫。有時是鼓勵,有時是提醒,有時出出點子,有時僅僅是個剛好的陪伴。在倦怠灰心的時候,不妨翻開新的一頁,讓你的每一天,都能擁有多一個點亮自己的金句,多一點對於人生的期待。

「微不足道的起點,會燃起一個人從未想過的熱情,
也會讓我們看見不一樣的未來……
我們的差別,我們的不簡單,將在一天天堅持的路上綻放。」——林育聖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