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你和貴公司可以減少工作、提高工作產能,騰出時間給真正重要的事。利用「設計思考」的六大準則,規畫出四天工作制的可行方案:架構問題、激發靈感、創意動腦、打造原型、不斷測試、分享出去。
文:方洙正(Alex Soojung-Kim Pang)
Insured by Us,喬吉娜.羅比拉德(Georgina Robilliard):
結合週休三日及彈性工作制,讓我們招聘到希望在孩子生活中扮演積極角色的母親與父親,所以我們常看到員工送孩子到校或托兒所,或是利用週五與孩子出去踏青之類的情況。相較於實施週休二日,以及只提供雪梨辦公室這項福利,如今公司員工的性別與年齡層囊括的範圍更大。
縮短工作週協助員工成為更好的父母
做四休三不僅讓員工有更多時間育兒,也讓他們成為更好的父親。在瑞典哥德堡的斯華德戴倫安養院,護理師亞杜洛.培瑞茲(Arturo Perez)是一位單親爸爸,他說,每天上班六小時讓育兒少了一些壓力。他在二○一六年受訪時表示:「我早上不用再催他們(小孩)快點出門上學。一切都變得輕鬆不少……我想我這個父親愈做愈好,也成了更好的照顧者。」已做父母的員工表示,他們和孩子互動的時間更有品質。馬克.梅里衛斯特說,flocc縮短每日工時至六小時後,一位員工告訴他,因為她可以早點下班,「『我回到家時,孩子還沒就寢,趁他們不是太累,還沒鬧脾氣,可以在吃點心前和他們聊聊天。你知道,我不再只是趁開車回家的路上和他們聊天,親子之間又可以互動了。』真是不可思議。」
在這些公司上班的父母不僅有更多時間和孩子互動,和孩子共度的那一天也省了保母費或安親費。這是多位在倫敦上班的父母跟我強調的一點。在倫敦,每戶家庭可支配的收入裡,平均有五○%用於托兒。所以週休三日等於每年替他們省下數千美元,而且多出數百小時和孩子共處的時間,這就是雙贏的真諦。
不分父親或母親,都能感受到縮短工時的好處與影響。在職母親在平衡工作與母親角色時,面臨了諸多挑戰。不過在已開發國家,愈來愈多人抱怨,要當個好父親得面臨結構性的挑戰。
漢尼說,在Icelab,因為縮短工時加上遠距上班,「讓父母有機會同時當好父母及好員工。毫無疑問,他們有能力成為更好的父親。」因為「一旦孩子生病或需要父母幫忙做些什麼」,Icelab提供了彈性。週休三日也讓Icelab的員工配偶受惠,「因為他們可以繼續工作,發展職涯。一般來說,往往是母親得犧牲工作回歸家庭。我們公司有不少男性員工有小孩,我想我們的工時能讓男女在育兒分工上更公平。」唐斯說,為了Normally的員工爸爸,「他們的小孩每週有一天可以來公司認識父親的工作。這是其他公司無法提供的福利。在我們Normally推動的諸多計畫中,這是我個人最自豪的成就。」
週休三日有助激發創意
週休三日之所以吸引許多行業,因為有助於激發創意。創意代理商、軟體新創公司、餐飲業者一天到晚苦思新穎的點子,尋覓激發創意的方法與手段,諸如腦力激盪、創意發想,或是借助工具提升專注力與心流狀態,甚至到其他餐廳「排演」,磨出創意。週休三日之所以能刺激創意,是因為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家有更多時間去體驗能刺激創意的活動,並且在組織中培養創意思維。
職場創造力
在公司,若能拉長員工進入心流狀態的時間,能幫助他們心無旁騖、潛心埋首於解決問題。週休三日則可以讓員工充分休息,恢復這類高強度工作所耗損的精力與體力。
縮短工時有利員工專注於最重要的問題上,少浪費些時間在令人分心或非必要的事務上。蟑螂實驗室執行長史賓塞.金伯爾說:「週一至週四,我覺得公司有了一支更專注、更敬業的生力軍,因為他們會說:『我得確保我該完成的事能如期完成。』」電玩設計師萊納斯.菲爾特說:「縮短工時不代表失去創意。專注力提升,員工更有創造力,更能快速找到解決方案。」
網頁設計公司瑞瑟設計(Reusser Design)採週休三日後,使用者設計師(UX)安迪.衛爾福(Andy Welfle)寫道,這增加了軟體開發工程師「專注的時間,加上刻意減少干擾,以免被打斷工作,每日產能高於週休二日」。執行長奈特.瑞瑟(Nate Reusser)在二○一五年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時說:「將五個工作天壓縮至四個工作天,你不會相信我們完成了多少事。」
空出一天中絕大部分的時間讓員工集中精神工作,也讓設計師和程式工程師大大受益,因為他們需要埋首仔細探究問題才能有最佳的工作表現。軟體公司el Mejor Trato(最佳交易)創辦人克里斯蒂安.雷奈拉(Cristian Rennella)寫道:「軟體開發工程師平均需要連續四小時工作、不被打斷,才能交出高品質、有顯著進展的工作成績。」取消連珠砲似的會議及各種干擾,程式設計師的工作品質不僅線性般提升,更以等比級數大躍進。
一週工作四天也有助於提升創意,因為員工有更多時間休息充電,恢復被工作耗損的精力與體力。如果工作被壓縮在一週四天或一天六小時之內完成,這麼高強度的工作,尤其需要時間恢復元氣。萊納斯.菲爾特說,創意工作「很費腦力」,「如果搞藝術創作或撰寫程式,很難連續工作八小時。所以我們將六小時拆成兩個班次,這樣大家就可輕鬆地保持專注力。」
瑞典SEO(搜尋引擎優化)公司Bråth AB的執行長瑪麗亞.布拉斯(Maria Bråth)說,每個工作日的工時縮短至六小時,可讓公司員工維持一定強度的專注力與創意,讓我們公司得以和較大規模、走傳統經營路線的競爭對手爭個高下,但是「我們沒辦法連續八小時保持高度專注力」。她公司的員工可以「把八小時的」工作量「壓縮在六小時完成,因為我們充分休息了才來上班,上班時專心上班,然後下班」。
程式設計師也肯定每週工作日縮短為四天,指稱因為獲得更充分的休息,有助於在工作時保持更清醒的頭腦。Wildbit 共同創辦人納塔麗.納格里說:「清晰的思考有助於創意泉湧,週末三天連假對恢復清醒的頭腦有莫大助益。」蟑螂實驗室程式開發工程師解決問題時,需要進行「持續的抽象思考」。金伯爾說,問題能否妥善解決,靠的是工程師「清楚、不打結的頭腦」,而非「日日連續十四小時地蠻幹、猛灌咖啡因」。
當然,多些非結構性的時間,可讓每個人受益。威頓+甘迺迪倫敦辦公室的執行創意總監伊安.泰特說:「創意腦需要休息。」於是他們公司試辦縮短工作日的工作時數,用意是「保護我們員工的腦袋」。他以過來人的經驗指出:「當我的大腦累得不想動了,我鞭打它,逼它更用力思考」,但這期間「絕不會湧出好想法」。
縮短工作週也給予大家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嘗試並開發新的想法。以前一週工作七十小時的廚師,每週工作日縮短為四天後,紛紛表示有更多時間開發新菜色。史都華.雷斯頓告訴我:「每週工作四天之後,我有時間研究與開發更多產品。我當然花了更多時間設計菜色,撥出更多時間和員工一起洗碗。我想本餐廳的料理真是愈來愈厲害了。」
在萊因根斯數位公司,拉塞.萊因根斯指出,將每個工作日的工時縮減為五小時後,「我發現旗下團隊不一樣了,最讓我訝異的現象是,工作團隊早上到班後,聚精會神地處理手上的專案,完成該做的事。」這樣高度的專注力,有助於更快速地解決問題,但萊因根斯發現縮短工時刺激創意的另一種方式。
「然後,他們離開辦公室,做自己喜歡的事,諸如小憩、和朋友一起吃個午餐,接著去游泳或健行。突然間,在你完全沒預料到的情況下,各種絕佳想法與創意紛紛冒出來。這些我都親眼見證。這些時日,我領悟了很多事情。」縮短工時,員工有了更多時間天馬行空,偶爾興之所至想想工作上的問題,反而有利催生創意。
據萊因根斯描述,這些憑空飛來的意外洞見與觀點,其實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發生過:如果你曾試著解決問題,但遲遲找不到辦法,過了數分鐘,在想其他事情時,突然靈機一動冒出答案,這經驗大家應該司空見慣。近一個世紀以來,心理學家用了四階段模型說明創意如何誕生:一開始是準備階段,刻意地調查與探索,努力解決問題;繼而是醞釀階段;然後是想法突然成形;最後是驗證階段,修正想法的瑕疵與不足,添加更多細節。
靈光乍現司空見慣,卻是難以解釋的神祕現象,不過最近神經科學家稍稍進一步揭開腦內的神祕活動,有助於解釋這樣的現象。當我們放鬆注意力,負責接收並詮釋資訊的神經網絡就會關閉,取而代之的是科學家所謂的預設模式網絡(DMN)。預設模式網絡可將牽涉到創意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所有腦區同步活化。
預設模式似乎也偏愛你近日解決不了的問題;有些名人傳記提到傳主靠乍現的靈感解決問題,譬如十九世紀的數學家亨利.龐加萊(Henri Poincaré)與二十世紀的生物學家芭芭拉.麥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有關他們的描述顯示,預設模式網絡負責的問題,與問題的難度和我們用心的程度成正比。腦子最近念玆在玆卻找不到答案的問題,會得到潛意識層更多的注意力,超過自己不怎麼重視,或是很久以前試著解決卻一直無解的問題。
這種創意模式結合了實驗室研究與歷史文獻,難免令人半信半疑。但如果輪廓大致無誤,那麼縮短工作週(輔以有制度的日程表、更高專注力的上班狀態、更長的休息時間),因為能提供預設模式網絡需要的素材及充分的時間解決問題,幾乎是專為刺激靈感量身訂做的制度。誠如羅絲.華林所言,休假就是「無中生有的一種方式,允許自己天馬行空、胡思亂想」。
這也多少解釋為什麼我訪問的對象中,不少人表示下班後才冒出靈感。flocc的艾蜜莉.衛斯特說:「下了班我總是想著工作的事且樂在其中。」只不過現在只上六小時的班,感覺還是和從前不一樣。以前,「我下了班,還想著:『喔,我應該完成某件事。』」現在,「因為我清楚自己白天完成了應該做的事,也不覺得疲累,所以回家後很享受思考工作上的事,對此不再反感或受不了。」
乍聽之下,這或許顯得矛盾。在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內發揮創意解決問題,可能是縮短工時的好處之一。但我們多數人也承認,漫不經心地想出點子(如健行途中),完全不同於正經八百坐在辦公桌前苦思解決之道。金伯爾說:「星期五,我可能得繼續和一個程式奮戰,只不過是以更輕鬆的方式。」同樣地,安娜.羅斯告訴我:「週五,我還是會上班兩、三個小時,只不過都跟創意有關。」而不是完成清單裡的待辦事項。
相關書摘 ►《如何縮時工作》:「誰規定會議要一小時?」縮短會議是縮短工作週的雛形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如何縮時工作:一週上班四天,或者一天上班六小時,用更少的時間,做更多的工作,而且做得更好》,大塊文化出版
作者:方洙正(Alex Soojung-Kim Pang)
譯者:鍾玉玨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早點下班去!
做四休三,有何不可?
無止境的加班已經不是解方!
世界超速轉動,再長的工時也不夠,不如縮時工作,好處更多。
「過勞讓企業付出大量成本。」
一天工作6小時/週休3日/4天工作制
用設計思考,縮短工時,不再過勞
本書賣點
- 本書探討部分企業縮短工時到一週四天,卻不影響獲利、生產力,也不需減薪。《用心休息》探討「刻意休息」對創意人士生活及工作的重要性,《如何縮時工作》則是從刻意的休息,發展出關鍵的議題。
- 利用「設計思考」的六大準則,規畫出四天工作制的可行方案:架構問題、激發靈感、創意動腦、打造原型、不斷測試、分享出去。
全球經濟擁戴的成功觀,包括你得永遠在開機狀態、絕不放過任何一次機會、拚命程度切不可輸同仁。但是工時有增無減,對於企業或個人都不是長久之計。無論是在開刀房或是工廠生產線上,疲憊造成的失誤可能造成公司數十億損失,而工作過度或過勞不僅會折損寶貴的員工,也會讓員工對公司產生疏離感。
如果有另外一種方式,那會怎麼樣?本書舉了全球各地多位實業家與領導人的例子,他們發現了不用減薪、也無須犧牲產能與營收,卻能成功縮短每週工作日或工作時數的辦法。他們證明,努力減少分心的時間、打破低效狀態、提高全神貫注與協作的時間,一週工作四日有助於公司徵人與留人,領導人思考更周延,公司更長壽,改善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設計思考力是矽谷首創的商業及產品開發流程;未來學家與企業顧問方洙正將之應用於本書,提供了按部就班的方法,一步步指導讀者重新設計工作日。
本書特色
用矽谷最流行的「設計思考」,縮短工時,打造更有力的工作流程:架構問題──激發靈感──創意動腦──打造原型──不斷測試──分享出去。
架構完整,論述有所本,具可行性:作者實際走訪企業,調查各種可行方案,研究不同產業的環境。從點線面歸納整理出具體的作法,為循序漸進的實用指南。
打造永續的工作/生活平衡:無止境的加班已經不是解方!世界超速轉動,再長的工時也不夠,不如縮時工作,好處更多:1)工作效率更高;2)建立健康、快樂的團隊;3)促進職場平等;4)刺激創新;5)減少環境衝擊。
為勞資創造雙贏局面:勞資若站在對立面,員工都是可以取代的,但是長期過勞、無法用心休息卻是隱藏成本。由於薪水並未減少,縮短工時的關鍵並非減少工作量,而是掃除低效率的障礙,創造不易分心、明快有活力的工作環境,以增加個人的自由時間。
週休三日是未來趨勢:週休二日在過去曾是遙不可及之事,而今世界各地已有不少實行週休三日的公司。在科技快速變革的二十一世紀,生活及工作形態也將快速地反應、調整,如斜槓族、退休人士重入職場等。不久的將來,工作環境與工作方式及雇傭關係勢必有巨大的改變。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