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不管是這個問題的本身、乃至這部紀錄片掀起的許多話題,大概足以寫上50篇也不止。但今天這篇想專注在一件事情上:喬丹的「暴君」式作風,放在今時今日的管理情境中能否成功?最近講述喬丹在公牛隊輝煌歷史的紀錄片《最後一舞》播出,正值全球疫情蔓延之際,沒有NBA和許多精彩賽事可看、也沒有強檔新片上映,加上喬丹的生平原本就極富傳奇性,這部紀錄片理所當然刷新了ESPN的紀錄片收視人次紀錄,而且也餘波盪漾地掀起許多討論。
其中最熱門的一個討論就是:喬丹的歷史地位無可抹滅,但他就是毋庸質疑的籃球史上第一人(GOAT,Greatest of All Time)了嗎?他和目前的NBA第一人詹姆斯(LBJ),誰才該是GOAT?
每個人都會有心中的人選,而就像張飛打岳飛一樣,兩個不同時代的球員無論如何都很難放在一起比較。光是「偉大」的定義是什麼,應該就足夠讓大家爭到下個世紀都不會有標準答案了。
不管是這個問題的本身、乃至這部紀錄片掀起的許多話題,大概足以寫上50篇也不止。但今天這篇想專注在一件事情上:喬丹的「暴君」式作風,放在今時今日的管理情境中能否成功?
之所以想要探討這個問題,主要是因為雖然較多人支持喬丹才是所謂的史上天下第一人,但也有不少人跳出來擁護詹皇,其中一位就是他的前隊友佛萊(Channing Frye)。這位已經退休的前NBA球員語不驚人死不休地說:「喬丹其實只有一件工作,就是不斷的得分。的確他在這件工作上做得非常驚人的棒,但我不認為這套作法轉換到現代來也會管用。」
佛萊更接著說:「現代的球員可不會想和他一起打球,對吧?我認為他在現代打球的話就必須調整和適應,那麼你問我喬丹可以在當今的NBA拿下50分嗎?我的答案是不行,因為所有球隊都會去包夾他。」
許多人看到佛萊的發言,不免嘲諷這位仁兄算是哪個咖,因為就算他曾隨詹皇在騎士拿下過冠軍,但他就連主力先發球員都不是,哪有資格去嘴籃球之神?但我即使也主觀地以為佛萊只是出來挺老隊友,也許加上為自己爭取一些討論熱度。但我同時也認為,要否定一個人的任何言論都很容易,然而能不能從中找出一些自己可以思考或學習的觀點才更有用。
所以即使佛萊之流嘴喬丹本身看起來就是件很荒謬的事,但我還是觀其言而聽其行,先認真聽聽他說些什麼不遲。
其次,攻擊佛萊的人會說,現在的NBA更不鼓勵身體接觸、犯規抓的更嚴,簡單說就是為了鼓勵進攻而防守更軟。喬丹這樣過去就無人能擋的籃球之神,到了今天只怕更不知道該怎麼守了。要包夾他?你以為過去全NBA的球隊不知道該這樣做嗎?他們又有多少人成功了呢?
作為一個看NBA看了快40年的老球迷,我雖然明白自己也很容易陷入那種貴古賤今的窠臼,但我還是必須要說,今日NBA的進攻節奏愈來愈快,且逐漸重攻輕守是個事實,而巔峰時期的喬丹無人能擋也是個事實。但我卻更在意佛萊陳述中的另一句話:「現代的球員可不會想和他一起打球,對吧?」
《最後一舞》的出現,是件很讓人感動的事,但大概也正如我們在90年代對喬丹的瞭解一樣,而且是蠻偏向官方的版本。但即使在《最後一舞》中,大家也可以看到,許多人對這部紀錄片的批評倒也不是全然空穴來風,因為喬丹不但並不完美、甚至可以說有許多缺陷。但他對於勝利的渴望,以及他對自己及對隊友的要求,有很長時間都成為NBA球星的典範,例如英年早逝的Kobe,不只是球風接近喬丹而已,在好勝、苦練以及對隊友的苛刻來說,其實也都是喬丹那種形象的翻版。
相較之下,詹姆斯絕對也是個像生化人一般的存在,而假如你看過詹姆斯在高中時的消瘦身形,就不難想像他投入的苦練絕對也不在話下。然而,就與隊友的相處來說,詹姆斯可是連續多年都被全NBA其他球員選為「最想成為隊友」的人選。而他跟隊友或許多NBA球員間的互動,看起來的確和在傳記中坦承「我在隊上沒什麼朋友」的喬丹大不相同。
喬丹和詹姆斯,究竟誰才是GOAT?其實不是我寫這篇文章的重點。但喬丹的那種處事作風或領導風格,若是放在今時今日的職場環境中,是不是也會受到挑戰而帶不動新生代的同事?假如喬丹這樣的人,要在現代的職場環境中同樣帶領團隊挑戰巔峰,該做什麼樣的調整?
一、肯定隊友的成長
之前就有人觀察到,在NBA場上,即使那些球員轉任教練者,成功的多半是角色球員,包含先後打造公牛王朝及湖人王朝的菲爾傑克森、以及當今勇士王朝的掌舵者柯爾都是。擁有史上最多枚冠軍戒指的比爾羅素,無疑的是位傳奇球星,但轉任教練後卻表現平平。
為什麼如此呢?或許就像巴克利當年在自傳中就提到的,「我要是當教練的話,看到球員在場上那種表現,只怕會把他們活活掐死!」喬丹沒有去當教練,但他在球員時代就已經讓隊友吃足了苦頭。這也難怪,誰會在籃球之神的眼中看起來是打得好球的呢?萬一他用自己的水準來一一檢視自己的隊友,當然只會看到別人的不行。
喬丹並非完人,但他只是犯了我們許多凡人也會犯的錯。我們在職場之中,無論面對的是部屬或同事,經常也只看得到別人搞砸的、看不到別人做好的。為什麼呢?因為當別人做的好時,我們會覺得他拿薪水把事情辦好是天經地義,而且會誤以為就算他做的足以稱讚,那也是老闆該去讚美的、跟自己無關。
反過來說,假如他搞砸了任何一件事,影響到的就會是自己,不是績效因而下降,就是自己得費事去收那個爛攤子。所以輕則埋怨、重則就會去抨擊對方。
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許多人或許會從強化自己的EQ著手。這或許也是一種作法,但不見得每個人都能快速改善自己的EQ。
我自己是這樣看這件事情的:即使你不在意對方的感受,或者你覺得本來就是對方的責任,而他就是應該承受這種責罵或壓力,但你在意結果嗎?你想要的是把對方罵到爽,還是讓自己不要再因為事情搞砸了而背鍋?假如是後者,與其把成敗放在怎麼讓對方得到警惕,不如把成敗放在自己還能做到什麼。
因此,假如你真的覺得巴對方的頭、或把對方痛罵一頓,就能解決當下的問題,那就忘掉所有的管理理論,就去這樣做吧!但你假如後來發現,無論你把對方罵得再兇,對方還是一事無成時,你就應該改弦易轍去想點別的方法。
所以,稱讚怎麼會只是老闆的事呢?萬一讚美和肯定能讓對方犯錯的機會變小、成功的機率提升,那我們就該這樣做啊。我們有一堂針對團隊協作和問題解決的課程叫MTa,我幾乎每一場都會發現,只要隊友懂得為同組的成員鼓勵喝采,哪怕只是針對一些小小的事情或簡單的幾個動作,那組的效率馬上就會提升。
而且隨著這樣的效率提升,全組的士氣就會高昂起來,然後他們就會在下一個環節表現的更好,接下來周而復始地進入一個正向循環。反之,萬一一直糾結在一個問題上,每個人都急著去否定別人的主意,通常就會陷入更難跳出去的低潮。
當然,有些人不免會說:「稱讚和肯定的道理誰不懂?但是我的同事表現的就跟豬頭沒兩樣,叫我去肯定他什麼?」
假如有人還真的一無可取到毫無表現可被肯定,那就試著去肯定他的進步吧。我自己曾經這樣試過,或許那個特定對象的表現還是不如預期,但我們還是可以試圖找出他努力嘗試要改進的地方,然後試著去讚揚他在單一事項上的進步,又或者是為了達成那個進步所進行的努力。
例如說,歐尼爾的罰球就是那麼爛,但假如單場能夠罰10中6,相較於他平常不到5成的罰球命中率已經是項進步啦。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地鼓勵他,而不是還要酸他「萬一是我的話,起碼能罰進8球」。要知道,你能罰中幾球不重要,重點是他若在關鍵時刻沒罰進去那一球而輸球,這場敗仗是我們一起吃下的敗仗。假如你真的想要贏球,你就應該要讓每個上場的球員都能表現的夠好。
放在工作上也是一樣,你再怎麼會單打獨鬥,隨著你個人負責的區域和範疇愈來愈大,你勢必無法事必躬親地自己去做每一件事。更何況,我們多數人都不是攻擊和防守樣樣都行的喬丹之流,所以我們勢必會在某些事項上必須仰賴其他人。如何讓別人不但能夠展現出恰如其分的績效,甚至要協助他們愈做愈好,是我們每一個人在職場上必修的功課。
二、用方法取代打擊
下一件你可以做的事情,就是用方法的指導,去取代把對方洗臉式的打擊。其實當大家都把焦點放在喬丹對隊友無情的打擊上時,《最後一舞》的紀錄片中也不乏這樣的畫面,那就是喬丹會在練習和比賽時都告訴隊友,當對方做了什麼樣的走位或動作時,他們就該在這個時候包夾或過來接球。其實這也就是一種就方法面的指導,也就是告訴隊友們該做些什麼。
換到工作的場景也是一樣,許多人常以為主管的工作就是發號施令,但在要求同仁們使命必達時,有沒有考慮到對方其實不是不知道該做些什麼、而是不知道該怎麼做比較好?萬一是後者,你在交辦事項的同時,就得把方法一併告知對方。
我可以了解,對於許多實際上擔負主管職責的人來說,在這一點上很容易陷入兩難。因為萬一你凡事都直接告訴團隊成員要怎麼做,你其實難免會扼殺了他們的成長,而且有時會讓他們反而失去自己應該負責的成果導向。
因此,關於時機及施用比例的拿捏,會是主管的一項挑戰。幾項因而產生的常見錯誤也在此分享給大家:
- 流於講古式的個人經驗分享
- 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的表面講解
- 只希望對方單方面的接收而缺乏發問及互動
- 授權的同時並未授責
有鑑於上面這些常見的缺失,或許另一種方式也可以交互運用,那就是與其由自己告訴對方方法,不如利用機會請其他做得好的同事分享。並且希望聽的人不只是聽過就算,而是舉一反三的提出自己可以採用的具體作法,最好能加上有時間承諾的行動計畫。
本文經鄭志豪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