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我以前也有陣子睡在公司裡,公司裡啥都有,有飯有電動,但我仍然效率極高。原因不在於我不受辦公地影響,在公司,我還是有明確的臥房區與辦公區的。


文:Xdite鄭伊廷

在家中建立專屬工作區

不要誤判在家工作的難度

轉為遠距工作後,許多人的選擇是在家工作。

然而,在家工作,其實有很多「想像不到的缺點」。

原先,大家以為換到家裡,省掉了通勤時間。又可以自己調配在最高生產力的時間工作,且又是熟悉的環境,應該會更高效率?

但卻不然,轉換為遠距工作後,許多人紛紛抱怨,在家上班是它們人生最夢魘的一段上班經歷:

  • 太多干擾:家人時不時的就會闖入你的工作區打擾你,叫你做家務。小孩動不動就會想找你玩。結果工作一直被打斷。
  • 太多誘惑:家裡太舒適,有冰箱、床、電動。有時候休息太方便,就多待了一會,結果工作時間就不夠用了。
  • 日夜顛倒:本來以為在家工作方便,時間也自由,結果沒有明確的上下班時間,常常要22:00才能正式下班。
  • 設備簡陋:大家都是切家中一角,作為自己的正式辦公區。但自己的辦公區遠沒有公司寬敞高效,做起事來卡手卡腳。

這其實都是誤判了遠距工作的難度。

千萬不要以為在家工作時間更多

許多人遠距以後,只想到了自己省下了大額的通勤成本,卻沒有計算自己的精力成本。

是的,在家遠距工作,對一般上班族來說,可能是省了至少來回各一小時的精力耗費與交通成本。

但是,省下來的時間,不一定都可以拿來利用。因為對一般人來說,清醒的時間精力也是有限的。

在公司工作上班八小時,因為有同事的監督,而且也有上班時限,所以大家並不會在這段時間做私人的事,而且一定會盡量在八小時內做完工作要求。

但是因為遠距工作時,並不會有趕著回家的限制,也沒有人會看見你正在處理什麼事情。

所以有些在家工作者,常常會在一個工作時間段裡面,公私混淆,玩一下小孩,去休息區玩一下電動,出去辦一點事,反正省了上下班通勤時間,時間變多了,浪費一下也無妨?

這麼一輕忽,突然很多工作者就發現,雖然自己改成在家上班了,怎麼反而時間永遠不夠用,事情做不完!

一定要畫出家中工作區

我認為,如果你想要在家遠距工作,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在家畫出明確且專業的工作區。

進入家中工作區即上班,家人不得打擾。

離開工作區即下班,可以自在放鬆。

如果不建立專屬的場域,那麼很容易會掉入前述這樣的陷阱。

我多年以前進行Remote時,也掉入過這樣的坑,但是隨著時間久遠已經淡忘了。

2020年的COVID-19,我也受到疫情影響,選擇在家辦公。既然要在家辦公,就要裝飾的舒適豪華,結果沒想到反而讓自己生產力嚴重下降。

我將自己的臥房裡的一大區,既裝上了大電視、也配置了休息區,沒想到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生產力大下降。

在這一區工作時,我常常覺得自己體力不太行。好像沒做什麼事,就burnout。而且,一覺得工作枯燥就跑去打電動。整天搞得沒日沒夜。日子過得很快,但總體工作輸出卻大輸以往。

後來,因為家裡冷氣壞掉,但是天氣又變熱,我就暫時搬去旅館辦公,等冷氣裝好。神奇的是,我在旅館這一週,生產力竟然回來了,我租的旅館與一般房間不太一樣。是有明確的臥房與辦公區的。

我立刻明白是「上下班邊界」的問題。

我以前也有陣子睡在公司裡,公司裡啥都有,有飯有電動,但我仍然效率極高。原因不在於我不受辦公地影響,在公司,我還是有明確的臥房區與辦公區的。

於是我從旅館再度搬回家以後,立馬就在家裡找了塊地區,把我辦公的設備直接獨立搬出來,在這一塊區域裡面,我限制自己只能工作。

果然,我辦公的效率馬上就得到飛速的提升,生產力噴發。

建立明確的時間區隔

在家也要打卡上下班

除了隔開工作區域外,我還建議一招,就是建立與上班一樣的工作區段。

在專屬的時間內,只做工作時間的事。

這並非是也叫你在家裡面朝九晚五,你當然也可以找尋自己最佳的生產力時段,在這段時間上班。

只是,千萬要記得clock in,clock out。

在家上班,面臨的另外一個挑戰,就是上班上著,忘記時間、忘記進度。

以往我們在辦公室時,比較不會有這樣的問題。辦公室人走來走去,當人潮湧動時,你大概就知道現在要吃飯還是休息了。辦公室窗外的陽光,也會讓你知道現在大概幾點鐘了。

正常來說,在辦公室上班比較不太可能出現那種「上網不小心被有趣的事物鉤住」,結果「不小心一直看一直看」,「一回神已經要下班了,但什麼事都還沒做」的程度。

但是在家上班,卻很容易發生這種慘劇!一回神都晚上六點了,但啥事都沒做。

設定有效的時間提醒

那麼要怎麼解決呢?

我過往的方法,是會設三個「吃飯鐘」,分別是:

  • 11:30
  • 16:00
  • 20:00

因為程式設計師是一個高度需要專注的行業。

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停下來,是因為bug正解到一半,要是一打斷就得重頭再來。所以,一旦開始就不可能輕易停手。但是,我發現有時候這樣卻會陷入死胡同。

有時候拼命解,解不下來,不是因為運氣不好。而是因為接近吃飯時間,我已經低血糖了自己卻不知道。於是老是原地打轉。

於是,後來我就在手機裡面設立幾個吃飯鐘,提醒自己要停下來。

後來意外發現「吃飯鐘」有更好的用途。

這幾個鬧鐘不但可以把我從寫程式碼裡面拉出來,也可以幫我從「不小心被有趣事物」鉤住的情況拉回來。

如果我被有趣的事情纏住了。

11:30的鬧鐘響了。我可以即時回神趕緊準備13:00的會議材料,還有足夠時間。

16:00的鬧鐘響了。我可以即時回神,離下午19:00下班還有3個小時,我能把進度趕回來。

20:00的鬧鐘響了。我可以先去洗個澡,先去精神充電。準備22:00 我想要深入研究的材料。

這幾個打斷鐘,有助於把我從漫無邊際的時間黑洞,拉回正軌。

找出自己的黃金時間

你是否擁有自己的時間表規劃?

有讀者可能會好奇,我是怎麼管理我的工作時間的?感覺一天到晚我人都在線上,好像都不用睡覺一樣。

而且平平是24小時,為什麼就「產出」來說,還是別人的好幾倍。

事實上,我還是睡覺的,只是我作息與其他人不太一樣,我的休息方式是屬於間歇式睡眠。
p_153_時間表規劃
從這張圖上,你可以看到我起居的時間跟正常人是不太一樣的。

我在

  • 07:00-09:00
  • 14:00-16:00
  • 22:00-02:00

最有生產力。

而我跟公司同事、外部廠商開會的時間。大多是集中在兩個時段:

  • 11:00 - 11:30 (小組standup)
  • 13:00 - 14:00 ( 員工大會或者室外部廠商 )

而我最沒有生產力的時間是:

  • 16:00-17:00
  • 18:00-21:00

每到下午16:00我就坐不太住,會開始在公司走來走去、逛來逛去,騷擾同事看進度,然後18:00-21:00的時候,我基本上在看劇。22:00又回去電腦前工作。

如此混亂自由的時間表,就是我生產力的秘密。

你是否知道自己的生產力時間?

但各位讀者一定會覺得,我因為是老闆,時間才能這麼自由吧?

不是的, 我同事也是相同自由。基本上我們只有強制規定Standup時間你得出現而已,其他時間我們根本不想管你在幹嘛,想睡就睡,想吃就吃。自己安排時間。

其實這也還是與上一條的原則一樣。

每個人的每一塊時間價值不是相等生產力的。

所以你應該去找出自己什麼時候高產,

什麼時候應該去開會。

舉個例子來說,你知道你什麼時間去工作,工作成果能夠X3,什麼時候不適合工作,勉強工作只有0.5。你就應該把黃金工作時間都排在X3那一區。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我們尊重每個人的時間。工作還是:

  • 得準時在換手時間交。不能造成其他人嚴重返工。
  • 可以 AFK(away from keyboard),但是要知道怎麼聯繫、怎麼換手。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遠距工作這樣做:所有你想知道的Working Remotely效率方法都在這裡》,創意市集出版

作者:Xdite鄭伊廷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台灣第一本鉅細靡遺拆解「遠距工作方法」的實戰戰術地圖!

你對遠距工作的一切疑問,這本書都能解答。

快速提升Working Remotely的溝通、協作、會議效率

「總結作者多年的團隊管理實戰經驗,不管你是否立刻要導入遠距工作,都值得入手的團隊協作神書。」

本書特色:

  1. 《Growth Hack這樣做》、《閃電式開發》、《打造超人大腦》作者Xdite最新著作,本身實踐遠距工作方法多年,本書為其帶領國內外多個遠距工作團隊的經驗總結。
  2. 遠距工作不只是用什麼視訊工具的問題,本書將會從「溝通合作」、「任務交接」、「會議方法」到「專案排程」,徹底解析遠距工作如何設計工作流程。
  3. 本書將會獨家分析各種實戰問題,遠距工作團隊的「招聘問題」、「資安問題」、「團隊激勵問題」,全部來自作者真實管理經驗,是最頭痛又在市面上找不到解答的遠距難題。

這本書不會只談遠距工作的工具或方法論,這本書也不是嚮往在家工作的心靈雞湯。

本書會是一本「完全實戰」的書籍,將會幫助你與你的團隊:

「重構」溝通、會議模式,提升非同步協作效率

提高遠距溝通質量

降低無效會議數量

多開三種特殊會,讓團隊執行更快更有方向!

「重構」工作流程,幫助團隊成功轉換協作模式

提前溝通、持續打磨、多次驗收

非同步協作,有效降任務來回次數

多種非同步工具,讓團隊協作更透明,產出效率更高

結合工具與流程,無縫打造「透明團隊」

從被動工作模式,轉換成主動設計任務模式

拆解專案任務颗粒度,提升合作效率

獨門遠距實戰技巧

如何成為一個遠距團隊的合格領導者

遠距管理者必修的招聘課、資安課、士氣課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