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璀

向上管理總是不靈?因為你太自戀了

據某項統計,有八十八%的人曾經因為「與老闆不合」而離職。有一項資料顯示,美國人甚至每個月要花十五個小時抱怨老闆,如果一個月以三十天計算,那就是平均每天會吐槽老闆半小時。而我們身邊,因為受不了老闆,覺得老闆苛刻、刻薄、不明智等原因而離職的人,也大有人在。想來可惜,通過層層面試,好不容易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卻因為老闆而待不下去,真是可惜。其實這本來可以避免的,只要你學會「管理老闆」。

管理大師杜拉克曾說:「你不必喜歡、崇拜或憎恨你的老闆,但你必須管理他,讓他為你的成效、成果和成功提供資源。」這種積極的做法,就叫作「向上管理」。

有些人會說:「向上管理我知道啊,事實上我也一直都在管理。我經常跟老闆表達需求,但是老闆就是一意孤行,我覺得他根本是在故意為難我。我的『向上管理』為什麼總是失敗?是漏掉了什麼技巧嗎?」我想告訴你的是:要做好向上管理,你首先需要的不是學習技巧,而是先放下一樣東西。這個東西,叫作「自戀」。

之前我有一位同事奈奈,三年內換了四份工作,甚至有一次還沒堅持三個月就和老闆「和平分手」了。她很愛抱怨工作:「老闆真是不設身處地替人著想,還愛高談闊論,定這麼高的業績目標,誰能完成?」「這個月的目標又無法達成了,老闆什麼都不懂,也不提供支援,就知道罵……」當我把「向上管理要放下自戀」這個觀點告訴奈奈時,她簡直要掀桌子了:「老闆不聽我的,我又有什麼辦法?老闆這麼強勢,居然還說是我自戀?」

到底是不是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向上管理失靈的三種情況,看看這個過程中是否含有隱藏的自戀心理。

自戀表現一:「我認為我不說,主管也應該要知道」

奈奈三年換了四家公司,離職原因大多是因為對主管不滿。前段時間她又來向我表達這種不滿,我問她原因,她說,現在的工作不能讓她完全發揮自己的創意。聽到這個回答,我很詫異:怎麼會沒有地方發揮呢?最近公司正在籌畫的產品行銷推廣活動,就很需要內容創意啊。我覺得非常奇怪,就問她:「這次活動是帶動銷量的一個絕佳機會,為什麼沒看到你在行銷推廣上施力啊?」她說:「可是這個項目開過了幾次企畫會議,都沒有叫我參與啊。」

這個說法聽起來很合理,「你要是需要我,就會叫我的」,所以你不叫我,必定表示你不需要我,或者不想給我這個機會。但請注意,這只是奈奈的想法,並不是事實。

事實是,我問了一下統籌專案的同事,為什麼沒有叫奈奈與會,他一臉茫然地拍大腿說:「哎呀,我光忙著去弄其他事情,完全忘記影像內容組了!」那個同事也很遺憾:「原來奈奈想參加啊?可是我們平時在公司常常碰到面,她一次都沒有提過啊。」

你看,機會其實就在眼前,只要奈奈表達一聲,就可以把機會爭取到自己手裡。但奈奈的想法是:「我心裡的渴望這麼強烈,我這麼有創意能力,公司一定知道。他們沒有叫我,說明他們不需要我,這件事情跟我沒有關係,我又何必自取其辱呢?」儘管什麼都沒發生,奈奈已經感覺到自己「被拒絕」了一次。奈奈認為自己懷才不遇,是因為沒有遇見「伯樂」。但真的是這樣嗎?

桑德伯格在《挺身而進》這本書中提到:社會財富從來不是被分配的,而是需要人們主動去獲取。有些員工等著老闆來分配,認為「我不說,別人也應該知道」,結果他並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他覺得委屈,不被看重,沒有人慧眼識英雄。你說,這背後的心態是不是自戀?

那只是你的想法,但因為你的焦點都在這件事上,它就會被你無限放大。在你的認知當中,它就等於是全公司的事,好像有西瓜那麼大,應該擺在桌子上,所有人都應該看得到,和你一樣重視它。但事實是,在一個忙碌的團體中,這只是「你」的需求,就只有核桃般大,而且還被你收在口袋裡,別人哪能看得到?
自戀表現二:「我只要說了,老闆就應該配合我」

常常很多人認為「我只要說了,老闆就應該配合我」,如果真是如此,是不是有什麼需求只要說出來就可以了,老闆就一定會回應我、配合我?那可不一定。這裡存在第二種自戀:「我只要說了,老闆就應該配合我。」會產生這種自戀,是因為我們把「我需要你這麼做」在心裡偷偷變成了「你應該這麼做」。

比如我正在認真工作,孩子在旁邊吵鬧不停,我就直接跟孩子說:「你小聲一點!」我理直氣壯,認為他就是應該安靜,壓根意識不到其實我是在請孩子幫忙。可是孩子正玩得開心,安靜不是他的需要,只是我的願望。我們在無意識當中,把自己的需求放大成了命令。

換到職場,我們通常的邏輯是:「我對公司提出需求,滿足我難道不是天經地義的事嗎?我是為了公司、為了我們大家啊!」

我們經常把「我需要」說成「我們應該」,或者說「我都是為了你好,所以你就應該這麼做」。如此一來,就把「我的需求」隱藏在「我們大家的需求」裡面,或者把「我的需求」轉換成了對老闆的一個要求、一個規則:你是老闆,我表達了我的需求,你還不回應,你算什麼好老闆?

領導變革大師約翰.科特表示:「世上沒有完美的老闆,他們沒有用不完的時間來思考每一個下屬的需求,也沒有用不盡的知識來解決每個下屬的問題。」在多數人的認知中,很難開口說「我要」,這跟我們的文化也有關係,大家都很含蓄內斂,難怪很多人覺得,我都好不容易說出「我要」了,你竟然還不滿足我!可是,在成熟的關係中,說出「我需要」「我想要」並不意味著自私,認為「你應該」「你必須」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自戀想法。王爾德有一句名言:「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別人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才是自私。」

第二種「自戀」往往是無意識的,感覺我只要把需求拿出來,對方就應該滿足我,但事實上,這只是我的需求。雖然在自己看來,這個需求合情合理,自然應該被實現,但我們很難承認的真相是:別人需要的東西,真的跟我不一樣。
自戀表現三:「老闆的需求,就是為難我」

自戀的第三種情況,就是奈奈抱怨老闆的那句話:「老闆整天用各種事情為難我。」

每次聽到這種話,我腦袋裡都忍不住有一個畫面:如果老闆真的處處針對你,那他會是怎麼樣的老闆啊?花幾百萬註冊一家公司,每天去公司的目的只有一個:蹺著二郎腿,想盡辦法挑剔、貶低自己的員工。怎麼可能有這樣的老闆?那到底是什麼讓「我」覺得老闆總是針對「我」?

有一種原因是,人都善於為自己開解,如果被別人拒絕,我們會下意識地把問題鎖定在別人的身上:一定是他有什麼問題,他應該改變。比如剛剛的案例,我請孩子「小聲一點」,孩子如果拒絕我,我會覺得這是孩子的問題,他怎麼這麼不乖、這麼不聽話?他一定是在故意搗亂。因為潛意識裡,我覺得自己的需求就應該被滿足—這就是只看到了自己的需求。

所以第三種「自戀」也是我們常有的思維誤區,一旦自己不被滿足,就覺得「對方拒絕我、反駁我、壓制我,他就是和我針鋒相對」。帶著這樣的心態,自然也就阻斷了和老闆的溝通,對事情本身並沒有助益。

拋開自戀,正確說出自己的需求

一層層剖析下來,某些真相漸漸浮出水面了。原來我們被自戀阻擋,對自己和老闆產生了這麼多誤解。那怎麼辦呢?杜拉克曾說:「高效的管理者了解他的上司也是人,然而年輕的下屬卻不容易有此了解。」

高效的管理者會拋開那個「自戀」的我,而真正地看到「他」。看出我有我的需求,管理者也有他的需求;如果是我的需求,我要為自己買單,想辦法尋求合作。如果我們想在這方面有所提升,就先要「準確」地說出「我」的需求。之所以想要強調「準確」,是因為很多人以為自己說了,但其實並沒有說。

很多人像奈奈一樣,不停喊著「老闆把目標定得太高了,好難完成」「合作夥伴太不可靠了」。她以為這就是「提需求」,但其實並不是;她以為自己說了這麼多就夠了,老闆一定會懂,但其實這樣喊無數次都不能解決問題,因為在老闆看來,奈奈只是在吐苦水。她只是說了自己的處境,或是事情的難度,並沒有真正地說出她的需求是什麼;甚至老闆會覺得,這樣的員工「不會想辦法解決問題,只會發洩情緒」。畢竟,老闆請你加入公司,是要解決問題、達成目標,遇到困難不要緊,但是提出想法,或者準確提出「我要什麼樣的配合,才能達成目標」,才是最重要的。

那該怎麼正確地說出「我」的需求呢?

說出需求步驟一:轉換語句,大膽說出「我需要……」

第一步,轉換語句,大膽地說出「我需要」。先來做一個練習,把我們經常會和老闆說的幾句話轉換成「我需要……」的格式。比如:

  1. 這太難了,我做不到。→ 我需要一些指導,我需要多一個人手。
  2. 這個項目沒有資金,要怎麼做?→ 我需要更多預算。
  3. 我這也是為了公司的利益。→ 我需要你更多的支援和理解。
  4. 你為什麼總是指責我?→ 我需要你更多的正面回饋,這樣會增強我的動力。

只要做到這個簡單的轉換,跟對方的溝通就開始進入高效的軌道。不過,也有人會說:「我也用這種方式提出需求,但常常被拒絕,或者得不到重視。說了幾次,我就再也不想說了。」

比如,我對孩子說:「我需要你幫個忙,你可以小聲一點嗎?」可是孩子玩得正高興,他有時候會想:「我為什麼要幫助你?」或者我對同事說:「我需要你配合我一下。」但同事都忙著應付自己的工作,也不一定會即刻回應我。所以,除了第一步轉換語句,我們還有以下第二步。

說出需求步驟二:面質技巧

第二步需要使用到心理學裡的「面質技巧」,裡面包含了「我需要」,以及描述資訊和影響。

具體來說,就是說出「我需要」,接著描述自己的現狀。注意!這裡的「現狀」是只描述客觀事實,而非主觀評價。另外,要明確指出做了這件事能達成什麼目標、不做這件事會有什麼影響。比如媽媽可以對孩子這麼說:「我需要你安靜一點,媽媽正在工作。如果你聲音太大,我就沒辦法按時完成;如果你可以小聲一點,我就能早一點把事情處理完,那我們就可以一起玩啦!」一定要明確告訴他,他的協助對你的影響是什麼,這樣可以幫助他評估和判斷。

這是我常常獲得幫助所使用的方法。同樣一項需求,有同事會說:「你有沒有上次活動的籌備清單?」然後對方半天沒回應,他一肚子氣,覺得自己不被重視。可是同樣一項需求,我也許會說:「你有沒有上次活動的籌備清單?我正在準備一個很緊急的活動,如果能拿到你上次的清單,我就可以查漏補缺,會減少一大半的準備時間。」同事面對這樣的請求,一般都不會拒絕的。

跟老闆溝通需求時也一樣。以奈奈的需求為例,她如果可以跟老闆說:「老闆,之前跟合作方談好的推廣,被臨時取消了。我們這個月缺少了一次宣傳推廣的機會,我需要您的幫助。」老闆一般都會先問奈奈需要什麼樣的幫助,她這時就可以把具體的需求和結果影響說明一次:「做兩場線上直播,增加這個月的曝光量。如果這樣做,我們還有可能完成既定目標;如果不這麼做,我們這個月最多只能完成七十%。」這時老闆會怎麼說?很有可能是:「既然你這麼有把握,我可以配合你。」這樣的溝通才能真正達到向上管理的目的。
本文摘錄自《世界很凶殘,不懂管理就很慘:12堂改變人生的管理課

作者:崔璀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