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我就會告訴他們,既然年薪不到200萬,這就不是你該擔心的問題。



《大人的Small Talk》一起聆聽,或者選擇在Spotify上收聽也可以喔!

「老師,我們公司文化很差,各部門也都不肯互相配合,怎麼辦?」
「老師,我們公司的高層常常內鬥,你能不能告訴我該怎麼面對?」


當講師這些年來,我碰過非常多的提問,其中這種關於公司文化或高層關係的煩惱,出現的頻率特別高。而且提問的大多都是20、30歲的年輕上班族,他們常會很焦慮地問我,希望我給他們建議。

每次碰到這樣的問題,我都會先反問他們:「你的年薪是多少呢?」同學聽到我這樣問,通常都是一陣莫名奇妙!我就接著問:「有200萬嗎?」他們一聽紛紛搖頭。我就會告訴他們,既然年薪不到200萬,這就不是你該擔心的問題。

這個說法是我先前在臉書上看到一位朋友分享的,我覺得蠻有道理。所謂「年薪200萬」只是一個說法,代表公司「上面的」那些高層。我想表達的意思是:「這類政治與文化麻煩問題,連老大們都管不來,身為小員工的我們何必去憂國憂民呢?」套句大陸朋友告訴我的話,這是「吃地溝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呀!

請別誤會,我倒不是說位階高才有資格擔心這些組織的問題。主要是來提問的多半是我的學生,身為老師,我私心希望他們在職場能過得更好,更有成長,因此,與其去擔憂那些難以撼動的困境,我建議他們應該多想想這些事情,就當作思考練習:

1. 如果你是主管,你會怎麼處理?

雖然你目前還只是基層員工,沒有實權可以處理這些狀況,但你應該觀察和分析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困境?如果你是主管,你會怎麼做?你能怎麼做?

你還能想得更深:如果公司是賺錢的,為什麼在這樣的混亂之下,公司還能活得那麼好?有無可能你看到的問題,在另個方面可能反倒是優勢呢?(例如:制度混亂的另一面,可能是組織有彈性,有創意?!)

如果公司確實不賺錢,你也可以思考,那些有賺錢的同業或競爭對手,比我們公司強在哪裡?你有無可能跳槽過去呢?

有可能思考過一輪,還是不能做甚麼,但趁早練習這樣的全局思維,我認為是很有助益的,你可能會因此發現很多之前沒想過的事。

2. 你目前能做什麼來改善狀況?

再來,你也可以想一想:雖然目前公司又亂又糟,但你「個人」是否能做什麼,讓工作推進得順利一些?

舉例來說,如果公司裡的互助風氣不盛,每個人都各做各的,那你能否嘗試透過一些交涉,或者利益交換,爭取到同事的協助呢?或者,就算部門間的流程很混亂,那你「個人工作的流程」是否還能再優化呢?你是否能先把自己的部分做到最好呢?

比起為整個公司憂心忡忡,作為一個基層員工,這兩件事情可能更值得你花時間來思考,對現況也更有實質幫助。

總結

最後,也與你分享我在職場上跌跌撞撞後,得到的兩個學習。

1. 如果大環境不容易改變,那就「先讓自己變強吧!」

很多人都希望能讓大環境變得更好,於是開始尋求各種促成改變的方法。但我認為你的第一步,該從「讓自己變好、變強」開始。

我們每個人都是大環境的一部分,想一下子改變老闆、主管並不容易,但改變自己相對可行,也能幫助你離你的最終目標更近一點。與其什麼不做、只是一直抱怨環境糟糕,甚至你最終也變成那樣糟糕的人,你不如看看身邊有沒有什麼值得效仿的同事,看看他們在不太理想的環境中,如何把事情做好,然後你可能也就會慢慢變得一樣好,甚至更好!你期待的改變也才可能會發生。

2. 拋不開焦慮,就把焦慮放在你能改變的事情

在職場上,我們難免會有各種焦慮,可是在我看來,焦慮還分成兩種:一種是你再怎麼擔心都無法造成任何改變的;另外一種,則會發生在你有能力改變的事情上,並化成動力。

前者除了讓你的心情變差,沒有任何的價值;可是後者就不一樣了,如果你焦慮的是自身能力不夠,我認為這就是好的焦慮,因為你才可能因此去學習,然後進步。

當你發現自己處於焦慮狀態,不妨靜下心來分析一下目前的焦慮是哪一種。如果是無意義的,自問之後你可能就更容易放下;如果是能化成動力的,那事不宜遲,請你即刻開始努力吧!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