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在本書中,貓師父將「才能」比喻為「特殊能力」,把人生變成一場「特殊能力戰鬥」,想要在戰鬥中獲勝,就要先明確定義自己的戰場,並找尋能夠在戰場上發揮的獨特才能!


文:鈴木祐

即使做擅長的事,也無法產出好成果的原因

弟子:但我還是無法接受。到底為什麼不可以「從擅長的事情中尋找才能」?如果是自己擅長的事,自然就能夠做得比較好,只要有意識地去發展這些技能,就能發展出堪稱為「才能」的能力吧!

貓師父:我可以理解你的想法。當你察覺到自己擅長某件事時,很容易就會認為那是天賦才能。但是,很遺憾,目前沒有能夠信賴的研究資料指出「發揮自己擅長的能力,可以帶來高水平的成果」。

弟子:是這樣嗎?我還以為做擅長的事更容易有好的成果。

貓師父:我以二○二○年發表的一項統合分析為例。統合分析是將多個研究結果整合在一起的研究方法,比起只用一份研究資料做判斷,能夠得到更正確的結論。可說是目前最佳的研究方法。根據這份分析,當商務人士將自己擅長的事用於工作時,對業績的影響是「d=0.28」,之後再追蹤其對工作表現的影響是「d=0.22」,甚至已經不具統計意義了。

弟子:完全聽不懂。請您說明得簡單一點。

貓師父:簡單來說,就算發揮擅長的事,對工作結果也只帶來「似乎有幫助,又似乎沒有幫助」這樣微妙的差異。雖然不能說完全沒有意義,但也遠遠不足以定論「擅長的事就是才能」。單從現有的研究來看,若專注於自己擅長的事,確實能提升工作的動力及滿足度,但能夠連結到高工作表現的例子少之又少。

弟子:真叫人意外。這是為什麼呢?

貓師父:箇中原因應該可以分作三點。第一,與其加強長處,修正缺點的效益更高。實際上,依據過去的統合分析研究,改善員工缺點所獲得的效益,比起發揮其擅長之事的效益還高得多。無論頭腦再怎麼聰明,如果性格差,便無法得到周遭協助;無論畫技多麼高明,如果缺乏自我紀律,便無法完成作品,這都是顯而易見的吧。

弟子:即使是微小的缺點,也可能抵銷重要的長處呢。

貓師父:接下來,第二個原因是,「發揮擅長的事」所能造成的效果依狀況而異。根據加州大學等團隊的研究,工作經驗較少的新進員工若專注於自己的事,更容易提升工作的動力。畢竟,如果經驗不足又一直被指責缺點,誰都會感到受挫吧。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對工作動力已經很高的人來說,能夠意識到自己的缺點才更能提升工作表現。尤其資深的商務人士,他們更懂得以積極態度面對自己的不足,也就更能透過改進缺點來提升工作表現。

弟子:所以,是否能發揮「擅長」的效果,還是取決於個人的技能與當下情境啊!

很多時候,放棄「擅長」的事比較好
貓師父:最後也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的「才能」是依時間和場所不同來定義的。沒有哪一種才能或技能是絕對優越的,好壞優劣會依周遭狀況改變。

弟子:意思是,就算發揮自己擅長的事,如果周遭有比自己更傑出的人,也沒意義是嗎?

貓師父:這也是一部分原因。無論我們多擅長某件事,只要身邊出現比自己優秀的人,轉眼間我們就會失去表現機會。畢竟,這世界總是「人外有人」。

弟子:的確是這樣沒錯。

貓師父:可是,更重要的是,有很多人堅持發揮自己擅長的事,結果反而錯過更大的成功。

弟子:有「不做自己擅長的事」比較好的情況嗎?

貓師父:譬如說,假設有兩位音樂家,一位是「樂技高明太郎」、一位是「樂技拙劣次郎」,兩人打算組一支搖滾樂團。因為成員只有兩人,因此一人擔綱主唱,另一人就是吉他手。

弟子:這名字取得夠嗆。

貓師父:我只是在說故事嘛。當兩人決定樂團分工的時候,發生了大問題。比較兩人的音樂技巧,結果發現「樂技高明太郎」的吉他演奏或唱歌技巧,都比「樂技拙劣次郎」還要出色。

弟子:和名字一樣。

貓師父:如果用數字表示兩人的音樂技巧,可以製作成隔頁的表格。如表所見,「樂技高明太郎」的吉他技巧值高過唱歌技巧值。因此他自認「我擅長吉他」。

弟子:吉他技巧比唱歌技巧好,也難怪他這樣想。

貓師父:可是,當他們想要組樂團時,情況就不一樣了。因為從表格可以看到,「樂技高明太郎」彈吉他、「樂技拙劣次郎」唱歌的話,總技術值只有17分。可是,如果「樂技高明太郎」選擇唱歌,總技術值就提高到20分,樂團的音樂表現會最好。

弟子:原來如此。「樂技高明太郎」不追求擅長的事,最後的成功機率可能反而比較高。

貓師父:和其他人組成團隊時,有時刻意放棄自己擅長的事比較好,這樣的例子其實不少。如果無法看出這點,堅持做,不但可能害到自己,也會拖累團隊。

弟子:原來,有時放棄「擅長」的事會比較好啊⋯⋯。

環境改變,你的「才能」也會改變
貓師父:不過,「擅長的事就是才能」之所以不是好建議,還有更重要的原因。因為「哪種才能可以派上用場?」這個問題的答案會依狀況不同一變再變。

弟子:這是什麼意思呢?

貓師父:舉幾個例子吧。大家都知道發明大王湯瑪斯.愛迪生小時候是問題兒童。在學校時因為疑惑「給人類吃鳥的食物,人類就能學會飛嗎?」而讓朋友吃下蚯蚓。在家裡則因為好奇「東西為什麼會燃燒」便點燃稻草,結果燒掉整間工具小屋等等,是出了名的麻煩製造者。總之就是個聽不懂人話,也不會察言觀色的人。

弟子:他小時候真是調皮搗蛋啊。

貓師父:因此,學校說愛迪生「造成其他學生困擾」而命令他退學,當時愛迪生就讀小學才不過三個月。愛迪生的父親也放棄他,導師更是毫不客氣地說:「這孩子頭腦不正常。」

弟子:他們簡直被氣炸了。沒想到日後被稱為發明大王的人,在學校時竟然不被看好啊。

貓師父:不過,就算這樣,愛迪生的母親南西仍不放棄他。南西曾經擔任教職,她知道自己的兒子之所以在學校一直惹麻煩,是因為他有旺盛的好奇心。於是,南西開始自行教導愛迪生讀書,還在家裡設置了專用的實驗室,讓兒子可以自由探索。

貓師父:多虧有母親的幫助,愛迪生從小學就嘗試製作直升機、自己印製報紙、實驗用氦氣飛行等等,在好奇心驅使下不斷挑戰各種事情。他在這個階段學到的技術,也成為後來發明留聲機及電燈泡的基礎。

弟子:在學校裡派不上用場的性格,卻在發明的世界裡發揮用處了。

貓師父: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爾.蓋茲也是,孩提時代總是自己一個人玩遊戲,曾被小學建議「是否要留級」;提出「演化論」的達爾文也因為太熱衷採集昆蟲,曾被說是「達爾文家之恥」。

弟子:這兩人都是足以和愛迪生相提並論的問題兒童。

貓師父:可是,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比爾.蓋茲發揮了一個人玩遊戲所需的專注力,開發出Windows作業系統;達爾文在自然環境中培養出觀察力,最終對人類認識世界的方式掀起了革命。這些例子都說明了,在某處會引發問題的能力,在另一處卻能夠揮作用。什麼樣的才能可以派上用場,答案會依所處的環境大有不同。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才能地圖:120歲貓師父帶你發掘隱性潛能,找出自己獨特的發光點,不再迷惘!》,野人出版

作者:鈴木祐
譯者:余鎧瀚

momo網路書店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這本書適合】
✓面臨選系困難的「高中生」
✓求職迷惘的「應屆大學畢業生」
✓轉職焦慮的「新鮮人」
✓陷入中年危機的「上班族」

  • 附【拉頁特典】:才能地圖+迷思破解問答頁
  • 附【才能清單】,涵蓋180+種才能,你的才能必在其中!
  • 透過「120歲貓師父」與「20歲弟子」的輕鬆對談,全方位破解人生各種難題!
  • 可愛插畫+豐富多元的才能評量表

在本書中,貓師父將「才能」比喻為「特殊能力」,把人生變成一場「特殊能力戰鬥」,想要在戰鬥中獲勝,就要先明確定義自己的戰場,並找尋能夠在戰場上發揮的獨特才能!貓師父透過趣味的對話帶領人類弟子一步步:破解有關才能的迷思→找尋自己的才能→用聰明的方法發揮才能!

只要打開「才能地圖」,踏上這趟旅程,每個人的焦慮、迷茫都能獲得解答!

才能法則❶:人生就是一場「特殊能力戰鬥」!
才能法則❷:所謂才能,就是團體內的「比較優勢」獲得肯定的狀態
才能法則❸:在規則越模糊的世界,越容易打贏「特殊能力戰鬥」

本書特色

1. 超輕鬆的對話形式,閱讀毫無負擔!
作者設計了「弟子」這個角色,替所有人類讀者詢問關於才能的疑難雜症。簡短的對話形式濃縮了貓師父的思考精華,中間時而穿插師徒兩人的鬥嘴,讓本書的日文責任編輯直言:「這是我讀過的所有稿件中,最有趣的一本書!」

2. 22+張「才能評量表」,提供具體、實用的才能探索方法
大部分初次探索天賦才能的人,面臨的共同難題都是:想不到自己有任何特長。為此,貓師父提供了許多自我探索的問答&表格,步驟式引導,帶你挖掘被埋沒在日常生活裡的潛能。

3. 解答超過千百種人生疑難
「我的先天條件很普通,未來真的毫無希望嗎?」
「我該選擇文組還是理組?」、「選系到底要選擇喜歡的,還是擅長的?」
「才能=興趣=工作真的有可能嗎?」
「同一份工作做了好久,我還有其他可能性嗎?」……
如果你也曾經因為「找不到人生方向」「找不到才能」而感到茫然,這本書提供了任何情境都適用的尋找方法,能帶你找到比他人「相對優秀」的能力,那就是你的隱藏超能力!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