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井琢磨

使用「換框技巧」

假設目前正在進行一場籃球比賽。比賽剩下30秒,而你的隊伍落後4分。你會覺得「只剩30秒了」,或是「還有30秒」呢?

這是一種切換視角來重新審視事物的方法,稱為「換框技巧」。

據說很多人願意進行生存率90%的手術,但是不願意進行死亡率10%的手術。聽到「每3對夫妻就有1對離婚」,你會感到安心還是不安?只要反過來看這些數字就會產生不同的印象。

打心理戰時,讓對方切換視角也是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如果對方的視角過於偏頗且僵化,可以透過不著痕跡地提問改變他的視角。

在進行法律諮詢時,有的諮詢者會問很極端的問題:「只要打官司就能百分之百回收債權嗎?」

就算獲得勝訴判決,要是對方的公司倒閉也無法回收債權。百分之百可以回收的案例非常少見,但是很多人還是會執著於這個百分之百。

還有一個例子,有位母親想自己撫養小孩而來找我諮詢離婚的事。

「這個孩子百分之百會判給我嗎?」

雖說很多法官都認為「年紀小的孩子跟著母親比較好」,但敗訴的風險並不是零,很難說一定是百分之百。

《消費者保護法》規定企業經營者與一般消費者簽訂契約時,關於契約目的,如果企業經營者對於將來不知會如何變化的事情做了斬釘截鐵的說明,因而導致消費者誤會,這個契約是可以解除的。

換句話說,不能對消費者說明「因為明年日圓會貶值,1美元相當於120日圓,所以百分之百會賺」。

增加「軸線」就有助於協商

對於將焦點放在當前風險上的人,我在向對方提問時,常常會從「時間軸的視角」出手。

「假設現在您可以獲得小孩撫養權的機率是90%,5年過後您覺得會變成多少呢?」

「咦?5年後?有什麼會改變嗎?」

「孩子長大後,判給父方撫養的機率也會提高。換句話說,原本90%的機率可能會降到80%左右。」

原本她的視角一直聚焦在「當前的風險」上,於是我讓她開始思考「未來的風險」是什麼。其實風險本來就不是固定的,風險會改變,延後採取行動也會有風險存在。

假設對方說「500萬以下我不接受」,這時可以問他「10年後再支付這筆500萬可以嗎?」如此一來,他就會發現其他選項的存在。

「咦?不,這樣不行……我希望現在立刻就付給我。」

「金額和支付時期,您以哪一個為優先?」

「呃,哪一個……」
對金額很執著的人,你可以給他「時間軸」這個視角。

提供不同的視角之後,就多出商量的餘地了。

打心理戰時,不妨思考對方說的話能不能有其他的解讀方式。

最近很火紅的收納術提供了一個方法:不是選擇要丟的東西,而是選擇要留下的東西。這也是改變視角的一個例子。

改變對方的極端視角

我在某件採取裁判員制度的刑事案中,也曾透過改變視角的方法來進行辯護。

很多裁判員都是以被告「應該被關多久」的視角來思考。畢竟決定刑期時都是用「處幾年徒刑」來表示,所以很容易從這種角度去思考。

但是,我以被告「在幾年後可以(從監獄)回歸社會」這個角度來進行辯護。我覺得如果能考慮到被告出獄後的環境,將來他會更容易重新站起來重返社會。而這場審判最後也做出了對被告有利的判決。

進行心理戰時,如果對手的視角變得很極端,提供新的視角可以幫助對方。糾紛的起因都是出於視角不同,所以才要讓對方跳脫僵化的視角。因此不妨思考什麼是有效的提問。如此一來,事態將有80%的機率會好轉。

  • 攻略要點:提供對方新的視角,改變他對事情的執著點。

《從讀心、攻心到交心:王牌律師教你掌握主導權、贏得信任,讓人不自覺說Yes!》

作者:石井琢磨
譯者:陳幼雯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