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龐傑斯(Jess Ponce III)、劉瑄庭(Emily Liu)

別等人觀察,主動說出「你是誰」

你看到的自己,
可能並不像其他人看到的你那樣強大。

成為一名成功公眾者的能力,其實長久以來一直是你個人的一部分。這種能力從很久以前就開始存在,甚至在你意識到自己是一位「演說者」之前,它就已經存在很久了。

舉例來說,當你成功說服爸媽讓你熬夜,或你影響同學玩某種遊戲時,你就是在練習如何成為引人注目的演說者。

在很小的時候,你就開始探索自我表現的能力,如何用你的話語、意圖和信念來得到你想要的東西。從那時候起,你一直在累積這些溝通資產。

你獨特巧妙的溝通方式已經很強大,這是已知的事實。我樂於做的是,為你提供一個框架或模型,讓你知道如何利用,並相信你與生俱來的影響力。

做好先前介紹A.W.E.S.O.M.E. 這七大要素,並遵循這三個指導原則:

  1. 創意對話。
  2. 預設自己是專家。
  3. 相信內心的聲音。

當你做到這些時,你就能與最擅長表達的自我連結,也更能顧及,那些可能影響你的情境因素和環境因素。

在這些因素當中,有些是你本身的因素,其他則是加諸在你身上的因素,比方說:自我聲明、觀點和評價。能夠識別和理解它們,會為你提供額外的決定性優勢,讓你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種演說者!

第一印象決定信任

我們告訴世界該怎麼看待我們。我們始終與他人、世界和我們自己分享我們的觀點。我們採用的其中一種方式是,透過我們選擇的風格、打扮、態度和我們的做法。

在我們開口講話前,人們會覺得他們已經認識我們了,他們已經對我們產生印象。即使他們對我們的第一印象是錯誤的,但他們對我們的判斷,也會影響他們是否接受,我們所說的內容。

所以,你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你能獲得成功或比別人少努力一些的關鍵。經紀人柯提斯,對第一印象做出如下描述:「如果有人在走進房間時,沒有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他們仍然可以做出精采的推銷,也許他們的推銷和他們本身的表現相當出色,就能扭轉原本給人的印象,只不過他們得花更多力氣去做這件事,比其他一開始就給人良好印象的人,辛苦的多。

「一旦你的表現開始失色,就很難讓情勢逆轉。而且,通常你可以從事情是否進展順利的角度,來感受現場的氣氛。如果你開始覺得事情進展不順利,那麼你必須弄清楚如何逆轉情勢,以及如何讓所有人重新參與,否則你乾脆結束會議,因為從那一刻起,再多說什麼都毫無意義。」

當我們看到某人時,我們創造一個與對方有關的故事,同時我們也評估這個人,對我們的價值。對方是否值得我關注,值得我花時間?這幾乎是一種本能反應,電視節目剪接師暨導演橋本指出:

我認為人們真的在做個人分析,我並不是說人們很膚淺,但人們自然會根據你的外表,以及你如何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方式來分析你。
好的第一印象對你有什麼幫助

如何控制你想給人留下的印象?看看你的服裝和你選擇怎樣的打扮。你的穿著打扮,透露許多關於你的事。你對自己、他人和身處公共場合的態度,就是一種視覺溝通,而且這對人們如何傾聽你和回應你,有極大的影響。服裝造型師拜勒建,如此形容外表如何影響我們的演說:「我認為在你開口說話前,人們會有意無意地根據你的外表,形成對你的看法。在你說話前,你走進房間時就已經給人留下印象。

「你想讓人們如何看待你,你就要做出跟那個形象相符的打扮。舉例來說,如果你想要人們認為你很聰明、穿著體面、有創意、前衛或任何其他超夯形象,你必須穿著得體。」

談到公開演說,你會選擇怎樣的打扮?在你推銷、舉辦研討會或致詞時的當下,你如何向人們傳達有關你個人的訊息?

你的穿著和你的態度是否符合你所說的?拜勒建的看法值得你參考:「在外表方面,我認為有一點很重要,如果有一個問題出現,必須有人提出意見,那麼誰是這屋子裡最有權威的人,你應該做到,讓全部的人環顧四周後,一下子就認定你是那位權威人士。如果有爭議,人們就會說:『喔,沒錯,他應該能夠幫助我們,因為他看起來像是能解答那個問題的人。』

對我來說,自信是磨出來的,我認為自信來自準備。如果你參加董事會會議,你走進會議室時必須為此做好準備。這是一種心態。你走進會議室時,就要散發出一種姿態表明『這我知道,這我明白』。」

從你的衣櫃到你的態度和訊息,你所做的一切都表達了「這我明白」這種態度嗎?請記住,這不只跟你公開發言時講的話有關,也跟你的整體存在有關。你的外表當然也傳遞出一種明確的視覺訊息。

花時間建立自己的品牌:那些能夠被識別、是你想要被銘記的特徵。善用你的CQ(Celebrity Quotient,明星商數),並評估一下你的外表打扮是否符合你想要給人留下的印象。

有自己的觀點最有魅力

當你說話時,你的看法會形成你的故事、心得和主張。它透露你對生活、人際關係、工作和這個世界的態度。如果你緊閉心房或有防備心,多數人能從你的發言聽出端倪。

結果,觀眾也會對你緊閉心防,對你的話充耳不聞。如果你講的故事有獨特的觀點,觀眾就會關注。因為觀眾對你透露的事情感興趣,你就增加獲得成效的機會。

找出你獨特的看法,讓它被聽見。喜劇演員在這方面都做得很好。看看來自專業喜劇演員薩洛尼卡的故事,以及他的觀點和方法如何幫助他吸引觀眾注意:「不管遇到或聽到什麼事,我總有辦法從中找出有趣的情景。無論是一場葬禮,一場受洗禮或是生日宴,我只會看到一些有趣的事,像是為什麼這個人會這樣做。

「我到加拿大參加家父的葬禮時,角落裡有三名黑色老婦人。我母親和阿姨問我,『你知道那些女人是誰嗎?』我說,『不知道,我過去跟她們聊聊,或許她們是老爸早年的朋友』。我走過去說:『妳們好,我是薩洛尼卡,我是彼得的兒子。妳們認識我父親嗎?』她們回答說『不認識。你父親過世了,請節哀。』然後,我去找葬禮負責人問『這是怎麼回事?』他說,『她們是葬禮迷』。現在,你們告訴我,這很好笑,不是嗎?家父過世並不好笑,而是不幸的事,上帝讓他的靈魂安息吧。但有趣的是,有葬禮迷。

「我跟我弟和我妹說了此事,他們問:『所以,她們不認識爸爸?』我說『不認識。』,他們又問:『那些人認識媽媽或別人嗎?』我答:『不認識,她們可能是寡婦,她們只是想出來晃晃。或許參加葬禮讓她們感覺好些。』我們都笑了,我說:『如果老爸還活著,他也會認為這種事很好笑。』我想他會說:『好吧,讓她們喝一點白蘭地、吃一些乳酪吧。』

「後來,我問葬禮負責人:『這些人是做什麼的?』他說:『哦,她們每個星期都來,每場葬禮都到。她們只是出現。』她們住在附近,她們出現在葬禮上,她們很傷心,看起來像是你的阿姨和你的奶奶。她們人很好,所以你不會跟她們說『請妳們離開。』那不是我們想做的事。

「如果要我挑一個地方晃晃,我不認為我會選擇去殯儀館晃晃。但對她們來說,上殯儀館比去星巴克要好。

「遇到這種事情,我通常一笑置之。我總是讓人們跟我說說他們的故事情景,不要刻意搞笑。他們會告訴我一些事,我會坐在那裡聽他們說,聽著聽著也會笑了起來,他們會說,『你認為這很有趣嗎?』然後我會回問,『你認為這很有趣嗎?』他們答說『我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看待此事。』我便會說,『你跟我說的一切都很有趣,可是因為你很生氣,所以你沒看出它有趣之處。你感到苦惱或不安。但我看到它有趣的一面,而你沒有意識到究竟發生什麼事。』也許身為旁觀者,我可以看得比他們看得更清楚。

下次你說話時,花一點時間檢視,你透過自己的故事和趣聞傳達了什麼。你是否傳達觀眾會重視、欣賞和有共鳴的內容?你在為自己的成功而努力嗎?如果沒有,花點時間重新評估,你可以採取哪些不同的做法。

在臉書上發文也是公開演說

透過社群媒體發聲,是你從事公開演說的一種方式。你可以透過你的貼文、推文、圖片或影片,來傳達或表現你的觀點和想法。溝通動態的運作方式在任何媒體都一樣,連社群媒體的直播也不例外,就是都有發送者、接收者、訊息、干擾、情境和環境。

即使實際上,你並沒有講話,但你都在發表自己的意見。你出現並展現你是誰或希望別人相信你是誰。你有一個網路身分,基於那個網路身分,不論好壞,其他人都以某種方式理解你。

我們都生活在輿論的舞台上。所以,你要注意如何傳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如何表達你的品牌,以及展示你對世界的看法。我不是要你假裝或不誠實,只是要你注意。

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有強烈的意見,就說出來,但要開放接納各方意見。如果你正在講話,你會貶低台下觀眾的意見嗎?可能不會,既然這樣,為什麼你在網路發言時要這麼做呢?如果那是你的品牌作風,那很好,但你可以做得更好。並不是有數十萬或數百萬粉絲的網紅,才該關注此事,我們所有人都在網路上留下深刻的印記。而且這些印記會永遠存在。

在社群上發言,更容易被檢視

如果你是想保持某種形象的專業人士、專家或個人,請注意你在社群媒體上公開發表的言論。如同娛樂圈公關人士普倫納所主張的:

你有要非常小心,你要傳達的形象必須令人尊敬,而且必須沒有爭議,這樣人們才會想要追蹤你,並能夠抽絲剝繭地多了解你。

坐在筆電、平板電腦或手機前,說出你想說的話,是很容易的事。通常,人們以一種不必跟人面對面的方式表達自己,有可能因為人們太害怕面對面說出來,或者缺乏社交技能。問問自己,你在網路上說的事情,會在另一個公共平台上說同樣的事情嗎? Celebrity booker 公司藝人經理暨製作人橋本,挑戰我們思考這個問題:

「我們都知道,你可以利用電腦或手機做很多事情,但當網紅或名人不得不從這種社群媒體元素的背後走到現場面對人群時,他們在這種社交互動中就需要一點協助。人們面對電腦螢幕上會說出並做出很多事情,但一旦必須親自面對人說話,而且甚至不是在人群面前說話,可能只是面對另一個人掌控攝影機的手來說話時,就會有很大的差別。

「跟我會面、交談並合作的很多有影響力的名人,他們都這麼說,他們不習慣與人互動。因此,我在談話節目和系列節目中合作過的許多名人,他們跟人們當面互動時,都非常焦慮。

他們知道自己很焦慮,他們只是需要一點協助,因為就像他們自己說的那樣,『我已經習慣獨自待在自己房裡,在我的角落跟世界互動』,由此可知,這可是一個很大的區別。」

社群媒體是社交貨幣(social currency)。身為專業人士,這跟你是否參與無關,而跟你參與的方式有關。這是你身分的一部分,我堅信如果你不能掌控你的訊息,你可能會任人宰割。

所以,就像娛樂圈公關人士普倫納所說的那樣,要握有掌控權:「十年前我絕對不可能說,社群媒體比公關更重要,我也不會說,在你想聘請公關人員前,先看看你的社群媒體足跡,看你有多引人注目。如果我每次告訴別人善用社群媒體發揮影響力,就能賺進一美元,那我現在早已是千萬富翁了,因為社群媒體指標,對這個行業的許多不同事物都很重要。」

而且,人們都在關注!正如布魯克提醒我們的那樣:「在這個社群媒體時代,因為人們可能嘲笑你說的話,或你做的任何事情。而且,你知道你會害怕,你可能會犯錯,你擔心人們會說什麼,你怕你講過的話或做過的事,日後還會困擾你。」

沒有共通點,也是一種共同點

你的背景是你給別人留下印象的方式之一。在這種情況下,你沒有必要說或做些什麼,人們僅僅因為你是誰而留下印象。這跟聽你說話的人和對方的價值觀有關。他們可能因為無數原因對你進行判斷,包括你的年齡、教育程度、社會地位、性取向、信念系統、宗教信仰、種族背景等。

那麼,你可以對這些判斷做些什麼?首先,你要察覺它們。其次,尋找連結,而不是你與這個團體或個人的差異。

公關溝通專家戈德透過實務經驗,知道這是怎樣的狀況:「當我第一次開始在藝術中心工作時,我會為麋鹿俱樂部(Elks Club)這類社群團體發表演說,這時我必須擺脫自我觀點,不去擔心這些人會怎麼看我。你走進這些場合,帶著這些擔憂:我太年輕了、我太自由主義了、我是猶太人,我是同志⋯⋯你正要去跟一群保守的年長者演說,但你知道他們正為社群做一些非常棒的事。所以(我自己心想),我可以跟這個團體有什麼共同點?對,就像他們做慈善工作,或者他們參與所屬社群,或是他們回饋給所屬社群那樣。

「對我個人而言,這就像是問問自己,好吧,我跟這些人有什麼共同點?起初你可能會想:『哦,我跟他們沒有任何共同之處』,這還包括一些可能請我發表演說的女性團體。所以問題變成『我跟他們有什麼共同點?』或者共同點在哪裡?如果都沒有任何共同點,那麼請你記住『啊,我知道他們不知道的事。我在這裡為他們介紹專業知識。如果他們了解我要講的主題,他們就不會請我來演說了。』這麼做就把重點拉回。

偏見存在與雙方面:在聽眾這方面,你擔心別人可能怎麼看你,而身為演說者,你或許感受到自己跟觀眾沒有共同點。這種差異性或有所不同的感受,可能讓我們無法真正地表達。所以,你必須傾聽那種感受,解決它。擁抱你跟觀眾彼此相信的事,也相信你必須給予觀眾的禮物。

本文摘錄自《真誠表達,說出感染力:好萊塢媒體溝通顧問教你善用個人真實情感,縱使上台恐懼、緊張、焦慮、脆弱或空白,也能說的精采、贏得共鳴

作者:龐傑斯(Jess Ponce III)、劉瑄庭(Emily Liu)
譯者:陳琇玲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