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如果我們一直深陷低效益學習陷阱中,想要在某個領域成長為專家就會十分困難,也因此才會有所謂的「資深菜鳥」一說。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把以往「每次都重新學習、重新整理」的慣性加以改變,開始善用之前每次的學習,將它們做為基石,疊加我們對於這個領域的知識。


文:何則文、高永祺

知識複利的本質:讓過去的你,幫助未來的你

若用一句話概括知識複利的本質,那應該是:讓過去的你,幫助未來的你。亦即透過我們過去的積累,幫助我們未來能成長得更快,有更多元的變現機會。借用李笑來的名言,也就是「真正的跟時間做朋友!」而知識複利的意義,可以具體展現在以下兩個問題上:

問題一:低效益學習陷阱

請想想:如果檢查你的筆記,重複的知識會出現幾次?

筆記是我們的第二大腦,能讓我們的學習與思考顯現出來,是非常重要的成長工具。但如果你回頭一張張檢視自己的筆記,或搜尋筆記庫的某個關鍵字,你可能會發現有很多重複的知識,零散的出現在各張筆記上。

舉個例子:在某一場財務講座的筆記上,你記下了:「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然後你又在《窮爸爸.富爸爸》的閱讀筆記上,記下了「資產,就是能把錢放進口袋裡的東西;負債,就是把錢從口袋拿走的東西。」而「資產、負債」的概念同時出現在這兩張筆記上,但如果你沒有一一檢視你可能就不會知道、更別說把這兩個知識概念互相連結、整合。

如果說做筆記的核心目的是能幫我們整理思考、提升學習效益,那我們不斷重複紀錄相似的知識概念,不只是浪費時間,還會讓我們想利用某項知識時,發現知識太過零散,讓自己找得很辛苦—當然,更常見的是我們寫完筆記後,就再也沒用過,放任自己的筆記庫不斷增長。就像衣櫃底層那堆你這輩子都不會想再穿、但又捨不得丟的衣服。

這是我們在學習上缺乏系統性方法所導致的問題,而且其實我們天生在學習、成長上,是需要不斷與「知識複損」相抗衡,因為我們人腦有逐漸遺忘的天性,筆記也可能會有遺失、翻找困難等狀況,導致我們的知識會不斷損失遺失。

比如,當你看完了一本書(也許就是本書),剛開始你會對書中內容有印象,但如果中間間隔的時間拉長,你可能只會記得某幾個重點,其他的大多數遺忘了。另外像是學習一個新技能,如開車,要是有幾年沒開,重新再開車,也會有技能的陌生感,感覺自己退步了。

當然也許有人會認為「一本書有一個啟發就很值得」,其實這是要看情況的。因為看完一本書,需要投資一段時間與精力,如果你對於這個領域已經具備一定程度的了解,這時再看一本新書,當然能有一個啟發就很值得;但如果這是一個你相對陌生的領域,我們能盡可能地掌握越多的知識量,當然是能幫助我們的成長幅度越大。

而如果我們一直深陷低效益學習陷阱中,想要在某個領域成長為專家就會十分困難,也因此才會有所謂的「資深菜鳥」一說。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把以往「每次都重新學習、重新整理」的慣性加以改變,開始善用之前每次的學習,將它們做為基石,疊加我們對於這個領域的知識,這樣隨著量體的增加,我們才能加深對領域知識的理解,加廣相關知識的連結,加快新知識的學習速度。這也是「品質型知識複利」的目的。

而在階段一的「品質型」知識複利的複利筆記術方法中,還能讓你能從過去的學習中,透過加廣相關知識的連結,產生創新創意的契機。

問題二:單一工作收入陷阱

當我們成為具有價值的知識工作者,大多數人常會把這些辛苦得來的知識,重複應用在我們的既有工作範疇上,最多就是從一個工作到另一個相似的工作。當然重複的積累,可能會幫助我們越來越專精,但我們的報酬成長卻只會越來越小。政府公開資料已經顯示,台灣受聘工作者的平均薪水漲幅,除了少部分的工作,大多數都只會隨著年紀越來越小。這個過程我稱之為單一工作收入陷阱。

想突破這個陷阱,除了我們熟知的創業、投資,更可以利用自己過去積累的專業(無論是基於工作或是興趣而來的),轉化成知識型副業,如:顧問服務、課程產品、文章內容等,讓自己辛苦積累的知識,獲得更多的變現機會。這也是「價值型知識複利」的目的。

我想借用《從選擇題到必考題》中陳顯立先生的名言來概括上述:「剩餘價值再利用。」也就是讓知識從幫助解決我們工作問題,再利用到幫我們產生其他變現價值。

在階段二「價值型」知識複利的知識產品化方法中,我們可以透過自己多元的知識變現方法,避免我們過去辛苦積累的知識浪費。

當然也許你會擔心:公司可能不喜歡我這樣的「斜槓」行為,但其實越來越多的公司已經開始意識到:讓員工在外有高價值的表現,能夠幫助公司帶來更多的品牌效益。另外,天下之大,不止一樹,隨著你積累越來越多的信任資產,也會有更多欣賞你的人找上你,只要你的知識型副業經營,沒有影響你的本業表現,或者並非盜售公司機密,我們就能問心無愧。

對於企業經營者進行知識複利的建議

如果是公司組織的經營者,我想特別強調:你可能一樣具有知識價值浪費、學習效益低落的問題,只是因為相對於個人來說,組織的綜合收益高,顯得感受性不強。

每個公司組織都會有自己獨特的經驗知識,如果能把這些知識變成知識產品,向外傳播給有需要的潛在客戶,除了能增加收益(金錢貨幣),還能擴張在客戶心中的信任感(社交貨幣)。像是知名設計顧問公司 IDEO 分享他們的設計思考課程,此舉讓該公司除了獲得了課程與授權收益,更新增了許多客戶的合作案。

其次,在知識經濟的世代,公司組織的競爭核心是知識資本,而知識資本的最小應用單位不是電腦,而是人。只要強化組織內每個成員的學習成效,就能有效促進組織知識資本的應用與開發。不妨想像這個畫面:光是讓新進人員訓練的速度提升10%,這樣可以降低多少的成本?而讓專業人員的專業成長速度提升10%,那又能帶來多少的收益?

知識複利能夠幫助個人加速成長、擴大變現,如果是由多人組成的公司組織善用此道,成果更會是如何?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知識複利:將內容變現,打造專家型個人品牌的策略》,遠流出版

作者:何則文、高永祺

momo網路書店

2位作者擁有超過7本暢銷書、500項知識產品,13位重量級菁英領袖現身說法,點評各章節。25幅視覺化資訊圖像,一眼就懂,內容醞釀3年,不斷優化。

你習以為常的能力,其實是他人需要的產品或服務,更重要的是,你能幫助許多人,創造出具有影響力的價值。

【這本書的功用】

我們擁有的知識與思想工具,可以透過知識複利不斷予以深化,變成具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為我們的生涯帶來正向的助益。這就是知識複利的效應。

本書解答了「知識如何成為力量」的重要課題,告訴讀者如何以我們擁有的知識為基礎,在商業思維的POEM法則之下,進型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

書中還介紹重要的價值拓展策略,使讀者在經營個人品牌的時候,學習如何把外圍的「關注者」變成忠實的「追隨者」。

而社會快速變化,知識複利的型態也不斷轉變,書中更介紹「個人品牌經營」與「數位媒介工具」的整合方式,說明如何透過各種不同的數位媒介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也讓用戶體驗更提升。

另外,還有許多寫作與社群經營手法的準則,都可以讓自己的影響力擴張,把自己的專業成功行銷出去。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