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與其把嫉妒當成要躲避的洪水猛獸,不如把它看成職場狀態的指標。有點像爬山,你越到山頂,太陽應該越刺眼;但若發現走著走著發現周圍越來越陰涼了,那顯然是要警醒自己有沒有走錯路了。文:張國洋
本篇也可以搭配我們的Podcast《大人的Small Talk》一起聆聽,或者選擇在Spotify上收聽也可以。
今天,我要來回答一位讀友的提問。
他的提問是關於:「在職場一路往上的過程中,該要如何面對嫉妒呢?」
這其實是很常見的狀況。比方說,一群人可能是同時期加入公司,結果一、兩年之後,你被升職了,原本中午一起吃飯的朋友突然就不找你了,或是還一起吃飯,但氣氛跟之前不同了,你若硬要加入,搞不好還會有人對你酸言酸語:「唉呦,想說Joe你不會想跟我們一起吃飯了呢!」這話回應也不是,不回應也不是,場面必定很尷尬。
這尷尬背後的情緒,其實也就是嫉妒。別人質疑為何得到升遷的是你,於是想要讓你難堪。
我知道,有些人對於面對這種事會覺得很恐懼。我甚至有聽過,有人不想升遷或是努力避免得到同事沒有的待遇,就是因為害怕會被別人嫉妒與討厭。
所以,「嫉妒」這東西確實是個值得一談的主題。
我自己是這麼看:面對嫉妒,與其把它當作需要害怕的東西,不如把它當成是你「做對了什麼的指標」。古人說過,所謂不招人忌是庸才──你只要有才幹,到了團體中做事,難免就會被大家當成嫉妒的對象。甚至,講得極端一些,只要你是有能力的人,或是只要你在團隊中願意好好做事,這恐怕是一件完全無法迴避的事情。
這跟你為人是否低調、是否友善,其實是毫無關係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光就有影,有職場有團體的地方就有嫉妒。嫉妒就是成就的副作用。當然,你願意低調,可能狀況會好一點,但不可能會能完全排除別人的嫉妒。
既然無法躲避,你該做的其實是直視它。
對我而言,與其把嫉妒當成要躲避的洪水猛獸,不如把它看成職場狀態的指標。有點像爬山,你越到山頂,太陽應該越刺眼;但若發現走著走著發現周圍越來越陰涼了,那顯然是要警醒自己有沒有走錯路了。
也因此,你如果發現身邊有人嫉妒自己,這大概是意味著你有成就了一些什麼。但如果出來工作三年、五年,發現周圍每個人都跟你和氣成一團,大家都感情好似兄弟姊妹,你也別覺得得意,自以為人際關係圓融,很可能反而是你沒什麼真正稱得上是進步或成就之處。因為你的同事都覺得你毫無威脅,是個老好人,不會爬到他上面,所以不防你、不怕你、更不嫉妒你。從這角度來看,這可未必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當然,我也理解,很多人是不希望自己被嫉妒。因為被嫉妒的感覺很差,被大家排斥,感覺自己不在那個圈圈了,這總讓人覺得孤獨。
但我得提醒大家,你本來就會隨著狀態變化,而有不同的人際圈圈。
你想想,國小的時候,你有一群朋友,升上國中,朋友圈就會不同了。國中時期親密的同學,等你升上高中可能又不一樣了。高中玩在一起的,等你離開家鄉去遠方念大學,關係自然也淡了,那時候你又有一群新的朋友。結婚前的朋友,跟結婚後的朋友也常常差異很大。進入職場後,每次轉職恐怕也是如此。
這背後原因很簡單,當你的世界不同了,生活的重心不同了,能理解你、能接納你的人、注定也不一樣。於是乎,你的小圈圈自然也會不同。所以你不該害怕人際圈圈的改變,因為你總會能找到另一群認同你的人。他們跟你煩惱同樣的問題、他們跟你具備類似的想法,你們能互相理解。
也因此,當你發現你跟原本的小圈圈不同了,這表示你飛高了、表示你成長了。人家不是常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這時候你要去找鴻鵠當新的夥伴,而不是把翅膀剪了去說服燕雀你其實跟他一樣。
如果你只是想留在原地,那你就等於是為了這個其實保不住的小圈圈來延緩你的成長,這是自我縮限的行為。
所以你若理解這概念,並在每次狀態改變時,都去找跟自己相同的新族群,你也就不會覺得被別人嫉妒是多嚴重的事情了。
此外,還有另一個想法你也聽聽看。
嫉妒的人數,還會跟你爬多高成反比。意思是說,你剛開始突出別人一些些時,因為大家都在接近的地方,所以大家都覺得你的存在讓人生氣。但當你爬得夠快夠高,慢慢反而沒太多人會嫉妒你了。
因為人是很有意思的。我們人啊,只會嫉妒比我們稍微好一點點的人,真的你拉開距離,那也就是星星了嘛!大家只會「欣羨」星星的。
所以當你開始覺得有人嫉妒你時,你反而要鞭策自己爬得更快。你是個小組長時,組員可能不滿、酸言酸語;但當你一路從襄理、副理、升到經理時,同期的朋友可能就不會嫉妒了,只會佩服你,於是你又能跟他們融洽相處了。而且,你屆時恐怕會有新的朋友圈,這時候人際關係反而平順。
努力爬高,你反而就能找回平靜與安適了。
在結束之前,我也想接著再談談我們自身的嫉妒。因為別人會嫉妒我們,我們也可能會嫉妒別人。
如同前面提到,一般而言,我們通常只會嫉妒比我們好一點點的人。換言之,我們自身的嫉妒,大概的呈現會是這樣的:我們會說:「那個誰誰誰能力也沒比我好,憑什麼他可以在那個位置?」這大概是我們內心嫉妒的樣貌。
我之所以要談這個感覺,是因為大部分時候,這個感覺其實是錯誤的。所謂「錯誤」的意思是說:我們在這種情境中,通常都高估了自己。我們「以為」自己的能力比別人好,我們「以為」別人顯然都不如自己。
但嫉妒之所以發生,就在於你「潛意識」覺得他威脅到你了,甚至很多時候客觀而言他其實是在你之上的。只是因為我們內心通常不太能面對這個「別人比我們好」的現實,所以我們會在言談中,主觀地想把他貶低。
但客觀而言,其實常常是相反的,他很可能是在我們上面。
所以,你請回頭想想。你最近嫉妒了誰呢?你最近覺得誰能力很差?覺得誰德不配位?你心中浮現的那個名稱,其實就暗示了一個訊息:那一位,或許是我們最近最該學習與模仿的對象。
如果我們能放下自尊與面子,好好理解對方那些我們「覺得沒什麼」的優點是什麼,以及我能否把那個優點當成接下來的目標。若能自我承認「對,我其實是嫉妒他,他其實有優點比我好」。如此,就有機會冷靜地、好好地學習他。我一方面會變得更好,將來或許會追上他或是把他甩在後面;另一方面,也同時治癒了我對他人的嫉妒之心。
所以,不要躲避嫉妒。把嫉妒當成你衡量人生狀況的指標,你就能自我優化,並變得正面積極喔!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