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幾乎已是每個現代企業最重要的事情,很少主管會反對組織創新,尤其是在這個科技快速革新、大環境不斷變化的時代。但是,只有嘴上喊著創新是沒有用的,「創新」看似簡單,實際執行起來卻非常困難。對職場工作者來說,該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創新?美國Brandman大學能力素質教育中心主任Nick Lacy在LinkedIn網站上指出,職場工作者想要創新,就必須具備三個要素:

1.願意犧牲自我

創新是一件無法言喻的難事,總是讓人覺得非常複雜、混亂,還要把習以為常的例行生活全部拋開。創新之所以讓人覺得困難,在於必須去做過去從來沒做過的事、發想前所未有的新東西,例如,新的SOP、操作系統、產品、公司規定……等等,且無法想像這些種種改變後的結果,是否能符合預期。但為了完成目標和自己的期望,勢必要作出一些犧牲。只有拋開過往的舒適圈、傳統、習慣、自我設限這些禁錮的事務,才有可能開展全新的局面。回頭來,這些犧牲都會是值得的。

2.願意承擔風險

創新的定義,其實就是指冒險,去做一件不知道結果的事情。在這背後,包括公司及個人聲譽、生活型態、工作收入等等,都可能面臨無法預測的變化。不過,風險也不是一個無法計算、逆來順受的事情,可以透過智慧、經驗、學習去避免。決策者在下決定的每一步,都必須周延的思考和評估,並且,必須拋開既定的成見,否則風險一定會與你相隨。

3.願意傾聽

字面上看來,也許會被解讀成傾聽同事們的意見,這點絕對是正確的。但這裡所想要強調的是傾聽「市場」。想要創新,必須先掌握市場趨勢、數據的變化、消費者的需求,沒有以上這些資訊,所謂的創新只會太理想及烏托邦,完全偏離市場,也會引來強大的風險。大數據的出現就是用來將抽象又廣大的市場,做個具體現象的整理、歸納,幫助創新工作者們,可以洞察現在的趨勢,進而預測或是猜想未來可能的樣貌。因此,創新絕不是閉門造車的工作,多聽聽數字所要表達的訊息以及窺探背後的原因,才能獲得可靠的跳板,一躍而起,創造新的潮流。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