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維真(梅塔/Meta)
市場會讓你知道行不行
因為我的成長背景,沒有人對我有足夠的影響力,也沒有人告訴我:「妳應該當個創業者,開個小公司,弄個小生意,認真打拚,透過自媒體在市場上獲利。」我周遭的朋友或上班族的爸媽,根本不可能告訴我這樣的建議。一般上班族無法理解從「市場」獲利這件事情。
後來,我開始想要改變,透過經營自媒體逐漸療癒自己,結交不同領域的新朋友。當時,我覺得應該可以朝著這條路走,所以花了很多時間,透過大量書籍、網路資源與影片來自學直播,開始有了#一書一觀點頻道。自我摸索的路上,沒有可以商討的對象。沒有人能夠建議當時沒自信的我:「無論妳在哪裡,妳是誰,妳的出生,妳的外表,只要妳真心認為自己擅長某件事情,願意投注心力,我向妳保證,妳一定會有所成就。」但我在毫無任何經驗與建議的狀況下,許多人很難相信的事情,我就是信了,且戰且走,一路到現在。
有段時間是這樣的:我開了間小公司,短短幾年從處理行政雜務,進展到談妥生意。離開公司後,我又繼續學習到深夜兩三點。
我學習相關知識與技術、大量閱讀、認識各領域人士。希望在公司正式上線之前就讓我有足夠的積累,提供客戶價值,特別是在閱讀的推廣上。
隨著經營的時間久了,#一書一觀點的訂閱群開始與我的直播或發文互動。有人留言,我就會私訊他;有人向我邀約,我也會答覆感謝。隨著一個客戶持續轉介下一個客戶;到了現在,這都只是日常生活。其實,人生最糟糕的狀況就是不改變;人生中唯一不變的就是持續變化。所以,別想太多,就去做吧!市場會讓你知道你行不行。
失敗,可以從中學習更多;但我也不允許一直停留在失敗的狀態。經營自媒體這個過程,不是學到經驗,就是得到合作,無論如何你都會有所獲。比起嘗試十次都幸運成功,不如嘗試十次,然後成功五次。後者會讓你獲益更多,也會更珍惜這些經驗。
在市場中活出自己的時區
我無意跟大家分享這首很美而且風靡全球的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但進入這一節之前,想與大家聊聊我最近的體悟。如果你想透過經營自媒體來獲利,甚至過著超越一般上班族的生活水平,可能要先知道:「個體我」vs.「客體我」。如果想要活出自己的時區,首先你要認清楚自己有兩個面向──外在的自己與內在的自己。
「個體我」指的是,重視自我感受,不考慮金錢等外在誘因,而是自己到底喜不喜歡這件事情的真實感受。「客體我」指的是,別人如何評價我,比如學歷、家世、職稱、人脈等等。
台灣的文化下,可以看到許多男性在家庭與社會期待的壓力下,過度追求客體我而忽略個體我。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許多男性在退休後,小孩子又長大的空巢期,才發現原來自己不知道怎麼生活,甚至有些人出現憂鬱症與躁鬱症等身心靈失調的情況。這就是客體我比重過大的狀態。
如果你覺得人生活出個體我很重要,而且還不到二十五歲,想要恣意地揮霍青春,說走就走去旅行,當然可以,因為畢竟年輕就是本錢。但若你現在已經三十歲,或者即將三十歲,還沒有找到人生方向,那麼可以先來看看一個真實發生的個案──H小姐。個體我固然重要,但是大幅超過客體我時,特別是對於一般小資女性上班族或許是不幸,因為要完全活出「個體我」的人生,首先,「客體我」的籌碼要足夠。
30歲以前的「妳」必須做的事
H小姐三十歲之前都一直做著不到25K的助理性質工作;二十九歲與長期穩定交往(=可以養妳)的教授男友分手,去國外打工度假;回來後,沒有成為外籍新娘的她,發現無法適應台灣的工作環境與薪資,可是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
當然,她無法再回到以前的大公司當行政助理,因為已經年過三十的她,在人資部看來除了沒有累積專業,甚至在國外打工的經歷也是扣分,這段時間不僅無法為她的職涯加分,主管甚至會覺得她可能因為有海外生活的經驗而「意見多」,成為未來的問題員工,因此不錄取。
然後,彷彿突然被世界遺忘了一樣,H小姐開始迷惘。和她差不多年紀的女生朋友,有的已經是好幾個孩子的媽了,或許婚姻不盡理想,但至少有個溫馨的家庭,或者老公可以養她,也有生活重心。而有的單身女同學已經當到主管,高階主管的同學們至少可以選擇愜意的獨居生活,不像H小姐每天還被「不在同一個屋簷下」的老母碎唸:「快找個有錢的男人嫁了!」H小姐突然想到,為什麼人生一過三十,整個世界都變了?
「我怎麼把自己的人生走到這局?」
此時,她才知道前男友多麼照顧自己、前公司有很多福利。H小姐的二十幾歲過得太順利、太好運,她一直任性地活出個體我,不懂「擁有」值得珍惜,也沒有累積客體我的籌碼,導致三十歲之後因為客體我的籌碼不足,無法繼續選擇以個體我為主的人生。
不論是事業還是家庭,H小姐瞬間迷惘了。然後,身邊出現利用她迷惘的直銷、保險、身心靈等課程與團體,一直要她掏錢。她不知道該怎麼辦,也無法與家庭主婦的母親討論,幸好母親目前還不需要經濟支援與照顧。
我忍不住問:「所以三十歲之前,妳從來沒有想過該怎麼規畫自己的職涯與人生嗎?」其實,並不只H小姐沒有思考過,許多人一直到遇到問題後才發現早就該調整人生。這些問題浮現以前,其實幾年前就一直存在。我相信很多人在二十幾歲的時候淨是追劇、逛街、喝下午茶、上下班這樣度過,然後到了三、四十歲,甚至中年失業後,一些問題開始逼迫自己不得不正視它們。很多事情,學校是學不到的,也沒有完整解答。市場永遠會給你很現實的答案,只是學費往往很貴。
在我二十幾歲開始經營自媒體與累積其他專業的時候,常常不被像H小姐這種類型的女生(包含我老妹)所理解。我知道自己無法過著靠老公養一輩子、當個全職家庭主婦的生活;我也知道如果要過著個體我與客體我平衡的生活,就必須在年輕的時候多累積客體我的資產,來讓個體我有更多選擇的籌碼。因為我看過很多幸運的女生年輕時過度活出個體我的人生,導致中晚年不幸的案例。而這些曾經嘲笑我的女生,後來遇到問題以後,也開始認同我的觀點。
人生必須達到「個體我」與「客體我」的平衡
回到經營自媒體,我想透過自媒體按照自己的想法過生活,讓收入與生活平衡,也就是達到客體我與個體我的平衡。當然我也不會批評H小姐之前選擇的生活,只是以終極目標來說,我喜歡平衡的人生。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和一般上班族不太一樣的是,下班後的晚上八點到凌晨,我一直持續透過自媒體發布內容,每天至少一篇,從來沒有停止過;外加週末除了演講或節目邀約(此外還要陪伴家人),幾乎所有時間都花在自媒體的經營上。我平均每年都會接觸一百個以上的對象,有助於經營自媒體,或是讓我更進步,見識更上一層樓。只要與合作對象交流,我就會利用Facebook的「品牌合作」功能。
到了自己開了小公司,但還沒錢請員工的時候,我的假日仍然每天花超過十小時在做這些事情;平日下班也至少每天花一小時在這領域上,很累很累的時候也是。當然,這樣不健康的生活無法持久,所以當時我設定三年,為上班族的「客體我」累積更多籌碼,選擇經營自媒體的「個體我」生活。
雖然我常說選擇比努力重要,但如果選擇的是熱愛的領域,並且拚命努力,那你的人生時區會更絢麗幸福。你的個體我,想過怎樣的生活呢?我期待你的來訊。
本文摘錄自《自媒體百萬獲利法則:寫給完全素人的「3333網路獲利計畫」》
作者:許維真(梅塔/Meta)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