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政諭
這次的分享,來自於某一次的面試經歷。
還記得,當初看到徵人文,那份工作不僅可以遠端工作,提供的待遇也相當吸引人。消息一出,從社群上的反應看得出來,有不少人準備投遞履歷過去。
整個面試的期程很長,從第一階段的資格審,到第二階段的線上筆試審查,最後是第三階段的面試審,為期差不多近兩個月的時間。相信是想藉由層層把關,找到最適合團隊的人。
由於我非本科出身,也沒有相關的工作經歷,有的只是私底下花時間涉略的操作經驗可以說明。也因此,無論是資格審或是筆試,我都花了不少時間做準備,深怕輕易地就被淘汰出局。畢竟,不管面臨的情況如何,如果想要得到這份工作,卻不在過程中努力表現自己,對方又怎麼會願意在面試的時候見到你呢?
在最後一關的一對一面試中,我回答了十幾則開放式問題,這種題目沒有對錯、沒有標準答案,還是要依照面試官看的角度,他心中的價值取捨,才能斷言答題內容該如何選擇。
但是從答題的內容當中,完全可以體現一個人過去的經歷、本身的性格,和他看待事物的視野角度,或是腦袋裝了多少東西。期待這篇文章能給正在找工作的你,或是需要面試經驗的朋友,找到答題方向,並依照自己的經歷找到切入角度,解決難纏的面試關卡!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開始吧。
來吧!挑戰十則開放式問題
Q1:為什麼會想做這份工作?
這是很多面試都會遇到的起手式,面試官會直接挑戰你對公司的想法,以及進入公司後的規劃。簡單來說,從這題的回答內容,可以延伸出更多問題,也會讓面試官對你有初步的基礎認識,知道你的想法到什麼程度。
我甚至認為,因為這題通常在面試開始時就會出現,容易產生定錨效果,某種程度會讓面試官對你產生特定的印象,也因此,若是有需要準備回答的題目清單,這題絕對是要寫在第一位。
我認為這題要答得好,必須展現你對這家企業的認識與了解,是什麼讓你抱有高度興趣,或是平常你做了多少努力、嘗試過哪些事情,進入公司後能為他們帶來哪些東西。
總之,所講的內容,都要足以去討論你是否適合進入這家公司,為什麼選擇你會比選擇別人更值得。
Q2:做過最瘋狂的事是什麼?
老實說,被問到的當下我還真有點嚇到,因為我從來沒有準備過這種題目,當下靈機一動想到的,是我曾經在芬蘭騎乘腳踏車,騎了一百公里的路程回家,沒想到引起了創辦人不小的興趣,直接問我為什麼會這麼做。
我說明當時原由,遇到的狀況是什麼,並且我為什麼選擇這麼做,是否還有想過其他辦法,途中如何解決這項挑戰等等。
總之,聊完之後,他也認為滿瘋狂的,也花了點時間討論其中的細節,訴說當時面對的狀況,這次答題是很愉快的一次談話。
這題從生活經驗出發,主要在問自己的人生經歷,並不會有對錯的答案。但從這題答題的內容,我認為,某種程度上就是在做個人人格的描述,例如處事保守或冒險,風險趨避或是勇於挑戰,可以看出面對不同情況時,比較有可能的做法傾向。
Q3:去年做過最棒的事是什麼?
這題的出現,也是讓我猶豫一下,最後講的是去年籌組了一個有關地政法普的團隊。我介紹了這個組織成立的目的,以及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之後還打算做些什麼,該如何完成目標等等。
事實上,我答的內容跟工作沒有太大的關係,創辦人還是耐心地聽我講述。
但後來想想,我認為這題要答得好,最棒的事還是要切合與工作有關的事情較佳,如果像我一樣答的是無關的事情,雖然也不能說答錯,但肯定很難加到分。
舉例而言,你可以討論完成過的一件相關專案,又或者是,你在這個領域當中達成了某項成就,過程當中你曾經處理什麼,遭遇困難時又如何解決,完成哪些目標,並從中獲得什麼收穫等等。
Q4:最近有花時間學習什麼東西嗎?
在待業期間,我正好抽空摸索一些軟體工具,也利用其餘時間學習英文。
被問到時,我告訴創辦人最近正在摸索Pr、Ai、Ae等軟體,並且學習到什麼樣的程度,後續打算如何應用。但從對方的反應當中,我覺得學的東西,似乎沒有符合他的預期,老實說,這與我面試的工作確實沒有直接相關。
我想同樣地,學的東西還是要切合與工作有關的事情較佳,我想主要就是想測試你,在這個領域當中,是否隨時讓自己保持學習的狀態,並且嘗試不斷地精進自己。
Q5:對於業界,你有什麼看法?
我得承認非相關背景出身,這題對我來說困難許多,尤其在答題的過程中,很明顯會被看破內涵不夠、懂得不多。
當初準備了一些題目,主要集中在業界近期發生的事件,卻沒有將業界整體的想法多做了解,是非常可惜的地方。當下,也只能將準備的東西湊合著講,結果就是,自己也覺得答題的力道相當薄弱。
如果能針對業界現況、未來,講出一些精闢的觀點,或是具有獨特的想法,想必會增加不少印象分數,但這就有賴你平時是否保持關注,並隨時Follow一些重要的趨勢和觀點,真的被問到時,才能夠談論自己爬梳過的想法脈絡。
Q6:如果可以創業,你會選擇做什麼?
這題若是沒有想過,還真的是很難博得好感的問題。
當時除了有點難以招架之外,我記得我講了跟這份工作有關的創業,但隨著創辦人接著問創業後的相關問題,因為想得不夠透徹,問題就變得更難回答了。
建議面對這一題時,還是要對某項創業有大致的想像,對於事業如何執行、各個營運環節的想法,執行時面臨困難的解決方案,都要能有初步的藍圖構想。個人覺得這題不需要答得非常鉅細靡遺,雖然細節的想法能有想過最好,但如果沒有,至少骨架要是非常清楚的。(畢竟,如果一切創業準備都這麼清楚,理論上好像也不需要來面試了)
對於這題,比較不清楚答題內容是否要與面試的企業或工作有關,如果是有關的內容,可以試著讓面試官覺得有志一同;如果是不相關的內容,可以試著讓面試官覺得想法清楚、規劃縝密。總之,或許還是要看面試官比較期待聽到哪種了。
Q7:如果可以自由選擇,最想加入哪家公司?
這題我靈機一動,直接就告訴創辦人,我最想加入的就是你們的公司,他笑了出來,似乎有點意外聽到這樣的答案。
事後,我個人認為雖然這是有點賴皮的答法,但卻也是最安全的答案,當你真的回答了其他家公司,接下來的問題肯定沒這麼好回答了,因為那就像是你正在跟曖昧中的異性約會,總不會告訴他,你心裡最想在一起的,其實是另外一位。
但如果想要正面回答,討論另一間最想加入的公司,建議在講述完理由、吸引你的原因之後,還是要記得拉回來談論面試的公司,討論其中的異同之處,並談論面試公司更吸引你的原因。
Q8:加入我們以後,如果可以讓你自由發揮做任何事,你會打算做什麼?
當時,我說明了希望能讓團隊做到業界第一,讓每個人想到要做這件事的時候,第一個會想到的品牌就是我們,進而與我們做更進一步的合作規劃。個人是滿喜歡這樣的回答,覺得很像熱血漫畫中,主角會說出的台詞,但實際上創辦人喜不喜歡,就不太能確定了。
但我一直認為,這一題如果能切中面試官對組織的長遠規劃,並且在嚴謹的說明當中,證明自己確實有能力做到,肯定是能為自己大加分的題目。假如你是面試官,相信也會樂於聽到面試者的想法切合你的規劃,而且能夠有信心確實做到。
Q9:如果回到你之前的工作,你會補足什麼部分?
由於我的前一份工作是在公家機關服務,也因此,我提到了裡面的制度、文化都較為守舊,不太有機會接納新穎的想法,我說明了如果能有再度回頭的機會,我希望能夠盡力地去遊說,將創新的想法與思維,盡可能地帶進現有的體制當中。
這一題直接問的,就是你自認在上一份工作,你的不足之處在什麼地方。並且在知道不足之後,能否提出改善方案,避免未來再有同樣的情形發生。簡單來說,就是要測試你是否能反省自身不足,並試圖做出改進。
Q10:你覺得你的缺點是什麼?
這完全就是道地雷題,問了這題,就像是挖了一個洞等著你跳。經驗不足的朋友,也許就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的缺點講出來,這時候可就慘了。
面試過程中,無論是多糟糕的情況敘述,都要記得把印象扭轉成好的。
舉例而言,你可以說你沒有耐心,不喜歡等待,也因此相對來說,不會希望別人花時間等待你,所以你會有效率地將所有事情都辦好;又或者,你可以說你做事比較慢,但這是因為你希望將事情辦好,不希望因為追求速度而壞了品質。
你發現了嗎?任何事情其實都是一體兩面的,敢怒敢言又或是講話白目,追求品質又或是吹毛求疵,氣質優雅又或是矯揉造作。全都取決於我們看待事物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缺點,記得也要看待成好的那面。
回答的答案,也是在告訴對方你看待自己的角度。簡單來說,面對這題時,你必須先切合他要你回答的「缺點」,但後續的補充,要將你的缺點變成是自己好的一面,讓一切顯得合理、情有可原,好的印象分數自然能向上加。
挑戰結束,你能成功回答了嗎?讓我們總結剛剛討論過的十則問題:
Q1:為什麼會想做這份工作?
Q2:做過最瘋狂的事是什麼?
Q3:去年做過最棒的事是什麼?
Q4:最近有花時間學習什麼東西嗎?
Q5:對於業界,你有什麼看法?
Q6:如果可以創業,你會選擇做什麼?
Q7:如果可以自由選擇,最想加入哪家公司?
Q8:加入我們以後,如果可以讓你自由發揮做任何事,你會打算做什麼?
Q9:如果回到你之前的工作,你會補足什麼部分?
Q10:你覺得你的缺點是什麼?
面試完後閒聊,創辦人告訴我,這次面試共收到了上百份的履歷,也因此,花了不少時間在過濾合適的人選。我才知道,從幾百人當中脫穎而出,能坐到他的面前是多麼不容易。
可惜的是,最終收到了感謝信,沒能獲得青睞。但回顧這些過程,覺得自己像是參加了一場選秀比賽,到最後雖然被淘汰,卻也不覺得可惜,反而從這些歷程、與創辦人的談話中,得到了很多收穫。
真正的成功,未必是得到你想要的結果,失敗中的收穫,反而會助長你未來取得更大的成就。
對於這些題目的答題想法,相信還有很多可以再討論的地方,但還是將實際情況整理下來,給大家作為參考。後來,也是在那時候,慢慢摸索出自己的職涯心法,寫成我在Medium的第一篇文章,一起來回顧後傳。
你呢?如果是你面對這些問題,你會怎麼回答?覺得有哪些部分有更好的回答方式呢?
本文原發表於作者Medium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