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馬斯克、比爾蓋茲、賈伯斯都在用,頂尖人物的時間祕訣!每天安排15分鐘整理今天15個小時要做的任務。全球第一本「箱型時間」使用專書,英美法日14國版權競相售出!
文:馬克・曹-桑德斯(Marc Zao-Sanders)
什麼是箱型時間?
「箱型時間」經常被人誤以為和其他時間管理法差不多,包括:時間方塊(time-blocking)、時間排程、每日工作規劃、一心專用、行事曆管理、時間表安排。
市面上有各式各樣截然不同、部分重疊卻不完全一致的箱型時間定義。那些定義各有所缺,加在一起也無法完整地為其做詮釋。我認為,箱型時間的定義如下:
- 每天,在各種干擾因素出現前,先選定打算要做的事,
- 將每一項任務明確寫進行事曆,包括開始與結束時間。
- 一次專心做一件事,完成至可接受(而非完美)的標準。
上述定義涵蓋了箱型時間最重要的元素:意圖、專注、成果、順序、完成,以及時間箱的製作。它也強調:我們應該要在,也只應該在,有能力這麼做的時間點製作時間箱。
好比說,在文明社會,人們會慎重委派一群人,由他們在頭腦冷靜、能夠審慎思考的時候,做出一系列決定,訂下可促進人類社會長治久安的各項規則,如法律、程式碼慣例、住家保險。箱型時間則是將此原則運用在「你」的身上。
另外還有一個不算是定義,但也相當有用的思考方式,就是把箱型時間想成「待辦清單」加上「行事曆」。待辦清單告訴我們該做哪些事情,行事曆告訴我們什麼時候去做。兩者結合,比單獨一項更容易實行,也更管用。
箱型時間與時間方塊法有別;時間方塊法是把做事情的時間分隔開來,而箱型時間是採用塊狀時間,加上在時間內專心完成時間箱的任務。換句話說,時間方塊法是「專心做事」,箱型時間則是「專心做事+明確的結果」。
箱型時間可以解決什麼問題?
箱型時間可解決的問題包括:無法善用時間、拖延症、完成不了的事、即使得空也不覺得自由、過度投入、焦慮。大部分的人都有許多本書前言提及的特質。
現在的人很難妥善運用時間,原因出在:
- 知識工作永無止境。
- 我們總是面臨許多選擇,其中便夾帶著不可選錯的壓力,而我們能夠選的多半都是糟糕的選項,再怎麼選,也只是濫竽充數。
- 社群上各種訊息充斥,我們更清楚其他地方發生的事,引起錯失恐懼(FOMO)。
- 我們把控制權交給演算法和別人,失去許多自由和主動性。
- 人生苦短,如奧利佛.柏克曼(Oliver Burkeman)所說,我們只有四千個禮拜可活。除此之外,與祖父母、孫子女、年邁父母、摯友的相處時光,更是短暫。
不過,該在某一段特定時間做什麼事,這個問題存在已久,長久以來,哲學界努力解開這個問題,從柏拉圖的倫理學,到康德的假言令式(hypothetical imperative),再到存在主義者思考人存在的目的和人活著要做的事。
文學小說裡也經常可見它的身影。想一想,卡繆《異鄉人》裡的莫梭(Meursault)、喬治.寇克羅夫(George Cockcroft)的《骰子人》,以及貝克特(Beckett)《等待果陀》裡的哭哭(Gogo)和啼啼(Didi),他們所面臨的困境及其舉動。
生命是由經驗所累積,而身為擁有自由意志的聰明物種,我們有很大程度可選擇自身經驗,其背後道理簡單又有說服力。好好選擇,你能把人生過好;胡亂選擇,就只能過糟糕的人生。問題在,我們經常做糟糕選擇;問題在,我們沒有把人生真正過好。
箱型時間最棒的地方
箱型時間有些特色可以看出,這套心態與方法本身極具威力。
我將在第一章介紹箱型時間的特色,並在後續章節提出證據(參見第2章),以及用心執行後的好處(參見第3∼8章)。所謂的「特色」指的就是「獨到之處」,代表這套方法的風格,而方法能帶來的「好處」就是它將如何改善你的生活——套用生意人的話,「特色」幫助顧客認識產品,「好處」吸引顧客掏錢。
首先,箱型時間注重邏輯,讓我們能有系統地決定生活中最重要的環節,為其列出優先順序,給予適當關注。藉由這麼做,便能確保每一天、每個小時都可以被妥善運用,安排出最恰當的經驗順序。對已經在實行這套方法的我們來說,很難想像怎麼有人「不想」用箱型時間管理法?
箱型時間很自然,它其實是我們日常在做的事情的延伸。我們大概有一半的工作(開會、通勤、團隊工作),以及某些休閒活動(上駕訓課、看電影、按摩、預訂餐廳吃飯)會事先訂好起始時間。假設,你的某一天安排了四小時的工作時間和兩小時的休閒時間,代表你有六個小時有安排,而箱型時間只是在這個基礎上做延伸。在實際運用時,你要檢視清醒時的其他時間(以前面的例子來說,就是剩下的十小時)。
這套方法鼓勵你判斷,在這些時間裡有哪些部分可做更好的運用。如果你把它想成:在六小時的基礎上,延伸成八小時、十小時、十二小時,而不是從零開始,你就不會覺得那是令人望之卻步的麻煩習慣。既然你本來就在做時間箱了,就可以運用現有的系統與流程,跟著本書重新檢視及改良。箱型時間並不是全然陌生的方法——不需要在已經固定的做法和已建立習慣的生活中,再強塞新東西。
箱型時間容易執行。把一件事情加入行事曆、設定適當的執行時間,僅僅只是這樣你就已經在執行時間箱了。這裡的訣竅在於選擇最有效的方法,把所有焦點集中、全心投入,盡可能地在實作中學習,以便將來能夠熟練和內化這套方法。
箱型時間可以與其他方法互補。市面上的管理時間方法很多,箱型時間不僅不會與其他方法牴觸,甚至還能支持它們。如果你正在使用艾森豪矩陣(Eisenhower Matrix),將任務依照重要性和急迫性區分成二乘二的矩陣,你可以把最重要、最急迫的任務盡早放進時間箱。
如果你相信人應該要「先吃青蛙」(在一天開始就先完成最困難的工作),你可以把那些「青蛙」排到行事曆最前面。如果你認為要優先處理大岩石,再處理小石頭和沙子(安排時以大任務為主,搭配小任務),你可以依照大小輕重安排事情。如果你認同80/20法則(百分之二十的原因,造成百分之八十的結果),你要做的是找出少數重要的事,在行事曆裡,把這些事安排在諸多小事前面。
如果你喜歡分區塊,可以先分好區塊,再把區塊做成時間箱。如果你認為生產力和精力有很大的關係,請把創作、日常庶務、飲食、運動、休息,安排在適當的時段。如果你認為飲食營養是提振生產力的重要環節,你可以利用時間箱來自我提醒,什麼時候需要補充哪些點心或飲料。
箱型時間具有彈性,是其他時間管理術的好朋友——它是一套統領一切的習慣(但要注意,其他的時間管理術常會互相牴觸。例如:要是當下精神狀況不佳,必須延後處理較大的任務,該如何取捨?或是在要安排行程時,無法兼顧工作的難易度和大小輕重呢?這種無法兩全其美的狀況,可是會經常發生)。
相對來說,大眾對箱型時間所知甚少,上網搜尋「箱型時間」的次數,比搜尋其他時間管理術的次數少很多。舉例來說,「艾森豪矩陣」和「番茄工作法」的搜尋次數是「箱型時間」的好幾倍。
但現在你將成為人數相對較少的「箱型時間採用者」。已經有愈來愈多擁護者看見、享受它的好處,人數正穩定增加,而且它不像賽局理論,需要關鍵少數保守祕密,才能延續價值,箱型時間能使所有相關者受惠。事實上,愈多人製作時間箱,所有人就愈能互相協調、順暢合作(參見第6章)。
了解箱型時間的基本,立即動手實行
如果你能一面閱讀本書內容,一面練習箱型時間,受益將更大。我無法把箱型時間的所有好處統統塞進這裡,但我能告訴你定義以外的基本知識,帶你熟悉它,讓你能從明天,甚至從今天就開始嘗試。你需要抱持正向態度,相信這套方法是有效果的。Part1的其他章節會有更多能證明箱型時間優點的證據。
最後,這套方法包含了兩個環節:計劃和行動。雖然是Part2、Part3才要分享的內容,但我先列舉「計劃」和「行動」分別要做的事:
計劃(天或之前)
- 在一天當中被各種忙碌事物遮蔽心智、影響判斷力之前,先訂一段時間(十五或三十分鐘),利用此時間來決定,哪些事情最重要、需要完成。
- 將這段時間設為行事曆上(數位行事曆尤佳),每天早上要優先處理的行程或前晚的最後一項行程。記得設定週期性,這樣就不會錯過這個時間。
- 重新檢視待辦清單。如果你沒有寫待辦清單的習慣,那就從現在開始!我們要把待辦清單上的事項排入行事曆,待辦清單寫得愈清楚,箱型時間就執行得愈好。
- 從清單中挑出最重要、最急迫的事項,把它們加進行事曆。盡可能預估每一項任務需要的時間。先別擔心順序,排進去就對了。
- 開始執行,若發生錯誤,會讓你學得更快。剛開始時,你可能會落後或高估任務需要的時間,放心,這很正常。
行動(當天)
- 準時開始執行。
- 排除會令你分心的干擾因素,尤其是智慧型手機。
- 遵守計畫。不要質疑自己或破壞已經做好的決定。除非發生緊急事件,否則先前你在腦袋清楚時所做的規劃,絕對勝過你在混亂一天中受各種狀況影響的判斷。
- 準時結束,把事情搞定,別執意做到完美,你已經很優秀、很好了。
- 目標放在分享完成的時間箱。這樣會產生一股正向的推動力,幫助你完成事情並做到可以分享的程度——這是個很重要的標準,後續你會學到。
- 你可能會分心和偏離軌道。發生這個情況時要有心理準備,請練習回到時間箱、
- 回到你原本的任務上。有了這樣的經驗,干擾因素會變少,時間也會縮短。
「箱型時間」非常適合邊做邊試。每天早上起床,都是試驗、改進、提出質疑和內化的全新機會,不要放過這些機會!你也許會想每兩天來試一次(例如每週一、三、五或每週二、四、六),讓自己慢慢上手。你可以藉此比較有沒有採用箱型時間,在日常生活的差異。但我敢說,你很快就會想在沒有安排時間箱的日子也開始實行。
現在,你應該已經了解何謂箱型時間,以及這套方法「開箱即用」的各項特色。由衷鼓勵你動手製作時間箱,邊做邊學。
接下來幾章,我們將逐一檢視驗證箱型時間管用的證據,以及你能從中獲得的好處。箱型時間本身具備的魅力、優點,將說服你它是非常特別的時間管理方法,不只能提高生產力,甚至可以成為指引生活的最佳良方。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箱型時間:高速時代的15分鐘深度專注力》,三采出版
作者:馬克・曹-桑德斯(Marc Zao-Sanders)
譯者:趙盛慈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馬斯克1年完成8年工作的時間祕密
高效 × 專注
從15分鐘「箱型時間」開始!
待辦清單+數位行事曆
一次做一件事的力量
實現工作生活平衡!
特別設計
引導・閱讀・實作 沉浸式閱讀
馬斯克、比爾蓋茲、賈伯斯都在用,
頂尖人物的時間祕訣!
全球第一本「箱型時間」使用專書
英美法日14國版權競相售出!
設限,不是要你一板一眼地遵守,
而是更有意識地過生活!
每天,超過10億人一睜開眼,就被手機、電腦綁架,花八小時或更長時間處理訊息而不自知。
眼花繚亂的生活捆綁了我們,我們面臨無數選擇卻無法正確做決定,更多的人因此困惑、消極、憂鬱。
這是你每天的日子嗎──
〆起床睜開眼就看手機、睡覺時手機整晚放在身邊充電!
〆生活脫離不了3C、數位資訊!
〆把工作的煩心事帶回家,把家裡的煩心事帶到職場,生活工作切不開!
〆被迫一心多用,卻沒有一件事處理得好!
如何擺脫這樣的無限輪迴?
關鍵是>>>「箱型時間」
這是廣受成功人士喜愛的時間管理
馬斯克、比爾蓋茲、賈伯斯、榮格實際採用!
金融、醫學、地產、教育、運動、時尚各界人士好評推崇!
一件本該兩小時完成的專案報告
主管交辦工作、同事插話閒聊、部屬有事求救、訊息信件干擾不斷,為何進度無法推進!
箱型時間是你找回自主的最佳解方!
方法是──
☛每天安排15分鐘整理今天15個小時要做的任務。
☛將任務拆解成15、30、60分鐘的時間箱,寫進行事曆,你的一天最多將有96個時間箱。
☛執行!一次專注15分鐘,完成至可接受而非完美。
☛依照緊急程度排序,準時開始、準時結束!
POINT!!重點不是何時開始,而是你要做多久時間!
本書特色
引導・閱讀・實作——沉浸式閱讀
・24篇文章逐步理解「箱型時間」
・每篇不超過6000字,10分鐘完讀
・各篇關鍵字設計快速預習內容
・文末設計「本章回顧」、「想一想」,幫助複習更鼓勵思考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