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執行單一任務是一種習慣。堅持這個習慣最好的方法就是慢慢培養。如果各位也跟大部分的人一樣,一直以來都習慣於同時進行多項工作,那麼更應該慢慢培養這個習慣。所以,得花一點時間,對自己保持耐心,原諒自己偶爾犯錯。
文:戴蒙.札哈里斯(Damon Zahariades)
不要一心多用
我們大部分的人會同時進行多項工作。我們會試著同時處理多項事務,並且相信這樣做有助於我們完成更多工作。但是,其實多數人憑直覺就能明白,這麼做的結果是不切實際的。一心多用會削弱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更容易分心、增加我們的犯錯率,以及降低我們的工作效率。
但是還有另一個放棄這種作法的理由:它讓我們更有可能拖延。同時處理多項任務和專案,會讓我們感覺自己好像完成了許多工作。我們享受這種成就感。不過問題是,這通常只是一種錯覺。我們讓自己忙於不重要的任務,但卻忽略(或者更糟糕的是,刻意忽略)更重要的任務。
換句話說,同時進行多項工作通常是一種拖延的形式。
社會作家克雷.薛基(Clay Shirky)在為 Medium 平台撰寫的一篇文章中,做出了最好的解釋,以下是他所寫內容:
「人們經常同時處理多項工作,因為他們相信多工處理可以幫助他們完成更多工作。這些成果從未實現;相反的,效率會下降。然而,多工處理伴隨而來的副作用是,它提供了情感上的滿足感(多工處理在工作期間帶來了拖延的樂趣)。」
最後一句話值得重複:「多工處理在工作期間帶來了拖延的樂趣。」
這是非常有誘惑力的影響,大到影響了我們的行為。生產效率高的錯覺,讓我們充滿積極的感受。當我們認為自己已經完成很多工作時,在情緒上會感到很滿足。這些感覺會鼓勵我們,重複採取任何能夠帶來這種感覺的行動。
因此,我們會繼續進行多工處理。這就是很難遏止這個習慣的原因。但是,如果你真的想停止拖延行為,你就必須控制它。延遲行動與多工處理這兩種習慣是密不可分的。
如何成為單一任務執行者
從事單一任務是一種習慣,就像其他任何一種習慣一樣。因此,當你想培養這個習慣時,要對自己保持耐心。採取小步驟,並且透過長時間來建立它們。
第一,我強烈建議從每日待辦事項清單著手。不要依賴自己的記憶力,寫下每一件需要注意的事項。清單上的事項愈少愈好,因為如同我們前面所提到的,事項少可以減少選擇,並提升專注力。
第二,為待辦事項清單上的每個任務排定優先順序。可以使用數字(一、二或三)、字母(A、B或C)、或選擇的任務管理APP的排定優先順序功能。
第三,在前一天晚上確定任務的優先順序。這樣一來,就不用在需要完成它們的那一天,浪費時間去做這件事。只需要查看清單,先找出優先順序高的事項,然後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事項上,之後再解決比較不重要的工作。
第四,清除工作空間裡的干擾,包括環境與數位干擾。我們在「練習13」和「練習14」中已詳細介紹這個主題。
第五,使用時間分段法安排每一天(「練習15」中所討論的內容)。以時間分段方式工作,可以讓各位一次專注於一項任務。
第六,若經常試圖在線上同時執行多項任務,那麼請關閉所有瀏覽器分頁,只留下一個分頁就好。這樣就比較不容易受到網路上源源不斷的干擾。
第七,每當從一項任務切換到另一項任務時(這就是所謂的多工處理)都應該意識到中斷任務帶來的成本。這個成本稱為轉換成本(switching cost),它會對工作效率帶來破壞性的影響。
請記住,執行單一任務是一種習慣。堅持這個習慣最好的方法就是慢慢培養。如果各位也跟大部分的人一樣,一直以來都習慣於同時進行多項工作,那麼更應該慢慢培養這個習慣。所以,得花一點時間,對自己保持耐心,原諒自己偶爾犯錯。養成這項習慣的好處是,會擁有更高的專注力、更高的生產力,而且比較不容易拖延。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不內耗的拖延自控練習一流生產力專家教你21個提升「時間CP值」的高效法則》,樂金文化出版
作者:戴蒙.札哈里斯(Damon Zahariades)
譯者:劉奕吟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蟬聯AMAZON電子書「心理研究與時間管理類」NO.1,13種拖延原因 × 21個高效自控練習
明知道非做不可,卻還是無法專注?待辦清單列一大堆,最後卻一個都解決不了?從今天開始有效對抗拖延,擺脫焦慮與內疚的情緒內耗,重新拿回人生中最重要的資源──你的時間。
你是否有過以下困擾……
- 害怕失敗,於是無法採取行動
- 缺乏自信,認為自己無法達成目標
- 缺乏動力、感覺無聊,因此延宕正事
- 堅持完美主義,因此總是感到挫折
本書作者是知名時間管理與生產力諮詢顧問,也是多產的暢銷作家,但其實本身也曾為慢性拖延症所苦,深陷拖延所帶來的內耗感。他形容自己是個「完美的拖延症研究案例」。
拖延是人性,與其用意志力克制,倒不如認識與了解。作者在書中將拖延定義為:當儘早對某件事採取行動理應是更好的決策,卻採取延遲行動的行為。
為了重新找回正常的生活,他致力於克服拖延症,盤點出大多數人踏入拖延境地的13種原因,更透過親身實踐,提出21個提升「時間CP值」的高效自控練習。當然,縱使知道怎麼防止拖延,難免還是會有懶得採取行動的時候。作者說,偶爾「主動拖延」,反而能幫助自己減輕心理壓力,還能順利完成每件該做的事!
如果你正在努力擺脫容易延宕和分心的習慣,你並不孤單。這並不容易,也不能很快被改善。最重要的是,請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改變。拖延的誘惑永遠存在,本書提供簡單的藍圖,而你需要做的,就是按圖索驥,告別慣性拖延老症頭,
更聰明地管理你的時間。當某天你發現自己沒那麼容易受制於這種誘惑,恭喜你,你已贏得這場戰役。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