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目前採用此制度的英國企業超過200家,共計僱用逾5000名員工,其中以行銷、資訊科技及顧問業最為普及,甚至也有公務部門響應。不過也有專家提出警告,認為將相同工作量壓縮在更少工作天內,反可能導致工作七八小時後效率遞減。
自2022年6月首次展開實驗以來,週休三日的「四天工作週」概念已從試行計畫,化為席捲英國的廣泛運動。直至2025年初,已有超過200家英國企業轉換至此模式。
這股風潮主要源自英國倡議團體「4 Day Week Foundation」的推廣,旨在改善工作與生活平衡、提升生產力,並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吸引人才。雖然支持者稱此舉將徹底改變過時的工作模式,提升員工福祉與生產力,然而這股看似美好的變革浪潮背後,卻也暗藏危機。
從企業到公部門,許多單位都開始「週休三日」
四日工作週的實施範圍,正從私人企業擴展至公部門。
英國《iNews》報導指出,根據「4 Day Week Foundation」的分析,目前採用此制度的英國企業超過200家,共計僱用逾5000名員工,其中以行銷、資訊科技及顧問業最為普及。
值得注意的是,南劍橋郡議會(South Cambridgeshire District Council)成為英國首個導入四日工作制的地方政府,且此政策不僅適用於一般文職人員,更擴展至包括垃圾清運等基層工作。而且實施成效相當顯著,該議會在2023年推行新制後,在「難以填補」的職位上,節省了約40萬英鎊的臨時人力支出。
報導也引述多位專家分析,表示在製造業方面,四日工作制能讓員工更靈活地安排托兒與接送時間,搭配人工智慧技術的導入,不僅可提升生產效率,還能降低能源支出。
在行銷業界方面,由於行銷本質上是「永不停歇」的產業,員工經常需要在非工作日處理社群媒體及行銷活動,因此縮短工作天數可能有助於預防普遍的職業倦怠問題。
教育領域方面,「4 Day Week Foundation」執行長則認為這可能是解決教師招募與留任危機的關鍵,建議將發展教育人才的重點,從單純提高薪資轉向改善工作生活平衡。
除了多放一天假,「週休三日」可能也是雙面刃
儘管「週休三日」熱潮持續升溫,也有專家對可能的負面影響提出警告。
《iNews》報導提到,採用週休三日的趨勢,與部分大企業政策形成鮮明對比。例如JP Morgan和亞馬遜,最近皆廢除實施五年的混合工作模式,要求員工恢復每週五天的辦公室上班制度。
根據《The Conversation》分析,並非所有四日工作週計畫都能為員工健康帶來效益,若管理不當,要求員工在更少工作天內完成相同工作量,可能導致壓力與倦怠感增加。
報導也指出,週休三日的模式可能不適用於所有工作類型或產業,例如需要實體出勤或採用輪班制的產業,可能需要重大的結構調整,另外也有人擔心,若企業全面縮短每週工作日數,可能會影響員工薪資,或減少部分時薪制的工作機會。
曼徹斯特大學生產力研究所所長也提出擔憂,認為將相同工作量壓縮在更少工作天內,並非總能獲得正面成效,反可能導致工作七八小時後效率遞減。
對此,「4 Day Week Foundation」執行長認為,傳統朝九晚五、一週五天的模式是百年前的遺留產物,已不符合現今需求。先前也曾有報導指出,英國銀行Atom Bank在轉換為四天工作制後,雖然每日工時略有延長,但整體生產力維持不變,公司仍保持獲利與成長。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