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你可能覺得自己只是就事論事,部屬卻認為你沒顧慮他的感受。你也可能因為過於糾結,表現得婉轉,讓他們不明白自己是拒絕的意思,因此來回拉鋸。事實上,和你有同樣煩惱的管理者,也大有人在。
文:賈琳潔
拒絕部屬提議但不得罪人
團隊例會上,你正帶著大家討論專案進度,部屬小李向你提出了新的執行方法。這個做法會延遲項目交付時間,也有一定風險,但小李認為這樣做對達成專案目標有更長遠的意義。為了往下推進會議議程,你跟小李說:「這個想法在今年不太適用,以後有機會我們再討論。」
文:賈琳潔
拒絕部屬提議但不得罪人
團隊例會上,你正帶著大家討論專案進度,部屬小李向你提出了新的執行方法。這個做法會延遲項目交付時間,也有一定風險,但小李認為這樣做對達成專案目標有更長遠的意義。為了往下推進會議議程,你跟小李說:「這個想法在今年不太適用,以後有機會我們再討論。」
小李面露尷尬,會議的後半段就再也沒發言過。看到這個狀況,你試著鼓勵小李發言,想緩和一下氣氛,但他不怎麼積極,你心裡也覺得尷尬起來。
拒絕他人從不是容易的事,直接了當會讓對方不舒服,太過迂迴又會延誤事情。你可能覺得自己只是就事論事,部屬卻認為你沒顧慮他的感受。你也可能因為過於糾結,表現得婉轉,讓他們不明白自己是拒絕的意思,因此來回拉鋸。事實上,和你有同樣煩惱的管理者,也大有人在。
作為管理者,你需要做很多決定來集中團隊資源,把精力放到最應該做的事情上。你既需要集思廣益,運用團隊成員的聰明才智與創造力解決問題,又需要在眾多意見中取捨,採納好點拒絕不合適的想法。但如果拒絕的方式不恰當,就會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
- 打擊部屬工作積極性。
- 破壞部屬思維創造力。
- 影響團隊的開放文化。
- 耽誤團隊的寶貴時間。
拒絕人不容易,但還是得做。那麼,該如何更有效的執行,同時不打擊對方的積極性?我們首先要了解作為拒絕者的你,和被拒絕一方的部屬,在這件事情上的需求。
你的需求是做出正確判斷,盡快把工作推進到下一步,不要在對方天馬行空的想法上浪費時間。所以,你選擇直言不諱的說:「這個想法我不同意」、「你把事情想得太理想化了」、「這個策略行不通」。
部屬的需求是讓主管和同事們知道自己的想法,認可提議,這樣他會覺得自己對團隊有貢獻、有價值,因此更有信心。所以他嘗試把意見說出來,並且不希望被誤解或無視。
結合雙方各自需求,作為主管的你,可以採用以下四步來進行有效的拒絕式溝通。
放下糾結,開門見山
我想大家都能理解,如果今天要你拒絕主管的意見,這肯定是個挑戰。然而,當你面對的是部屬,作為主管的你應該已占據有利地位,為什麼還會在拒絕時瞻前顧後?其實,這種心態是有心理學根據的。
「認知失調理論」(Cognitive Dissonance)認為,當一個人的行為與其價值觀、信念或自我形象不一致時,就會產生不適,即認知失調。當你拒絕別人時,可能會引發認知失調,因為你的行為與你的價值觀—友善、幫助他人不一致,這可能會導致你內心不安和矛盾。
如果你是一個極具親和力、處理事情時更加偏向以人為本的領導者,就會更加在意自己的拒絕對部屬造成的影響,以及能不能維護自己一貫想要塑造的親和形象。一旦部屬表現出沮喪、失望、抗拒,就會引發你的情緒,讓你感到尷尬、內疚、失望、憤怒。
了解原理後你就能明白,糾結的你是把拒絕與不友善、不利他劃上等號。但是,拒絕是行為,友善是態度,用友善的態度拒絕,仍然可以傳遞你利他的核心理念。
把拒絕理解為你在幫助部屬調整問題,協助團隊統一方向,將你的拒絕合理化,讓它變成為部屬提供回饋的一種常見方式。
尊重感受,認同動機
能提出建議的人,通常是有思考過、有意願把事情做好的部屬。認知到這一點,就能明白他們提議背後的需求,是需要被你理解和認同。理解,是聽懂他在說什麼;認同,是同意他所說。你不一定要認同他所說的,卻要肯定其提議背後的良好動機;而認同動機,是以認真聽懂他在講什麼為基礎的。
但情況往往是,部屬的高談闊論根本不符合當下情勢,或者他的想法在你看來不值一提。你不自覺皺起的眉頭,忍不住打斷對方,這些動作已經將你的不耐煩暴露無遺。即便你拒絕得對,部屬也會認為你根本沒有好好聽他在說什麼,因此心生不滿。
所以認真傾聽部屬說話十分重要。如果時間有限,可以提醒他需要言簡意賅的表述。聽完後,根據你的理解重述對方的想法,可以用「你的意思是……我的理解對嗎?」向對方確認自己是否理解正確,並讓他知道你在認真聽,從而讓他感到你的尊重和耐心。
澄清理解後,要使用肯定和積極的言語來表達對部屬的感謝:「感謝你提出這個想法,你一直在積極思考,想讓這個案子做得更好。」
提供解釋,尋求理解
儘管對部屬來說,希望得到的最好回饋是自己的提議能被採納,但能讓他表達並被傾聽,得到尊重和合理的解釋,對大部分人來說已經非常滿足了。
若你能根據他的提議,給出目前不採納方案的合理解釋,可以使彼此獲得以下好處:從邏輯上讓部屬接受提議不被採納的原因,使他了解你的決定是基於實際情況,已經考慮到了各種因素,而不是因為個人偏見而否定他的提議;情感面向上,可讓他感受到被尊重;從面子上來講,也給了他臺階下。
你可以這樣對部屬說:「這個想法如果在三個月前進行草案時提出,確實值得好好探討。不過現在人力、物力已經投入了,再調整會延誤交付,所以我們還是需要回到當下思考方案。」
找出價值,積極認可
然而,是不是每個被拒絕的提議都毫無意義?其實不然。如果認真想一下,就會發現任何提議都有積極的一面。
- 雖然現在不能被採納,但是可能對未來或者其他案子有啟發意義。
- 雖然想法有邏輯漏洞或太理想化,但當你允許團隊提出不同想法時,其實是在為團隊創造開放工作氛圍。
- 雖然這個提議不合適,但它可以激發團隊更多有意義的探討。
能在看似消極的事情中發現積極的一面,並即時提取、予以回饋,有利於體現你的影響力。
對這個提議的部屬來說,一個被拒絕的想法轉變成了機會;對於團隊來說,大家意識到提出想法是好事,從而營造一種不怕被拒絕的氛圍。此時,你可以這樣回饋部屬:
- 「你這個想法倒是提醒了我,我們另一個案子在立案階段,可以好好考慮一下。小李,你把這個想法的細節整理出來,我們在那個新案子的溝通會上具體討論。」
- 「小李,謝謝你做了好示範,勇於提出想法。大家剛才在會議上都不怎麼發言,就我一個人在講,但你們的聲音才是最重要的。」
- 「借著剛才小李的這個提議,我有個類似的想法,也跟大家討論一下。」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帶人高手:教了、罵了 還是沒進步?火爆的、會哭的部屬怎麼溝通?選人、用人、留人的痛點管理與應對策略》,大是文化出版
作者:賈琳潔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教了、罵了,還是沒進步?如何下指令,部屬才會把事情做對?團隊起內鬨,我該強行介入,還是讓他們自行處理?沒自信的愛哭部屬、自尊心過強的火爆部屬,怎麼應對?得力員工提辭職,該慰留嗎?他是一時衝動還是心意已決?
作者賈琳潔曾任職外商優創數據技術有限公司(ReSourcePro),15年期間由人力資源助理升職為招聘負責人。一年內成功招募2,000名優秀人才,面試超過萬人。
本書列舉所有主管會遭遇的狀況:工作指派、危機處理、激勵技巧、選才、留才……以真實情境,點出主管最常遇到的「痛點」,並提供應對策略──
交派任務的技術:部屬教了、罵了,還是沒進步?你得改變下指令的方式:從「我說你聽」變成「你說我聽」!請他自己提問、複述、製作樣本,確認共識。
給意見要即時,少用形容詞:「不夠細心呀」、「要多點耐心」,要換成具體、能指導行為的表述:「這個錯誤可以透過比對原始資料避免,多檢查幾次再交。」
你的和他的情緒,都要管理:成員鬧內鬨怎麼處理?根據衝突強度、員工成熟度,判斷是否介入。萬一是自己誤會部屬,怎麼道歉會讓你的「對不起」更有誠意?脾氣火爆員工怎麼溝通。自尊心強的人怎麼教?動不動就哭、見你就躲的部屬,怎麼管理他的情緒?
你無法改變一個人,只能選對人:白紙應屆生工作經驗少,只能評估穩定性。面試時怎麼判斷?老鳥呢?留意那種把「看別人處理的經歷」當作「自己經手」的吹噓。有三種人,能力再好也不能要。哪三種?
留才,人在心也在:留人,就像追女生。得讓對方知道:「我很重視你」、「你選我很值得」。所以,唸對他的名字、迅速回應他的需求,讓他了解繼續留下有啥好處。所有離職都有跡可循,怎麼預判?離職效應會傳染。有五種人最容易受到離職傳染的影響。如何預防、穩定軍心?
五大模板、46個場景分析,主管選人、用人、留人的痛點管理與應對策略。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