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達利歐微笑著,毫不拐彎地說:「你們走運了,我們要進行大改造。」達利歐繼續說:「在場不是所有人都能留下來,大部分的人都保不住飯碗。」他似乎愈說愈起勁,笑著談為何員工們「很走運」。接下來幾週他們還有機會,這就像真人實境秀《我要活下去》(Survivor),參賽者互相鬥智,看誰撐得比較久,過程說不定還會很好玩。


作者:羅伯.柯普蘭(Rob Copeland)

二○一六年中,一群工人接連兩年在橋水旁的草地上搭起巨大帳篷。不同於十五個月前的四十週年慶,這次鮮少人知道其中原因。對許多人來說,答案揭曉時不會太愉快。

這時慶祝似乎很奇怪。橋水主要的對沖基金Pure Alpha已連續五年表現不佳。有家報紙說:「達利歐失去點石成金的魔法了。」而原因不明。達利歐仍然不看好美國經濟,但美國一再打臉他的預測。二○一六年中,Pure Alpha槓桿基金下跌 一二%,公司內部傳出客戶在撤資。達利歐卻另有看法。他打電話給長期投資人說,有鑑於橋水數十年的紀錄,現在正是加大投資力道的好機會,還說橋水難得有能力管理更多資金。

九月中,帳篷終於完工。達利歐不賣關子了,發大會邀請給全體員工,會議主題是橋水的未來。

員工們紛紛進入帳篷後,發現這不同於去年的週年慶派對,既沒有華麗吊燈和軌道燈,瞄了座位下也沒看到預調好的藏酒,望向人群可看到本來外向活潑的詹森表情凝重。他依然承受著長期的懲罰,只保住了共同投資長的職位。唯一與去年一樣的是攝影師們無所不在,在替橋水的透明圖書館錄影。

達利歐微笑著,毫不拐彎地說:「你們走運了,我們要進行大改造。」

至少有一個人偷看iPad上的《原則》,想找「改造」這個詞,卻沒有找到。但在場的人都知道,看似最無害的字眼往往帶來最混亂的結果。

達利歐說,這次要改造的不是地方,而是要改造人。橋水已有一千七百名全職員工,還有數不清的約聘員工,公司變得龐大又難以管理。他說為了保護橋水所有人,許多在場的人必須丟掉工作。

達利歐繼續說:「在場不是所有人都能留下來,大部分的人都保不住飯碗。」他似乎愈說愈起勁,笑著談為何員工們「很走運」。接下來幾週他們還有機會,這就像真人實境秀《我要活下去》(Survivor),參賽者互相鬥智,看誰撐得比較久,過程說不定還會很好玩。「最棒的是你會更了解自己。」

這番話呼應了《原則》的崇高理想。對許多真正的信徒來說,不論老少,這番演講實在打動人心。他們認為,自己很幸運能在重視自我提升的地方工作,把這次改造當作成長旅程的下一步。不少人相信自己必定能留下,而會被淘汰的是其他人。橋水近期投資表現不佳,也佐證了橋水需要修正方向的論點。雖然在場沒多少人了解橋水的投資策略,但如果公司投資績效好轉,所有人都可能加薪。

改造的第一步就值得讓人樂觀。橋水要求每個人列出公司的不良管理案例與不良管理者。在這個經典的橋水練習中,每個人又有機會抱怨他人的工作,大部分的人都很放心地犧牲同事們。

然而數天過後,達利歐一名推手不小心把計畫要旨的電子郵件寄給公司裡一大群人,改造會促進個人成長的幻想就此破滅了。

郵件中寫道,這個計畫類似《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的情節,即孩子彼此獵殺以求生存的反烏托邦故事。該員試圖收回郵件,但為時已晚。達利歐也沒有想對這封郵件加以澄清。橋水內部的氣氛轉為陰沉,生存競賽開始了。

那年十月,科幻在橋水內部成為現實。雖然有人覺得《飢餓遊戲》的比喻太誇張,畢竟沒有人真的會被殺死,但另一部電視影集《黑鏡》(Black Mirror)播出時,內容相似得不可思議。

《黑鏡》 是部探討科技負面影響的科幻影集。十月中,正值改造高峰,《黑鏡》剛好播出新一季首集〈急轉直下〉(Nosedive),背景是一個架空世界,公民每次互動都會用一到五分互評。女主角(由布萊 絲.達拉斯.霍華飾演)太過執著於自己的評分,到頭來遭遇一連串不幸,分數下滑再暴跌,周圍的人都認定她是軟柿子。該集結尾是她被捕入獄。這集與橋水太過相似,詭異到公司內部不禁有人懷疑,是否有人向編劇通風報信。

當然,科幻影集與橋水公司之間存在著許多差異。《黑鏡》的評分系統幾乎是合情合理,很容易就看出個人分數下降的原因,但橋水的評分則變得更加不透明。

達利歐在大帳篷宣布改造計畫後,徹底放棄了佯裝公開透明的假象。數天後,他召集高層主管(包括共同執行長艾琳.穆雷和喬恩.魯賓斯坦)到橋水的四面玻璃會議室討論未來計畫。達利歐站在白板前,速速寫下誰留誰走時,其他人注意到走廊上突然熱鬧起來。橋水員工迫不及待想一窺自己的去留,好像都在偷看達利歐潦草的筆跡,希望預知自己的命運。達利歐立即派人買了一大捆厚牛皮紙,貼滿會議室的玻璃來擋住員工的視線,以免看見裡頭的討論。

在會議室內,達利歐指示原則隊長、監督員、政治局和其他核心團隊全力行動,准許自由調查任何疑似表現欠佳的員工。

達利歐也藉機削減成本,打算把年薪超過七十萬美元的人薪水砍半,減少的部分放入獎勵計畫,只有在數年後符合難以實現的條件才能領到。改造計畫的部分有了新代號:N計畫。N代表十一月,即達利歐希望完成整頓的時間。當時只剩不到一個月。

那要如何達標呢?PriOS。大規模裁員本來應該是由達利歐開發中軟體系統派上用場的絕佳時刻。他先前告訴客戶,PriOS應該能提供一步步的指示,告訴橋水誰該留下、誰該調職、誰該開除。 當然,除了達利歐以外,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這個系統做不到。一如往常,沒有人有勇氣告訴他真相,尤其他如今又在隨便找理由裁員。

保羅.麥克道爾告訴同事,他懷疑自己可能會被開除。他忍受著橋水職場生活的屈辱,部分原因就是高薪。他在附近最貴的「川普公園」(Trump Parc)大廈買了二戶,打通成一戶(他在加拿大老家也有房子)。他猜想沒有其他工作能給他接近橋水的薪水了,如果他被發現花了將近十年開發的先進人格評判軟體,至今仍然無法運作,就更不必妄想了。

改造開始不久的一天早上,麥克道爾的手機響了,是達利歐要他「反思」自己在橋水的角色。 麥克道爾覺得危險逼近,達利歐幾乎只有聊到心痛的事才會使用這個詞,就像《原則》中所說:「痛苦+反思=進步」。麥克道爾打了一份摘要,部分主張他在橋水工作多年後,達利歐早已充分了解他的優缺點。他靜靜等待風暴來臨。

讓麥克道爾意外的是,達利歐好像平靜地接受了他的反思,還要求見面。麥克道爾深吸一口氣,走向達利歐的辦公室。

達利歐正等著他。「你漏掉一件你真的非常擅長的事情,你超級會帶人的啊。」

麥克道爾明顯鬆了口氣。他喜歡在《原則》訓練營當老師,也樂於跟新人相處,只是日後他們會被橋水的職場消磨掉心志。他很高興能多花點時間陪陪他們。

但達利歐還沒說完:「我要說的是,你的薪水會大幅削減喔。」

麥克道爾心一沉,詢問會減多少。

「一半。」

「瑞,我有其他負擔耶。我才剛買了房子── 」

達利歐面無表情地打斷他:「我就只能給這麼多,你要辛苦點了。」

麥克道爾整個人洩氣不已,他後來告訴友人們,他覺得達利歐是在實現之前說要踹爆他老二的願望。

達利歐繼續說:「你沒辦法管人啊,你自己也這麼說過。」

麥克道爾後來被降職、有了新上司,職等比達利歐低了好幾級。麥克道爾不只失去了一半薪水,還失去了達利歐帶來的保護傘,畢竟橋水只有達利歐的話才算數。如今,麥克道爾孤立無援了。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暗黑原則:那些瑞.達利歐沒告訴你的橋水公司和《原則》真實故事》,寶鼎出版

作者:羅伯.柯普蘭(Rob Copeland)
譯者:林步昇

momo網路書店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紐約時報》暢銷書!2023年Amazon最佳書籍,瑞.達利歐不希望你讀這本書

當橋水基金的創始人、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創始人雷.達利歐在2022年宣布他將卸任這家近50年前從公寓起步的公司,這一訊息震驚全世界。達利歐因其公司驚人的成功而在國際上獲得崇拜和名聲,並因他頻繁的媒體露面、與名人的交往,以及其暢銷書《原則》的出版而增添神祕色彩。然而,《暗黑原則》的得獎記者,紐約時報的羅伯.柯普蘭揭穿了這位仁慈企業巨擘所精心構建的人設,揭示他的「原則」實際上是現代記憶中的一大傲慢—它們在實踐中助長一種有毒的偏執和背叛文化。

《暗黑原則》是一段引人入勝、超越虛構的旅程,深入探討財富和權力的稀有世界。它毫不留情地審視了達利歐所稱的其商業成功和意義人生的核心信條「激進透明」所帶來的痛苦。作者柯普蘭利用數百次內部和周邊人士的訪談,帶領讀者進入一個充滿故事的房間:美國前FBI局長詹姆斯・科米親吻達利歐的戒指、現任賓州參議院候選人大衛・麥考米克飲用「酷樂水」,以及一群難忘角色在他們魅力領導者的注視下,與自身的心理和道德極限作鬥爭。

這是一個警示故事,對於任何堅信賺取大量金錢與揭示人性原則有任何關聯的人。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