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教父」電影系列不管哪個時代的人看,都不免有一種惆悵感、感嘆局中人的身不由己。Alex在課程後半段引述「盧梭」的話:「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有一句話說,《教父》是人生一切問題的答案。到底教父是不是人生一切問題的答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件事:Alex(鄭志豪)老師一天八小時重新詮釋的《教父》,是很多重要問題的答案。以下我就用「GOD FATHER」這九個關鍵字略作心得分享:
1. Give & Take : 拿之前、給對方真正想要的
可能是影史上最經典開場之一的一幕,敘述一名為了替女兒「討公道」而求助於教父的義大利人包那薩拉,被教父拒絕的過程。關鍵就在於「你給的不是對方想要的」。包那薩拉以為用錢可以打動對方、而對方其實只是更想要的是尊重。
Alex在這邊提到亞理士多德說服三要素以及價值三角。我會的東西不多,不過至少現在面對任何一場哪怕只是簡單的交涉,在準備階段透過資料搜集後,我都會習慣性的把雙方(有時候是多方)的談判三角畫出來,去思考各方的「預期價值」、「提供價值」,在會談的初期測試雙方的「給」、「拿」有沒有匹配的之處,並且探詢更進一步創造「共同價值」的可能。
以我最初到現在的單位上班為例、幾乎等同於要該醫院「從零開始」全新建立心臟血管外科業務版圖,為了避免眼高手低、並且證明自己是「可以被投資的」,在最初階段就快速做出某些成績是很重要的。但是這對於沒有人、沒有地點、沒有固定作業時段的我來說,如何思考與別的科室合作的空間、協調使用對方資源就變得很重要。
最典型的莫過於心臟內科的「心導管室」。一般來講醫院裡面的心臟內外科往往關係挺微妙的,既合作又競爭,不過不管關係如何,心臟外科醫師意圖使用心導管室這種「侵門踏戶」的行為往往會招來極大的阻力,小醫院的心臟外科醫師常常就是拉高層一起「硬來」,在台灣幾乎沒有一間小醫院的心臟內外科相處融洽的、勢如水火是常態。
而我可以在到職半年以來跟所有心臟內科醫師、導管室同仁都相處融洽,對方基本上也不反對我使用心導管室,就在於我不斷地去思考、並且試圖讓「雙方的想要跟需要」更加契合,無論是實質合作內容、或相處感覺上。
2. Overdone: 做到超過、才會剛好
Alex在課堂上提到一點:在職場擁有強大競爭力的秘訣絕對不是「做到老闆要求的」,而是「做到老闆會怕」!那麼你就成功了。
就在不久之前,有一天深夜老闆打電話來提醒我:因為這幾個月心臟外科各項業績大幅成長(包括許多以前在苗栗前所未見的項目),所以打算跟衛生主管機關申請「總額度提高」,因此勢必會在初期被「放大鏡檢視」,提醒我要「謹慎挑選適合的病人、治療標準抓嚴一點」。當然我一項都是按規矩辦事的、沒有必要治療的病人絕對不會浮濫,不過,從overdone這個標準來看,我知道我在對的方向了。
3. Don't refuse on the spot : 不要當場拒絕
教父買水果遇刺一幕已成影史經典,不過也是令許多人滿腹疑問的地方:「之前跟毒梟談判不是談得不錯嗎?給足對方面子、也擺明不會干涉對方、不衝突了啊?」
事後分析可能原因之一就是「當場拒絕」對方的提議,這在教父的身份裡面或許不得不那麼做,不過轉到我們日常場景裡,你永遠有機會「回去再討論看看」。談判三項原則裡有一項是「不要當場做決定」。
看到好的提案:always can say yes later. 而看到心裡馬上想打槍的提案呢?可以「佯裝答應、回去多討論擺平內部聲音,之後再丟出一些對方難以配合條件。」
4. Formal dressing : 選擇合適的穿著
承第三點,分析教父遇刺的原因還有一個是帶著大家出去跟毒梟索拉索談判的時候「穿得太休閒」、以至於被看扁了。Alex說他「搞不懂為什麼刻意要展現跟對方平起平坐的樣子」。
在職場工作越久,越發體會到穿著對於職場各種場合的重要,穿著合適的「戰袍」不僅影響別人對你的態度、也會影響你看待自己的角度,整個氣場都會隨之變化。
外科醫師有時候嫌頻繁換衣服麻煩、總是穿著手術服在醫院裡晃來晃去。而現在我會儘量出著正裝(包含領帶與領帶夾)看診、出席會議、與高層會面、甚至牽涉多科主管的會談場合,你可以明顯感受到其中的差別。
我認為「刻意降低正式感、增加親和力」的穿著策略不是沒有用到的機會,有一次我去與護理部同仁開會、就沒有刻意換回正式服飾,因為那場談話的內容風格刻意要營造輕鬆氣氛。不過一般來說,正式服裝出錯的機會比較低。
5. Ask : 設法多問一點
Alex在「快速上手的談判四A」其中有一項A,代表問三件事:Ask for what u want. Ask for more info. Asking " Help me to understand why? "
新手談判(特別是反應快的人、包含我自己)常犯的毛病就是「反應太快」。上面三個A的最後一項我覺得特別好用,特別是當你聽到一個很 ridiculus (或你很喜歡)的說法或要求的點子時候,沈默幾秒、幽幽的說:「可以幫助我了解一下為什麼嗎?」,會是個很好的緩衝、以及讓你提出可以滿足對方原始需求其他方案的轉折點。
6. Traitor: How to avoid?
黑幫電影裡面少不了「叛徒」情節,在現實職場中,如何避免被視為叛徒呢?Alex上課的時候有提到四項技巧,其中最後一項:「證明自己價值,主動請纓解決問題。」我覺得是反被動為主動很關鍵的一步。
我自己的職場經驗裡,被視作「叛徒」的機會不多、不過被視作「麻煩」(Trouble)的經驗倒是有。特別是醫療職場裡有非常多的護理師,其中不乏有些許比較玻璃心的、或是把從別處受到的委屈倒在你頭上的,很多會透過「反應管道」,跑到你的直屬長官那邊去。
以往我的態度是「澄清事件、找到對口解決」,後來我發現,主管階層既不會讓你知道是誰告狀的、甚至也不是真的在乎事件真假原貌,主管在乎的只有「你被告狀」、甚至是「護理師有人告狀到我這兒了」這件事。
你的目標就應該轉換,把從想解決「單一事件」的角度、轉到真正的問題:怎樣別當一個「Trouble maker」。
7. Hide your true thought:不要在外人面前透露自己真正的想法
教父遇刺的原因分析還有一點:大兒子在會議中打岔、被毒梟看出「這個接班人可以被煽動」,因此覺得只要幹掉老頭就沒事了。
「不要在外人面前透露自己的想法」這一點近年我有深刻體悟,我認為應該要謹慎對待你的職場中可能會表現的跟你很好、但其實會把消息走漏的人,比如醫療職場裡的「廠商業務」。
必須要說的一點是,當然業務裡面也有認真、以誠待人的好咖,會跟你分享真正重要、有價值的資訊。不過,亂傳八卦、甚至亂套話的咖也不在少數。「不要在外人面前透露自己的想法」這句話應該牢記在心,更進階一點的,你可以把「不方便自己說、但故意希望藉別人之口傳出去的消息」放給某些大嘴巴聽。
其實經營社群媒體也是一樣,不要認真把自己的真實想法、真實人生都全部公告在公開平台,你永遠不知道誰或誰的朋友、哪個帳號會看到。
8. any option Else
Alex上課提到的TIPO原則,其中的O代表的是options。「選項」或「替代方案」幾乎是一談就贏觀念的核心,以往我們往往覺得事情只有一個「最佳解」(而且是我們自己下意識覺得的、並不是真的),而受過訓練的人總是願意思考更多不同的其他可能。
身為領導者,不見得一定要讓團隊知道你最後的決定,但絕對可以討論更多選項。
9. Relation:關係管理與維護
電影初期的「結婚典禮」一幕刻畫了許多人物角色,其中對忠心耿耿的屬下「路卡」,帶到他為了簡單地向教父表達幾句祝賀、並且表示自己不會多打擾的簡單句子,就練習了好幾遍,對比一長串要拜託教父「幫忙」的名單、這種「識相但又會出現」的好友,更顯得交情珍貴。
每個人都很忙,過去甚至有所謂的「人脈管理」軟體、會定期發送問候的Email給清單裡的聯絡人,但是我覺得刻意經營的難度還是不小。就說來說,一個比較容易做到的原則是「想到立刻做」。社群媒體很發達,你想到某個人(如果跟你交情還不錯),就立刻發個訊息問候一下。
比如之前我突然想到之前某位對我栽培很多的老師,只是近幾年礙於工作比較少聯絡,我立刻就傳訊給對方簡單祝福一下,沒想到對方很客氣的回覆:「有什麼困難儘管來找老師談。」我就知道我可能太久沒跟對方聯絡,已經被歸類於「有事才抱佛腳」的類型了。
加餐:自由與枷鎖
《教父》電影系列不管哪個時代的人看,都不免有一種惆悵感、感嘆局中人的身不由己。Alex在課程後半段引述「盧梭」的話:「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身為自由思想之父的盧梭,對於「自由」真正的理解是:在社會契約中,只有每個人同等的放棄天然自由轉讓給整體、人類才能得到平等的契約自由。
臉書上很多人常常抱怨職場的種種(醫師更不例外)。我常以「遊戲規則」來比喻職場,當你選擇了一種工作、一種職業、一間公司,就好像選擇玩某一款遊戲,打遊戲的人是沒有辦法改變遊戲規則的,卡關的時候你只有兩種選擇:要嘛摔搖桿不玩、要嘛快速搞懂規則、趕快破關。全破之後你可以選擇用更好的裝備繼續享受暢打這款遊戲的爽感、或者換下一片遊戲重新開始。
某個時候開始,我不再抱怨現有制度、軟體、硬體的限制,碰倒每個現有限制,在心裏叫一聲「馬的」之後,我的直覺反應就是:「好,接受它,然後看看怎麼玩?」而通常你可以在大框架之中找到某些「變通方案」,這也就是我們學習談判的目的。
以上簡單的分享,希望大家都能從《教父》電影裡,獲得人生的智慧!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