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真正要追求的並不是「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而是「工作與工作之間」的平衡。若要提升生活的品質,我們得從「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開始改變。

文:Youi(自媒體「沒有牆的小房間」創辦人)

你是否曾試圖在日常裡追求過「工作與生活平衡」的目標,卻怎麼也找不到呢?若你辛苦了很久,卻不斷地失敗,那並不是你的錯。因為事實上,你在最一開始就搞錯了一件事,那就是「生活與工作之間的平衡,根本就不存在」。而要達到這樣的狀態,你需要採取有別於以往的行動。

究竟何為工作、何為生活,又要如何做才能提升生活的品質?接下來,本篇文章將提供你對工作以及生活的全新見解。

工作與生活平衡(Work-Life-Balance)概念的式微

過去數十年,人們為了能有更好的生活,導致工作的型態不斷地在改變。其中,生活與工作一直是大家所關心的兩個核心主題。我們透過個人所認知的定義,衍生出不同的生命態度,並進一步影響到生活的方式與品質。

從1970年起,生活與工作一直是被定義為分開的兩件事。

「生活與工作平衡」的概念最早出現於歐洲的一次女性解放運動裡,由在職場中的女性們共同提出「彈性的工作計畫」訴求,爭取女性在生育後的工作權益。

隨後,這個概念被廣泛地運用在職場上,努力追求生活與工作的平衡成了每個人的理想。人們試圖讓工作與個人生活的時間保持一樣的時數,並在這兩者之間設立一條明顯的界線
未命名
然而,由於科技的演變,通訊的便利性讓人越來越難區隔上下班的時段,因為就連下班都有可能會收到公司的訊息,導致工時變長。很快地,要取得生活與工作的平衡成了不可能的任務。那條界線正逐漸地消失,自由工作者的工作型態逐漸興起。

自由工作者為自僱者,透過與不同的客戶進行專案的合作來賺取收入。因為不隸屬於任何公司單位,個人的工作行程可以自行制定,並且能更有效率的運用時間。因此,為了能夠擁有更自由的工作型態、爭取更多的時間過個人生活,傳統工作者們紛紛轉型。

2018年,在自由工作者漸漸普及化的同時,柏克萊加州大學提出了新的概念「生活與工作的融合」(Work-Life Integration),意即將你的多重角色和諧地串連起來,打散工作的與生活的待辦清單,並整合在一起。

這個概念獲得許多企業家、勞動者的青睞,成為職場上最新的理想工作哲學。畢竟,如果平時喜歡在下午慢跑、看一場表演,誰願意等到晚上呢?
「生活與工作的平衡」(Work-Life Balance)與「生活與工作的融合」(Work-Life Integration)有兩個共通點:首先,它們的目標都是為了提升生活的品質。其次,它們仍然把工作與生活拆分為獨立的兩件事。換句話說,若其中一件事沒有完成,壓縮到另一件事的時間,人們終究會感到挫折。

你看出問題的所在了嗎?

事實上,無關做事的順序,只要你沒有完成「被你稱之為工作」的事,而沒有足夠的時間做「你認為是在生活」的事,你的人生依舊會活的不開心,你仍然會對你的工作充滿負面情緒。因此,無論你怎麼把生活與工作之間的待辦事項重組或歸納,你都沒把法達成目標。

你想要提升生活的品質,必須另尋新的解法。

原來我們都誤解「工作」這件事了

FRED經濟資料庫(Federal Reserve Economic Data)指出,從1977年到2020年,全球平均工作的年齡為15歲到64歲。換句話說,平均每個人都花了將近50年在工作,也就是「二分之一」的人生。

你不會想要下半輩子才開始生活,對嗎?但關鍵問題是:你在「工作」的同時,真的沒有在「生活」嗎?談到工作,就一定是痛苦的事嗎?

事實上,多數人都把生活看作是美好的事,而工作則是辛苦、必須要做的事。為了要過生活,我們必須賺錢,而工作可以讓我們賺到錢──人們對工作的狹隘定義就這麼產生了。

甚至許多經濟學家主張工作唯一的理由,便是獲取薪酬,而不是工作本身的內容。這個概念限縮了我們對工作的感受,比如成就感。即使你查詢《劍橋字典》,它也會告訴你「工作就是透過身理或心理上的付出所產生的一種活動,通常指的是賺錢。」

但是我們都忽略了一件事。

每個名詞的解釋都是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所產生的,若不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更新,這個名詞會劇烈地影響你對「工作」的認知與態度。那就像是父母帶著70年前的價值觀活在70年後,很多觀念都不管用,也不再完全適用了。

那我們該怎麼還原「工作」真正的意涵呢?

重新定義「屬於這個世代」的工作與生活

2015年,一個敏銳的社會觀察學家貝瑞.史瓦茲(Barry Schwartz)提出:工作的本質應為提升自主權、變化性、技能發展與成長空間、以及與他人福祉的關聯──對,無關薪酬,也無關你是否一定得為誰工作。

在這個世代裡,工作應該更廣義的被視為一種經驗的積累、一段關係的經營,或是有目的地執行一件事。換句話說,「做一件工作」所代表的應是持續的做某件事,而那件事能使你獲得有形或無形的報酬。

請試著回想,你是否有做過一些工作是沒有提供薪酬,卻讓你在行事上變得更為成熟?

事實上,每件工作都能在某種層面上富裕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感到滿足,這才是「工作」的原意。只要是有目的地做一件事,我們都能統稱為「工作」(或是「活動」),而數個不同、零碎的活動所組成的便是「生活」。
未命名
我們可以從不同的工作或活動中,獲得不同面向的報酬。而這些報酬能讓我們感到精神上的富足,進而提升生活整體的品質。

例如舉辦一場朋友的慶生會,你能夠學到組織事務、創意發想的能力;每天煮三餐,你會學到如何料理食物,以及認識各種食材之間的關係;若你每天需要去外面跑業務,你會學到如何與人交際,變得能言善道。

這些都是日常生活裡的活動,同時也是我們的工作。

奇妙的是,我們不會對某些工作感到厭煩,甚至可以不厭其煩地重複執行;相反的,對某些工作就會感到厭惡,並把他排除在生活之外。面對有熱誠的事務,我們可能會在體力上感到勞累、對不熟悉的問題感到挫折,但精神上永遠會是滿足的。這讓我們得知一個重點──你若不喜歡你的生活,大部分是因為你不喜歡現在在做的事情。

換句話說,通常人們對生活不滿意的原因,往往都是因為兩個理由:不是本身對工作沒有熱誠,就是沒有做好時間的控管,導致大量做著同一件事情,並壓縮到其他事情的時間。當大量的計劃沒有如願完成,進而影響到自己的情緒以及生活的品質。

因此,我們真正要追求的並不是「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而是「工作與工作之間」的平衡。若要提升生活的品質,我們得從「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開始改變。

要重建這些新的認知並不容易,尤其是我們自長大以來就被告知的事情。但是別忘記,我們跟工作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對立的;事實上,工作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精彩無比。只要那些工作是你有熱誠的,你不會厭惡工作,相反的,你會深深的愛上它。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