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彼優特.菲利克斯.吉瓦奇(Piotr Feliks Grzywacz)

【你準備好被炒魷魚了嗎?】

第一個問題是:你準備好被炒魷魚了嗎?

接下來的時代,你要先預測自己現在的工作能持續到何時。當「那一天」來臨時,你必須做好準備隨機應變。

十九世紀的美國,有一種行業叫Ice harvest,就是切割天然冰塊、銷售全球。家庭拿這種冰塊來冷卻食物。當時社會上已經流行生產或效率這類字眼,而產業革新已經建立了可以迅速切割冰塊和快速流通的機制。

然而,就在這項產業發展得如火如荼之際,一群對這個產業完全外行的人,用製冰機器在工廠生產冰塊,從此大家一年四季都可隨時買到冰塊。而這也導致切割天然冰塊販賣的業者再無立足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竟沒有一家天然冰塊的切割業者成功轉型為製冰工廠。而且,這個行業更是不斷推陳出新,不久後,在家就能製冰的冰箱便問世了。

一個行業的主流技術被完全不同的技術所取代,過往的生意遭受毀滅性的打擊。其實這種破壞性的創新早已行之多年,並非現在才開始。只是二十世紀之後,類似的案例日益增多,到了AI時代的今天,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我來介紹兩個現代的案例。

首先是Airbnb和凱悅集團(Hyatt)。Airbnb是一個提供一般住家或物件註冊、出租的網站平台,不問個人或法人,從共用空間、整棟住宅、公寓,甚至連私人島嶼都有。

Airbnb問世後,一下子就躍上飯店業的頂尖。短短幾年時間,市場價值已超越凱悅集團三倍之多。

另一個案例是Uber。Uber是除了計程車司機之外,一般人利用自己的閒暇時間,以私家車為他人提供乘載服務的平台。自二○○九年公司成立之後,很快就遍及各地,目前在全世界八十四個國家、地區,超過七六○個城市營運。在歐洲甚至有計程車司機因擔心失業發起罷工或暴動,而Uber司機遭到攻擊的案件更是層出不窮。

英國曾經於一八一一年至一八一七年發生過盧德運動(Luddite movement)。時逢工業革命,機械設備日漸普及,手工業者、勞工因害怕失業,便群起破壞機器。一般認為對Uber的攻擊正是沿襲這個運動,甚至稱之為「新盧德運動」。我們現正處於媲美工業革命的巨變時代。

成立製冰工廠的人、發明冰箱的人,再到Airbnb或Uber,這些都可稱為先鋒,他們有一些共通點:將看起來荒謬的點子發展成事業、創造新的行為模式、把新思維帶進競爭激烈且已經飽和的市場、不先考慮收益、創立者沒有經驗……等等。

今後的時代,存活下來的人才是?

人類的工作模式一直在變化。採集天然冰塊的時代是生產經濟,該時期以肉體勞動為主,講求服從與勤勉。

但是,到了知識經濟的時代,要求專業性和智慧,如今前述的工作都可委外成事。

未來的工作模式是創造性經濟的階段,得以在這個時代生存的人才和企業,是那些從無到有,創造出新價值的人們,他們需要熱情、創造性和搶得先機。

社會因數位化而促進民主,若不能堅定個人的核心主軸將會非常辛苦。一般人要求公司或社會給予保障,但這些在未來都必須靠個人的力量去推動。

行政也要從無到有。個人必須思考該如何成功,即使是官僚體系也要講求創業精神。

我們不妨先從行政體系和民間今後要怎麼合作開始。以愛沙尼亞為例,這個人口一三○萬的國家認為行政就是服務人民。現在只要上網申請,就可以成為愛沙尼亞的虛擬住民,日本人也可以登記公司、加入保險。

未來預計將會有更多這種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接下來的世界,人們最好依自己的意願,決定要去哪裡比較好。

我舉一個頗具象徵性的例子,一個非洲馬賽族的朋友伊曼紐爾.曼庫拉(Emmanuel Mankura),他從小學習馬賽人獨特的求生術和領導力,現在正致力於將這些智慧介紹到先進國家去。

馬賽人原本為保護他們的獨特文化,極力迴避與文明世界接觸。但如今,他們自覺未來的生存之道不能逃避世界的變動,便決定一改過去的態度,轉而走向國際化。

伊曼紐爾要族人「打破禁忌」,踏入「新境界」。現在馬賽人會讓孩子上學,女性也有受教育的權利,他們還廢除女性割禮的陋習、禁止與他族爭戰等,積極改進昔日的文化。

變革是躍動的,在時代當中求生就是要懂得變通。

本章我將會說明今後的時代如何變動,以及從零創造新價值的人們。

我們無法預言未來,但現在就可以創造新的工作

哈佛或東京大學的畢業生中,從祖父母那一輩就是哈佛、東大畢業的菁英家族比比皆是。這些人世代從同一所中學、高中畢業,也出自同一所大學,從父母手中繼承家業,或是成為醫生、律師。

富裕的家庭投資教育毫不手軟,讓孩子進名校,照著菁英模式一路成長。我無意否定這種模式。

但現在因產業自動化、外部資源應用,或是人工智慧的盛行,社會面臨傳統工作模式的急速變動,甚至也發生工作被消滅等現實問題。

舉例來說,律師在一般人的認知裡,是個社會地位崇高的菁英職業。要成為律師必須經過司法考試的難關,有志於此的人,只能潛心鑽研既有的法律條文。對各種法律融會貫通,才能參考過去的判例解決問題。這是律師長久以來受到尊敬的能力。

但是這些工作因人工智慧得以自動化,現在已有應用軟體可以在開庭前精密搜尋數千件訴訟摘要或判例,美國知名軟體公司賽門鐵克(Symantec)的服務更號稱兩天能分析超過五十七萬件的檔案,這樣的效率已非人類能力所及。

看來新進律師的工作將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至少律師助理(律師祕書、法律事務員)的工作很可能即將消失。

十年前的律師工作內容與十年後的應該大相逕庭。說不定未來根本是不需要律師的時代,為了當律師進哈佛法學院或東大法律研究所的資歷或許因此再無用武之地。

期望剛出世的孩子「進好大學、好企業」根本毫無意義

美國杜克大學的凱西.戴維森(Cathy Davidson)教授曾經說:「二○一一年度入學的美國小學生大學畢業時,將有六五%會從事現在尚未出現的工作。」

而在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人工智慧的麥克.奧斯本(Michael Osborne)副教授則發表了他的預測:「在未來的十~二十年,美國總勞動人口中,約四七%的工作有極高的風險會轉為自動化。」

日本也經常看到關於「人工智慧將造成工作消失」的報導。

我自己也時常被問到:「二十年後會是什麼樣的世界?什麼職業可以存活下去?」我們或許能夠解讀先機到某種程度,但要準確預測未來是不可能的。

所以說,寄望剛出世的孩子「考上好大學、進好企業工作」完全沒有意義。

我們或許可以說「十年後全球化一定會加速進行,趁現在學好英文」,為將來準備很重要。然而,這也可能徒勞無功,因為或許十年後自動翻譯的技術普及,國際共通的英語也不再值錢了。

躋身「大企業職員」或「律師」的資歷,可不保證十年後也能平步青雲。反過來想,現在看似被屏除在「菁英軌道」之外的人不見得就沒有未來,我們必須先認清這一點。

目標不是東芝,而是Apple

在預測未來潮流的同時,自己創造新的潮流也很重要,亦即我一再強調的從無到有。

過去日本人投注心力在由一到十,將既有的工作發揮得淋漓盡致。最具象徵性的是日本電信電話公司NTT等,就是過去所謂的「三公社五現業」[1],以及東京電力或東京瓦斯這類的公共設施企業。

這些企業在營運上有國家的高度參與為後盾,員工心態大多偏向公務員。因為電費、瓦斯費由國家決定,企業本身並不需要怎麼努力。而且,如果原油價格上漲,電費就會連帶上漲,這種修正型的事業形態早已行之有年。

這些企業將賺取的利潤以投資設備的形式回饋給日本的電機廠商,促使電機廠商帶動日本經濟。而現在面臨經營危機的東芝和NEC就是以這種方式成長的企業。

我個人感覺現在的日本與江戶時代沒什麼兩樣。將軍做出決定,各藩的諸侯就去執行。過去的藩主現在變成地方政府,或藉旋轉門條款轉任的官員(而且,通常不具有長遠的眼光),因此地方長官大多來自官僚。

儘管麥克阿瑟將軍致力於將土地歸還人民,重視個人主義,但是官僚卻以減反政策(稻米減產)削減國民自立的能力。又傾全國之力推動工業化,加速地方人口外流、國有財產增加,以及人口減少的現象。這是我的觀感。

因此,日本國力正在衰退的今天,接受退休官僚轉任的企業自然會陷入危機。所謂國力就是指人口。

正如軟體銀行社長孫正義曾經主張不要再讓教科書業者製作教科書,而要改成iPad,以國家為主體推動什麼都沒有用,真正思考該怎麼做的人不起身而行,是不會有任何改變的。現在,東芝正面臨經營危機,公司召集有想法的年輕族群,試圖跨越組織的框架,讓公司起死回生。我對此感到充滿希望。

Apple、軟體銀行這些企業原本就是從零開始,不提供新價值就無法與現有企業競爭,所以他們的宿命就是必須經常革新。如此成長的企業,基本上的態度、立場就不一樣。

傳統企業是要任憑新潮流擺弄?還是脫離現行模式,創造新潮流?必須自己選擇。

思考國家被淘汰的可能

話說回來,以上都是我預設AI化在日本可能的發展,但事實真會如此演變嗎?問題不是AI化會不會發展,而是「日本是否能夠承受變化」?

人口持續減少,來自外國的勞工增加,但這些勞工有一天也會為自己國家的發展而離開日本。到時候引進AI技術,想在日本推廣事業的企業會有多少呢?引進AI技術的企業都前景可期,他們能否找到非得以日本為據點的理由?

我認為很不容易,環境必須有所改變。

現在的時刻或許該思考:「日本是否有脫胎換骨的覺悟?」而不必再問:「是否做好被炒魷魚的準備?」

註解

[1] 三公社為「日本專賣公社」「日本電信電話公社」「日本國有鐵道」等三項公共企業體;五現業則是指「郵政事業」「國有林野事業」「國營印刷事業」「造幣事業」「酒類專賣事業」等五項國營企業。
本文摘錄自《未來最需要的新人才:摩根士丹利、Google培訓師的職場能力開發建議

作者:彼優特.菲利克斯.吉瓦奇(Piotr Feliks Grzywacz)
譯者:蔡昭儀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