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entalist DaiGo
送禮就要「先發制人」且「不著痕跡」
所謂的「Give & Give」,就是利用這個「互惠原理」,讓身邊的人成為自己的貴人。請盡可能將它拿來和「宣傳與奉獻」一起使用,這樣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當我們把身邊的人都變成夥伴,並將自己的「興趣」往收益化推進,身旁的人就都會是你的助力。然而,如果你沒有實踐「Give & Give」,就可能會出現那些說「這個社會沒有想的那麼簡單啦」、「你能不能專心在自己工作上啊」之類的風涼話,妨礙你集中與選擇的人。
因此,擁有願意站在你這邊的人──或說得極端一點,培養對你「特別照顧」的上司或前輩,是相當重要的。
如果從六度分隔理論來看,照理說我們應該有機會讓處在二次、三次分隔關係的人,成為自己的支持者。
那麼具體來說,究竟要「給予」(Give)什麼才好呢?
其實在接下來的第三個重點「貢獻」裡,我便會提到──你的「行為」能否為對方帶來實質幫助是一個關鍵,但是在「Give & Give」裡要給對方的,是「東西」。
至於該給對方什麼,其實那和東西的價位無關。事實上,除了對親人、伴侶等關係親近的人之外,很多時候送高價的東西給別人,反而會帶來反效果。
假設你是女生,突然有一位不是特別熟的歐吉桑,要送你名牌鞋子和包包,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你是不是會想:「這個人一定不懷好心眼,真噁心。」完全拉高了對他的防備。就算送禮的歐吉桑並非別有用心,還是會讓人產生「小心為妙」的感覺。
可是只要換個場景,當這位伯伯是去你家拜訪父母,隨手遞了一顆糖果給你時,通常你就會接受糖果,並態度自然地對他回禮說「謝謝」吧。
因此,如果想要送東西給交情一般的朋友或認識的人,像餅乾糖果這些較讓人好收下的東西,會比高單價的禮品更有效果。就像前面介紹的實驗,光用免費的可樂便能換來彩券銷量一樣。一般人就算只是接受了他人的滴水之恩,也可能會湧泉以報。
送禮的重點,其實在於「先發制人」和「不著痕跡」。就算只是送一顆糖果給對方,天天周而復始地做下去,你的行為也會讓對方難以忘懷,覺得:「咦?那個人好像一直挺關心我的。」
手寫小紙條,幫你好感大加分
如果想要進一步提高「Give & Give」的效果,不妨試試在你送的小東西上面,貼上你親手寫下的留言小紙條或N次貼。
例如當你買了機能飲料,要替忙到昏天黑地、熬夜加班的同事們探班打氣時,別忘了在飲料瓶身貼上紙條寫:「每天加班辛苦了!一點小心意,請收下。」然後再發給大家。
這種手法在機能飲料的廣告中經常可以看到。只是經過這樣一道簡單的工序,原本普通的機能飲料就搖身一變,成為充滿關懷之情的禮物了,我相信它一定能在同事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一瓶機能飲料頂多也就200日圓(約新台幣50元)左右,然而只要花這一點小錢、附上你的留言,就可以為自己爭取到許多「自己人」。要記得,執行「Give & Give」時,重點並不在於東西的價格,而是能不能把心意傳達到對方的心坎裡。
這種附上留言小紙片的禮物,所能產生的效果,其實是經過實驗檢證的。該實驗的地點在一間餐廳裡,經試驗發現──服務生幫顧客結帳時,如果在發票、帳單背後,寫上「Thank You」或畫上笑臉符號再交給客人,得到的小費就會高出許多。
由此可見,不是只有在送小禮物給同事時才需要附上留言小紙條,將工作資料交付給同事時,也可以附上留言便籤,這麼做可以提升大家對你的好感度。
慰勞有時機,「週三」最讓人感動
如果讀者還想要更進一步提升「Give & Give」效果,選擇一個容易讓對方留下印象的時間點也很重要。
如果你十分期待「互惠原理」帶來的成效,那麼關鍵就在於你給予的方式能否讓對方記住你。只要對方腦中一直留有「從你那邊得到過什麼」的回憶,他們心裡就會有「將來一定要為你做點什麼」的想法。
你應該還記得我前面舉過「送附上留言小紙條之機能飲料給上司或同僚」的例子。其實,若想提高贈送慰勞品這個行為的功效,抓對送予的時間點也很重要。先撇開大家都需要加班的決算期不講(這段時間送慰勞品當然有效),如果是在一般週間裡要選日子,我推薦星期三。
當人在身心都感到疲乏的時候,你做出的親切行為,最會令人銘感五內。
星期一是一週上班的第一天,就算心裡鬱鬱寡歡,嘀咕著:「唉,又要開始一週漫長的工作了。」可是身體經過週末的休養生息,狀況還是挺不錯的。相反地,星期五的時候,雖然身心已經過了一週的摧殘,可是一想到明天就是週末了,反而能讓人打起精神來。
從以上可推知,每週正中間的日子──星期三,正是上班族不論在精神或肉體上最難熬的一天。因此,在星期三這天為同事奉上機能飲料,儘管一樣是「Give & Give」,你讓大家留下的印象會比較難忘,取得的效果也最好。
一樣的手法,還可以套用在送人生日禮物或紀念日禮物時使用。
如果你和別人一樣,在同一天送禮給壽星,你的禮物和別人的禮物擺在一起,根本分辨不出來是誰的。如此一來,你在別人心中留下的印象自然模糊不清。但如果你能在生日的三或四天前把禮物送出去,你就會是那「唯一」的了。
這麼做,對收到禮物的人來說不但是個驚喜,而且他還會對你念念不忘。
所有付出,都會回到你身上
就算送出的生日禮物不是給對方,而是他家人的,也可收到不錯的效果。如果你能不動聲色地問出對方寵物的生日,就可以在寵物生日當天,把禮物交給飼主。對方如果是愛犬或愛貓人士,怎麼可能忘得了你呢?
過去我曾經在母親節當天送禮物給一位前輩的母親,因為這位前輩對我一直很照顧。
「哎呀,我連自己兒子的母親節禮物都沒有收過呢!」前輩的母親高興地收下了我的心意,相信她一定對這次收到禮物的經驗難以忘懷。
此外,如果你在公司裡是做前輩的人,當你把外出的飲食費交給後輩時,依據出手方式的不同,也能讓後輩對你另眼相待。
舉例來說,你和公司幾位年輕社員下班後去喝一杯時,如果拿出1萬日圓(約新台幣2700元)給他們,通常只會換來一聲普通的「謝謝」而已。然而場景如果換成是去吃午餐,情況又會怎麼樣呢?
由於1萬日元足以讓大家享受到相當豐盛的午餐,所以儘管是同樣的金額,可是你在別人心中留下的形象卻大不相同。當你拿出這筆錢,你將成為後輩心目中「慷慨的前輩」,而那幾個被你請過客的後輩,也都會把這件事銘記在心。
「Give & Give」中的Give,為什麼要重複兩次呢?其實這是有其原因的。第一個Give,指的是你送禮給對方;第二個Give,則是已經成為你「自己人」的他人回禮給你。
《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啟動「金錢螺旋」,用錢越多反而更有錢》POINT
- 送點心或機能飲料等容易收下的小禮物給對方,可以幫自己廣結善緣
- 送禮時附上貼心的留言小紙條,效果更高
- 選對送禮「時機」,最讓人難以忘懷
作者:Mentalist DaiGo
譯者:林巍翰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