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午堂登紀雄
我們都希望朋友圈是由志同道合的夥伴自然而然聚集組成的,這種價值觀契合的團體,總是讓人感到舒服自在。
然而現實卻往往是,大家只是偶然地碰在一起,以個性或價值觀自然形成的團體並不常見。
即便是學校裡的同班同學,也是因為剛好出生在同一時期、同一地區,所以集中到同一個班上。職場同事也不是由我們挑選,而是由上司或人事部,為追求企業利益聚集過來的。
以上這些都不是我們所選擇的關係,而是他人架構給我們的人際網路。當然,我們還是有可能在其中遇到很棒的夥伴,只是也同樣有機率碰到看不對眼的人。
在這種偶然相聚的團體裡,常會產生互相監督、彼此束縛的氣氛,也就是所謂的「不成文規定」。有時候只要有人稍微沒遵守,眾人就可能會一起攻擊他,逼他就範,或者將他排除在外。
不管在任何年代,什麼集團、組織中,都可能發生這個問題。就連企業裡爆發的醜聞,大多也都是由組織內不容拒絕的氛圍,以及那些大家以為的理所當然釀成的。
像在前述的日本媽媽友團中,同儕壓力就很嚴重。根據我所調查的媽媽友階級相關資料來看,從嬰兒車或嬰兒服的品牌;黃金週、盂蘭盆節、過年返鄉期間的旅遊地點;到茶會的出缺席狀況等等,這些全都會受到監視。甚至有些主婦團還會依據老公的職業、地位來排定階級,更嚴重的還有人因為受到這些團體的束縛想要自殺……。
有些人,你得當斷則斷
選擇來往的人,相當於選擇自己人生,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因為我們的人生都很有可能被來往的人糟蹋。
一樣米養百樣人,不可能人人都是善類。也並非所有人都會為你的幸福與成功助上一臂之力,尤其在「成功」這件事情上,對你好的人恐怕少之又少,大部分的人都會因嫉妒而扯你後腿。
除此之外,還有「說謊」、「欺騙」、「違背承諾」、「強迫他人」的人,要是連這些人都要討好、勉強維持關係,那也只是讓自己的努力全化為烏有,浪費了僅只一次的寶貴人生而已。
所以,我們必須界定出哪些人不能帶來幸福,哪些人是「不想來往的」,一旦遇到這樣的人,最好立刻腳底抹油、逃之夭夭。大人和孩子不同,孩子們被迫只能待在家庭或學校裡,但身為大人,我們可以從很多團體中挑選自己喜歡的。
正如我前面說,即使稍微被人討厭,大家也一樣能照常生活。就算是那些被女性觀眾厭惡、老是遭受攻擊的女藝人,也一樣擁有自己的粉絲團,而且看起來過得頗開心。
改變人際關係的勇氣
孩提時代的你是否曾經想過要搬家呢?
可惜小時候的我們並沒有能力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然而成為大人以後,不但變得能自由挑選住處,也可以透過換工作來改變所處的生活環境,這些都是大人的特權。
既然如此,何不善用這項特權呢?不論是相處的對象或居住的世界,只要你不滿意,都可以換掉它。
若你還是老想著「換工作薪水會降低、搬家要花錢、脫離媽媽友團會害孩子被排擠」所以認為自己辦不到,那就表示你只是在逃避抉擇,雖然對眼前現況不滿,但又覺得維持現狀還是比較輕鬆。
然而,若現在糾纏著你的人際網已經幾乎要讓人窒息了呢?倘若你已經無法再肯定繼續扮演著好人的自己了呢?
這時,你就應該狠下心來捨棄現在的環境,投入新的世界。
即便是沉默寡言的學生,在進入完全沒有人認識的高中之後,也有可能變得健談、不再受人欺負。過去的障礙將會被重置,你可以挑戰在全新的人際關係中活出真實的自我。
如果「換了環境還是行不通,那就再搬家、再換工作」,你必須像這樣毫不猶豫地下定決心。
擔心做不到嗎?如果你是會這樣想這樣的人,那就代表比起其他選項,你更喜歡在現在的環境下忍耐。
假如「在這裡忍辱負重,就會苦盡甘來」,那的確有忍耐的價值。但若事情不會好轉,也不會為你帶來光明的前程,這樣的忍耐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人生只有一次,為了他人而自我壓抑,根本只是在虛度人生,而且這也相當於辜負了父母「希望你幸福快樂」的期盼。
如果變動了,擔心年收會下降?與每天過得幸福快樂相比,年收下降根本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錢努力再賺就有了,而為此,你更應該先將自己置身在能提起幹勁「努力賺錢」的環境下。
人生可以長達八十年,甚至九十年,眼前這幾年的年收,充其量也只不過是誤差範圍而已。你大可不必為了這些蠅頭小利忙得心力交瘁,真正應該選擇的,是讓剩下的人生過得更快樂、自在的生活方式。
因此,我會選擇即便眼前收入降低,也能讓我在星期一早晨從床上跳起來的工作——這樣才算活得有價值。
這些道理,我常說給我的孩子聽。對孩子來說,往往只有學校與家庭兩個世界,他們沒有能力靠自己去改變或逃離那裡。因此當霸凌發生時,他們很容易鑽牛角尖。
這時如果父母能告訴孩子:「學校不是一切。」「如果真的不行,我們轉學就好。」讓他們知道人生還有其他退路,自己也還有改變環境的力量,勢必能讓孩子更有勇氣活出真實的自我。
《可以善良,但你要有底線不當好人:人際關係斷‧捨‧離,勉強自己和別人好,不如找人真心對你好》
作者:午堂登紀雄
責任編輯:朱家儀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