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締造機會,讓視障者多走進社區,以及增廣他們的見聞,仁慈堂盲人重建中心日前組織視障人士、以及濠江中學學生一行四十多人,前往通訊博物館參觀。參與者由健視學生領路,由館方導賞員介紹,沿途觸摸一些陳列品,一個半小時的參與,大家均享受在活動中。
 
日前,仁慈堂盲人重建中心組織十多名視障會員,在濠江中學學生帶領,前往通訊博物館參觀,在參觀過程中,一方面讓健視學生學習協助視障人士,另一方面也讓他們與視障者一同學習新知識。過程中,參與者參觀了館內「奇妙的聲音」、有關郵政以及通訊設備的展覽。參觀過程中,館方導賞員負責介紹知識部份的內容,義工協助會員觸摸及描述的部份,互相分工合作。會員們均對可觸摸的物品十分有興趣,例如回歸前的郵筒、舊式電話和傳呼機等。整個活動,大家營造出一種「共同學習」的氛圍以及友愛的氣氛。
 
濠江中學駐校社工代表認為:「是次活動,由曾經參與過「黑暗體驗」的同學來協助,實在適合不過,一方面同學們了解到作為視障人士可能渴望想知道的事情,同時讓學生明白,傷、健之間,沒有等級之分,只是大家都透過不同的渠道學習知識。而同學們曾經也學習過有關『與視障人士溝通提示』,透過這次活動,絕對是一個很好的實踐機會。」
 
盲人重建中心主任表示:「透過多次活動協助的經驗,眼見同學愈來愈成熟,期望將來義工與視障會員之間,很快能打成一片,建立起互信。」談及是次參觀,主任續表示:「通訊博物館以具備一些可以觸摸的展品,比較容易讓會員投入參與,不過,比起外地,實在還有進步空間,例如台灣,會比較重視讓不同類型身心障礙者參與藝文生活,以視障為例,由最外的博物館建築設計,到館內參觀,均一應考慮到參觀者需要,例如,月初到台灣公幹,發覺台灣的博物館,會有博物館的仿製模型,讓視障人士透過觸摸,知道博物館的建築設計,館內的展品,可通過下載手機應用程式,查看關於博物館的資訊。這方面值得本澳借鏡,一方面,本澳希望打造成為國際旅遊休閒活動中心,會有很多遊客來澳,不排除也有一些殘疾人士來澳遊覽;與此同時,也要照顧本地用家的需要,社會對殘障者的照顧,不應僅僅限於福利層面,應在全人發展上,多關注他們的需要。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