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團隊的目的是完成某些事情,但是當你把一群不同能力,不同專業,不同性格的人放在一起,什麼都不做,就期待他們穩穩當當地去完成某些事情,這是個非常不切實際的假設。你既然是負責帶團隊完成目標的管理者,你就是團隊的最下游,負責整合團隊的成績,你當然需要調整上游的每個樞紐,以控管自己的產出。


文:太陽拳的萬人敵之術

(第一神拳超好看,喜歡對抗性運動的大力推薦)

近年來開始比較大量的接觸各種大大小小的團隊,這樣做的好處是,同一段時間內,我得到的資料量大非常多,不僅可以在各種團隊情境之間交互參考,也可以建立不同團隊的時間線,對比不同團隊的發展。

不得不管團隊
「The Best Management Is No Management.」 (最好的管理就是不管)。但是這種情況只存在完美的世界中。

看過這麼多團隊以後,我認為團隊是需要管的,但是不是坊間看到的那些執行力、統率力、風潮式管理、高低八度管理,或是365度標準差那些東西,那些是拿來賣書賣課用的。

撇除政治與比懶趴的原因以外,團隊的目的是完成某些事情,但是當你把一群不同能力,不同專業,不同性格的人放在一起,什麼都不做,就期待他們穩穩當當地去完成某些事情,這是個非常不切實際的假設。

各個成員都是帶著前世的記憶與個性來的,你既然是負責帶團隊完成目標的管理者,你就是團隊的最下游,負責整合團隊的成績,你當然需要調整上游的每個樞紐,以控管自己的產出。

談到管理,會聯想到各種方法論,但團隊的肌肉記憶則提供了一個更自然的解決方式,可以避免那些互相傷害的微管理(Micromanagement)。

肌肉記憶的前後
還好身處科技產業,不在工廠生產線上或是軍隊中,對團隊的調整,我不需要灌輸一整套的系統,要隊友重新做人,只需要作到下列三點就好:

1. 找對人:對的人就對了,不然一直都會感覺卡卡的。以我的經驗來說,就算用盡力氣面試,大概也就 1/3 – 1/2 的機率,你會找到一開始就會很契合的隊友。

2. 仰賴團隊的肌肉記憶,確保隊友融入團隊的運作:隊友上工以後,你還要幾周到幾個月的時間,才會有辦法清楚地認知到該隊友需不需要調整。在那之前,團隊的肌肉記憶會引導著新隊友的工作進程。

團隊在有知覺與無知覺的狀況下,很自然而然就會塑造出自己的肌肉記憶。幾萬年的演化以來,人類都是抱團取暖,以求生存,因此人從眾的能力與速度真的非常驚人,新人在團隊中,很快就會藉由這些肌肉記憶,找到自己的舒服的位置待下來,跟著大部隊前進。

3. 調整團隊作業,再不行,調整隊友:如果感覺還是卡卡的,接下來就得不斷地小碎步調整跟該員工相關的團隊作業,試錯(trail and error) ,一直試錯,直到卡卡的感覺消失為止。這種試錯的過程,在遠端環境其實很難達成,也難怪很多公司在後疫情時代,會要求員工回公司上班。

也有可能,跟該隊員的合作模式,再怎麼樣都沒有辦法改善,一段時間的小碎步調整的徒勞後,就要考慮更大幅度的調整,有可能調整工作崗位,有可能是優退選項……不過這是令一篇文章要聊的話題了。

我們先聊回團隊的肌肉記憶。

練出肌肉記憶
很多管理相關的文章或是書籍,很喜歡聊團隊的「文化」。但是我認為「肌肉記憶」是更可以了解的詞彙,畢竟文化虛無飄渺,但是肌肉記憶是實實在在可以感受到,並透過練習達成的。

「肌肉記憶」(muscle memory)指的是反覆練習某種動作或技能,最終能讓身體自動完成該動作,而不需過多的意識控制。這種記憶並不是真的儲存在「肌肉」裡,而是通過反覆練習在大腦中形成了強烈的神經連結,讓這些動作變得像是「第二天性」。

肌肉記憶的核心原理是神經可塑性,這是指大腦根據經驗進行結構和功能上的改變。當你持續練習某個動作時,大腦中的神經通路會加強,甚至可能會形成新的神經連結,讓這些動作變得更加流暢和自然。例如,彈鋼琴、打籃球、騎自行車,甚至打字,這些都依賴肌肉記憶。隨著練習,你不再需要專注於每個細節,而是能夠流暢地進行這些動作。

這種記憶在運動和音樂領域特別有用,因為這些領域需要迅速、精確的動作反應。隨著肌肉記憶的增強,動作不但能夠更精準,還能夠在長時間的間隔之後保持穩定,即便多年不碰,通常也能在短時間內恢復。

團隊的文化,就是團隊的肌肉記憶,是團隊自然營運下,或是遇到突發狀況時會自動呈現出來的狀態。

有意識地經營團隊第二天性
既然肌肉記憶是團隊的第二天性,管理者就需要有意識地加以經營和引導,以讓團隊在面臨挑戰時發揮出一致且高效的反應。引導第二天性的方式有以下兩個:

1. 把Guideline列出,依照Guideline調整:Testament is better than Messiah,聖經比救世主還重要,看過救世主的很少,但是很多人都多多少少地讀過聖經。

確實地培養團隊的「肌肉記憶」,需要建立一套清晰的步驟。首先,將希望團隊習慣成自然的流程、標準或行為具體寫成一份Guideline,並確保內容簡單明確、易於理解。接著,這份指南要進行 完整的溝通,確保每位團隊成員都清楚其目的和細節。

舉例來說,在軟體工程的團隊合作中,建立團隊「肌肉記憶」的第一步就是將整個開發流程明確化、系統化,寫成Guideline。文件很長就沒人看,我自己喜歡短短的checklist ,就下列幾點:


  • 清晰的產品目標:首先確立產品的最終目標和需求,讓每位團隊成員清楚產品帶來的核心價值。這樣能確保在整個開發過程中,每個人都清楚功能的實際商業影響,如果有任何爭端,也可以依照這個價值排解。
  • 簡單的規格(spec)定義:在規劃階段編寫簡單、明確的技術規格文件(spec),有助於減少後續開發中的誤解與偏差。這裡應該力求簡單,在討論時有需要再深入,不需要過於深入,不然更動的成本非常高。
  • 上下游的溝通與討論:在正式開發前,組織團隊中上下游(如前端、後端、測試)的工程師進行詳細的需求和規格討論。這樣確保每個人都充分理解如何配合彼此工作,並及早發現任何潛在問題。
  • 實做、Review、測試:在實際開發中,每位工程師依照定義好的spec工作,並定期的review和技術交流,如果有疑慮,任何隊員都可以叫停整個上下遊,進行討論或是rework,這裡請參考豐田的 andon cord。完成後,再經過全面測試,確保功能符合預期。
  • 清晰的價值鏈定義:將這整條價值鏈簡潔清晰地定義出來,從需求、設計、開發到測試和上線,每一環節的目標和標準都應具體化。這樣不僅能減少誤解,也能提升團隊間的默契和協作效率。

2. 不斷的實做,練成肌肉記憶:讓團隊反覆實做,以養成這些流程成為自然反應。若團隊的行動或習慣開始偏離既定方向,可以立刻依據Guideline展開討論、檢視落差,並及時調整Guideline或是調整實做程序。透過這些步驟,團隊的「肌肉記憶」會逐步建立,確定和強化,增進工作的一致性和效率。

如果平常不練習,不執行這些你所提倡的價值,團隊遇到事情時,表現出來的絕對不會是你想要的樣子,是它自己有機生長形成的東西,屆時你一點都沒有辦法控制。

在培養團隊的肌肉記憶上,真誠是一切的基礎。無論Guideline多麼完美無缺,如果缺乏真實的價值與行動支撐,它無法形成穩定的團隊習慣。只有讓每個細節都經年累月地成為肌肉記憶,團隊才會在挑戰面前展現一致且高效的應對,這種「第二天性」成為長期的優勢。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