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強調面對困境和變化時能夠思考、處理、扭轉局面的AQ(Adversity Quotient),如今已成為比智商(IQ)、情商(EQ)更受頂尖企業與領導者青睞的能力。眾多心理學與企業研究都指出:AQ與員工在職場上的創意、任務績效、學習能力、團隊合作,甚至工作滿意度和幸福感都高度相關。在領導者身上,高AQ的管理者更能激發員工,也更能在危機之中激盪出創新點子。



文:卡爾.諾頓(Carl Naughton)

第四章:強大AQ的持續作用──AQ在職場上帶給我們的優勢
減少對新事物的恐懼
2014年,鷹山諮詢公司(Eagle Hill)對一千人進行調查,了解他們應對變化的能力:70%的人表示,變化讓他們感到不安和緊張,因為變化要求太多靈活性。然而奇怪的是,在許多情況下,變化本身並不是問題所在,壓力是源自與工作環境變化有關的不確定性。

因此,克莉絲汀.庫倫(Kristin Cullen)等人在研究職業變化的影響時,探討了適應力與我們如何應對不確定性之間的關係。他們的研究對象是一間配送中心的500名員工。由於一直在追求流程優化,變化已是家常便飯,每天都有手腕掃描器、擴增實境眼鏡等等,所有你想得到的自動化類型他們都在嘗試。「沒有什麼是不變的」,這不是廣告標語,而是日常經驗。無怪乎員工會在訪談中抱怨:「公司的期望愈來愈高」、「工作愈來愈複雜」。

恐懼和不確定性經常被提及,儘管不確定性嚴格來說不是一種感受。研究小組觀察到,AQ較低的人更容易提及這些擔憂,而適應力愈強的人,在事態難以預料的不確定情況下更能夠保持行動力。值得注意的是,適應力強的人能夠以全新視角看待變化,並擴大行動範圍。他側重於重新調整自己,以應對或預測不確定的條件和情況,而這種重新定位明確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美洛娜.奇拉恩(Melrona Kirrane)等人(2016年)指出:個人對變化的反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可用的心理資源所影響。基於這層關聯性,珍.帕倫特(Jane D. Parent)在2006年的論文中得出一個奇特的結論。她認為,適應新事物和新變化不僅包括克服變化,還包括在變化中茁壯成長。總的來說,她認為有四種適應策略:「潛水者」(Diver)在變化之後無法再發揮作用而沉沒;「倖存者」(Survivor)雖然能應對新事物,但工作水準低於變化之前;「復甦者」(Reviver)可以從變化造成的混亂中恢復過來,工作水準和變化之前相同;最後是「茁壯者」(Thriver),其工作水準比變化之前更高。「茁壯者」也擁有最高的AQ。

2021年,我們和幾位同事進一步研究了AQ和我們改變意願之間的關連,以及是否可以用AQ來預測這種改變意願。我們使用了德文版的AQ測試量表和已使用多年的改變量表來測量人們對改變的厭惡程度,結果顯示,個人AQ的提高,會使對改變的厭惡程度降低42%。這一結果相當令人驚訝,因為一般會認為,改變意願涉及的影響因素應該比AQ的三個面向更多。

我們不應低估這一結果的重要性,因為在21世紀,組織成員的改變意願是組織保持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它被視為鼓勵組織成員支持轉變計畫的關鍵因素之一,而支持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對組織改變的態度。

(中略)

快速學習的能力
很明顯,快速學習和再學習是AQ的核心要素之一。這正是愛倫.博默思海姆(Ellen Bommersheim)所瞄準並投入的商機,她販售這項新技能,更確切地說,她是康百士(Kompass)這家提供新創企業支援的領先公司的總經理。

2020年5月,她驚訝於再也沒有人購買這種知識了,這原本應該是個絕佳時機:整個德國首次進入居家辦公狀態,半數的德國人被要求接受短期工作,IG、臉書和抖音上全是重新設計花園、露臺和閣樓的DIY者。然而人們對知識的渴望顯然沒有在DIY商店瘋狂採購的誘惑力來得大,原因在於,在新冠疫情第一階段開始的短期工作期間,沒有人將時間投資在進修上,因為這遠超出人們的經濟能力,他們寧願做做園藝工作,再靜觀其變。

然後,學手工藝的興致來了:繩結編織、素描、蠟染。這是2020年夏季課程的前三名,我們幾乎看不到為了更好地應對世界或日益擴展的數位化而進修的課程。學習新知的熱情去了哪裡?大多數人似乎不想要補足自己的表現缺口,寧可修剪樹籬。

擁有較高AQ的人,除了修剪樹籬外也能得分。他們樂於學習新途徑和新方法來完成工作,對他們而言,重要的是去除小弱點,而不僅僅是單向地增強既有的優勢,這同時也滿足了他們與時俱進的渴望。研究顯示,個人AQ的變化會帶來34%的不確定容忍度的變化。哈勒維騰馬丁路德大學的克勞蒂亞.達伯爾特(Claudia Dalbert)(1999年)製作了一份量表,觀察到更能容忍不確定性的人更願意進入未知的情境,並能夠更成功地處理這些情況。

許多職業要求和變化帶來的正是這種現象,幾乎每天都需要增加機動性、彈性工作、職位異動,甚至靈活的實體工作地點分配,團隊和專案總是在變化。達伯特認為,對不確定性的容忍是一種個人優勢,現在我們可以證明,高AQ對這種能力有顯著的正面影響。

我經常與人資經理交談,得知這一點並未受到足夠重視。曾有一項叫做「機械電子技師4.0運動」的進修計畫,不僅保證他們被雇用,還在工作時間內、在他們熟悉的環境提供進一步的培訓。儘管如此,在第一次投票中,只有2%的人贊成這種自願進修。

仔細想想,這也不難理解。這種不情願的原因之一在研究中總被膚淺地歸咎於「消極的學習生涯」,那些一輩子都意識到自己學習落後、不善於學習的人,不會在「4.0運動」中忘記這些不愉快的經驗。但仍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這些人,首要應該投資提高員工的適應力;如此一來,他們更有可能去接受培訓。反過來則行不通。單純的進修機會不會讓人變得更具適應能力,這是行不通的。如果不確保員工具備一定程度的適應力,這就好比教一個已經討厭跑步的人練習衝刺一樣。

快速適應不同工作地點的能力
「無界線的職業」正在成為日常,「外包」和「精簡規模」成為潮流。這些奇特的術語描述了人們必須斜槓或從事不同行業的狀態。此外,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將不得不從事與幾天或幾週之前不同的工作。這是一個在21世紀成為核心的想法:企業不是由「職位」組成的,而是各種需要完成的「任務」組成的。

儘管管理學學者威廉.布里奇斯(William Bridges)早在20世紀末就已提出這種對工作的理解,但這種理解直到現在才真正顯現出來:在不斷進行和合併的重組中、在強制推行的工作型態中、在重組的團隊和流程中,個人職涯劇烈異動已是日常。因此,自主地應對職業變化、重新學習和「清除所學」也愈來愈普遍。

近幾十年來,隨著組織和地點更動的就業履歷愈來愈常見。如果你能忍受技術官僚式的說法,這就是一種自我修正;如果你想讓它聽起來更有學問,可以稱作一種激進的身分認同工作。無論哪一種,帶來的都是不確定的感覺,以及如何容忍不確定性的問題,而這顯然與你個人的能力有關。調整方向愈不自主,對不確定的容忍度以及加強這種容忍度的資源就愈發重要。簡單來說,被剝奪了原有身分的人,很難立即建立面向未來的態度,但這是至關重要的。

組織心理學家卡特琳.奧托(Kathleen Otto)和克勞蒂亞.達爾伯特(2012年)指出,在調整方向的改變過程中,有一些資源十分關鍵,包括團隊精神、靈活性、自我效能感、行動替代方案思維、創意,所有這些特質都經統計證明與對不確定性的容忍度相關。這一切總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當工作環境變得動盪不安,所謂的重新思考成為例行任務時,有人能因而茁壯,另一些人則感到心理甚至生理上的壓力。

凱倫.凡達姆和米歇爾.摩爾德斯(2021年)指出,持久的職業生涯需要適應性和自我調節(即有目標性、積極主動)的行為。成功順應職場變化的靈活性,用專業術語來說就是「職業適應性」,這依賴明確界定的資源。如今這一預測得到了研究的支持,研究證實了直覺的預測,也就是建立網路和更新技能是關鍵所在。但不只如此,AQ及其引發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的增強, 顯然愈來愈受重視。羅伯特. 莫里森(Robert Moris son)和道格拉斯.霍爾(Douglas Hall)2001年對年長員工的研究就證明了這一點,他們最擔心的是自己的技能可能即將落伍。

而這當然日益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因為我們所從事的工作技能也正在消逝和倍增。知識會衰落,且它的半衰期正在以火箭般的速度縮短,如果你充分相信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在明天也會一樣受雇主重視,這是很有用的。安德烈亞斯.赫爾西(Andreas Hirschi)的研究(2009年)對330名瑞士德語區的中學生進行了長期追蹤研究,從八年級開始到結束,研究結果顯示,可測量的AQ準確地預測了青少年日後對自己未來的掌控和幸福感。

克里斯提安.馬喬歐利(Christian Maggiori)等人(2013年)研究了成年人的職業適應力,他們來自瑞士的研究報告指出,在2002位參與研究的受試者中,適應力與總體和職業幸福感顯著相關,AQ甚至影響了工作挑戰被視為幸福負擔的程度。最後,在2019年,楊絮華(音譯:Xuhua Yang)等人發表的一項針對中國的研究,顯示了職業適應力對工作投入度的影響程度,而工作投入度又與受訪者的個人幸福感相關。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AQ逆境商數:比IQ、EQ更重要,讓你不被時代淘汰的應變力 【附AQ測試量表,從情緒、行動、思想三層面清晰掌握你的AQ與優勢】》,堡壘文化出版

作者:卡爾.諾頓(Carl Naughton)
譯者:杜子倩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新科技很常見,罕見的是新思維
應對日益加劇的變革速度
IQ只是最低要求,AQ才是你最需要的能力!

以9個有效技巧增強你的逆境商數
讓你在變化成為常態的時代中贏得致勝優勢

  • 高盛(Goldman Sachs)駐紐約副總裁弗拉托(Natalie Fratto):「在競爭激烈的時代,IQ只是最低要求,AQ才是獲得成功的關鍵途徑!」
  • 國內外CEO、工程師、頂尖人才必修的培力課程。
  • 根據Right Management 2014年的調查,91%的HR領導者認為:應對變化的能力將成為招聘的首要標準之一。
  • AQ已成為後工業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在過去,企業習慣用複製的方式思考問題,首要目標是保持常規。要求始終如一,頂多就是提高標準。但如今變化日新月異、產品與技術的生命週期愈來愈短,昨天還是正確的作法,今天就可能被淘汰丟進垃圾桶。「常態」不再存在,而是每天都有新的常態。一成不變的作法,注定將被時代所淘汰。

因此,強調面對困境和變化時能夠思考、處理、扭轉局面的AQ(Adversity Quotient),如今已成為比智商(IQ)、情商(EQ)更受頂尖企業與領導者青睞的能力。眾多心理學與企業研究都指出:AQ與員工在職場上的創意、任務績效、學習能力、團隊合作,甚至工作滿意度和幸福感都高度相關。在領導者身上,高AQ的管理者更能激發員工,也更能在危機之中激盪出創新點子。

好消息是:AQ如同肌肉,可以訓練增強。本書提供9項有效技巧,以及心理學實證的AQ測量表格,幫助你從「思維」、「情感」、「行動」三個面向提高自身AQ,有效培養新習慣和行為。

沒有適應力就沒有創新,想要創新,就必須能適應新的想法、推廣並實行。它需要積極的行動。本書不僅教你應對變化,更教你在不確定性中調整,成為主動改變環境的積極參與者,不僅應對變化,更能駕馭變化,這正是在新常態中的勝出關鍵。

本書特色

  • 台灣第一本系統性解析AQ之作
  • 根基於經濟心理學、行為心理學的科學調查
  • 書中附AQ測試量表,分為「情緒」、「行動」、「思想」三層面,讓你清晰掌握自己在職場的缺點與優勢。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