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在矽谷的幕後,《高成長思維》作者之一的雷德.霍夫曼,身為LinkedIn創辦人與Greylock投資人,是矽谷企業家和國家元首們的搶手顧問。在他主持的Podcast節目「規模大師」(Masters of Scale)中,他與諸多有遠見的公司創辦人和領導者們坐在一起,深入討論推動他們成長的契機,並研究擴大公司規模的戰略。
文: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茱.寇恩(June Cohen)、德倫.特里夫(Deron Triff)
第十章 特洛伊木馬
霍華.舒茲在布魯克林東岸的卡納西長大,家裡住國宅。他的父親是二戰退伍軍人,打完仗回家後,沒過上想像中的美國夢生活。
霍華的父親只帶著黃熱病返鄉,三餐不繼。戰後的美國景氣欣欣向榮,但中學沒畢業的他選擇不是太多,做過好幾份沒出路的工作,最糟的一次是當貨運司機,負責搬貨與載送布尿布。在送貨途中,在冰上滑倒,扭傷腳踝,髖骨碎裂,被公司掃地出門。沒有勞工撫恤金,沒有健保,沒有安全網。
「我七歲放學回家,打開公寓的門,看見父親倒在沙發上,從臀部到膝蓋都打著石膏。」霍華回想:「我那時才七歲,怎麼會知道那將對我的人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不過,爸媽的愁雲慘霧在我心中留下創傷。我能理解住在貧民窟的人們。」
多年後,霍華努力讓他的公司星巴克,變成「我父親一輩子沒機會待的良心企業。那種企業會平衡良知與賺錢」。霍華從出社會就在思考,如何能做到那種不容易的平衡。
時間回到一九八六年,霍華人在西雅圖,替最初的星巴克工作。當時的星巴克是小型地方事業,只有幾間分店,但一場義大利的米蘭之旅,改變了霍華的命運。他在當地看到咖啡可以如何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更美好的角色。「我感到著迷,米蘭每條街上都有兩三間咖啡吧。我目睹浪漫、戲劇與濃縮咖啡的喜悅。」
「我在義大利時,天天在這些咖啡吧流連忘返,我開始看到一些事:我看見同樣的人天天準時報到。他們彼此不認識,但氣氛非常友好,因為那裡有一種空間感,有如社群。大家一邊喝咖啡,一邊感受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霍華回西雅圖後,離開星巴克,成功創業,旗下有好幾間米蘭風的咖啡吧。同一時期,原始的星巴克買下加州柏克萊的皮爺咖啡(Peet's Coffee),大舉擴張後支撐不住,決定出售星巴克,讓霍華優先購買。
霍華找到人投資他對新型咖啡店的願景,籌錢買下星巴克。當時的星巴克有六間店,以及一棟舊式的烘烤廠房,售價是不會太貴的三百八十萬美元。到了一九八七年底,霍華有十一間店,一百位員工,他夢想著能把義式咖啡的「戲劇與浪漫」,擴張到全國各地。
然而,進行早期的下一波擴張之前,舒茲想先做一件事:他開始替一百位員工設計福利方案。對霍華的私人投資者來講,這個方案只是一連串令他們大惑不解的計畫開端。
「你可以想像當時的對話。」霍華談到:「星巴克那時還很小,還在賠錢,尚未證實自己的商業模式可行,我卻說:『這間公司工作的每一個人,我要提供他們健康保險,而且以股票選擇權的形式提供公司股份。』」
該怎麼說呢? 投資人感到這是不明智的決定。
然而,霍華主張憑良心做生意是好事:「我想要照顧我們的員工。」他指出:「我認為我能證明,如此一來將能降低員工流失率,提升工作表現,不過最重要的是這能讓人們感到,他們是在為了有意義的事努力。」
就這樣,星巴克成為全美第一間提供全體員工綜合健保的公司,全職或兼職的人(工時二十小時以上者)都享有這項福利。霍華回想:「此外,我們設法以股票選擇權的形式,提供每一位員工股份,一樣也是兼職人員也能領。」
這裡要注意的是,霍華最初向投資人推銷這個概念時,他沒說:「我想要照顧我們的員工,因為這是正確的事。」他也沒說:「我想要照顧我們的員工,因為當年沒有公司照顧我爸。」霍華說的是:「我想要照顧我們的員工,因為這對公司有利。」這才是投資人會支持的理由。
「我回想我們如何能有今日的成就,我毫不懷疑,真的一點都不懷疑,要不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價值觀與指導原則,我們不可能在七十六國開二點八萬間店。如果星巴克的核心目標沒把員工放在第一位,確保員工能成功,我們不會有今日的成績。我百分之百確定這點。」
即便到了今日,這種好人有好報的概念,也不是人人都相信,更何況霍華是在一九八○年代的尾聲接掌星巴克。當時的星巴克董事,不確定該不該接受霍華這種講法,不過霍華賭對了,星巴克在接下來的歲月,出現驚人的長期成長。
許多優秀的企業創辦人都有第二目標:除了最主要的事業目標,他們還試著在世上做到某件事。甚至可以說,每一間成功的企業都有如特洛伊木馬,載著創始人的第二目標前進。
本書的最後一章要帶大家看,如何讓第二目標出頭天:看是要採取特洛伊木馬式的暗渡陳倉,把第二目標變成公司的基本特色;或是想辦法把目標嫁接到既有的事業上。
你的事業大幅擴張後,你將在許多層面上影響到世界上的人。你的決定會影響員工、顧客、整個社群。不論結果如何,你將有機會形塑世界,也因此你會有機會問,甚至是有責任問:我們想要代表什麼? 我們如何能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 我們如何能達成那個目標,連帶壯大公司?
你要做的事不是告訴自己:「我是好人,所以我的公司要做好事。」你該問的是:「我能帶來什麼樣的正面影響,那個影響也將支持我的核心事業? 」此外,做好事不必只是你的事業附帶產生的效果;如果你的策略夠聰明,你想見到的正面影響,也能替你的事業帶來源源不絕的動力。你應該朝這樣的方向努力。
還在求生存的新創公司創辦者或許會認為,這種理念很好,但晚點再說……等公司擴張後,再去想這種事。然而,最優秀的擴張創業者,從創業的第一天就開始思考社會影響力。
一體兩面的問題:「我要如何行善? 」與「我如何能搞好事業?」
從星巴克最早期的歲月,在霍華想像中的未來,公司和員工將共生共榮。「我留存很多舊日記。」霍華回想:「我很早就開始寫下,這間新公司的商業計畫將如何在利潤與良心之間,達成脆弱的平衡。」
平衡利潤與良心,紙上談兵說起來容易,實務上很複雜。「我開始思考:那究竟是什麼意思? 」
「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沒錢做傳統的行銷、廣告或公關。」霍華解釋:「那些東西星巴克全都沒有,也因此我們用店內體驗來定義品牌。我們很早就在談,品牌權益(equity of the brand,譯注:指品牌替產品或服務帶來的附加價值)將得仰賴公司的管理者與領導者,超越員工的期待,員工因此能夠超越顧客的期待。」
「由於咖啡是很個人的產品,飲用頻率又高,我們有機會在品牌權益的基礎上親近顧客。」
健康照護與股票選擇權,只是霍華照顧員工的開端。他接著又宣布將免費提供多名星巴克員工大學教育,再度令投資人瞠目結舌。
「我們因此開始檢視讓員工免學費的公司成本,大家萬分緊張與關切我們負擔不了。」霍華表示:「然而,所有的事情都一樣,當你讓聰明人齊聚一堂,你可以厚著臉皮宣布:想出辦法前,誰都不准離開這裡。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能成本不會太高,又讓大家能讀書? 我們最後想出辦法。」
二○一四年,星巴克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以史無前例的方式合作,替所有每週工時在二十小時以上的美國星巴克員工,負擔全額的大學學費。星巴克和ASU各自負擔六成與四成的學費。學位只能以網路授課的方式取得,好讓星巴克員工能繼續工作,學校也能控制成本。
再次值得注意的是,霍華團隊處理免學費的問題時,跟處理其他的商業問題沒兩樣。霍華沒說:「教育是無價的,所以不管耗費成本多少都沒關係。」他講的是:「我們來想想看,如何能獲得最佳價值。」
星巴克的員工福利方案,乍看之下再慷慨不過,但這樣的慷慨最後讓公司獲益。
星巴克在中國也靠著對員工好,站穩腳步,只不過中間幾經波折。
星巴克近期在中國有超過四千八百間門市,每十五小時就展店一間。
不過,事情不是一開始就那麼順利。
「我們在中國一連虧損九年。」霍華指出:「投資人最後說:算了吧,中國是喝茶的社會,關了吧。」
星巴克在中國除了連年虧損,另一個問題是留不住員工,不過由於霍華多年關注員工福利,他觀察到中國孩子的職涯選擇,深受父母影響。大部分的中國星巴克員工都是大學畢業生。霍華明白中國員工父母的感受是:我辛辛苦苦把兒女栽培到大學,他們畢業後卻在端咖啡,而不是替蘋果、Google或阿里巴巴工作。這樣不對。影響力大的父母,不滿孩子的工作帶來的社會地位,導致員工離職率高,妨礙公司成長。
霍華的解決辦法是讓中國的父母,清楚看見在星巴克工作的好處,了解星巴克以人為本的精神。首先,不僅每位員工都有醫保,星巴克開始讓每位員工的父母也有醫保,留職率果然飆升。接下來,為了展現星巴克完全理解中國的價值觀重視家庭,霍華告訴董事會:「我希望每年和中國員工的父母見面。」
別忘了,星巴克在中國的展店速度是每十五小時一間,而霍華所說的見一見「中國員工的父母」,可不是象徵性的握握手而已。各位可以想像,星巴克尚未在中國市場站穩腳步,卻要額外挪出預算做這種事,想說服董事會這麼做具備商業價值可不容易。
然而,星巴克的家長見面會,在中國的父母與員工之間引發轟動,成為每年都會正式舉辦的活動。「父母見面會的功能是表揚在星巴克工作的家庭,他們的孩子是重要的主角。」霍華指出:「我們讓員工的爸媽搭機前往上海或北京,他們一輩子沒坐過飛機。我們帶給星巴克夥伴驚喜,他們不知道爸媽要來,氣氛感人。我可不會錯過每年的這場活動。」
和中國家屬見面,讓員工留職率大增,協助解決了公司的營運問題,星巴克連帶更能留住顧客,但好處還不只這樣。霍華認為,這個活動的重點放在員工的忠誠度與快樂,捕捉到這間全球企業的基本精神——以人為本。「這樣的時刻太感人,太能彰顯星巴克的精神、文化與價值觀。」霍華表示:「我們從這樣的事情中學到,我們全都渴望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然而,企業擴張到星巴克等級的龐大規模時,不免碰到一連串的新挑戰。「我要如何行善? 」與「我如何能搞好事業? 」是一體兩面的問題。隨著你的機會與責任變多,這兩個問題的複雜程度也變高。顧客很容易變成「營收」,員工很容易就變成「員工數」。
霍華認為,星巴克先前能避免相關陷阱的主要原因,在於星巴克很早就做出行善的承諾,再加上星巴克多年間不斷成長,證實這樣的價值觀顯然與公司能成功有關。
「星巴克不是利潤導向。」霍華指出:「星巴克是價值觀導向。我們是先有那樣的價值觀,才有高獲利。不是每個商業決策都要跟錢有關。我們的財務表現,直接連結到持久的價值觀及文化,我們持續努力加以提升與保存。」
雷德的分析時間:你想拆掉什麼牆?
大家都聽過最初的特洛伊木馬故事。古特洛伊的城門前,出現一個裝有輪子、巨大無比的木馬。當時特洛伊人與希臘人,已經打了十年的血腥戰爭,這個木馬號稱是求和的禮物,但木馬的肚子裡,其實藏著驍勇善戰的奧德修斯(Odysseus),以及三十名希臘的頂尖戰士。木馬被推進城內,躲在裡頭的士兵等到太陽下山,悄悄跑出木馬,打開城門,放剩下的希臘軍隊進城。特洛伊就這樣滅亡了。
好吧,嗜殺成性的屠城士兵,和企業的崇高目標沒太大的關係。你的IT部門對抗的「特洛伊木馬」電腦病毒,也跟使命沒什麼關聯。不過想像一下你試著攻破的東西,不是城邦的城牆,也不是沒戒心的網路使用者的防火牆。你嘗試打破不一樣的牆:
- 系統性歧視帶來的高牆。
- 棘手疾病帶來的高牆。
- 根深蒂固的不平等帶來的高牆。
- 懶惰的假設帶來的高牆。
想像你打算從木馬肚子裡放出的軍隊,目標不是燒殺擄掠,而是拆除限制人類體驗的高牆。特洛伊木馬是好是壞,要看你的用途。企業或職涯可以是善良的特洛伊木馬,堅定地載著創辦人的第二目標前進。公司的使命能創造優秀的企業,但也能帶來重要的社會轉變。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高成長思維:從0到世界級的致勝關鍵,頂尖新創企業家教你再成長的經營策略》,聯經出版
作者: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茱.寇恩(June Cohen)、德倫.特里夫(Deron Triff)
譯者:許恬寧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致勝沒有絕對的公式,卻有幾項顛撲不破的真理,
跟著LinkedIn創辦人雷德・霍夫曼與Airbnb、Canva、Spanx等企業非凡領導者們,
揭示商業擴張的最強規則,一起邁向成功!
累積下載超過3000萬次,以一本書的形式認識全球商業指標Podcast
掌握創業思維與商業的再成長,本書提供了一個難得的交流窗口,世界上最具標誌性的公司,包括Apple、Nike、Netflix、Spotify、Google、Instagram和Microsoft等領導者齊聚一堂,無私而坦誠地分享創辦公司與經營管理中遇到的風險困難,以及克服的方法。
在矽谷的幕後,《高成長思維》作者之一的雷德.霍夫曼,身為LinkedIn創辦人與Greylock投資人,是矽谷企業家和國家元首們的搶手顧問。在他主持的Podcast節目「規模大師」(Masters of Scale)中,他與諸多有遠見的公司創辦人和領導者們坐在一起,深入討論推動他們成長的契機,並研究擴大公司規模的戰略。
在書中,雷德.霍夫曼借鑒了他們最引人入勝、最具啟發性的故事,當然也融入他自己作為創辦人與投資者的經歷,揭示這個時代最非凡成功的關鍵,並且了解成功創業者的秘密,激發重新構想經營方式,學會如何將一個成功的想法實現,以及進一步將其轉變為可擴展的企業!
讀完這本書,你將學到:
- 辨別什麼是值得聽取的否定答案,正確的「不」將成為你前進的動力。
- 知道當有好點子時該與誰分享,有些人不會是你的工作夥伴。
- 了解雇用新員工的重點是什麼,記住不要雇用誰同樣重要。
- 資金難尋,但當資金來臨絕非全盤接收。
- 觀察顧客將成為你成功的關鍵,記住讓顧客的行為自己說話。
- 企業的使命要能觸動群眾,而群眾將成為你的力量。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