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如果有第三種方式,可以在類似馬斯克的創新風險,以及感到安心並為家人提供所需安全感中找到平衡,那會是怎樣呢?20%時間就提供這樣的選擇。



文:多利・克拉克(Dorie Clark)

你能抽出二○%時間去探索嗎?

Google在二○○四年上市時,有個令人興奮的概念變得普及:二○%時間。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和賴利.佩吉(Larry Page)在首次公開發行(IPO)的信中寫道:「我們鼓勵員工,除了例行工作外,將二○%時間花在認為最有利於公司的工作上。這使得他們能夠更具創造力和創新。許多重大進展都來自這種方式。」事實上,Google新聞和Gmail正是經過二○%時間實驗的產物。(這概念最初是由3M公司創造,允許員工用「十五%時間」創新,從而產出包括便利貼在內的創意產品。)

特別撥出時間嘗試實驗,看看熱情會帶領你到哪裡,這樣的想法確實很有說服力。上一章也討論了找到興趣所在的有效策略。但是,對某個主題感興趣和真正使其成為生活和職業的核心,這兩者之間存在巨大鴻溝。二○%時間正可以用在此時,讓你探索個人興趣的同時,在風險相對較低的情況下,試試看能否做到。

當然,光是抽出二○%時間用於探索,也絕非易事。在忙碌的生活中,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在負擔已經很重的日常事務之外做額外工作。正如前雅虎執行長梅麗莎.梅爾(Marissa Mayer)指出:「Google所說的二○%時間的骯髒小祕密,其實是一百二○%的時間。」換句話說,這些特別項目是「必須在正常工作之外做的事」。

幾年前有項調查指出,只有一○%的Google員工真正做到用二○%的時間去探索。雖然Google在理論上鼓勵這種做法,然而在繁忙的工作環境中,真實情況會是如此並不令人意外。大多數專業人士都專注於履行日常職責,從不設法利用二○%時間去探索。但這確實可以為你創造機會。

在某些時候和情況下,可能沒有足夠餘裕來投入可自由決定的項目。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撥出時間,並利用那二○%時間努力工作,這樣的人可說是極少數,但這樣做確實有潛力帶來變革。

這就是前身為Google X的「X公司」機器人專案行銷主管亞當.魯克斯頓(Adam Ruxton)的經歷,該公司的「登月工廠」負責從送貨無人機到自動駕駛汽車的所有計畫。

亞當出生於愛爾蘭,於二○一一年開始在Google都柏林分公司工作。在第一年年底,他自願貢獻二○%的時間,來協助倫敦分公司思考如何在歐洲各國推出Google應用程式。

他將這項工作視為專業發展的形式之一。「Google的行銷計畫跨越各種不同學科,所以公司鼓勵我們去不同的團隊。你會因此了解各團隊如何工作、不同產品和不同用戶的特性,並將這些知識帶到下一個工作角色中。」他還說,可以從提問開始。也許你和另一個感興趣團隊中的人約了喝咖啡。「你問他重要的是什麼,目前正在進行的工作,需要什麼幫助,或者需要更多智囊的專案項目是什麼。」

你先提出關於如何提供幫助對方的假設,因為加入並要求接手有趣的專案,是擺脫職場困境的解方。如果對方的反應是,「哦,你會增加我們的工作量。」你反而要明確表示,你將分擔他們的工作。正如亞當所說:「如果你說,『嘿,我讀了十篇文章。我找到這份簡報。我看到這三樣東西。我有一個想法,這是你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或幾年內需要達成的目標。你有沒有想過這五件事?我很樂意每週花幾個小時在上面』——他們聽到之後肯定很難拒絕你。」他說,這就是你的開場白,「然後,隨著時間過去,如果剛好有機會,你自然會受邀參加更多會議,你會慢慢融入,並被委以重任。」

亞當就是這樣第一次參與X的計畫。一位同事接到了自駕車專案工作,而亞當非常想參與。「當我說『機會出現』時,」他回憶道,「其實是我懇求他們:我能幫忙嗎?我對移動科技的未來以及究竟是怎麼做到的非常感興趣。實在令人興奮。」亞當花了幾個月自願參與一項研究計畫,以更深入了解客戶如何學習和採用新技術。亞當非常確定他的工作沒有導致任何驚天動地的變化。「在這二○%的角色中,你不太可能處於指導地位,也無法做出決定性的舉動或任何事。」他說,「比較可能的情況是,『嘿,我會補上空缺。我會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提供協助。』」

不過沒關係。除了他最初與倫敦團隊合作的二○%專案外,他還處理其他無數有趣的個人項目。他與一位同事合作,利用「小團隊原型預算」打造完全沉浸式的三百六十度虛擬體驗,幫助企業更深入了解客戶的線上體驗與回饋。該專案成功啟動,國際上已有數以千計的客戶使用。

不管每個專案結果如何,亞當都樂意繼續志願協助,並結識新朋友。不久之後,Google X宣布更名為X公司。當然,團隊需要行銷幫手才能做到這一點,而負責招聘的人正是亞當才剛與之共事過的同仁。結果,亞當獲得一生難得的機會:在Google母公司字母控股(Alphabet)的登月工廠專案核心工作,並協助帶領品牌重塑。

事實是,即使身在推廣二○%時間概念的公司裡工作,也很難抽出這段時間。你必須付出額外的努力,對抗正規行程中的其他壓力,並創造專屬於你的職務空缺。但有策略的實驗,可以幫助你得到值得的回報。「如果你深思熟慮並積極主動,可以為自己創造大部分想要的機會。」亞當說。

當你建立新的技能和關係,並對你感興趣的概念做壓力測試時,要不斷問這些核心問題:在更進一步探索之後,我仍然覺得很吸引人嗎?其他人似乎也很感興趣?我是否找得到自己可以做出貢獻的空缺?

建立你的生活投資組合

「在風險管理和銀行業,談論的是確定性與影響。」前言中提到的創新策略師布里爾說,「如果你投資債券,是非常確定的投資,所以不會獲得豐厚的回報。但如果你在二○○一年投資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最好要收到巨額回報」,來彌補巨大的風險。

一家只把賭注下在登月太空計畫上的公司,可能會取得巨大成功——但如果不成功,就會倒閉。(這就是為什麼亞當.魯克斯頓工作的X只是字母控股的分公司的原因。)對於個人來說,也是如此。

有些人願意冒一切風險,這讓人立刻想到太空探索創始人、特斯拉的執行長馬斯克。受到堅定不移的信念鼓舞,他將過去在PayPal賺得的一億八千萬美元財富中的大部分,都投入這兩家公司。馬斯克自己也承認,在二○○九年底已耗盡現金。從那時開始,他一帆風順,成為世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但他的全押賭注策略,並不是獲致成功的神奇祕訣。過去早就有成千上萬的「馬斯克」付出加倍努力,卻失去一切。《財星》或《金融時報》不會報導他們的故事。

然而,大多數人採取相反的策略,正因為知道風險巨大,所以謹慎行事。我們就讀父母建議的大學或研究所,找到穩定的工作,然後按照研擬好的人生劇本去做。在布里爾的比喻中,這就像購買債券:你知道自己不會成為億萬富翁,但也不太可能破產。當然,這麼做也有缺點。人們打從心裡希望,生活的意義不僅是「不破產」。

如果有第三種方式,可以在類似馬斯克的創新風險,以及感到安心並為家人提供所需安全感中找到平衡,那會是怎樣呢?

二○%時間就提供這樣的選擇。

布里爾就在工作生活中善用這項原則。每年,他都專注於獲得他所謂的「維持基本心跳收入」,這筆錢讓他得以支付貸款,並滿足最低標準的生活需求。但除此之外,他也積極尋找機會。「然後我想,可以將二○%時間花在哪些非常高風險的活動?」

遇到合適的機會,就可能得到巨大的報酬,而他在二○一五年米蘭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上找到了。該博覽會以食品為中心,是他有興趣研究的領域。布里爾發現,因為這次活動有很多麻煩的規定,業內較具規模的大廠商多不願參加,恰好為他留下空缺。他主導美國館的早期規劃,認為如果一切順利,「我的時間可以獲得十倍的回報。」最重要的是,無論發生什麼,他都能受益於此。

「我想更加了解政府政策,我想更加了解食品領域,我想在那個領域建立人脈。」他說,「因此,即使這次不成功,也可能帶來新的業務發展,以及透過這次機會才能學到的知識。身為小型企業人士,我可以了解政府最高級別的實際運作方式。」這足以讓這段經歷變得有價值。有時,當你將自己放在正確的位置,就會出現無法預料的新機會。「因為學習,我談成了幾百萬美元的生意。」布里爾說。他創立了一家食品和飲料廠商的高級顧問公司。

並不是每次實驗都會有回報,也無法事先預測效益。亞當在字母控股的某些二○%專案中沒有取得任何進展,但其中一個提供他夢想中的工作。布里爾從他的世界博覽會志工工作中獲得一紙巨額合約,但這件事也很可能到頭來全是白費功夫。這裡的關鍵概念是「冒險」,願意接受有些事行不通的事實,並知道其他事會成功,但是過程中可能看起來很愚蠢、毫無意義或無效。想要執行二○%的時間,「你必須願意接受有段時間難免失敗,」布里爾說,「短期的痛苦無法避免。」畢竟,如果想要絕對安全的賭注,就選擇債券,而不是太空探索公司,但同樣地,你也不會有機會獲得巨大報酬。

底線來了:你的賭注永遠不該超過自身可承受的損失。這就是為什麼只有二○%。但是你確實需要下點賭注,否則,就只能期待一生重複做著同樣的事。

當情況變糟時,有些人會突然變得願意嘗試,因為他們的夢想破滅,處於絕境。布里爾說,那是錯誤的時機,也為時已晚。培養副業的機會需要時間:「在你強大的時候做,別挑你軟弱的時候。」

但是,藉由穩定、持續的努力,即使只投入二○%,也可能帶來不成比例、甚至徹底改變生活的回報。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長線思維:杜克商學院教授教你,如何在短視的世界成為長遠思考者》,方智出版

作者:多利・克拉克(Dorie Clark)
譯者:張毓如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世界變化越快,社會目光越短淺,
你越需要拉長戰線、沉著應戰工作與人生!

杜克大學商學院教授、兩度入選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
以三大法寶,指引你成為短線時代的長期贏家!

成功需要堅持和耐性,
但捨棄短期的滿足感,朝不確定卻值得的長期目標努力談何容易?
現在,終於有了切實可行的方法!

同班同學一畢業就進大公司;同期同事比你更早升職;父母與老師、老闆與主管、社會文化一再對我們說,不但要贏,還要盡快贏過他人!

然而事實是————達成所有你想做的事需要的時間,都比你以為的還長。每天都忙得喘不過氣來,根本沒時間好好靜下來思考未來的你,正是時候需要吃下「長線思維」策略定心丸!

長遠思考者「不做」的事————

  • 不裝忙(忙不等於你很成功;相反地,要不計一切代價避免忙碌)。
  • 不塞滿行事曆(適時留白才有時間思考)。
  • 不事事說「好」(即使是好事)。


長遠思考者都這樣做————

  • 歐洲皇室交代品牌形象顧問:「不要目光短淺,而是以終生視野經營皇室。」
  • 好公司追求的也是利潤,但達成所需的時間規模必須放眼十年,而非一季。
  • 學習矽谷「快速失敗」職涯實驗精神,區別「失敗」和「實驗」不同。


你想要的一切幾乎都可以實現,只是不會即時達成。在長線思維裡,「時間」會成為你的最佳盟友,你會發現,長期的回報不是線性的,而是呈指數型成長!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