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本書將會詳盡說明,一套有效的「共感簡報」必須先調整好人設、呈現真實的自己,再輔以刺激想像的視覺資料與說話訣竅,就能讓原本興致缺缺的聽眾理解你、相信你,甚至好想幫助你。


文:三輪開人

雖然有點唐突,但請各位先比較一下以下兩篇文章。

A
「孟加拉是亞洲最貧窮的國家,其城鄉教育差距十分嚴重。尤其在大學入學考的結果上,更有顯著差異,都市的高中生居住在補習班林立的環境中,而農村的高中生卻是學習環境落後,因此農村高中生要進大學就讀,難如登天。我們e­Education在當地進行的活動,就是利用影音教材作為教育支援,以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具體做法是參考東進高校的模式,將知名補習班老師的上課內容錄製成DVD,提供給農村裡想要考大學的貧窮高中生觀看。誠懇邀請各位支持我們推廣這項活動!」
B
「我的故鄉是靜岡縣的一處鄉下小鎮,那裡沒有補習班,我是靠著東進高校的影音授課,才有機會考上大學。這樣的經驗促成了今日e­Education的活動。孟加拉是亞洲最貧窮的國家,我在他們的農村裡,遇見與我有著相同生長環境的高中生。那些高中生覺得自己不如都市裡相同年齡的人,甚至十分自卑,但同時又不放棄夢想,努力讀書,希望能拚進大學。我們想支持他們完成夢想,而邀請著名的補習班老師協助,用東進高校的方式,將課程拍攝下來,提供給他們。大學入學考改變了我的人生。請問各位,你們人生的轉機是在何時?我們希望能幫助更多此時此刻也正在拼命苦讀的年輕人,請大家助我們一臂之力!」

哪一篇文章比較觸動你呢?

其實內容中傳達出的資訊,沒有太大的出入,只是將故事的切入視角稍稍做了改變而已。

然而,結果卻大不相同。

二〇一四年,我做的簡報就是類似腳本A,當時聽完之後捐錢給我們的人,幾乎是零。而當我開始用腳本B的方式做簡報後,對我們產生共鳴的聽眾遠多於之前,收到的捐款也不斷增加。

我並非是靠一己之力,將腳本從A修改到B的。

我有一個參考對象,就是美國前總統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

二〇〇四年,當他還是州議會參議員時,曾有過一場傳奇演說,他就是透過這場演說收買了美國全民的心。我在這場「把歐巴馬推上總統之位的演講」中,得到了重大的啟示。

這場演講是由「我」、「我們」、「此刻」三種故事交織而成,而這三種故事正是「共感簡報」不可或缺的要素。

本章就以撼動全美的歐巴馬為解說範本,說明如何製作出一個能讓漠不關心的聽眾產生興趣、受到感動,進而提供一己之力的「共感腳本」。

好的腳本從企劃書開始

簡報是由腳本、投影片、口白、訓練四個元素所構成。

當你要做一份簡報時,你會先從什麼著手?

我絕對會奉勸各位先從「製作腳本」開始,因為腳本是簡報的基礎。投影片再美,口白再流暢,只要沒有好腳本,聽眾的專注力就無法持久,自然無法產生共鳴。

正如電影或影集,即使找到完美的取景地點,又請來豪華的卡司陣容,只要劇情不引人入勝,就會讓觀眾失去耐性。我從來沒看過哪部受歡迎的作品是「故事情節無聊,卻堪稱經典之作」。但相反地,演員、取景地未能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卻很精采的作品,則是多不勝數。簡報也是相同的道理。

即使投影片很粗糙,口白也說得卡卡的,只要作為故事骨幹的腳本夠實在,那一場簡報就大有機會令聽眾留下記憶,產生共鳴。這就是為什麼應該先從製作腳本開始著手。

那麼,你平常是如何製作腳本的?

關於這個問題,許多人會提出各式各樣的腳本製作訣竅。但是,且慢。如果拿電影的製作來比喻,這些應該都是在討論如何寫「劇本」吧?

在寫劇本之前,其實還有一件事必須先做,那就是提出「企劃書」。電影的營收目標是多少?目標觀眾是哪些人?要在這部電影裡傳遞什麼樣的想法?不先確定這些前提就開始撰寫劇本,是無法製作出一部好電影的。

同樣地,在製作簡報的腳本時,不先想好「目標」、「聽眾」,以及講者要透過這場簡報達成什麼「意志」,即使腳本製作出來了,也無法引發共鳴。

好的腳本來自好的企劃書。

這聽起來可能很理所當然,但非常多的人都會跳過這個步驟。因此,在進入製作腳本的說明前,先讓我在此介紹一下如何製作企劃書。

1. 引起共感後的「目標」為何?

「日本人缺乏設定目標的能力。」

曾有一位在國際機構工作的海外友人這樣對我說。日本人一旦決定目標之後,達成目標的能力是全球頂尖的,但卻很不擅長自己從零開始設定目標——這句話應該戳中了滿多日本人的心。

在簡報上,也經常可以看到沒有先設定好目標的人。投影片再美,口條再流暢,充其量也只是手段而已。目標才能讓聽眾產生共鳴,進而付諸行動。少了目標,就會失去向人做簡報的意義。

「想讓聽眾了解商品有多好」、「想讓聽眾喜歡我們這個團體」這類抽象的目標,也是不及格的。你所設定的目標要盡量具體,例如「讓聽眾購買商品」、「讓聽眾捐出一千日元給我們」。

當簡報結束時,你會期待聽者做出什麼行動?若沒有具體的目標,就無法判斷簡報的好壞。

2. 誰是你想要引發共鳴的「聽眾」

我經常說「Presentation = Present」,「簡報等於禮物」。請想像一下這個畫面:你將禮物交到你喜歡的異性或你愛的家人手中。這時,你應該會希望對方收到禮物後,很開心也很喜歡這個禮物吧?

簡報也是如此,做簡報就是要讓對方開心,讓對方喜歡自己給的東西。那麼,想做出讓聽眾開心的簡報,需要注意什麼?我在思考腳本時,會一邊在腦中想像著我的聽眾的樣子。

製作腳本時,比起想著自己,更要想著對方。

自己喜歡的事物,別人不一定也喜歡。這個道理也許大家會覺得理所當然,但在實際做簡報時,很多人往往會強迫推銷自己喜歡的事物。

比方說,心儀的女性想要一個包包,於是你買了一個紅色的包包給她,但她喜歡的其實是藍色的,這類喜好上的誤解,極其容易發生。然而,到了做簡報時,我們卻常常忘記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

例如,對不在乎價格的人,拼命解釋自己的價格比其他公司便宜;又或是,對關注非洲的人,說明亞洲的課題……自己愈是說明得口沫橫飛,愈是讓彼此想法上的分歧逐漸擴大,結果心與心的距離也愈來愈遙遠,這類情況其實不在少數。

在確實擁有自己想要傳達的中心思想的同時,也一定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對方是學生還是社會人士?關注的是哪一類的事務?這些問題都要時時刻刻放在心上。

不是「誰都好」,而是要為了「那個人」——這個心態也很重要。

假設你獲得了一個對大學生做簡報演說的機會。你覺得臺下會是什麼樣的聽眾?即使同樣是大學生,只要學年不同,關心的事物也大不同。過去我曾在大學教授一門名為「國際協助論」的課,大一學生對這個主題似乎有些興趣,所以上起課來懵懵懂懂;大三、大四學生則是為了思考將來要如何工作、到哪裡工作而來上課的。而同樣是正在找工作的大三、大四學生,有些人是把國際協助當作工作的選項之一,有些人則是無論如何都想做國際協助的工作,這兩種人想聽的內容也會有所不同。

倘若時間充足,當然可以針對所有的需求加以解說,但這不代表把所有內容包山包海地全部網羅就是好的簡報。簡報不可能做到人人都愛。

「別追求讓所有的人都感興趣。與其做出一個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六、七分左右的簡報,不如做出能深深打動某一個人的簡報。」

我抱著這樣的想法,每次都會在腦中描繪出「那一個你最重視的人」。

請提醒自己,簡報是為了「那個人」而做的,絕對不是「誰都好」。

3. 抱著非讓對方明白不可的強大「意志」

「你們從頭到尾只會談錢,只會談經濟可以無止境成長的大空話!你們好大的膽子啊!」

二〇一九年,在美國紐約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上,瑞典的環境活動家格蕾塔・童貝里(Greta Thunberg)的發言,引發了廣大的討論。

當年十六歲的她,在一個全球著名領導者齊聚一堂的峰會上,之所以能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很可能就是因為她那股憤怒的能量,傳達出了堅定的意志,進而撼動了許多人。

雖然格蕾塔是透過憤怒的情緒,表現出強大的意志,但其他情緒也能達到相同的效果。我們可以用愉悅的心情,透過歡笑展現意志;也可以用悲傷的心情,透過淚水表明意志,方法不一而足。

然而,我們在做簡報時,總是傾向於壓抑情緒。我認為這樣的行為,是出自於兩個負面的因素——「自我吹噓」和「過度謙遜」。

在眾人面前說話時,任誰都會忍不住想吹噓自己,令自己聽起來更了不起。但那樣的話語聽起來總是流於表面,無法觸動聽眾。倘若是在說明自己或自己的事業,那就請用自己最熟悉的語言傳達。自吹自擂,只會讓你的語言缺乏情緒渲染力。

再者,過度謙遜也會成為簡報的絆腳石。「為了像我這樣的小人物……」、「雖然以我的立場,沒有資格說什麼大話……」、「我想誠惶誠恐地在這裡提出一件事……」這些謙遜的說詞,就算是真心的,也不適合在時間有限的簡報中說出來。既然得到簡報的機會,就該為了推薦自己上臺的人,以及臺下的聽眾,竭盡所能地表現。

過度謙遜,會令人無法感受到你的情緒,和情緒所要傳達的意志。

你要做的是,不過度膨脹,也不過度謙虛地,透過情緒傳達意志。

在這上面拿捏好分寸,在簡報注入自己百分之百的意志。

到此為止,我針對製作簡報前所需的企劃書,介紹了如何確立其中三大重點的「目標」、「聽眾」和「意志」。

  • 引起共感後,想要促使聽者展開什麼樣的行動?
  • 什麼樣的人是你想要引發共鳴的對象?
  • 你是否擁有非讓對方共感不可的強大意志?

少了這三項,就不會產生共感。

把自己什麼樣的情緒,傳達給什麼樣的人,希望他們做出什麼樣的實際行動?

釐清這些問題後,就要進入腳本的製作了。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共感簡報:改變自己、也改變他人的視覺傳達與溝通技巧》,三民出版

作者:三輪開人
譯者:李璦祺

momo網路書店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想讓聽眾理解你、相信你,甚至好想幫助你
關鍵在於自我人設

美國《富比士》雜誌評選「引領亞洲的青年領袖」的溝通絕學
日本創業圈瘋傳,讓世界銀行、Panasonic、Uniqlo慷慨解囊的簡報法則

作者三輪開人是非營利組織e-Education的負責人,為開發中國家提供教育援助。很多人認為,其他國家的教育問題與自己無關,但作者憑著獨創的簡報法,成功打動聽眾的心,募得活動資金,也吸引世界銀行、Panasonic、Uniqlo等國際組織與跨國企業紛紛響應。

在此之前,作者其實是一個不敢站在臺前講話的人,還因為缺乏同理心,讓部下和妻子離自己而去,e-Education也曾陷入孤立無援的危機。他從這些痛苦的經驗中學到,「共感」才是與他人交流、建立信賴關係的唯一途徑。

他自行開發出一套「共感」簡報法,擺脫了之前的困境,還在商業簡報大賽中拿下第一名,這支冠軍影片已超過1,000,000人次瀏覽。創業圈盛傳「只要學會三輪開人的簡報法,就能拉到更多投資者與消費者的支持和協助」,登門求教者絡繹不絕。如今他也為國家隊教練提供諮詢,傳授能和運動員產生「共感」的說話方式。

本書將會詳盡說明,一套有效的「共感簡報」必須先調整好人設、呈現真實的自己,再輔以刺激想像的視覺資料與說話訣竅,就能讓原本興致缺缺的聽眾理解你、相信你,甚至好想幫助你。

共感簡報四元素
腳本、口白、投影片、訓練

跟歐巴馬學【共感腳本】→讓人感受到這是「我們」的事

2004年,歐巴馬發表了一場傳奇演說,把自己推上總統之位。

這場演說由三種故事交織而成:

  • 用「我」的故事帶給聽者親切感
  • 用「我們」的故事讓聽者變成當事人
  • 用「此刻」的故事敦促聽者實際行動

跟賈伯斯學【共感投影片】→保留殘缺,刺激想像

一張投影片最好只有0.5個訊息。

讓資訊不完整,才會引起聽眾注意。

當聽眾在腦中自行想像,就比較容易共感而被打動。

實際上你可以這麼做:

  • 減少字型與顏色
  • 不套用圖表的標準格式
  • 省略轉場與動畫技巧

跟航海王魯夫學【共感口白】→以展露弱點拉攏對方

航海王魯夫有強大的能力,但身為海盜卻不會游泳,還是常常跳進大海中,又靠同伴幫助而得救。

魯夫的魅力不在於他有多厲害,而是他的性格率真又正直,才贏得夥伴的喜愛。

講者的人格特質正是共感口白的核心關鍵。展現脆弱和失敗經驗,反而能讓聽者憐惜你,更能激發共感。

再搭配幾個口語表達小技巧,包準讓你惹人喜愛:
  • 開頭微破題就好,不要把結論講完
  • 準備兩個以上的高潮起伏
  • 製造數秒的沉默,聽眾的視線自然投向你

跟鈴木一朗學【共感訓練】→在不斷重複中潛移默化

日本前職棒選手鈴木一朗從小學起,一年練習三百六十天;成為職棒選手後,也會把自己的擊球姿勢錄下來,透過影片不停研究與改善。

簡報的訓練也包括錄影觀察,還有上場前的自我提醒,以及下場後的反省。

  • 錄影觀察重點:肢體動作、不順耳的口頭禪、對停頓的掌握
  • 實地練習或複製相同場景練習
  • 留意簡報的目的、聽者、場所、講義、現場規則
  • 上場前積極和參加者聊天,他們就會認真聽你講話,感染其他聽眾
  • 時間有限的話只練習開頭一分鐘與最後一分鐘
  • 懷抱感恩心情,享受眼前景象
  • 利用3x3模板提高反省精準度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