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我要告訴你一個秘密,無論你的節目是記錄一位怪獸卡車車手的比賽歷程,或是揭露全職父親管理生活的步驟,實際上,有些事情,是幾乎所有聽眾都喜歡的。




文:克莉絲汀.梅因澤

聽眾喜歡的事情

每一次,當我向想投入Podcast產業的創作者解釋完節目製作的基礎後,我有時候會聽到這樣的回應:「嘿!你的建議中似乎有很多不確定的空間。你一直在告訴我,我應該做我自己、專注於我熱衷的話題,並善用自己的聲音。但是,有沒有哪些事情,是所有聽眾都喜歡,而每個Podcast創作者都應該做的呢?」

當然,任何聽眾都是獨一無二的。有些聽眾每天而且整天只想聽BBC,有一些聽眾只聽電視真人實境節目播出後的回顧型節目。但是,我要告訴你一個秘密,無論你的節目是記錄一位怪獸卡車車手的比賽歷程,或是揭露全職父親管理生活的步驟,實際上,有些事情,是幾乎所有聽眾都喜歡的。

以下就是其中幾項:


- 扎實的重點


聽眾喜歡聽到結論並從內容學習到東西,給他們知識!


- 主持人展現自己真實的樣貌


許多主持人會講述事實,但是最好的主持人會展現自己不同的面向,包括他們的個人故事、迷戀的事情、他們的缺點與尷尬的事情。當主持人這樣做,聽眾就會覺得和主持人更有連結。聽眾不希望他們的主持人是一個完美的人,他們希望他是一個人性化的人。


- 可預測性與驚喜兼顧


這是前面提到的「結構」派上用場的地方。聽眾喜歡先知道每一集的內容是什麼,但他們也喜歡節目內容偶爾偏離該有的結構。主持人的個人特質也是同理。聽眾想要一個既能維持一致性,但又會時不時表現出令人驚訝的觀點,或另一面人格特質的主持人。

當然,你很有可能對於我所整理的這些聽眾喜歡的事情不以為然。我在課堂上與論壇上提到這幾點時,台下聽眾的回應常常是睜大了圓滾滾的眼睛。

舉例來說,和我聊過的喜劇演員問我:「為什麼我需要有扎實的重點?我難道不是來娛樂大家的嗎?我又不是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相信我,我並不是要你變成全國公共廣播電台,但是,如果你可以幫助聽眾學到一些東西,或是讓他們以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他們會覺得和你以及你的節目更有連結。

例如,參考一下《The Daily Show》(每日秀),它既是諷刺新聞的電視節目,也是Podcast節目。每一集的《The Daily Show》節目都以好笑的方式闡述時事,但是節目的意義遠不止於此:主持人崔佛.諾亞(Trevor Noah)和製作人透過節目提供給聽眾,他們對事情是非對錯的清楚見解。

而關於顯露人性化的一面,我聽過教授(與公司執行長和工程師)說:「我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授、執行長、工程師,我只是想和大眾分享關於13世紀鄉村鞋業商人的每季營收、結構支撐的知識,我為什麼需要展現脆弱的一面呢?」

讓我告訴你原因:即使是學者,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我用偉大的麥爾坎.葛拉威爾來舉例說明。他是《Revisionist History》(修正主義者的歷史)的主持人,從表面上看,他的每一集節目似乎只是從稍微不同的角度去談歷史。但是更仔細探究,你會發現不僅限於此:這個節目是透過麥爾坎.葛拉威爾的雙眼去看世界—他是兩個學者的兒子、是

半個牙買加人、是運動狂熱者和音樂愛好者,以及,他也自己承認,自己是個控制狂(關於最後這點,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去聽他的這集節目「Are You Lonesome Tonight?」)。

《Revisionist History》是關於某個人自己所著迷的事情,以及他的個人特質。

而關於可預測性與驚喜兼顧,你只要和幼兒玩用雙手遮住自己臉的躲貓貓遊戲,你就會懂了。孩子知道你會消失然後再出現,這就是一致性。但是驚喜在於你出現的方式與時間。你會從手的上方出現嗎?還是從兩手中間出現?我們大多數人和幼兒並沒有什麼不同。關於更多可預期性和驚喜的討論,可以回頭看第6章關於「型式」與第7章關於「架構」的討論。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事情是聽眾喜歡的(這本書都是這些資訊!)但是你至少該做的,是把注意力放到這幾件事情上。

聽眾討厭的事情

朋友們,我是一個散播愛的人,不是散播仇恨的人。而且我真的不想把焦點放在生活中或Podcast產業中,那些可怕的事情上。但是,我也相信,照亮生活中這些可怕的事情,可以幫助我們停止犯這些錯誤,不論這些錯誤是厭女症或是為你的Podcast做了糟糕的決定。是的,有一些Podcast上的錯誤,是聽眾普遍都討厭的。包括以下:

- 差劣的聲音品質。差劣的聲音品質包括極大的音量變化、背景噪音與回聲,這些都在告訴聽眾,你的節目是由不在乎品質的業餘人士在車庫裡面製作。
- 過度製作的聲音。這包括音樂、「逼真的」音效(小鳥的啾啾聲、汽車引擎加速的聲音與湯鍋沸騰的聲音)到聲音殘響(聲源已經停止發出聲音但聲音仍然持續存在的現象)的效果,太多的好東西加在一起,就不會是件好事情。
- 沒有一致性。這包括語調、品質和節目發布的時間表。
-  對聽眾缺乏同理心。具備同理心,代表你在節目中不只是對著自己說話,或是為了自己而說話,你同時也是在對著聽眾說話。
當然,聽眾也討厭其他的資訊:太多艱澀的參考資訊、死氣沈沈與太多自我推銷,這個列表可以一直增加下去。但是我最常看到聽眾討厭的是這四種錯誤,讓我們依序來了解它們。

差劣的聲音品質
這點之令人反感,我說再多都不夠。聽覺是一個人在聽Podcast時唯一會用到的感官。你無法依賴漂亮的視覺效果。不會有一位溫暖的老奶奶給你一個熊抱,也不會有香蕉麵包正在烤箱中烘培的味道,來讓你的耳朵分心。你有的就是聽眾跟聲音,所以聲音必須是最好的狀態。

我知道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有時候,你正在錄音的空間並不像你所期望的那樣安靜。你可能不小心用錯誤的方式對著麥克風說話,或是你所有的來賓都只有開車塞在車陣中的時候,才有時間用手機參與你的節目。

也許你沒有時間調整音量的一致性。但是,請你思考這個畫面。你有多少次聽了一個音質很差的Podcast,然後立刻撥電話給某個朋友,然後堅持地說:「你一定要聽這個聲音很差的Podcast節目」?我猜,答案是「永遠不會」。不要讓你的Podcast節目陷入和這個想像中的節目一樣的尷尬處境。你和你的聽眾都值得更好的東西。


- 過度製作的節目


特殊的聲音效果可能很有趣。如果節目中用原創的音樂來介紹每一個段落,或者偶爾出現「我們現在開始接聽來自聽眾的電話」的音效,誰會不喜歡呢?但是,當音效過度使用時,特殊的音效可能很快就從「有趣」變成「分散注意力」,然後變成「非常惱人」。

想一下那些早上開車時會聽到的小眾節目,這些節目試著在歌曲、帶著牛鈴聲的廣告、門鈴聲、笑聲音效、電視節目主題曲的片段和不時打斷笑話的鼓聲之間,吸引你的注意力。這些節目一次只會播出幾分鐘的時間,這就是為什麼它們可以讓人覺得開心。但是,如果你試著在40分鐘長的節目模仿它們,你的聽眾普遍可能覺得他們要瘋了。

這並不是說所有特效都不好的。像《Radiolab》這樣的節目,可以從中創造出整個沉浸式體驗的世界。但是,身臨其境的沈浸式有聲體驗,和過度製作的聲音垃圾堆之間,有著一條清楚的界線。因此,請你謹慎使用這些音效,不要每20秒就用一次音效,不要每次有人說令人尷尬的話時,就突然放刮唱盤的音效。而且,絕對不要把一半的節目時間都拿放音樂和音效。


- 沒有一致性


這是很多Podcast創作者普遍都有的錯誤,對很多聽眾來說,這會讓他們對節目感到破滅。不一致可能和很多方面都有關,包括節目的結構、主持團隊以及節目發布的方式。

關於結構,你可能會覺得我現在是在白費唇舌,但這可不是開玩笑。一個節目需要有一致性的樣貌,而不僅僅是一團亂的說話。想想看,如果聽眾想要聽的是隨性地閒聊,他們就不會打開Podcast了。在現實世界中,他們可以在很多地方找到人在隨意閒聊,包括咖啡廳、公車、街頭巷尾,基本上,只要任何有人的地方就有人在閒聊。你需要成為他們的避風港,而不是成為他們受不了的事物。

關於主持團隊的不一致,想像一下你在過去四週都在聽麗莎和朱妮主持的某個節目。在這四週之中,你開始真正享受這兩個女人間的默契,並且感覺自己和她們是有連結的。但是,請你接著想像一下,如果他們開始將朱妮換成沙雅,將麗莎換成克拉麗絲。你還會每一週都固定聽節目嗎?我猜你的答案是「不」。

然後,節目的發布也會有不一致的問題。新的Podcast創作者會在他們辛苦做完節目後立即發布節目,不管那是在一週的哪一天,或是上一集節目是什麼時候發佈的。對於習慣節目固定每天、每週或是每隔一週更新的聽眾而言,這可能讓他們感到困惑和受挫。最後,他們很可能對收聽你不定期更新的節目失去興趣,轉而把注意力放到其他節目上。有關這個主題的更多討論,請看下一章。

缺乏同理心

許多Podcast創作者都很愛自己的聲音,為什麼不呢?我之前說過好幾次,你的聲音是一種禮物。但是,如果使用不當,你可能會給潛在的聽眾帶來噩夢。試著以他們的角度思考,你是在對自己說話,而且內容是和自己有關,還是,你接受這些聽眾的存在,並且感謝他們把雙耳給你?你是否在每一集的節目中,都有留給他們時間跟位置,還是,你假定他們沒有你也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向?

假設你是一般聽眾,你正在做的節目是你自己會聽的節目嗎?思考一下你的聽眾是誰,讓他們知道你關心他們,對他們表達感激,讓他們知道,你傾聽著他們的聲音,就如同他們聽著你的聲音。

在節目中回覆聽眾的來信,將聽眾的回饋彙整、放到節目的廣告時段中,就像葛瑞琴.魯賓在她的節目《Happier with Gretchen Rubin》中所做的那樣。

將整個節目的焦點放在聽眾與主題的獨特關聯性,就像丹.帕許曼(Dan Pashman)在《The Sporkful》(一大口美食)中所做的那樣。然後,在每一集的節目中都記得感謝他們收聽節目。如果你不這樣做,他們可能會從超過100萬個Podcast節目中,另外找其他節目來聽,因為那些節目的主持人有用實際行動展現他們對聽眾的在乎。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開始Podcast:千萬收聽製作人教你內容規劃、主持、上架指南》,高寶出版

- momo網路書店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作者:克莉絲汀.梅因澤
譯者:曾琳之

台灣第一本教你做Podcast的書!Podcast風潮大熱,越早學會,越快搶攻市場。業界沒有公開的經營心法+製作技巧一次收錄!

- 美國知名節目製作人,經手數十個節目、聽眾破千萬
- 製作的節目入選《時代》雜誌TOP 50
- 《By the Book》獲選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第9名
不用很厲害、不用很專業也可以立刻開始!斜槓創業必讀,從本書開始屬於自己的Podcast節目吧!掌握7個要素,帶領你將「創意發想」變成當紅節目!




Source